竇艷麗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竇艷麗
(甘肅省敦煌市東街小學,甘肅敦煌736200)
綜合性較強是語文學科的基礎性科目,當前在德育教育得以高度重視的同時,教師要積極努力挖掘小學語文教材當中的德育因子,這樣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學生良好道德品質培養(yǎng)的促進作用。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礎上,通過學生意志力的鍛煉以及學生情感的喚醒,積極展開小學生的德育因子開發(fā),最終保障小學生全面獲得身心的健康發(fā)展。當前部分語文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與心理健康教學滲透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和難點需要克服。如果語文教師始終無法找到有效契合語文閱讀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方式以及結合點,便無法順利實現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高效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本文以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學內容為主體展開探討。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心理健康;滲透
《論語》里清晰地闡述道“師者授業(yè)解惑也”,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勢必需要面對文學語言修養(yǎng)以及思想道德品質等各種影響因素。在這其中語文教師也必須順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和標準,高度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帶來的影響因素。通過對小學語文教學分析發(fā)現,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內容也可以積極滲透心理健康教學的內容,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實現情感升華,能夠更有助于學生良好道德品德的培養(yǎng)。
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具有明顯優(yōu)勢。從閱讀教學來看,其中包含了豐富的人文文化,在教學實踐中應當對其人文性、思想性等進行有效利用,以便能夠有效完成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對閱讀教學中具有的人文內涵進行挖掘,能夠為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礎,也是學生潛意識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對于培養(yǎng)其心理素質而言能夠起到積極作用。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使用的教材來看,其中很多作品都反映了現實生活,能夠使學生生活經驗與情感體驗變得更加豐富。對于教師來說,應當對教材中的內容展開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通過利用具體的案例可以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使其對自己生活的世界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擁有十分豐富的形式,教師還會將有關于心理健康方面的內容引入到閱讀教學中,并讓學生對此展開討論。若是將心理健康滲透到作業(yè)練習中,那么則會將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到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從而起到寓教于樂的作用。所以,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
在我國境內,各個地區(qū)選用的語文教材中都蘊含著大量的人文教育資源。這些教育資源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閱讀習慣和優(yōu)良學習品質的教學中,都有著豐富的人文基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需要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逐步樹立起學生擁有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閱讀資料能夠為學生提供修身養(yǎng)性的優(yōu)異閱讀環(huán)境,也能為學生奠定更加雄厚的人文素養(yǎng)基礎。在小學語文的閱讀篇章中,教師能夠充分引導學生感受作者的創(chuàng)作情懷。這樣便能更好地保障學生獲得充分的指導,在小學語文閱讀學習過程中積極獲得心理健康的知識和鍛煉。
小學教師是小學生人生成長的第一批導師,只有優(yōu)秀的小學教師才能成為小學生的優(yōu)秀學業(yè)領導者,這樣才能保障學生得到心理健康的正確引導。語文閱讀教學其語言魅力十分獨特,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滲透心理健康知識。這樣不僅能夠更好地保障學生在小學語文閱讀訓練過程中既能得到簡練語言的訓練,也能逐漸提升小學生養(yǎng)成樂觀性格的能力。由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積極利用閱讀教學的特殊性,保障小學生心理健康知識的滲透教學效果,從而潛移默化地養(yǎng)成學生的健康心理素質。
現階段,我國正在進行新一輪課改工作,小學更是全面鋪開了素質教育,這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工作發(fā)生了重大改變。當前,學校開始逐漸重視小學生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更是近些年我國對問題進行研究的關鍵。從近些年來看,小學生犯罪與自殺事件變得越來越多,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上存在缺失,應當引起學校的重視,而且對于小學生自身的成長和發(fā)展來說都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所以,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是時代發(fā)展的要求,通過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小學生擁有良好的心理素養(yǎng)。
如果作為小學教師,尤其是小學語文教師,僅僅認為自己的日常工作就是完成教學任務,只要學生在語文課上能夠更好地掌握語文學科要求掌握的知識或者能力即可。小學教師擁有如此的教學思想是十分片面的,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持續(xù)推進,擁有此種教學思想的小學語文教師大有人在,因此這種不完善和落后的認知不僅無法徹底實現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也無法在小學語文閱讀課上產生更深層次的教學效果,更無法在課上及時引導學生排除自己的不良情緒和負面情緒。如果小學語文教師無法在課上更好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能夠始終保持良好學習情緒的環(huán)境,這部分學生不僅無法自己做到認真學習,還會在語文閱讀課堂之上出現擾亂其他同學學習的現象。
在當下全新的教育發(fā)展形勢下,必須要及時更新和應用全新的教學理念,因此只有快速沖破傳統(tǒng)教育和教學理念,才能更好地幫助小學語文教師縮小和縮短傳統(tǒng)教學觀念帶給學生的震懾和影響。當前使用的教學方法已經無法完全適應當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心理健康融合教學需求。要想保障教學教法與時代的契合度,就要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針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展開實踐教學活動,但是出于種種原因很多學生的內在潛力無法被釋放。學生如果長時間處在心理壓抑的課堂之上,不僅無法對語文閱讀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更無法獲得較高的學習質量。
小學語文教師雖然具有較強的教學能力,能夠保障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但是如果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其中,那么不僅要擁有一定滲透意識,更重要的是需要擁有一定滲透能力。從當前小學語文教師來看,其在閱讀教學上缺乏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主要表現為:①沒有在閱讀教材中尋找到可以與心理健康相關的內容。其實,在教材中含有很多內容都涉及心理健康,然而因為教師自身的原則導致無法將教材內容和心理健康融合在一起,一般只是在相對較淺顯的角度對學生進行指導,難以對文章具有的真實含義有深入體會,從而導致無法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其中。②缺乏現代教育理念。對于教師來說,應當擁有現代教育理念,確保教學工作實現與時俱進,然而當前大多數小學語文教師還處在故步自封的狀態(tài),這主要是因為其在教育思想存在因循守舊的情況,教學上還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沒有重視學生的感受,也沒有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其中,導致閱讀教學無法取得理想效果。
為了能夠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其中,讓學生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教師應當采取以下策略。
興趣才是學生努力學好知識的前提和基礎,因此無論學生參與哪一學科的學習都需要保持強勁的學習興趣,學生只有不斷提升自身的學習興趣,才能讓自身的學習變得動力更足。要想在保障小學生在語文閱讀學習中的濃厚興趣,就要不斷加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于學生人格素養(yǎng)的熏陶作用。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語文教師要運用積極的心態(tài)更好地引導學生參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在極力保障學生課堂學習主觀能動性的同時,還要保障學生充分理解心理健康的知識。在小學語文閱讀具體的實踐過程中,既要做好學生的思想道德鍛煉,更要注重學生的心理素質實踐。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之上,為學生營造更加趣味化和開放化的學習氛圍,采用多樣化教學手段和策略,更加積極正確地引導學生參與到真正的課堂當中去。
當前,在小學階段依然要以語文知識的學習為主要教學目的,這樣學生才能通過語文課程的學習,獲得更多方面以及領域的文化知識。學生掌握的知識越多越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健康的心理素質。從長遠的發(fā)展角度來看,教師可以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彰顯自身的個性和魅力,這樣才能更好地便于教師帶領學生科學找到語文閱讀課堂與心理健康知識的滲透關鍵點。教師可以通過課堂教學的點點滴滴以及展現出的哲理增強學生對心理健康知識的理解。
以小學語文《兩小兒辯日》一文的閱讀學習為例,語文教師要學會從多個角度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科學性,這樣才能向學生積極滲透“不能單純從一個角度看待問題”的哲學思想。又例如小學語文《狼牙山五壯士》一課,教師要通過帶領學生閱讀學習課文內容,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教師可以根據課文內容積極挖掘更多的同類素材,用以積極熏陶學生的思想,進而保障學生更好地養(yǎng)成良好心理品質和道德品質。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選擇一個點切入教學活動,而切入的方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這樣才能更好地保障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興趣和積極程度不會降低,并通過正確引導學生的思維增強和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素質。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適當拓寬學生的課外閱讀范圍,例如可以向學生推薦《皇帝的新裝》這個故事,可以預先將學生分成幾個閱讀學習小組,每一個小組內部成員根據故事內容中涉及的角色自行安排,學生通過親自扮演故事角色進而加深學生對故事思想內涵的理解。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內容的過程中要向學生滲透保持童心的重要性,只有遠離世俗的不良影響,才能既保持心理健康,又能深度體會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樂趣。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因此也會展現出好動等特征。因此小學生控制自我情緒的能力不是很強,在小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受到各種各樣事件帶來的影響。在語文教師的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時刻從學生的學習狀況出發(fā),援引生活中的真實案例,為學生展示擁有良好且積極的情緒能夠為學生帶來哪些益處。這樣在針對性較強的學習前提下,學生才能將心理健康知識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建立長久的關聯,在教師短期的教學目標和“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應用下,更好地為學生展開語文閱讀教學。
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具有的閱讀心理將會對閱讀過程產生巨大影響,而且閱讀心理也是一項基礎智力技能,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了解學生產生的閱讀心理,并能夠將其靈活滲透其中,使主客體間產生相互作用,而且還要在閱讀中構建新的知識結構,以便有效提升學生在認識發(fā)展過程中具有的能力。為了能夠讓小學生在閱讀上產生濃厚興趣,應當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動機,然后向其中滲透閱讀學習動機,將其在學習上具有的閱讀興趣激發(fā)出來。從當前情況來看,進行閱讀理解教學時教師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相應的問題情境,主要是讓學生能夠對閱讀教材有一個深入理解,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從而豐富學生的情感。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能夠將學生自身的發(fā)散思維、抽象思維全部激發(fā)出來,促使學生可以更好地完成學習,對閱讀材料也有一個更加深入的理解。
在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共計十二本語文教材,而且根據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內容,現階段教材中的配置和結構都是由教育部教材編輯專家通過慎重思考編輯而成的,在編輯教材時充分考慮到了每個年齡段小學生具有的心理特點。而且課文難度也是呈現階梯式特點,由簡單到困難,課文內容表達的思想包含了各個方面,如熱愛生活、熱愛父母等等,對學生能夠產生引導作用。因此,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應當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優(yōu)化,對小學生自身的心理品質進行培養(yǎng)。例如,當對《詹天佑》進行教學時,教師在講解過程中應當著重強調主人公身上具有的優(yōu)秀愛國品質。然而,因為當時我國政府沒有作為,再加上當時技術過于落后以及外國列強的阻撓,使詹天佑在鐵路設計和建設上遇到了重重困難,但依然沒有將其打倒,最終修建出我國第一條自建鐵路。從詹天佑身上能夠看到,不僅在工作中十分認真負責,而且還擁有著強烈的愛國精神,這也是其身上非常寶貴的財富。通過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挖掘,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其中,對學生的心理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有利于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
童年的成長能夠影響一個人一生的長跑,愉快的童年能夠為學生日后的成長奠定健康的基礎。小學教師始終是學生成長的導師和引領者,時刻擔當著學生的心理健康導師,對于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質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大量的閱讀篇章,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和學習需求,根據心理健康教學的需要大力展開教學挖掘。只有將更加適合小學生心理健康教學的內容滲透進語文閱讀教學,才能更好地提升小學生的心理素質??傊?,為了更好地提升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勢頭和質量,只有牢固抓住小學生的主要力量,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擁有愛護自己、熱愛生活以及熱愛祖國的健康觀念。
[1] 王本璞.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新課程,2021(28):228.
O552.2
A
1002-7661(2022)12-0039-03
本文系2020年度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教育扶貧扶志又扶智,心理健康教育添助力——敦煌市城市中小學“低收入家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索》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立項號:GS[2020]GHB2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