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婷,梁 穎,雷 雯,胡 斌,呂 琴,2
(1.中國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北京 100029;2.中國計量大學 機電工程學院,杭州 310018)
風能是可再生能源[1-3],與傳統(tǒng)能源相比, 其具有清潔、資源豐富、分布范圍廣等特點。自2012年以來,我國新增風電裝機容量連續(xù)4年榮居世界第一,風機塔筒是風電機組的大型部件,其作用主要是支撐風力發(fā)電機組及吸收發(fā)電機組的振動[4]。風力發(fā)電機組屬于高聳結構,且長期暴露于沙塵、降雨、積雪等惡劣的環(huán)境中,塔筒極易發(fā)生突發(fā)性倒塌事故,亦時有塔筒失穩(wěn)倒塌事故的報道[5-7]。據(jù)分析,塔筒失效倒塌的主要原因是局部應力集中程度的不斷加深,故及時測量塔筒早期的應力集中區(qū)對于提升塔筒的使用壽命具有重要意義。
風機塔筒屬于大型結構部件,為了模擬在役風機塔筒的服役工況,筆者通過相似理論[8]設計了風機塔筒等比模型,然后采用與實體風機材料相同的Q345E鋼和與實體風機相同的加工方式搭建模型,同時通過力學相似原理完成受力載荷從實體到模型的簡化,搭建了多通道協(xié)調(diào)加載試驗平臺,模擬塔筒在工作環(huán)境下受到的不同載荷,以分析其對塔筒表面應力集中的影響。
考慮到風機塔筒主體是鐵磁性Q345E鋼,磁記憶檢測能準確檢測受載鐵磁構件的應力集中部位[9-14]。為探究不同工況對塔筒表面應力集中的影響情況,筆者選擇金屬磁記憶檢測方法對塔筒表面進行,開展對塔筒構件早期損傷的試驗,獲取不同影響因素下的磁記憶信號規(guī)律,為在役風機塔筒的早期損傷檢測提供經(jīng)驗。
目前塔筒大部分為上直下錐的結構,以國電聯(lián)合動力有限公司1.5 MW風力發(fā)電機組為參照物,通過相似理論等比例設計風機塔筒模型,原型和模型高度比例為40…1,直徑比例為8…1。設計模型的高度和壁厚分別為1 600 mm和7 mm;采用塔筒常用材料Q345E鋼進行加工,其抗拉強度為470630 MPa,屈服強度為345 MPa,伸長率為22%。
為了對比不同缺口類型誘發(fā)早期損傷導致的應力集中現(xiàn)象,在兩個塔筒模型上分別預制了刻槽和平底孔兩種缺陷,刻槽長為15 mm,寬為5 mm,平底孔直徑為15 mm。為了模擬塔筒的早期損傷,每個塔筒共預制了12處缺口,平均分布在與塔筒的頂部、中部和底部同一高度的圓周上,每個高度4個缺口的方位分別為塔筒的迎風面、迎風右側(cè)面、背風面、背風右側(cè)面。為保證整個試驗過程的穩(wěn)定性,為塔筒模型設計了支撐底座,尺寸為1 000 mm×1 000 mm×50 mm(長×寬×高),塔筒模型及底座的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塔筒模型及底座的結構示意
圖2為風機結構示意及受力簡化圖(圖中FXH為風機所受的軸向推力;Wf為塔筒所受的風載荷;G為塔筒所受的重力)。依據(jù)文獻[15]可知,塔筒主要承受風載荷和重力載荷,重力載荷可被認為是恒定值,風載荷包括風輪承受的水平推力以及塔筒承受的水平風載荷兩種(以作用于風輪上的水平推力為主)。在搭建載荷加載試驗平臺時,將整個模型受到的水平載荷簡化為作用于風輪中心的水平載荷。
圖2 風機結構示意及受力簡化圖
塔筒工作的4種典型工況是切入風速、額定風速、切向風速和極限風速。通過相似理論計算不同風速下塔筒受到的風載荷和豎向載荷,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風速下試驗塔筒的載荷計算結果
在試驗室多通道協(xié)調(diào)加載平臺(見圖3)的輔助下,對塔筒試驗構件進行水平及豎直方向的勻速加載。水平加載工裝的設計是為了實現(xiàn)塔筒和加載裝置的配合,支撐架的作用是穩(wěn)定加載過程。為保證塔筒下端的穩(wěn)定,使用高強度的螺栓將塔筒底座固定于臺座上。
(1) 按照掃查路徑(見圖4)對平底孔缺陷進行標定,刻槽缺陷檢測路徑與之相同。
(2) 對塔筒構件進行退磁:使用手持型退磁器(型號為WLM-TB60)在塔筒構件外表面沿水平和垂直地面的兩個方向進行退磁,退磁區(qū)域覆蓋整個構件。上述交流退磁法不會影響試件本身的機械性能[16]。
(3) 退磁后使用自行開發(fā)的磁記憶檢測儀對構件進行掃查。檢測3個掃查路徑下的初始磁場信號并記錄數(shù)據(jù),為了確保信號的可靠性和穩(wěn)定性,試驗過程中提離值恒定為2 mm,掃查步長為1 mm,極限系數(shù)K為10[17-19]。
(4) 初始信號檢測完畢后,根據(jù)理論計算的結果設定模型載荷加載值。采用多通道協(xié)調(diào)加載設備對模型進行加載,加載的豎向載荷為12.342 kN,水平載荷分別為0,8.79,9.59,10.51,31.44 kN(勻速加載)。
(5) 每一段加載需保壓15 min并實時記錄數(shù)據(jù)。
為了探究4種不同典型工況下早期損傷的磁記憶信號特征,將對不同載荷作用下的塔筒模型進行磁記憶檢測試驗。由于塔筒承受的主要水平載荷為作用在風輪中心的水平推力,所以背風面的缺陷受到的擠壓力最大,因此選取塔筒中部背風面的預制平底孔缺陷進行分析。磁記憶檢測是以地磁場為激勵源,檢測塔筒的磁場信號變化特征并不明顯,且會受一些非應力造成的原始磁記憶信號影響,這些磁記憶信號不會隨著載荷的變化呈增大趨勢,而是減小或者不變。根據(jù)塔筒構件在不同載荷作用下的磁記憶檢測信號很容易區(qū)分出該類型的非應力干擾信號。為了便于與后期加載后的磁記憶信號進行對比,首先按掃查路徑方向?qū)λ矘嫾M行檢測,獲取原始信號,檢測結果如圖5中0 kN對應的兩條曲線所示。分析圖5可知,在未施加載荷的狀態(tài)下,中間位置對應的局部損傷區(qū)域的信號出現(xiàn)幅值波動,其他區(qū)域的信號平緩,表明退磁效果明顯;從整體看,隨著載荷的增加,中間位置即平底孔缺陷區(qū)域的切向和法向的磁記憶信號均有一定程度的波動,與損傷區(qū)域位置對應。進一步對信號幅值進行分析,在切入風速、額定風速、切向風速對應的載荷作用下,信號幅度增加不明顯,應力集中程度增加緩慢;當加載至31.44 kN時,平底孔缺陷對應位置的磁記憶信號幅值變化最大。
圖5 不同載荷作用下切向及法向磁記憶信號
當切入風速、額定風速、切向風速對應的載荷作用時,法向磁記憶信號的磁場強度為-80~-10 A·m-1,全為負值,沒有發(fā)現(xiàn)過零點。為了探尋應力集中區(qū)域,對法向分量進行一階求導,得到法向分量的梯度值,結果如圖6所示。觀察法向分量的梯度值可以發(fā)現(xiàn),在法向分量梯度值出現(xiàn)極大值的位置處,切向分量也出現(xiàn)極大值,分別對應載荷是8.79 kN和9.29 kN時的218 mm處,載荷是10.51 kN時的230 mm處,以及載荷是31.44 kN的222 mm處。由此可見,當法向分量不過零點時,應力集中位置可以通過漏磁場的切向分量、法向分量以及法向分量梯度值的極值來共同判斷。
圖6 磁記憶信號法向分量的梯度值
因為在役塔筒固定在地面上,無法改變被檢對象的方向,所以需要研究和分析不同檢測角度下磁記憶信號的變化規(guī)律,以利于提高損傷信號的識別率和準確率。選取背風面中部的平底孔缺陷,以缺陷位置處為中心點,劃分成4種角度進行磁記憶檢測試驗,角度間隔為45°,路線分布如圖7所示。分別保持載荷大小為0,8.79,10.51,31.44 kN進行檢測。
圖7 不同角度的檢測路徑示意
圖8(a)、(b)為塔筒模型在無加載狀態(tài)下,4條不同角度檢測路徑的磁記憶信號變化曲線。初始狀態(tài)下,對比4個角度的切向分量信號,可以觀察到,0°,135°檢測路徑的切向分量信號較平坦、無波動,而45°,90°檢測路徑的切向分量信號出現(xiàn)明顯的波動,而由法向分量曲線可以觀察到90°檢測路徑的信號出現(xiàn)明顯的波動, 45°的波動較小,0°和135°的則平坦無波動。隨著載荷的增加,除了0°檢測路徑下的信號曲線仍舊保持平坦且無波動特點外,其他3個角度的曲線,無論是切向還是法向,都可以觀察到波動幅度增大的現(xiàn)象,這與大載荷作用下?lián)p傷位置應力集中程度增加的事實相吻合,尤其是90°檢測路徑下的信號波動變化比45°和135°下的波動變化更為明顯。當載荷為31.44 kN時, 90°檢測路徑下的法向和切向磁記憶信號波動是最大的,且變化非常明顯,對應了極限工況導致的局部應力集中程度的劇增現(xiàn)象。因此,與0°掃查角度相比,45°,90°和135°掃查角度下獲取的信號更易觀察到應力集中部位,是較佳的掃查角度,其中90°掃查路徑獲取的信號不論是切向還是法向都表現(xiàn)出波動增大的特點,因而是最佳的掃查角度。
圖8 不同載荷、不同檢測角度時的磁記憶信號變化曲線
為了觀察不同類型的缺陷在檢測時呈現(xiàn)出來的信號差異,選取信號變化特征最明顯的背風側(cè)頂部位置進行檢測,分別比較兩種缺陷在0,8.79,10.51,31.44 kN 4種載荷作用下的磁記憶信號切向分量的變化特征(見圖9)。
圖9 刻槽與平底孔磁記憶信號切向分量的變化曲線
觀察圖9中的磁記憶信號可以發(fā)現(xiàn),兩種缺陷的磁記憶信號波動程度都隨著載荷強度的增大而增大。這一現(xiàn)象側(cè)面證實了所受載荷強度增大時,缺陷處局部應力集中程度增大;當載荷為0 kN時,平底孔的信號波動約為11 A·m-1,而刻槽的信號波動約為28 A·m-1,刻槽的信號波動幅值較平底孔的大,這與通常情況下溝槽式缺陷比圓孔式缺陷更易造成應力集中的現(xiàn)象一致;隨構件所受載荷的逐漸增大,平底孔缺陷的信號波動幅度也增大,從11 A·m-1增大到62 A·m-1,而刻槽缺陷的信號波動變化值僅從28 A·m-1增大到31 A·m-1。從檢測結果來看,用磁記憶方法檢測兩種缺陷,當構件所受載荷變化時,平底孔的信號變化更易被識別。
(1) 當法向分量不過零點時,應力集中位置可以通過漏磁場切向分量、法向分量以及法向分量的梯度值來共同判斷。
(2) 使用磁記憶檢測方法檢測風機塔筒時,檢測路徑與塔筒軸線方向垂直時的檢測效果最佳,能較為準確地表征出應力集中位置;與軸向方向成45°角的掃查路徑次之,與軸向平行的掃查路徑檢測效果最差。
(3) 當沒有載荷作用或承受載荷較小時,刻槽磁記憶信號的幅值變化大于平底孔信號的幅值變化,這是由于刻槽處的應力集中更加明顯。當構件所受載荷較大時,平底孔的信號變化更易被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