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麗
“白云深處仙境,桃花源里人家”, 西遞古村一直有著“桃花源故里”的美稱。
我們到達西遞古村時,天空正飄著絲絲細雨,這里的青山綠水、院落村居、幽長小巷……都籠罩在一片煙雨之中。古村西遞,鑲嵌在群山環(huán)繞之間,秀水懷抱?!扒嗌皆仆馍?,白屋煙中出。雙溪左右環(huán),群木高下密。曲木如彎弓,連墻若比櫛。自入桃源來,墟落此第一。”清代詩人曹文埴用一首《詠西遞》,告訴人們這里便是這桃花源里最美的村莊。
西遞古村始建于北宋年間。偌大的古村形如航船,鱗次櫛比的古民居建筑群,像一間間船艙;昔日村頭高大的喬木和牌樓,好比船上的桅桿和風帆;村子周圍連綿起伏的山巒,宛如大海的波濤;而村前的月湖和上百畝良田簇擁著的村子,恰似寧靜的港灣。
西遞的白墻灰瓦、小橋流水、青石小巷,都有著濃濃的江南味道,有著徽派建筑的古風古韻。走進西遞,一座崢嶸巍峨、結構精巧,高十多米的樓閣式青石牌坊映入眼簾。這是西遞十三座牌坊中僅存的一座,細雨之下古老的牌坊,盡顯著歷史的厚重與滄桑。漫步西遞,精致的石雕、磚雕、木刻在門樓、窗楣、照壁和八字墻都隨處可見,或仙鶴獨立,或百鳥朝鳳,或魚躍龍門,或十子嬉春。精雕細琢,栩栩如生,不由讓人駐足,細細品味。細品西遞,才真正明白什么叫作“天花板”。走進老宅,抬頭看去,仿佛看到工匠們仰臥在吊床上,一筆一畫地精心描繪著絢麗的圖案,雖歷經(jīng)百年歲月侵蝕,卻依然清晰如故、栩栩如生。
“幾百年人家無非積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讀書?!蔽鬟f人將耕種、經(jīng)商、讀書、積善作為家訓傳遞下來,形成了西遞淳樸的民風。西遞古村官品最高的是清代二品官員胡尚贈,他的故居“膺福堂”也是西遞的特色古居之一,在雨天暗淡的光線里,這座屋子顯得古老又破敗,但仍難掩其貴族之氣?!皩氼}斜翡翠,天井倒芙蓉?!崩险蛎娣e較小,光線為高屋圍堵顯得較暗,所以每一處都有天井。古人們在建筑設計上,體現(xiàn)了極大的智慧和遠見。開天窗,便是解決采光、通風的最簡單的方式。一抬頭,便望見一片天地,藍天白云,別出心裁。雨點忽大忽小地飄著,落入老宅的天井里、花園里,或養(yǎng)著錦鯉的池塘里,如點點金光灑入凡間。依在美人靠前觀天井落雨,仿佛自己也穿越回了那個年代,溫婉安靜地享受著絲絲雨落。
西遞之名,源于有水向西流,也因此地是古代遞送郵件的驛站而得名。傳說,西遞的始祖為唐昭宗李曄之子,因遭變亂,逃匿民間,改姓為胡,在此隱居繁衍生息,形成了聚居村落。李唐后裔,身份自然不同尋常,作為他們的居住之地,西遞的文風底蘊才得以如此深厚。
有人說,西遞古村像是一個被人遺忘的舊夢,班駁的馬頭墻高高聳立,它似乎在對過往行人訴說著悠遠的往事。坐在西遞白墻青瓦的樓閣里,聽一曲悠揚的江南小調,品一杯清香的菊花茶,時光仿佛在此駐足……
(編輯? ? 姚宇澄)
3134500338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