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彥,鄭 穎
(中共石家莊市委黨校,河北 石家莊 050051)
?
“互聯網+”背景下政府治理創(chuàng)新研究
——基于京、滬、粵的典型調查
□曹雪彥,鄭穎
(中共石家莊市委黨校,河北 石家莊 050051)
【摘要】本文基于對我國京滬粵等地方政府在“互聯網+”背景下對政府治理方式的創(chuàng)新實踐進行調查研究,提取改革經驗,并分析當前“互聯網+政府治理”的價值與意義,提出推進政府網絡治理創(chuàng)新的相關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政府治理;創(chuàng)新;路徑
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同年,十八屆五中全會上“大數據戰(zhàn)略”與“網絡強國戰(zhàn)略”的明確提出表明我國中央政府已將網絡強國上升到了涉及國計民生的國家戰(zhàn)略層面。這不僅是中央政府對各級政府在“互聯網+”背景下提出的政府治理創(chuàng)新的新要求,也更加昭示出我國各級政府應該積極運用互聯網思維進行政府治理創(chuàng)新的信心與決心?!盎ヂ摼W+”行動不僅在經濟領域創(chuàng)造一種新的生態(tài),更是我國政府治理在經濟發(fā)展新常態(tài)下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1京滬粵等地運用互聯網技術對政府治理創(chuàng)新的典型實踐
“互聯網+”不僅要思考經濟領域的跨界和融合,更要思考互聯網時代政府如何與互聯網結合從而進行政府治理模式的創(chuàng)新。以京滬粵為代表的我國地方政府在政府治理創(chuàng)新方面給我們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成功實踐。
1.1政府治理互聯網信息技術應用框架基本形成
一是各地政府運用互聯網技術提高對城市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如2005年北京市政府率先開始利用信息對城市進行管理,開展了“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統(tǒng)無線網絡運營合作”的項目,該項目通過使用移動無線傳輸、定位等移動通信技術,讓數值化管理在政府城市治理中得到廣泛應用。
二是利用移動通信網絡,加強對城市的移動位置監(jiān)管服務。如廣東省佛山市政府利用CDMA手機上的GPSone定位功能,定位監(jiān)控治安員的工作行駛路徑、巡查路線進行,加快了治安員在面對問題時的工作反映速度,提高了城市治安的管理效率。
三是不斷拓展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即時通信方式,加強與民眾的信息溝通。近年來,政務微博發(fā)展迅猛,而政務微信是對政務微博業(yè)已建立的社會對話機制的補充,進一步推動社會對話機制創(chuàng)新和完善。廣州市白云區(qū)政府應急辦首開政務微信先河,開通了“廣州應急——白云”公共微信賬號,第二天便被用于發(fā)布廣東河源地震信息。微信私密性模式節(jié)約了對話成本,進一步確保了公眾溝通效果。1.2政府公共管理服務互聯網信息資源開發(fā)利用水平不斷提高
一是利用互聯網技術來改進政府服務方式,提升政府公共服務質量。如上海自貿區(qū)采用物聯網、云計算、地理信息系統(tǒng)等網絡新技術以加強風險管理,海關創(chuàng)新監(jiān)管模式,改進業(yè)務流程,推動實現集約式、智能化的發(fā)展,不斷提高海關管理的自動化水平,應用于海關管理過程中。相關研究表明,海關自動化作業(yè)能降低海關放行的、相當于0.2%貿易商品價值的直接成本,再加上減少耽擱時間的間接收益,實際成本減少可達到商品價值的1%。
二是利用互聯網技術大力推進電子政務,優(yōu)化流程,提升政府行政效能。例如廣東佛山市政府以“網上大廳辦事為主、自助終端辦事為輔,實體大廳辦事為補”的方向,加快推進政務服務模式創(chuàng)新,構建完善的“一站式”政務服務平臺。佛山市改變以前由信息機構主導模式,改由區(qū)行政服務中心牽頭協(xié)調電子政務建設工作,整合資源,將服務中心建成集政務公開、行政審批、電子政務、信息發(fā)布、公共資源交易、行政投訴受理、電子監(jiān)察等于一體的綜合政務服務平臺。目前市、區(qū)兩級(含垂直管理部門)事項100%接入網上辦事大廳,一級辦事深度達到98.0%,二級辦事深度達到93.5%,三級辦事深度達到23.5%。
三是政府網站互聯網信息技術綜合應用取得實質進展。如湖北地稅系統(tǒng)采用了各項信息技術諸如12366納稅服務熱線、內部財稅庫橫向聯網系統(tǒng)、外部官網平臺、FTP信息共享系統(tǒng),完善了稅務服務功能,提高了辦稅效率,也提升了公眾的滿意度。
1.3政府社會治理網絡合作范圍日趨廣泛
一是地方政府探索與社會力量合作,不斷提升社區(qū)網絡綜合服務水平。如北京回龍觀社區(qū)網是由業(yè)主個人自發(fā)創(chuàng)辦的一個公益性社區(qū)服務網,逐漸發(fā)展為社區(qū)居民生活和交往的信息交流平臺。為了促進社區(qū)建設,回龍觀鎮(zhèn)政府開始和社區(qū)網建立聯系,在社區(qū)網上開設警情通告、社區(qū)服務站等欄目,以增進政府和居民的溝通,動員居民參與社區(qū)公共事務管理,有效回應居民的利益訴求,促進社區(qū)發(fā)展,給當地居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目前,回龍觀社區(qū)網已發(fā)展成為一個擁有50萬注冊網民的大型社區(qū)網,成為社區(qū)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平臺。
二是利用大數據,幫助政府實現精準治理。如廣東省政府與騰訊公司達成基于大數據的政務服務體系建設目標。騰訊支持廣東省網上辦事大廳和政務云平臺建設,在廣東各地市全面部署微信“城市服務”網絡,為交通、公安、民政、住房城鄉(xiāng)建設等政府部門提供業(yè)務整合、在線辦理云平臺、大數據支撐等服務。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牽頭打造“首都科技大數據平臺”,整合長期分散于各個政府部門、科研院所、行業(yè)部門的科技數據資源,并逐步向社會數據需求方開放,提升科技資源的公共服務能力。
2互聯網對地方政府治理創(chuàng)新的意義與價值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以國家強制力為后盾的傳統(tǒng)治理模式已遠遠不能與現代社會的發(fā)展需要相適應。而具有民主、參與、協(xié)商、合作等的新型治理形式正受到民眾的歡迎和各級政府的重視。因此,借鑒京滬粵經驗,我國各級黨委、政府的治理思路、方式與能力等必須創(chuàng)新與改變。
2.1地方政府治理理念必須創(chuàng)新
互聯網使信息的運算與傳播更為迅捷高效,一方面,它加速了政府與企業(yè)以及民眾之間的信息溝通、信息反饋與回應,另一方面,信息技術讓公眾在信息和知識方面的占有量不斷提高,并正形成民眾與政府治理上的互動趨勢,推動著政府與社會逐步從封閉走向包容與開放。在這種社會背景下,以京滬粵為代表的地方政府積極實現“以顧客為導向”的政府治理創(chuàng)新實踐。例如推行政府的權利責任清單和負面清單承諾制度;在政府公共管理中適當、適時引入競爭和市場機制;變等級為參與和協(xié)作機制等。因此,只有更新發(fā)展理念,把握互聯網時代機遇才能將“問題導向”和“顧客需求導向”作為政府治理創(chuàng)新的關鍵。
2.2地方政府決策程序必須創(chuàng)新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fā)展,信息共享的范圍擴大,改變了過去層層傳達中的信息失真和滯后等問題,減少了組織縱向復雜性,形成一種“扁平化”的組織架構,這有利于組織快速決策。而另一方面,隨著信息的快速傳播,組織所面臨的環(huán)境變得不確定性增加,也更為復雜。剛性組織無法再用程序化決策去應對數量巨大的“一次性”決策,必須更新決策方式與程序。
2.3地方政府治理方式與內容必須創(chuàng)新
互聯網為政府民主行政和公眾的廣泛參與提供了公共平臺,政府與公眾可以在網絡上進行交流互動。一方面,政府不僅可借助互聯網平臺向公眾提供服務,而且能及時了解公眾需求;另一方面,公眾也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向政府提出建議,從而實現公民與政府的良性交流互動,促進政府治理內容的精準與科學。因此,互聯網背景下,政府應當而且必須在互動過程中不斷優(yōu)化和改進政府治理方式與內容。
3“互聯網+”背景下加快推進政府治理創(chuàng)新的對策建議
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6月,中國網民達6.68億,手機網民達5.94億,農村網民占比27.9%。互聯網發(fā)展的趨勢為政府治理創(chuàng)新提供新的機遇與挑戰(zhàn),當前地方政府治理創(chuàng)新應與時俱進,適時調整,以滿足社會公眾日益增長的物質與文化需求。
3.1制定“互聯網+公共政策”增強科學性
公共政策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公共利益的最大化?!盎ヂ摼W+”時代的公共政策制訂,要充分發(fā)揮互聯網的傳播、溝通優(yōu)勢,廣泛吸納社會公眾對公共政策制訂、實施的意見和建議。首先,在積極運用傳統(tǒng)媒體的基礎上,要充分發(fā)揮“兩微一端”等新興媒體的優(yōu)勢,更好的搭建起政府和民眾之間溝通互動的暢通橋梁。其次,各地政府應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互聯網工具解讀用戶需求,按需定制,實現精準信息推送,加強網絡輿論引導,以潤物細無聲的姿態(tài)將政府公共政策及治理理念深入民心。第三,各地政府要用好政府門戶網站、政務微博(微信)、即時通信工具、APP等互聯網工具廣泛征集民意,為公共政策的PDCA循環(huán)(公共政策制定、實施、反饋、優(yōu)化的循環(huán)過程)提供更廣泛的民意基礎,從而提高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性、有效性和科學性。
3.2推進“互聯網+公共管理”提升治理力
“互聯網+”時代的公共管理,就是要充分利用基于互聯網的電子政務技術,從根本上對政府傳統(tǒng)的管理理念、職能結構和運行方法進行整合重構,進一步優(yōu)化調整政府內部的組織架構、運作程序和管理手段,提升政府的綜合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首先,要借助電子政務進一步優(yōu)化政府同部門間與跨部門間的管理流程,建設統(tǒng)一的基于互聯網的政府管理組織平臺,實現政府信息資源安全、可靠地交換和共享。其次,要將基于互聯網的電子政務應用與公共管理創(chuàng)新改革相結合,將政府外部行政行為集中在省級統(tǒng)領,省市縣鄉(xiāng)四級聯動的統(tǒng)一的互聯網平臺上,提高政府公共管理的效率和質量。政府統(tǒng)一互聯網平臺應至少包括:政府信息公開平臺、一站式行政便民服務中心、公共資源交易系統(tǒng)、政府部門公共數據交換平臺等,從而提升政府行政管理效率。再次,積極利用互聯網技術,強化公共管理能力,推進國家治理水平快速提升。
3.3探索“互聯網+市場監(jiān)管”尋求新突破
“互聯網+”不僅給市場監(jiān)管帶來了超越傳統(tǒng)的市場監(jiān)管模式,更給其帶來了機遇和挑戰(zhàn)。各地政府應與時俱進,積極探索利用互聯網創(chuàng)新市場監(jiān)管新模式。首先,進一步擴展大數據應用范圍,加速建設各地網絡市場監(jiān)管平臺。2015年1月國家工商總局在北京、上海、江蘇、山東、河南、浙江、廣東等7省(市)的10個縣(市、區(qū))啟動大數據試點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經驗。其他省市應汲取試點相關經驗,盡快建立本地跨層級、跨地區(qū)的統(tǒng)一市場監(jiān)管平臺,實現數據共享,協(xié)調聯動,統(tǒng)一監(jiān)管。其次,創(chuàng)新市場監(jiān)管手段,實現實體監(jiān)管與網絡監(jiān)管的有機統(tǒng)一?!盎ヂ摼W+”背景下,各級政府工商監(jiān)管模式應轉化為O2O模式的線上線下一體化管理,工商執(zhí)法部門加強執(zhí)法,積累各類市場主體登記、變更、對外投資、注銷、吊銷、抽檢、行政處罰等大量數據,通過利用大數據云計算,匯總整合、集成分析市場主體相關數據,為基層執(zhí)法人員有針對性地開展日常監(jiān)管提供數據支撐。再次,加強市場安全監(jiān)管機制建設,嚴厲打擊互聯網假冒偽劣行為,加強互聯網領域“打假”,盡快形成監(jiān)管更有力、防控更得力、交易更給力的電子商務新生態(tài)。
3.4擴展“互聯網+公共服務”實現高品質
“互聯網+”時代的公共服務創(chuàng)新,需要切實以社會公眾的需求為核心,不斷強化政府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能力。首先,要支持鼓勵建設基于互聯網的在線服務平臺,把公共服務產品以簡單、直接、清晰的方式展示出來,使民眾能更方便快捷的檢索、獲取公共服務,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尤其注重對于老人、兒童、殘障人士、社會弱勢群體等的在線服務,以有效破解“看病難”、“出行難”、“上學難”等民生難題。其次,應充分發(fā)揮即時通信工具功能,拓展公共服務模式。如以微信和QQ為代表的第一陣營即時通信工具的服務模式體現在不斷嘗試連接用戶生活中的各方面需求,為用戶提供出行、購物、理財、信貸、娛樂等多樣化服務,京東商城、微信理財、大眾點評、微粒貸、滴滴打車等應用相繼接入了其服務平臺。各級政府可與有信譽的互聯網企業(yè)展開合作,將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產品接入其服務平臺,一個平臺,服務共享,全方位、多途徑滿足群眾的公共服務需求。第三,打造政務“O2O”模式,將線上辦理和線下服務相結合,從而解決政務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問題。如可借鑒廣東佛山市的做法,佛山市統(tǒng)一研發(fā)了“市民之窗”網上辦事自助服務終端,行政服務中心還與郵政快遞共同打造“佛山行政服務專遞”,為網上辦事文件和證照等政務材料的(O2O)線上線下流轉提供高效便捷物流服務,有效推動網上辦事。
參考文獻:
[1]黃璜.互聯網+、國家治理與公共政策[J].電子政務,2015(7).
[2]董立仁.以“互聯網+”思維助推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J].行政與法,2015(5).
[3]陳之常.應用大數據推進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以北京市東城區(qū)為例[J].中國行政管理,2015(2).
[責任編輯:王文俐]
Study on the innovation of Government Governa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rnet plus"——Based on the typical survey of Beijing, Shanghai and Guangdong
CAO Xue-yan, ZHENG Ying
(ThePartyUniversityofShijiazhuangCityCommitteeofCPC,Shijiazhuang050051,China)
Abstract:The research on China' s Beijing’s Shanghai’s and Guangdong ‘s local government innovation practice of the mode of Government Governa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rnet plus". This paper extracts the reform experience and analyzes the current "Internet plus governance" worth. Final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relevant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innovation of government governance.
Key words:"Internet plus"; Government Governance; Innovation; paths
【中圖分類號】F1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101(2016)01-0037-03
作者簡介:曹雪彥(1977-),女,河北平山人,現工作于中共石家莊市委黨校,講師,研究方向:經濟管理、公共管理;
基金項目:2015年全國行政學院科研合作基金課題(15HZKT126)。
收稿日期:2015-11-10
鄭穎(1977-),女,河北石家莊人,現工作于中共石家莊市委黨校,副教授,研究方向:法學、政治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