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佩華
摘 要: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給現代化教育帶來了一場革命性的變化,對傳統(tǒng)教學產生了巨大的沖擊,想要適應信息技術帶來的變化,讓教育能夠與時俱進,就要充分利用好信息技術建設高效課堂。農村地區(qū)的教育資源一直與城市地區(qū)存在著極大的偏差,而“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正好能夠借助信息技術來拉近兩個地區(qū)之間所存在的差距,從初中英語教學開始實踐創(chuàng)客教學模式,用先進的教學方法來確保學生學習效果上的提高。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初中英語;創(chuàng)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2)07-014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7.064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不僅為農村初中英語教學帶來了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而且?guī)砹伺c時俱進的教學理念,如果把信息技術比作是工具的話,那么先進的教學理念就是使用工具的說明書,創(chuàng)客教學的成功實踐能夠有效地改進農村地區(qū)初中英語教師的教學理念,進而讓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能夠真正地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素養(yǎng)。
一、創(chuàng)課教學的概念以及創(chuàng)課教學與“互聯網+時代”的意義
創(chuàng)課即“創(chuàng)課=想法+做法”即將一種新的教學想法化為教學現實的新方法。創(chuàng)課是“綜合創(chuàng)新工程”,從教學的想法到教學用的教材等方面都能夠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并且愿意將自己創(chuàng)新的想法,去與別人進行分享交流,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之下,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會得到很好的培養(yǎng)。追求新事物和個性是城市地區(qū)的學生與農村地區(qū)學生最大的差別,而“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卻讓農村地區(qū)的學生同樣有了接觸這些豐富多彩事物的機會和平臺,能夠培養(yǎng)農村地區(qū)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個性化,有了這個基礎,創(chuàng)課教學才能夠在農村的初中英語課堂中得到實踐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二、創(chuàng)新教學資源,做好安排工作
(一)保證學習安排自由化
創(chuàng)課教學模式運轉的首要要求就是學生對學習的主動性,像傳統(tǒng)教學那樣強硬地對學生進行學習安排是不可取的,并且在這樣命令式的教學下也無法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課教學模式在創(chuàng)新方面的優(yōu)勢。因此在農村地區(qū)初中英語教學課堂上實踐創(chuàng)課教學模式的前提條件,就是要保證學生學習安排的自由化。在傳統(tǒng)教學當中,想要完成這樣的前提條件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教師并沒有準確的信息去掌控學生的學習情況,無法預知這種安排所能夠造成的效果,然而在“互聯網+時代”所帶來的信息技術下,這些問題都能夠迎刃而解。以學生在微課上進行英語學習為例,教師通過后臺得知學生進行微課學習的時間以及他們課后練習的完成情況,而且這樣的學習模式能夠極大地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當前的知識水平或個人愛好,選擇自己喜歡的教師以及喜歡的教學模式,按照自己的方式掌握好英語知識。
(二)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需求
“互聯網+時代”不僅能夠帶來先進的信息技術,而且可以革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在傳統(tǒng)教學當中,很多教師都習慣于提前制定當前的學習內容,即使準備了一定的預案,也不能夠保證完全按照學生的需求進行教學,每個學生對于學習的需求又是不一致的,想要完全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幾乎是不可能的。而借用信息技術手段卻能夠完成這一點,讓農村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能夠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需求。以教學過程為例,在傳統(tǒng)教學當中,無論教師將內容講得多么細致,學生能夠進行復習或者是回顧的手段,僅僅只能憑借自己的筆記,而如今教師只需要在課堂上準備好錄像設備,將自己所講的內容制作成視頻放在平臺上,學生就能夠隨時隨地回溯教師講述的內容,并且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重點回顧教師講述的部分內容,借此充分滿足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需求。
(三)保證作業(yè)的豐富性
“互聯網+時代”的優(yōu)勢在于開放性與靈活性,而創(chuàng)課教學的優(yōu)勢在于創(chuàng)新,將兩者相互結合才能夠避免學生被限制在固定的學習狀態(tài)當中。對于中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作業(yè)是幫助他們鞏固學習成果的最好途徑,而在傳統(tǒng)的農村初中英語課堂當中,學生的作業(yè)大多是抄寫單詞或者單純的刷題,這樣的方式最多能夠幫助學生熟悉一些考試的知識點,并不能夠充分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素養(yǎng)。而在“互聯網+時代”的影響下,學生的作業(yè)在形式上可以更加多變,可以迎合教學主題做出更多樣化的創(chuàng)新。例如,想要著重提高學生的口語聽說能力的話,可以讓學生以觀看電影或者聽英語歌曲這些形式來使學生的口語聽說能力得到提高。另外想要讓作業(yè)變得更加豐富,最大的影響因素不僅僅是教師,家長的意見也同樣會產生影響。因此,英語教師也應該與家長進行積極溝通。
三、具體對策
(一)利用“互聯網+時代”創(chuàng)建生動英語課堂
在傳統(tǒng)教學當中,教師的教學活動過度強調教學秩序。但是,很多學生并沒有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計劃,除了少部分學生受到了農村地區(qū)對于英語學科的老舊觀念的影響外,更多是因為農村地區(qū)傳統(tǒng)教學方法過于單調,至于英語聽說環(huán)境則更是沒有辦法滿足學生的需求,導致學生的英語口語和聽說能力都沒有得到有效的訓練和培養(yǎng)。“互聯網+時代”卻能夠通過使用更加豐富的教學資源讓課堂能夠更加生動,配合教師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技巧的運用能夠讓課堂的教學氛圍更加活躍,學生也能夠更加積極地配合教師,從而逐漸提高自身的英語學習能力。
例如,在教Do you want to go to a movie?時,教師應利用全新的教學資源來導入課堂教學內容,在介紹電影種類的時候,可以截取一些熱門的電影片段來讓學生認識一些與電影相關的單詞。像喜劇電影(comedy)可以截取周星馳的電影素材,恐怖片(thriller)則可以選擇一些香港僵尸片的片段作為教學素材,同時在視覺與聽覺方面滿足學生的學習體驗,借此來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提高。在教學結束之后,教師可以選取一些精彩的電影片段來與學生共同分享自己的觀影體會,并借此讓學生寫一篇觀影感悟的英語作文。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讓英語課堂變得更加有趣,而且有助于打破學生對英語課堂的常規(guī)認知,特別是農村地區(qū)的學生會對這種教學方式感覺到更加強烈的情感沖擊。
(二)利用“互聯網+時代”的信息技術,實現課內外聯系
在傳統(tǒng)教學當中,大多數教師的目光只能夠聚集在課內的內容當中,在沒有充分的技術手段和教學資源的支持下,教師很難實現課內外的有效結合,這樣的教學方法將原本用于溝通交流的英語限制在考試和課堂練習當中,甚至會造成學生對英語的錯誤認知。而“互聯網+時代”卻能夠借助非常豐富的網絡資源開展一些課外活動,實現課內外有效結合,使學生更容易做到開拓進取,舉一反三。
例如,在教I like that I can dance too時,教師會利用多媒體平臺播放一些英語歌曲MV或者舞蹈視頻來為課堂教學氣氛做鋪墊,并且借助于多媒體設備投放在屏幕之上,之后再要求學生就歌詞來進行翻譯與更正,或者結合歌曲來編排相應的舞蹈??傊?,舞蹈視頻或者相應的歌曲都可以讓學生的積極性得到更好的調動,并且也認識到課內知識和課外知識之間的關系,在互相補充和互相借鑒的過程中學生也會進一步提高素養(yǎng)。
(三)利用“互聯網+”豐富作業(yè)形式
教師可以在教學期間利用“互聯網+”來豐富課后作業(yè)形式。目前課后作業(yè)大多是以單詞-句型模式作為中心。使得學生英語作業(yè)形式十分單一、新意也明顯不足,直接弱化了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造性,也增添了學生英語學習負擔以及學習積極性。要想糾正這一現象,教師應利用“互聯網+”技術來為學生構建出全新的作業(yè)形式。
例如教師在完成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這一單元教學的時候,可以結合教學內容,讓學生用英語的形式寫出自己一天的學習計劃并錄制視頻,最后發(fā)布到微信班級群上,教師就在微信群上對學生的視頻內容進行評分,評分的標準不僅包括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還可以適當傳授學生一些拍攝技巧,不僅能夠調劑氣氛,也能夠讓學生拉近與教師的距離。除此之外還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后朗讀課文,并且以視頻的方式上傳到班級微信群。英語教師需要對學生上傳的課后作業(yè)以及相應的學習成果進行及時的評價,并且給出中肯的意見,幫助學生及時鞏固自身的學習成果,同時學生也可以發(fā)現自身的學習問題,和教師一起進行積極改正,從而解決問題,提高學習效率。
四、結語
綜上所述,順應“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對初中英語課堂進行創(chuàng)新是現代化教育發(fā)展所要經歷的必然要求。農村地區(qū)環(huán)境的閉塞對于創(chuàng)課教學實踐的初期必然會造成極大的阻礙,而結合信息技術手段來進行教學的話,恰好能夠彌補這一短板,讓學生借助互聯網所帶來的豐富信息,激發(fā)自身想象力,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另外教師也必須要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順應時代的變化。
參考文獻:
[1]? ?劉春.互聯網環(huán)境下中職數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途徑探析[J].記者觀察(下),2018(5).
[2]? ?鄭葉青.利用倚師智慧教學系統(tǒng)開展“互聯網+”信息技術教學[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19(3).
[責任編輯 張宏麗]
383650190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