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光文
一位老同志說:“當年我們南征北戰(zhàn),腥風(fēng)血雨,誰曾想過自己的名與利、苦與樂和生與死、榮與辱”“要踏實做人,潛心干事”。這番話,值得深思。
踏實做人、潛心干事,要有謙虛謹慎、虛懷若谷的胸襟。這不僅是一種性格特質(zhì),也能彰顯一個人的精神境界。解放戰(zhàn)爭時期,劉伯承同志成功指揮多次重大戰(zhàn)役,當解放區(qū)各界代表抬來繡有“常勝將軍”的橫匾時,他卻婉言謝絕,連連表示“不敢當”。這份“不敢當”的背后,是面對成績、榮譽時的冷靜清醒,也體現(xiàn)著領(lǐng)導(dǎo)干部的覺悟修養(yǎng)?,F(xiàn)實中,有的人做出一點小貢獻,取得一點小成績,就容易滋生驕傲自滿情緒,熱衷于評功擺好、表功“造勢”,如此一來,人變得飄飄然,自然也就難以沉下心來做事。心存敬畏、虛懷若谷,才能奮發(fā)進取、干事成事。
踏實做人、潛心干事,要有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的擔當。毛澤東同志說過:“大公無私、積極努力、克己奉公、埋頭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作為領(lǐng)導(dǎo)干部,作風(fēng)要扎實,工作要落實。如果只想當官不想干事,只想出彩不想擔責(zé),只滿足于做表面文章,重“顯績”不重“潛績”,重包裝不重實效,是不可能干出成績、贏得民心的。當年,谷文昌帶領(lǐng)東山人民苦戰(zhàn)十幾載,遍植木麻黃,硬是把荒島變成寶島,使群眾逐漸擺脫了苦日子。谷文昌種樹,短期內(nèi)是難以看到成效的,但他愿意沉下心來、默默付出,去做真正于民有利、利于長遠的事。像谷文昌那樣,遠離心浮氣躁、急功近利,老老實實做人、實實在在干事,才能成就一番事業(yè)。
踏實做人、潛心干事,要有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操守?!叭酥男兀嘤麆t窄,寡欲則寬”,視名利淡如水,待事業(yè)重于山,才是做人的高境界。老英雄張富清在戰(zhàn)爭年代立下赫赫戰(zhàn)功,但幾十年來,他刻意塵封功績,連兒女都不知情。1955年退役轉(zhuǎn)業(yè)后,他主動選擇到湖北省最偏遠的來鳳縣工作,為貧困山區(qū)奉獻一生。很多人不禁好奇,張富清老人為何一輩子深藏功名?他眼眶濕潤地回答:“和犧牲的戰(zhàn)友相比,我有什么資格張揚呢?”低頭不張揚,埋頭躬身行,張富清的人生選擇與堅守,真正詮釋了“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的崇高精神。
孔繁森有句名言:“老是把自己當珍珠,就時常有怕被埋沒的痛苦。把自己當泥土吧!讓眾人把你踩成路。”踏實做人、潛心干事,不是要人甘于平庸,在工作中無原則地回避退讓、無是非地明哲保身、無作為地消極處世。相反,我們所講的甘于低調(diào)做人,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朔≡昵榫w、摒棄私心雜念、潛心干事創(chuàng)業(yè),像孔繁森一樣,不以珍珠自詡,甘為泥土鋪路,一個人終將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業(yè)績。
(選自《人民日報》2021年11月10日,有刪改)
技法提煉
1.轉(zhuǎn)換視角,陌生化處理
所謂素材運用上的陌生化處理,就是盡量回避眾所周知的某則素材的表面含義,回避人云亦云的套話,將素材變形或轉(zhuǎn)換視角,挖掘素材的新內(nèi)涵。如此運用素材,就有了陌生化的藝術(shù)效果,寫出來的文章也就有了新意。如這篇文章運用了劉伯承的事例,對“常勝將軍”這一則素材進行陌生化處理,變換視角,分析劉伯承這份“不敢當”背后“謙虛謹慎、虛懷若谷的胸襟”,發(fā)出“心存敬畏、虛懷若谷,才能奮發(fā)進取、干事成事”的號召。
2.對熱素材做冷處理,開掘新意
考生運用素材時往往容易人云亦云,被輿論和當下的主流觀點所左右,缺少自己的思考,反而使作文缺乏新意。對此,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獨立思考,深入挖掘,力避庸常,入木三分。如這篇文章將毛澤東的道理論據(jù)和谷文昌的事例論據(jù)結(jié)合起來進行深入挖掘,最后得出“像谷文昌那樣,遠離心浮氣躁、急功近利,老老實實做人、實實在在干事,才能成就一番事業(yè)”,分析入木三分。
3.聯(lián)系社會生活,找到落腳點
個性遷移是靈活運用素材的一種重要方式,即在運用素材的時候,能在留心生活細節(jié)、關(guān)注社會熱點的基礎(chǔ)上,對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進行個性化遷移,作出個性化解讀,使素材能以最細膩、最深刻、最獨到的個性解讀服務(wù)于中心論點的論證。如這篇文章將老英雄張富清的事例聯(lián)系起了社會生活,“很多人不禁好奇,張富清老人為何一輩子深藏功名?”這里以人們的提問、老英雄的回答來進行解讀與論證,詮釋了“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的崇高精神,讓分論點“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操守”有了落腳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