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塔峰
為了適應人工智能、信息化時代,STEM 教育應運而生,即學生在活動參與、項目設計、問題解決中進行的跨學科實踐活動?!疤仗战逃敝械牡谝粋€“陶”是指陶行知先生的“陶”,第二個“陶”是指陶瓷的“陶”,以“陶”玩“陶”、以“陶”學“陶”、以“陶”拓“陶”,探討STEM理念下的小學生勞動教育新模式。
一、運用生活教育理念,搭建陶藝教學模式
運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念,我們搭建了陶藝教學模式。如陶行知理論中“教學做合一”指出,教與學的中心均是學生,而核心因素是“做”,將“做”視為中心設計活動內(nèi)容,與學生成長認知基本規(guī)律相吻合。為此,我們將小學階段的陶藝制作分成玩陶、學陶與做陶、創(chuàng)陶三個階段。
1.玩陶。低年級學生好動貪玩,玩陶契合學生性格特征,這個過程是陶藝啟蒙階段,指導學生借助橡皮泥、陶土、模具,將橡皮泥、陶土搓揉成形,初步認識陶土、工具名稱,培養(yǎng)學生對陶藝制作的興趣,為學陶與做陶打下基礎,在玩陶的過程中手腦并用,提高學生動手能力、活躍學生思維。
2.學陶與做陶。對于小學生來說,學陶與做陶應立足于生活和自身掌握的陶藝技巧,在教和學的過程中要緊緊圍繞學生對生活中陶藝的認知。有一名當?shù)氐奶沾晒矩撠熑嗽赋觯⒆訉ι畹恼J知角度和陶藝從業(yè)者的認知角度不盡相同,他們身上有無限可能,同是做調(diào)羹,孩子們能制作出不同形狀、不同色彩的。
3.創(chuàng)陶。高年級學生掌握了一定的陶藝技藝,在這個階段是學科融合與綜合性較強的階段,學生要學習陶藝釉料的成分,在上釉過程中釉料厚度的把握,陶土和釉料是否相適,這是經(jīng)驗的積累,也是學習科學知識的過程。陶藝的創(chuàng)新囊括了數(shù)學、書法、美術(shù)在其中的運用,這就要求在陶藝教學中要加強學科融合,聚集相關(guān)學科教師通力合作參與陶藝學習和教學。
二、加強校企合作,拓寬陶藝教學深度
1.引進裝備。陶藝工作室的建設是陶藝教育開展的基本保障,當?shù)仄髽I(yè)的生產(chǎn)經(jīng)驗可以讓我們在工作室硬件設施設備建設上少走彎路,圍繞學生能力特征和身心安全,學校設計了一個具有地方和學校特色的陶藝工作室,也為陶藝教學做好鋪墊。
2.引進技藝。高陂800年窯火生生不息,當?shù)靥沾僧a(chǎn)業(yè)園聚集了大量陶藝巨匠,因此校企合作顯得尤為重要。建立校企合作伙伴關(guān)系,引進企業(yè)陶藝人才走上學校陶藝教學講臺,一是可以為當?shù)靥沾砂l(fā)展培養(yǎng)后備人才;二是為學校陶藝教學培養(yǎng)一批優(yōu)秀的教師。
三、走出校園,體驗勞動生產(chǎn)
陶藝的學習主體在學校而不能局限于學校,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社會力量設計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
1.參觀當?shù)靥沾善髽I(yè)生產(chǎn)經(jīng)營。一是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帶領(lǐng)學生參觀、參與陶瓷生產(chǎn),讓他們體驗玩陶、產(chǎn)陶,這是勞動的體驗,是學習到生產(chǎn)的蛻變,讓學生真正體驗收獲勞動成果的喜悅。二是在企業(yè)展銷大廳,讓學生為當?shù)靥账嚧?,用自己掌握的陶藝知識和技藝為游客介紹產(chǎn)品,這個活動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包括表達能力、應對復雜問題的能力和勞動生活能力。
2.親子陶藝制作活動。當?shù)仄髽I(yè)擁有陶藝體驗場所,陶藝制作親子活動的場所可以設置在企業(yè),一方面是方便家長在合適的時間參與活動,另一方面是家長和孩子在合作中可以進一步認識陶藝的博大精深,更加支持孩子學習陶藝,而且還可以在活動中增強孩子和父母的合作,增進孩子和父母的情感。
3.收集陶藝故事。當?shù)赜凭玫奶沾缮a(chǎn)歷史中有許許多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如因陶致富、因陶出彩、因陶脫貧等具有鄉(xiāng)土氣息的故事將是學生收集的對象,學生充當小記者的角色,從家人到身邊的親人再到街坊鄰居,將收集到的材料寫成一篇陶藝故事,參加學校交流評比,讓他們身邊的陶藝故事和正能量散播在更多學生心上,引導更多學生萌發(fā)對家鄉(xiāng)陶瓷產(chǎn)業(yè)的熱愛,厚植學校陶藝文化。
【本文系廣東省“STEM視域下小學生勞動教育實踐研究”課題的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王思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