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杰
(盤錦市中心醫(yī)院肛腸外科,遼寧 盤錦 124010)
復雜性肛瘺屬于臨床常見的疑難病,而手術是治療該病的主要手段。傳統(tǒng)的切開掛線手術創(chuàng)傷大,切口愈合時間長,且治愈率低,疾病復發(fā)率高,療效并不顯著[1]。為良好地保護患者的肛門功能,提高疾病的治愈率,經括約肌間瘺管結扎(LIFT)術逐漸應用于復雜性肛瘺治療中,其能于正常的生理解剖結構完成入路手術,且不會損傷括約肌的完整結構,對保護患者肛門功能具有重要影響[2]。但有研究指出[3],常規(guī)的LIFT 術治愈率尚未達到預期,且復發(fā)率仍較高,不利于患者預后。隨著LIFT術的不斷深入研究,臨床針對常規(guī)LIFT 術進行改良,在提高一期、二期治愈率與降低并發(fā)癥風險方面具有顯著優(yōu)勢?;诖耍狙芯繉Ρ驹菏罩蔚膹碗s性肛瘺患者實施改進LIFT術治療,探討其近期效果及對肛門功能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9 年6 月至2020 年6 月于本院治療的114 例復雜性肛瘺患者的臨床資料,按治療方式的不同分為對比組和研究組,每組57 例。對比組男 27 例,女 30 例;年齡 21~56 歲,平均(39.62±5.20)歲;Ⅱ型17 例,Ⅲ型25 例,Ⅳ型 15例。研究組男 28 例,女 29 例;年齡 22~56 歲,平均(40.20±5.02)歲;Ⅱ型15 例,Ⅲ型23 例,Ⅳ型19 例。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本研究經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納入標準:經肛腸鏡、探針等檢查確診為復雜性肛瘺者;患者臨床資料完整,屬于Parks分型Ⅱ~Ⅳ型者;首次發(fā)病且符合手術指征者;病程>4 個月,且瘺管長度>3 cm。排除標準:有肛門手術史者;合并其他肛周疾病者;伴有嚴重的皮膚感染性疾病者;凝血功能障礙者。
1.2 方法 對比組采用常規(guī)LIFT 術治療,給予患者腰硬聯(lián)合麻醉后,讓其保持俯臥折刀位,利用探針、過氧化氫溶液輔助確定瘺管內口;若患者的肛瘺為馬蹄形,可在影像學的輔助下直接切開主管;確定患者括約肌間溝之后,行弧形切口(1.5~2.0 cm),分離肌間瘺管,挑起括約肌間瘺管進行常規(guī)瘺管結扎。若有殘余瘺管,可利用刮匙搔刮管道,干凈后敞開外口進行引流,最后利用4-0 吸收線縫合肌間、3-0吸收線縫合肛緣與皮下皮膚、弧形切口。
研究組給予改進LIFT術治療,麻醉方式、體位、內瘺確定方法與對比組一致,在瘺管外口處行弧形切口,用3-0 吸收線先縫合與結扎(荷包縫法)內括約肌端的瘺管,縫線時需緊貼肛門內的括約肌外側,結扎時是要充分圍繞瘺管;再將過氧化氫溶液注入確保內口有無液體滲出,若無則結扎成功,然后用3-0吸收線以同樣的方式縫合結扎外括約肌端的瘺管,并切斷兩結扎線間的瘺管,將過氧化氫溶液注入判斷是否結扎成功。若有殘余瘺管則通過隧道法挖通,直至外括約肌緣,敞開外口引流,最后利用4-0吸收線縫合肌間、3-0吸收線縫合肛緣與皮下皮膚、弧形切口。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治療前、治療3 個月后的肛門失禁Wexner 評分系統(tǒng)(Wexner 評分)、肛門直腸壓力(肛管最大收縮壓與肛管靜息壓)、近期療效、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傷口感染、尿潴留、括約肌間瘺管)。①Wexner評分[4]:該評分包括衛(wèi)生墊、固體、液體等6個維度,以0~4分評定,0分為“從不”;1 分為“很少”;2 分為“有時”;3 分為“經?!保? 分為“總是”,總分20 分,分數與患者肛門失禁程度成正比。②近期療效[5]:肛瘺瘺口完全閉合,且括約肌間的切口愈合,未出現復發(fā)為一期愈合;括約肌間的切口存在感染或裂開,但尚未與肛管內相連為二期愈合;形成括約肌間瘺或者括約肌間的切口連接至肛管內為部分失?。蝗源嬖诟丿浲饪?,有分泌物溢出或者瘺管復發(fā)為完全失?。恢委熆傆行?一期愈合率+二期愈合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Wexner 評分、肛門直腸壓力比較 治療前,兩組Wexner 評分、肛管最大收縮壓、肛管靜息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3 個月后,研究組Wexner 評分低于對比組(P<0.05);兩組肛管最大收縮壓、肛管靜息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Wexner評分、肛門直腸壓力比較()
表1 兩組Wexner評分、肛門直腸壓力比較()
注:Wexner 評分,肛門失禁Wexner 評分系統(tǒng)。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
組別對比組(n=57)研究組(n=57)t值P值治療3個月后53.62±5.74 53.01±5.01 0.605 0.547 Wexner評分(分)治療前2.89±0.47 2.78±0.51 1.198 0.234治療3個月后0.62±0.06a 0.31±0.05a 29.967 0.000肛管最大收縮壓(mmHg)治療前124.25±12.02 125.32±12.14 0.473 0.637治療3個月后123.65±11.54 124.85±10.47 0.581 0.562肛管靜息壓(mmHg)治療前54.23±6.32 54.92±5.21 0.636 0.526
2.2 兩組近期療效比較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比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近期療效比較[n(%)]
2.3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研究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比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n(%)]
復雜性肛瘺的病灶部位大,且深度深,臨床在進行手術治療時,需準確確定括約肌、內口的位置,并保證括約肌與引流的通暢性。常規(guī)LIFT 術雖具有上述優(yōu)勢,能有效保留患者的肛門功能,但無法徹底清除壞死、遺漏組織,刮匙搔刮還容易損傷瘺管,進而增加并發(fā)癥風險,導致疾病復發(fā)[6]。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Wexner評分低于對比組(P<0.05);兩組肛管最大收縮壓、肛管靜息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改進LIFT術治療復雜性肛瘺,并不會損傷患者的肛門功能,且能改善肛門失禁現象。改良LIFT 術采用的是荷包縫扎法沿著括約肌進行瘺管一次性結扎,并封閉瘺管,在治療疾病的同時可間接性修補缺損的外括約肌,最大化地保護患者的肛門功能[7]。即使存在殘余瘺管,也可利用隧道法挖除,并有效處理括約肌間的殘余、壞死組織,讓瘺管遠端的創(chuàng)面呈現放射狀,不但能保證引流的通暢性,還能及時徹底清除遠端瘺管,保證臨床效果[8]。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比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比組(P<0.05),說明改進LIFT 術能提高疾病治愈率,降低并發(fā)癥風險。改良LIFT術的切口較小,且會緊貼肛門內外的括約肌完成一次性縫合、結扎,保證瘺管的封閉性,最終可有效避免結扎線脫落、撕裂或不完全,減少括約肌間瘺管、感染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9]。同時,改良LIFT術的手術切口在瘺管外口處,此處遠離肛門口,可避免糞便進入引發(fā)感染;在外口處進行隧道法將瘺管清除,能完全剝離瘺管,防止壞死組織殘留,從而能有效提升一期、二期的治愈率[10]。
綜上所述,采用改進LIFT 術治療復雜性肛瘺,能保留患者的肛門功能,提高一期、二期的治愈率,降低傷口感染、括約肌間瘺管等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