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戈 陸娟懿 馬恰怡 朱 吉 王 磊
近年來,由于手機、電腦等產品的普及、中小學生課內外負擔加重等因素,我國兒童青少年近視率、屈光不正率不斷上升[1]。2018年8月2日,教育部、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共同起草了《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提出充分發(fā)揮中醫(yī)藥在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治中的作用,要求制定實施中西醫(yī)一體化綜合治療方案,推廣應用中醫(yī)藥特色技術和方法[2,3]。
中醫(yī)藥診療技術相較于西醫(yī)技術,具有便、簡、易、廉的顯著優(yōu)勢。其中,通過刺激耳穴改善視力的技術源遠流長,具有很強的技術應用基礎。耳穴即分布于耳廓上的腧穴,也叫反應點、刺激點。應用耳穴診斷、治療疾病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4],早在兩千多年前的《陰陽十一脈灸經》中就提到了與上肢、眼、頰、咽喉等相聯(lián)系的“耳脈”。利用埋豆、針灸耳穴等中醫(yī)技術進行預防、治療近視的臨床研究眾多[5],其療效確鑿,方便易行,具有中醫(yī)藥“便、簡、易、廉”的優(yōu)勢。開展耳穴穴位治療防治青少年近視、改善屈光不正被認為是有效的中醫(yī)適宜技術手段。2016年9月—2019年6月,長寧區(qū)天山中醫(yī)醫(yī)院與長寧區(qū)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聯(lián)合開展對轄區(qū)內十家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的家庭醫(yī)生開展“耳穴壓貼”適宜技術培訓,并選取268名近視小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耳穴磁療貼壓對兒童近視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對上海市某區(qū)七所中小學的2482名在校學生使用國際標準對數視力表進行檢查,選取268名近視兒童。所選的268名小學生中男童130名,女童138名;年齡8~12歲,平均年齡(10.11±1.05)歲。按隨機數字表法將所選兒童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2組均有兒童134名,2組兒童在年齡、性別及近視程度等一般臨床資料上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所選兒童的家長均有簽署知情同意書,且本研究經上海市天山中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審批。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所選兒童均符合《中華眼科學》[6]中單純性近視的診斷標準;②所選兒童的年齡8~12歲;③所選兒童的裸視力均在4.1~4.9;④所選兒童在入組前均沒有使用過其他藥物等治療。排除標準:①合并心、肝、腎等重要臟器疾病的兒童;②合并眼部其他疾病的兒童;③不能配合該研究的兒童。
1.3 方法所選兒童均同一醫(yī)護團隊給予視力保健知識講授及日常眼睛保健操保健干預。研究組兒童在上述干預的基礎上由醫(yī)務人員入校實施全程規(guī)范的耳穴磁療貼壓進行干預:首先,耳穴選擇:選取肝、眼、腎、內分泌及神門穴;脾、目1、目2、交感、皮質下及近視穴(位于耳甲腔食道穴與口穴之間)。其次,貼壓操作:首先用75%的酒精棉球消毒耳廓皮膚,然后將磁珠貼固定于所選的穴位上,囑咐學生把食指與中指放于耳廓的前面,拇指放于耳廓的背面,每天按壓所貼的耳穴,1 min/次,直至感覺有酸脹痛熱等感覺,3~4次/d。醫(yī)務人員每隔7 d更換磁珠1次,兩耳進行交替使用,共12次。4周為一個療程,共2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觀察2組兒童的眼疲勞情況及干預療效,其中眼疲勞評分參考眼疲勞評分量表[7],在基線和干預結束后進行眼疲勞情況的調查。療效的判定:遠視力沒有變或增進1行者稱為無效;遠視力增進2行或2行以上者稱為好轉;遠視力上升到1.0或以上者為治愈。
1.5 統(tǒng)計學方法本研究中的數據均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3.0進行處理與比較。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描述,組間比較均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描述,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總體近視率所選的2482名在校學生中有268名學生存在著近視,其近視率為10.80%。
2.2 干預前后眼疲勞狀況評分干預后2組兒童的眼疲勞比干預前均有明顯的改善,且研究組兒童改善的更明顯,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2組近視學生眼疲勞狀況評分比較 (名,
2.3 臨床療效干預后研究組兒童的臨床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近視學生臨床療效比較 (名,%)
近視是指眼在調節(jié)放松狀態(tài)時,平行管線經由眼球的屈光系統(tǒng)聚焦到視網膜感覺細胞層之前,而形成彌散圈,是屈光不正的一種表現(xiàn)。目前,我國青少年的近視眼的患病率僅次于日本,居世界的第二位[8]。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近視的發(fā)病率在逐年上升,這給患兒的生活、學習乃至工作均帶來了不同程度的損害。西醫(yī)對青少年近視的治療目前尚沒有一個理想的方法,主要應用睫狀肌麻醉劑、角膜激光手術及戴OK鏡等多種治療方法,但每種治療方法的效果都不是很佳[9]。中醫(yī)上認為近視眼的發(fā)病與腎、肝、脾有關,其發(fā)病機制多是由于“久視傷血勞于肝”而導致肝血不足,或脾氣虛弱所致[10]。中醫(yī)藥在近視的治療上有很多精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中醫(yī)認為近視不僅有眼局部的屈光不正,還存在著勞心傷神、心陽耗損、陽氣不能上達及目絡瘀阻不暢等體質因素[11]。耳穴致病有著悠久的歷史,耳穴是耳廓表面與人體臟腑經絡、組織器官和四肢軀干相互溝通的部位[12]。而耳穴貼壓法是在中醫(yī)學耳針療法的基礎上經過大膽的嘗試和探索繼承和發(fā)揚出來的一種比較理想的治療方法,是利用磁珠貼壓按摩來刺激耳穴[13]。
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發(fā)現(xiàn),耳朵在人身上不是孤立的,耳廓與身體內臟、五官等存在經絡傳感的聯(lián)系,耳廓局部包含著整個人體的全部信息,是整體成比例的縮小,因而刺激局部耳穴可以治療全身疾病。而實際上,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視耳好惡,以知其性”的說法。中醫(yī)理論認為“一身之氣貫于耳,觀耳即可知健康”,因此,適當和正確地刺激耳穴能夠糾正臟腑功能,疏通血液循環(huán),調整腦神經、視神經,使人體處于正常免疫狀態(tài),近視就會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這是中醫(yī)耳穴治療能夠改善視力的理論基礎。
近視多是由于先天稟賦不足,后天發(fā)育不良,傷身勞心,耗損心陽,是肝、心肌腎氣血虧加上青少年正處于生長發(fā)育的旺盛時期,學業(yè)過重,電子產品的普及均會導致用眼過度,進而導致兒童的陰血不足,目失所養(yǎng),久而久之會出現(xiàn)視力下降,此時需要給予相應的預防及治療。本研究對268名在校的近視兒童進行研究,分組后對研究組近視兒童實施耳穴磁療貼壓治療。本研究所調查的2482名小學生中,有268名學生為近視眼,其發(fā)病率為10.80%。本研究結果顯示耳穴磁療貼壓能明顯緩解近視兒童的眼疲勞而且研究組兒童的臨床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上述結果均說明耳穴磁療貼壓治療兒童近視作用明顯,這是由于耳穴磁療貼壓以滋養(yǎng)肝臟、脾臟和心臟為主,這種治療方法能通過刺激相應的經絡,增進眼部的血液循環(huán),改善眼部肌肉的營養(yǎng),使痙攣疲勞的睫狀肌和眼外肌放松恢復,增加眼部肌肉的調節(jié)能力和眼球壁的彈性,進而能明顯改善近視兒童的眼疲勞,目有所養(yǎng),進而患兒的視力會有所增進和恢復正常,進而其臨床治療效果更加明顯。還有就是耳穴磁療貼壓能經相應的穴位來提高交感與副交感神經的興奮性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進而能放松及緩解眼的疲勞癥狀,提高患兒的視力[14]。耳穴磁療貼壓法方法簡便易學,沒有不良作用,是以滋養(yǎng)為主,且其臨床治療效果不錯。當然在治療過程中兒童、其家長及老師的配合也極其重要,做到家校齊抓共管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耳穴磁療貼壓能明顯改善近視兒童的眼疲勞,其臨床治療效果不僅顯著,而且操作簡便易懂,沒有不良作用,在臨床工作中值得對近視兒童進行治療,并對眼睛健康的兒童進行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