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學友 侯文勝
楊學友:錦州市人民檢察院高級檢察官,錦州市文聯(lián)作家協(xié)會會員
侯文勝:山東省委黨校
農民外出務工,工作一個月內因種種原因被辭退或者主動辭職,雙方解除勞動關系的勞動糾紛占有一定的比例。雖然工作僅僅一個月,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不分時間長短、同樣受法律保護。
[案例]2021年7月1日,農民工曹旭入職海發(fā)公司,雙方簽訂期限為2021年7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的勞動合同,約定曹旭為維修工,月工資5000元。2021年7月29日,海發(fā)公司以曹旭不能勝任工作、不遵守員工基本守則等為由解除與曹旭的勞動關系。曹旭認為公司所言根本不是事實,遂申請仲裁,仲裁以公司所提交證據(jù)不足以證明其主張為由,裁定公司向曹旭支付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5000元(半月工資2500元×2倍)。
[評析]《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八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guī)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勞動者要求繼續(xù)履行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繼續(xù)履行;勞動者不要求繼續(xù)履行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已經不能繼續(xù)履行的,用人單位應當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條規(guī)定支付賠償金。第八十七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guī)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規(guī)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第四十七條規(guī)定: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梢?,仲裁裁決公司向曹旭支付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5000元是正確的。
[案例]張克文自2021年6月13日至7月14日在龍興賓館從事電工一職,月工資3900元。7月14日,張克文因個人原因向賓館提交離職手續(xù)表,并由賓館人事部門同意。辦理離職手續(xù)時,張克文提出賓館應為其繳納2021年6月至7月的社會保險費,賓館以張克文僅工作一個月、且自己提出辭職為由,予以拒絕。
[評析]《社會保險法》第五十八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內為其職工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未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的,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核定其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第八十六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未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由社會保險費征收機構責令限期繳納或者補足,并自欠繳之日起,按日加收萬分之五的滯納金;逾期仍不繳納的,由有關行政部門處欠繳數(shù)額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上述法律表明,社會保險費的繳納的起算時間為“用工之日起”,辦理繳納登記時間為一個月內,不予繳納構成違法。又因《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明確規(guī)定了征繳社會保險費用是社保管理部門的職責,社會保險費的交納屬于行政法規(guī)強制交納的范疇,不屬于勞動爭議仲裁、人民法院民事案件的受理范圍,張克文可以直接向社會保險費征收機構投訴,由職能部門責令用人單位限期繳納。
[案例]小劉入職某家電銷售公司從事售后維修工工作。工作28日后,因公司給付的工資待遇與入職時口頭約定的大相徑庭,小劉一氣之下辭職走人。一周后,小劉找到新工作單位,應其要求向家電銷售公司提出出具解除勞動關系證明,家電銷售公司雖同意出具,但遲遲不給辦理手續(xù)。
[評析]《勞動合同法》第五十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應當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時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證明。可見,用人單位為勞動者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證明,同樣是法律強制性規(guī)定。對此,小劉可盯住公司要求其辦理,若不成,也可先向勞動監(jiān)察部門投訴請求解決,或申請勞動仲裁。
[案例]王超到東江公司工作的第8日,于工作中摔傷。工作期間,公司未與王超簽訂勞動合同,也未給王超繳納社會保險。事后,經王超申請,某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認定,王超所受的事故傷害為工傷。又經某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鑒定,王超為八級傷殘。但東江公司對上述認定與鑒定均不認可,拒絕承擔工傷賠償責任。
[評析]《社會保險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規(guī)定,“職工所在用人單位未依法繳納工傷保險費,發(fā)生工傷事故的,由用人單位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睘閯趧诱呃U納社會保險是法律強制性規(guī)定,應交而未繳納的,應當由用人單位支付其工傷保險待遇。因此,王超可通過仲裁訴訟向公司主張工傷待遇。
[案例]李超于2021年9月1日入職某餐飲服務公司從事廚師工作,雙方口頭約定李超工資為6000元/月,雙方未簽訂勞動合同。9月29日,雙方經協(xié)商一致同意解除勞動關系,公司當即向李超支付當月工資6000元,李超簽收時,提出應支付未簽訂勞動合同二倍工資賠償金,公司予以拒絕。
[評析]《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支付二倍的工資。而本案李超與公司之間的勞動合同履行期間未超過一個月,不符合上述法律規(guī)定,李超的該項主張沒有法律依據(jù),不能得到法律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