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晶瑩
表現(xiàn)性評價最早出現(xiàn)于20世紀90年代的美國,強調(diào)“做”而不僅僅是“知道”,要求評價須兼顧過程和結果。我國教育學者徐兆洋在其著作《學生發(fā)展性評價應知應會》中對表現(xiàn)性評價進行了界定:表現(xiàn)性評價是指讓學生通過實際任務來表現(xiàn)學習目標掌握情況的評價方式。
從以上界定可以看出,表現(xiàn)性評價是針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問題解決能力進行的評價。能有效測評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重視學生解決問題得到的結論,更重視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開展表現(xiàn)性評價,有助于優(yōu)化教學過程,也有助于挖掘?qū)W生的學習潛能。
表現(xiàn)性評價注重問題的真實性和情境性。因此開展表現(xiàn)性評價需要教師在課前設計表現(xiàn)性任務,并且事先編寫好學生反映的評價規(guī)則。
《我的叔叔于勒》是中學語文教材中的傳統(tǒng)篇目,也是法國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說代表作之一。這篇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曲折生動,人物形象鮮明,深受學生的喜愛。作為一篇小說,在教學中我們通常設計這樣幾個主要環(huán)節(jié):1梳理情節(jié),2分析人物形象,3賞析景物描寫,4把握文章主旨。這樣的設計條理清楚,內(nèi)容全面,能夠幫助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思想主旨,以及文章的寫作特色。但是這樣的設計,卻主要是以教什么作為設計的核心,忽視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在大部分情況下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缺少主動的,深層次的思維活動。小說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個性突出,學生普遍都能讀出菲利普夫婦的自私、貪婪、冷酷,于勒的好吃懶做、不務正業(yè)。這是作者刻畫的人物特征,但顯然不是作者筆下人物的全部。那么我們?nèi)绾伟褜W生的思維引向深入,更深層次地思考小說的主題。如何引領學生展開探究活動,進一步促進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思維辨別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綜合提升。我嘗試在課堂中開展表現(xiàn)性評價的活動。我設計了一個演講小任務:“我眼中最可憐的人”,要求同學從小說中找一個你認為最可憐的人物,并說說他可憐的理由。要求從文章中找到充分的依據(jù),并且能夠用準確流暢的語言闡述自己的觀點。
在開展這項表現(xiàn)性任務前,我設計了表現(xiàn)性評價的量表:
在課堂上我把這項學習任務作為回家作業(yè)布置給了同學,并且把評價量表也為學生做了解讀,讓他們明確任務的要求,并且以此作為學習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標。這項學習任務既關注到了學生對于文本閱讀的分析、理解的能力,也考查了學生的思辨能力,還關注了學生的語言文字和口頭的表達能力,考查的是學生語文學習綜合素養(yǎng)。并且這個演講的題目把學生對小說人物形象的特點的思考引向了深處,探究每個人物形象背后的更深層次的社會原因,也有助于學生把握這篇小說的主題和小說寫作的特色。
在第二天的課堂展現(xiàn)時,我發(fā)現(xiàn)這項表現(xiàn)性任務的設置將學生的思維引向了深入。學生不再僅僅是以簡單的概念化詞匯來形容小說中的人物了,學生在分析,思考后,發(fā)現(xiàn)了其實小說中的每個人既有可恨之處,又都有可憐之處。比如于勒:年青時游手好閑,輕浮放蕩,行為不正。但他的本性還是善良的,他被逐出家門后開始自責反省,他希望在致富后能夠補償菲利普夫婦,然而他的美好愿望在現(xiàn)實生活中并未能實現(xiàn)。他最終還是在外漂泊,靠賣牡蠣為生,孤苦伶仃、窮困潦倒,被親人所拋棄。菲利普夫婦,自私、貪婪、冷酷。但是菲利普夫婦真的就那么令人厭惡嗎?學生在細讀文本后發(fā)現(xiàn),在當時的社會大背景下,菲利普拿著很低的薪水,他們的生活非常地拮據(jù)?!凹依飿訕右?jié)省,有人請吃飯從來不敢答應,害怕回請。日用品也是買減價的,姐姐的長袍也是自己做的,常常在價錢上還要討價還價”等??墒窃倏纯?,菲利普工作不是不勤奮,他很晚才從辦公室回來。他們的生活也不是不節(jié)儉,他們在衣食住行上處處節(jié)省。但就是這樣兢兢業(yè)業(yè),他們依然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正是這樣的家庭,這樣的生活,才導致他們在游船上巧遇于勒時,選擇了逃避。因此,我們不能一味地批責菲利普夫婦,也應該體諒在金錢至上的社會中掙扎的小人物的辛酸與無奈。這項學習任務,要求學生們仔細研讀文本,并為自己演講的觀點尋找依據(jù)。在講臺上,他們也要用流暢的語言、自信的姿態(tài)來闡述自己的觀點。這樣的表現(xiàn)性活動,讓學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地挖掘和展現(xiàn),也讓同學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在這次評價中,我設置了老師評價,同伴評價和自我評價3個成績,這樣設置的目的也是為了讓評價更加的客觀、公正。更能起到評價的積極促進作用。
表現(xiàn)性評價重點在于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所以我想如果我們能夠更多地把表現(xiàn)性評價貫穿到我們的課堂教學過程中,一定會有效促進我們教學效率的提高。表現(xiàn)性評價能夠幫助學生明確自己已經(jīng)掌握了什么,還需要從哪些方向進行努力,從而使學生的學習目標更明確,學習方向更明確,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也就更強了。我會繼續(xù)在這方面做嘗試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