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青
小學語文新課標明確指出,小學階段語文教學應側重培養(yǎng)與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語文素養(yǎng)包括學生的語文積累、語文知識、人文素養(yǎng)以及語文能力,而語文能力中又包括學生聽、說、讀、寫等基本技能,其中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升一直以來都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從學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可以看出學生的語言儲備量和語文邏輯思維能力,教師的教學策略影響著小學寫作教學質量。教師要在總結以往教學經驗的基礎上,摸索并總結出可以夯實學生知識基礎、拓寬學生寫作思路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可以在今后的寫作中以多樣化的表達方式和較強的語文思維邏輯進行表達,提升寫作能力,從而促進其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和提升。
一、小學寫作教學現(xiàn)狀分析
1.寫作內容千篇一律,缺少個性化思考
在小學傳統(tǒng)寫作教學模式下,教師比較注重寫作方法的灌輸,常常教授學生在寫作時如何開頭、如何過渡、如何突出作文的主旨和情感,不重視學生的寫作思維拓展以及更深層次的意識挖掘,這樣的教學模式更適用于不具備作文結構布局意識的學生,如果過度強調,將會制約學生的個性化思維發(fā)展,阻礙學生寫作的主觀能動性,最終導致學生在寫作時過度關注作文結構,而忽略了作文內容的創(chuàng)新性和真實性,寫出的作文缺少真實的情感表達和個人見解,模式化嚴重,內容千篇一律。
2.生活素材積累不足,缺少生活化內容
一些學生在教師布置好作文內容后無從下筆,為了完成作文只好創(chuàng)編一些不符合生活實際的內容。這是由于學生不具備從題目中把握寫作重點,從日常學習生活體驗中尋求寫作素材的能力,學生只能自行創(chuàng)編,或是查閱一些相似作文進行小幅度修改,結果就是學生作文的相似度過高,缺少創(chuàng)新性和真實性。素材是寫作的源泉,而缺少素材的積累,寫作就如同無源之水。教師自身能認識到積累寫作素材的重要性,但在實際教學中未關注到學生素材的積累情況,導致學生無法對作文主題深入思考,寫出來的作文單調、空洞。另外,小學生喜愛閱讀,但他們喜愛的書籍可能并不能在積累寫作素材上提供很多幫助,因此,教師要想方設法讓學生閱讀更多有益書籍,在閱讀中積累寫作素材,豐富素材儲備量。
3.作文形式化嚴重,缺少觀察和思考
寫作不僅考驗學生的語言儲備、文字功底等基本知識與技能,更考驗學生的思維情感、邏輯思維以及思維辯證能力等文學素養(yǎng)。從當前小學寫作情況看,大部分學生的作文存在過于浮夸或不真實的現(xiàn)象,無法在寫作中融入自身的真實情感,究其原因,是因為學生缺乏對生活的深層次體會和感悟,這勢必會對學生的作文水平與能力提升產生影響。其實學習和生活中處處都有寫作素材,只是學生缺少對生活的觀察和思考,如果要圍繞人物來寫作,大多數(shù)學生都會寫親人、老師,寫事基本上是與家人或同學之間發(fā)生的小事情,內容新鮮感不足。其實學生對外界的感知能力很強,只是缺少對外界事物的認真觀察和思考。正因如此,教師要在教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和思考的能力,鼓勵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小事,寫個性化作文。
二、核心素養(yǎng)視野下,小學寫作能力提升策略
1.通過讀寫結合,提升表達的準確性
在傳統(tǒng)寫作教學模式下,“讀”與“寫”通常是分開的,教師應從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出發(fā),通過閱讀與寫作相結合的方式,使學生在了解作者寫作特點的同時獲得寫作技巧。以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部編版)第一單元中《走月亮》一文為例,這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散文,描寫了作者和阿媽走在灑滿月光的小路上、走在溪邊、走在田埂上,并穿過拱橋、果園、莊稼地,通過描寫洱海邊小村莊的美麗景象,體現(xiàn)了作者和阿媽間濃濃的親情,也表達了作者對家鄉(xiāng)的喜愛和贊美之情。由于四年級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從小學低年級向高年級過渡的關鍵時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反復閱讀課文,體會文字帶來的美好,使學生思考如何運用語言帶來美的感受,激發(fā)學生的生活體驗興趣,使學生品味文章中重點詞語和句子,感悟文章語言的優(yōu)美;隨后以小組為單位,組織學生通過仿句、造句的形式寫一寫自己類似的生活體驗,從而培養(yǎng)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運用好詞句的能力。又或者在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為學生播放相關視頻,讓學生認真觀察小女孩的動作和表情,用心體會小女孩在寒冷的夜晚饑寒交迫的內心感受,用語言展示,這樣不僅提升了學生的課文鑒賞能力和理解能力,還能使學生的表達更精準,更加注重細節(jié)描寫。
2.通過觀察事物,促進情感積累
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蘊藏著大量寫作素材,教師除了要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周邊事物的能力,還要鼓勵學生的個性化表達。教師要引導并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觀察的能力,并布置觀察任務,例如在主題為“動物”的寫作中,即使已經給出主題,很多學生還是不知該從何寫起,對于文章的寫作結構以及內容構思不清晰,以教學《我家的小狗》為例,注意觀察作者的表達手法,并引導學生從中積累素材,再布置以“動物”為主題的寫作。其次,教師要調動學生的觀察興趣,讓學生針對自己喜愛的動物展開細致觀察,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動物的特點,并在寫作中突出這些特點。教師要在學生的觀察過程中,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出發(fā),比如說動物的外形、動作、神態(tài)等方面,以逐步遞進的方式觀察動物,才能在寫作中得到細膩的描寫。又或者在學習《金色的草地》這篇課文時,文章通過描寫作者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情境,抒發(fā)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是否有過類似的體驗,在貼近大自然時有沒有過有趣的經歷和獨特的感受,當時內心是什么情感,在今后是否能像作者一樣,善于觀察生活事物,從而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周邊事物的好習慣,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
3.通過課外閱讀積累,豐富知識儲備
寫作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xiàn)的。只有學生具備大量的知識儲備,不斷積累寫作素材,才能逐步提升自身的寫作能力。為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增加閱讀量,閱讀不同類型的文章,不斷積累素材,并將其靈活運用在今后的寫作中。教師要掌握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引導學生以摘抄的形式積累素材。考慮到學生的課外閱讀質量,教師可以在班級建立圖書角,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方便學生隨時閱讀,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與認知特點,為學生整理有價值的閱讀資源,也可以讓每位學生挑選一到兩本自己喜愛的書放置在圖書角內,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在圖書角內選擇所要閱讀的書籍,在閱讀中積累寫作素材。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在圖書角處準備一塊黑板,學生在閱讀中積累的好詞好句都可以展示在黑板上,這樣既可以在班級中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也讓學生積累了寫作素材,學習了寫作知識,為寫作能力的提升打下堅實基礎。
4.通過模仿訓練,提升文字表達能力
學生在積累了一定的寫作素材后,教師就可以組織開展有針對性的寫作訓練,提升學生寫作能力。正如兒童學習語言,都是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模仿才能開始自由表達,小學階段學生對于文章的結構意識較為薄弱,缺乏寫作技巧,因此也要從仿寫開始,學生通過模仿可以掌握作文的基本結構,在模仿中積累大量的寫作經驗,為今后的寫作打下扎實基礎。例如,教師可以提供給學生一些句式,讓學生根據(jù)句式的結構特點與含義進行模仿寫作,從逐句模仿逐漸過渡到段落的模仿,再到后續(xù)的整篇文章模仿。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深刻領會文章中段落的分層技巧,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修辭手法運用能力等。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提供的文章要包括不同的修辭手法與結構形式,使學生在不同的修辭手法與句式練習中積累思想感悟,提升寫作能力。這里以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部編版)為例,本單元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了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抒發(fā)了作者親近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懷,并且本單元的學習目標中要求學生體會文章中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教師可以在班級內開展以“大自然”為主題的作文活動。與此同時,教師可以每天安排一個段落的描寫,培養(yǎng)學生對段落結構、句子含義以及句式結構的理解與寫作能力,使學生獲得段落結構設計能力,并在此基礎上融入自己的情感,從而達到提升寫作能力的目的。
5.引導學生思考,提升創(chuàng)新能力
在素材積累與模仿寫作練習后,學生已具備豐富的素材儲備,并且也掌握了文章的基本結構與構建方法,此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的不同角度與層面觀察身邊的事物,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就可以呈現(xiàn)出獨特的觀點與豐富的情感。可以讓學生圍繞“下雪”主題寫作。一些學生在經過仔細思考后會將“下雪”的聲音作為寫作出發(fā)點,描寫道:“下雪的聲音是微弱的,微弱得幾近無聲,但如果屏氣凝神,還是會聽到,就像是粘著你的耳畔,和你親近著。”一些學生會以雪后景象為寫作立足點,描寫道:“雪為操場鋪了一層厚厚的白色地毯,雪姑娘像一個神奇的魔術師,把操場上五顏六色的地磚都變成了銀白色?!庇械膶W生寫道:“小雪姑娘十分善良,害怕小樹與剛出生的小草著涼,心靈手巧地編織了一頂銀白色的帽子給他們戴上?!庇械膶W生寫道:“我喜歡走在雪后的小巷子里,咯吱咯吱的聲音,好像雪在演唱冬天的頌歌……”學生圍繞主題表達出了自己豐富的內心情感,在寫作過程中發(fā)揮了創(chuàng)造性思維。如果在冬季,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走出教室進行實地觀察,使學生在戶外積累生活中的寫作素材,在這樣豐富多樣的寫作實踐過程中,可以提升學生的寫作興趣以及寫作能力。
綜上所述,小學寫作教學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重難點,受到了廣大教育工作者與眾多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教師要從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視角出發(fā),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可以將其中的重難點逐一分解,先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經典文章,到后續(xù)的片段模仿,再到最后注入真情實感的寫作,以這樣循序漸進、由淺至深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寫作興趣與寫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善于表達真實情感的能力,從而寫出感情細膩、內容豐富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