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凡
(甘肅省甘谷縣磐安鎮(zhèn)磐安小學 甘肅 甘谷 741211)
小學生正處于語言迅速發(fā)展的啟蒙期,語文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發(fā)展和語文素養(yǎng),貫徹落實“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堅持學生在課堂中的中心地位,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以提高寫作教學的有效性,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水平和語文核心素養(yǎng)。
語文是小學教育中最重要的學科之一,與此同時,人們的生活都離不開語文,語文和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不僅是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還是在學習學習過程中中,學生的表達都離不開漢字。小學的語文是為學生日后的學習打好基礎,在小學的語文教學中,最基礎的教學就是漢字和拼音,只有學生掌握好這兩部分,才能使語文基礎更堅固。當語文基礎夠堅實時,學生的寫作水平就會不斷提高和升華,一個個漢字結合成詞語,一個個詞語組成優(yōu)美的句子,而每個句子拼湊到一起形成段落,這就完成了一個人的寫作。與此同時,學生的寫作能力離不開對優(yōu)美詞匯的積累,學生可以通過從自己的生活實際中積累寫作素材,或者在閱讀優(yōu)秀內容時,對喜歡的話語進行積累。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的素材就會逐漸增多,而在寫作過程中就會有源源不斷的靈感,面對寫作題目不會沒有話說。除此之外,學生積累素材的過程,經過長時間的閱讀,也會提高學生閱讀速度。并且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能力也會大大提升。除此之外,寫作能力是學生語文學習中綜合能力的表現,并且寫作也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所以小學語文的寫作教學對教師的要求也較高,教師要從各個方面來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在學生寫作的學習中起輔助性的作用,在有效的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同時可以鞏固學生的語文知識。與此同時,通過寫作教學,學生也有能表達自己情感的機會,其可以將情感和寫作內容相結合,并且,小學生年紀較小,大部分學生不會合理的將情感宣泄,但寫作就是為小學生提供一個可以自由表達情感的機會,這樣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十分有利。并且教師也可以引領學生寫日記,日記對提高一個人的寫作能力也有些決定性的作用,并且教師可以對日記內容進行評改,如果學生在情感方面有錯誤的表達,教師可以去引導學生。這樣的教學方法也有利于教師發(fā)現學生潛在的心理問題。小學生通過寫作,可以進行正確的情感表達,在提高學生語文寫作能力時,也能促進學生各方面的發(fā)展,有效的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根據越來越多的調查研究發(fā)現,當下小學語文的教育中,小學生的寫作能力較差,并且在其中存在較多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培養(yǎng)不能得到有效提高,這一現象使小學生的語文教學無法順利的開展,如果這些問題長期不能得到解決,那么這將是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面對的最大問題,并且小學生的寫作能力也很難提升,現階段的小學生小學生語文寫作能力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
(一)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生的寫作能力逐漸被大眾重視,但小學生的寫作能力不高,并且目前教師的教學理念理念較落后,教育方式雖然改進,但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仍然沒有得到有效提高,在目前的小組語文教學中,教師雖然在教學過程中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其讓學生將作文寫作和生活實際相融合。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待提高。除此之外教師在課堂上沒有占據主導地位,其明確的認識到學生才是課堂的主角,教師在教學中應起輔助作用。但學生的興趣不高,不能將生活和寫作相結合,這就導致學生很難在課堂上調動學習主動性,所以教師在當下的語文教學中,一定要教會學生寫作和生活實際結合,在寫作過程中抒發(fā)自己的真實情感,這樣的教學過后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也能提升課堂質量。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方法錯誤,在當下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在開展語文寫作教學時,仍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采用寫板書為學生講解有關寫作方面的知識,例如向學生講解各種作文的題材,或者作文的組成要素,講解過后就讓學生自行進行寫作。這樣的教學方法并沒有明確學生的真實情況,這樣的教學方式無法使學生學習并掌握寫作技能。除此之外,這樣的課堂只會使學生認為寫作是一個枯燥乏味的過程,學生長期在這樣的教育環(huán)境中學習,其對于寫作的興趣也會大大降低,并且這種方式也不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并且,如果教師長時間的進行這種方式的教學,只會使學生在不想寫作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并且這也不利于學生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其也會大大降低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和主動性,甚至在教師安排寫作時,學生不能正確配合教師,相反,學生只會湊字數、編故事進行寫作。
(三)教師的評價模式應進行改進,在傳統(tǒng)寫作的教學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師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價,其在寫作教學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這樣的方式已經過時,新的評改方式應是學生和學生之間進行相互評改,其有助于學生能夠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寫作水平,并且通過其他人的作文,學生也可以從中去學習,在自己作文的基礎上進行不斷創(chuàng)新,并且學生給學生的作文寫評語也能有效的拉進同學間的距離,評語也可促進學生和學生進行溝通。當時在當下的教育環(huán)境中,小學教師在寫作教育中往往都是自己寫評語,有時候教師的語言學生也無法理解,與此同時學生也不敢與教師交流,這就導致教師的評語沒有起到真正意義的作用,其沒有有效的幫助學生改善寫作能力,不能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一)結合生活實際,抒發(fā)真實情感
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寫作實踐中,教師比較注重學生作文寫作技巧的練習,但是對抒發(fā)學生的真實情感并不重視,導致學生寫出的作文有框架但是缺少“靈魂”。為了提升學生的作文寫作水平,小學語文教師必須重視學生真實情感的表達,才能夠讓學生寫出的文章“有血有肉”。小學階段的學生其認知能力有限,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在比較熟悉的領域進行寫作練習,讓學生在寫作中善于結合生活,善于在生活中發(fā)現美,才能真正抒發(fā)出自己的情感,有效提升作文寫作練習的效果[1]。例如,在進行《習作:二十年后的家鄉(xiāng)》這節(jié)課程進行寫作練習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細致的觀察,尤其是自己生活的家鄉(xiāng)、環(huán)境,利用聽覺、視覺、觸覺等多個器官感受家鄉(xiāng)生活中的“美”。教師可以在寫作練習之前,組織“研討會”,讓學生討論當前生活的環(huán)境以及近些年家鄉(xiāng)的發(fā)展變化,讓學生大膽暢想家鄉(xiāng)未來的發(fā)展。學生在以《二十年后的家鄉(xiāng)》為題進行寫作時,充分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以及家鄉(xiāng)發(fā)展,從而在寫作練習中更能抒發(fā)自己的情感,使得作文寫的“有血有肉”。
(二)鼓勵學生閱讀,增加寫作積累
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實踐中,要想提升學生的作文寫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以海量的閱讀積累為基礎,提升學生的作文寫作水平。所以,語文教師要積極的引導、鼓勵學生進行閱讀。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進行“細讀”,并且對于閱讀中出現的好詞好句,用讀書筆記記錄下來,并且經常進行翻閱,為以后的寫作應用做好準備。例如,在閱讀《爬山虎的腳》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本篇課文進行細讀,讓學生學習描寫植物的技巧。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會發(fā)現“ 一陣風拂過,一墻的葉子就漾起波紋, 好看得很?!边@句話非常的優(yōu)美,而且用“漾起波紋”這個詞語,能將“滿墻綠油油的爬山虎葉子”的美麗景象描寫的非常生動、有趣。學生可以將這個句子摘抄下來,并且進行反復的誦讀,有效提升學生描寫植物的技巧和能力。另外,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還要重視優(yōu)秀文章的布局,層次分明的文章布局能夠使得學生寫出來的文章更有層次性,讓人讀起來更清晰。除了好詞好句和文章布局之外,學生要在閱讀中注重標點符號、歸納總結、用詞、詳略得當等多方面的寫作技巧,以優(yōu)秀的文章作為藍本進行仿寫,才能逐步提升自己的作文寫作能力。
(三)讓學生相互評改,提升學生的作文創(chuàng)新力
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實踐中,教師承擔著學生作文的批改任務,既占用了教師的作文教學精力,批改的效果也并不理想。所以,當學生完成作文練習之后,教師可以采用學生相互批改的方式,既能節(jié)省教師的作文教學時間,還能讓學生在批改中相互學習,并且能夠拓展學生的作文創(chuàng)作思路,提升學生的作文創(chuàng)作能力[2]。例如,以《習作:小小“動物園”》課程為例,學生在完成《小小“動物園”》作文練習之后,教師可以采用學生相互批改的方式,對學生的作文進行批改。首先,教師要向學生做批改示范,讓學生掌握批改技巧,使得學生掌握批改技巧。其次,教師將學生分成學習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小組內進行相互批改,這個環(huán)節(jié)至關重要。學生在批改中學習他人寫作優(yōu)點,對于寫作中出現的不足還可以進行自我反思,防止類似錯誤的出現。最后,在學生相互批改完成的基礎上,教師再進行復核,以提升作文批改的準確性,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相互批改的效果。通過學生相互批改的三個步驟,在互相學習作文寫作優(yōu)點的同時,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思路,從而提升學生的作文寫作水平。
(四)學生進行情感抒發(fā),教師引導其真實寫作
寫作對于小學生來說難度十分大,并且小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較差,有時候面對想表達的事情可能也會表達不清楚,這樣的情況就導致教師給學生作文題們,學生有想法但是卻不能正確的表達出來,在寫作過程中找不到思路,沒有寫作的切入點,這種情況主要是由于學生的思想和學生所掌握的語文知識不在一個水平。所以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寫作練習時,最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一定要善于觀察生活中的事物,善于將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學生的觀察可以從身邊的人和事入手,通過簡單的觀察形成記憶,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面對小事都可以觀察的很細致,讓生活中實際發(fā)生的事都可以變成學生寫作時的內容。例如:在《習作:我的植物朋友》,教師可以提前一段時間為學生發(fā)放植物的種子,讓學生回家自己可以種植,當教師講到這個寫作時,學生的植物也成長了,并且在植物成長的每一天,教師都應讓學生觀察,觀察植物每個時期的變化,在長時間的觀察中,學生也會和植物產生感情,正如寫作題目《我的植物朋友》。并且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使學生將自己的情感和寫作相融合,并且這也是學生可以表達自己情感的一個途徑,讓學生懂得如何抒發(fā)情感,其就會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會如何使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情感,也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在傳統(tǒng)的寫作教學模式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起主導作用,寫作課堂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并且也會導致學生認為寫作只不過就是湊字數,編故事,作文和實際生活毫無聯(lián)系,并且學生會逐漸認為寫作就是一個麻煩的編字數的過程,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會在這樣的想法中逐漸減低[3]。由此可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讓學生認識到寫作和生活是可以融為一體的,其二者密不可分。逐漸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調動學生的寫作主動性。所以讓學生認識到寫作是一種情感表達是教師教學的首要任務,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將生活和寫作相結合,一切寫作的前提都是情感表達。與此同時,只有學生將自己的生活和情感融入到寫作中,這樣創(chuàng)作出的文章才是富有生命力的,讀者才能在其中發(fā)現感情真諦。
(五)閱讀優(yōu)秀書籍,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
小學生可以多多閱讀名著書籍,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可以擴充自己的知識庫,可以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可以多多豐富作文內容。這樣的教學模式要求學生在課余時間一定要多多閱讀書籍,教師可以在假期給學生安排任務,例如一個月讀一本書,尤其是經典名著之類,當然如果學生對別的書籍感興趣,學生也可以多多閱讀感興趣的書籍。正如高爾基所說的:“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與此同時,教師也要引導學生一定要走進生活,其實生活中的處處都需要我們去探索去學習。生活可以給作文提供靈感,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可以成為創(chuàng)作的素材。當教師在講解《習作:縮寫故事》時,學生就可以從自己閱讀過的教材入手,這樣閱讀的優(yōu)勢就顯現出來了,學生也能了解到閱讀優(yōu)秀書籍對一個人的寫作有很大的影響,其不僅是學生創(chuàng)作的素材,其可能有效的幫助學生拓寬在寫作過程中的思路。除此之外閱讀書籍可以使學生學習很多未曾了解過的知識,并且一般的書籍的情節(jié)跌宕起伏,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并且學生也可以從書籍中觀察人物面對問題時會怎么解決,這也可以為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除此之外,名著的閱讀可以使學生進入到不同的世界中,每個名著都是一個獨立的世界,當學生精讀書籍后,其可以對歷史或者自己的人生有新的認識,與此同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可以汲取書中的養(yǎng)分,在開闊學生眼界的同時,也能增長學生的文化知識,潛移默化的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品,在閱讀過程中逐漸積累寫作素材。除此之外,優(yōu)秀名著書籍中的知識都是學生在學校中不能夠學習到的,其可以在閱讀過程中深入了解異域文化,拓寬自己的知識面,為學生時候的語文學習打好基礎。[4]尤其在語文寫作中,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堅實穩(wěn)定的文化根基。除此之外閱讀名著,對小學生的成長也有重要的作用,也有有效的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提升小學生語文寫作的能力是教師的當務之急,與此同時,面對當下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錯誤,教師在不斷提升自己能力的同時,也要對學生的寫作能力進行多方面的提升,從各個角度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寫作興趣等。并且也要讓學生對生活中的事情善于觀察,多多閱讀書籍,積累寫作素材,多方面的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在新課改背景下,寫作素養(yǎng)是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采用創(chuàng)新型的教學策略,結合學生的學習習慣,提高寫作教學的有效性,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