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云嬌
(平潭綜合實驗區(qū)醫(yī)院普外科,福州,350400)
腹腔鏡膽道手術作為微創(chuàng)手術,以膽囊切除術為主。因其在膽囊疾病治療中適用性較強,而被廣大患者所接受[1]。然而,術后患者很容易因切口疼痛或者其他不適感而產生負性心態(tài),甚至形成睡眠障礙,進而延長康復時間。相比常規(guī)護理干預,綜合護理干預可以為患者創(chuàng)造良好的護理環(huán)境,始終以患者的耐受力、舒適度為基礎給予人文關懷,便于干預后患者保持愉悅心情,形成良好的睡眠規(guī)律[2]。本研究選取我院行腹腔鏡膽道手術患者66例作為研究對象,觀察綜合護理改善腹腔鏡膽道手術者心理狀態(tài)與睡眠質量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1月份至2022年10月份平潭綜合實驗區(qū)醫(yī)院行腹腔鏡膽道手術患者66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拋硬幣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3例。研究對象的年齡36~66歲,病程1個月至1年。疾病種類:膽囊炎15例、膽結石18例、膽息肉20例、其他膽囊疾病13例。對照組中男17例,女16例;平均年齡(47.89±11.66)歲,平均病程(5.76±2.42)個月。觀察組中男15例,女18例;平均年齡(47.55±11.32)歲,平均病程(5.67±2.44)個月。一般資料經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
1.2 納入標準 1)符合手術指征且在研究項目開始前已簽署知情同意書的患者;2)通過體格檢查和腹部超聲等綜合檢查確診為膽囊疾病的患者;3)有腹腔鏡膽道手術治療適應證的患者;4)檔案資料完好,依從性較好的患者。
1.3 排除標準 1)合并膽囊癌、直腸癌等癌癥的患者;2)手術失敗或意識模糊以及術后休克的患者;3)認知障礙或焦慮癥、抑郁癥、先天性痛覺缺失癥等疾病的患者;4)凝血功能障礙或肝腎功能不全、膽道狹窄以及免疫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5)在妊娠期或者母乳喂養(yǎng)階段的女性;6)中途退出本研究或處于血液透析等其他疾病治療過程的患者。
1.4 干預方法 2組患者均在全麻狀態(tài)下接受腹腔鏡膽道手術,完成手術后由醫(yī)護人員將患者順利送回病房,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干預護理,包括護士告知患者及其家屬飲食禁忌以及藥物服用方法等,積極解答患者及其家屬的疑惑。
觀察組實施綜合干預護理,護理內容如下:1)基礎護理干預。在綜合護理干預環(huán)境下,護士自術前到順利出院時間段內均進行持續(xù)性的護理服務。尤其在術后護理階段,護士需在蘇醒期,密切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頻繁巡視,并在患者清醒后定期詢問其是否存在便意,準確記錄其排尿排便規(guī)律。要指引患者保持仰臥位,且頭部抬高30°左右。加強口腔異物檢查,利用扣背等動作促進痰液排出,增加患者的舒適度。另外,強化抗感染治療,密切監(jiān)測術后切口潔凈度,一旦出現(xiàn)滲液滲血或者局部皮膚紅腫等癥狀,需立即進行消毒處理。2)心理疏導。術后患者多因擔憂手術療效,或是在疼痛感刺激下引起焦慮情緒,且多數(shù)患者表現(xiàn)出情緒低落狀況。此時,護士需在術后護理階段,為患者普及疾病知識,列舉他人手術成功案例,幫助其提高康復信心。此外,也要積極組織患者參與病友交流活動,在互動的場景下促使其早日打開心扉。護士需要與患者保持密切溝通,借助溫柔態(tài)度、微笑表情,增進護患關系,引領患者主動暢談心事,必要時每日可以根據(jù)其喜好為其播放半小時輕音樂,控制在50分貝左右,使其在輕松的氛圍下安心養(yǎng)病。3)疼痛干預。術后疼痛屬于正?,F(xiàn)象,護士應當采取輔助止痛方式緩解疼痛。比如在不觸及切口的前提下,輕柔地為患者翻身,并在臀部墊上軟墊。要精準分析疼痛出現(xiàn)的具體原因,搭配肢體按摩等方式,促進身體功能的快速恢復。比如患者因排便困難引起創(chuàng)口牽拉疼痛,護士應當推薦患者食用高纖維食物,促進順利排便,以此消除疼痛根源,也可以按照患者喜好,為其安排各種早期康復訓練活動,在運動中轉移患者對疼痛的關注。4)睡眠指導。護士應當充分了解患者的作息時間,了解其入睡困難的具體原因,而后制定可靠的睡眠計劃表。比如可以在入睡前半小時組織患者參與冥想活動,或者為其播放助眠音樂,督促患者入睡前3 h不飲水、不進食,增加入睡舒適度。干預時間持續(xù)到患者出院。
1.5 觀察指標 1)觀察干預后2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2)觀察2組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指標改善時間與睡眠質量;術后睡眠質量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進行評估,PSQI包含7個條目,每個條目評分為0分~3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睡眠質量越差。3)觀察干預前后手術者疼痛程度與心理狀態(tài)。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估2組患者的疼痛程度,在刻度尺上標注0分到10分,0分表示無痛感,10分表示劇烈痛感。心理狀態(tài)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進行評估,SDS和SAS各涵蓋20道題目,高于53分或50分視為存在不良心態(tài),分數(shù)越高則表示心態(tài)越差。
2.1 2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對照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4.24%,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3.03%,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例(%)]
2.2 2組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指標改善時間及PSQI評分比較 護理后,對照組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時間比觀察組長,且PSQI評分高于觀察組,2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指標改善時間及PSQI評分比較
2.3 2組患者護理前后VAS評分、SAS評分及SDS評分比較 護理前,2組患者VAS評分、SAS評分及SD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護理后,2組患者VAS評分、SAS評分及SDS評分均下降,觀察組患者VAS評分、SAS評分及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護理前后VAS評分、SAS評分及SDS評分比較分)
膽結石等膽囊疾病的患者,多通過腹腔鏡進行膽道手術治療。為進一步改善術后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與睡眠質量,需要采用綜合護理干預。相比傳統(tǒng)護理模式,綜合護理干預模式優(yōu)勢顯著[3]。一方面,綜合護理干預涉及的護理內容較為全面,除了關注患者切口愈合情況以及機體功能改善程度外,還重視患者的心理健康,包括睡眠質量,充分聯(lián)合按摩、冥想等多種方式輔助鎮(zhèn)痛助眠,促使患者以優(yōu)良的精神狀態(tài)恢復身體健康[4-5]。另一方面,該干預模式應用后安全性更好,腹腔鏡術后很容易引起并發(fā)癥,繼而加劇術后痛苦,而綜合護理干預可以采取針對性措施,客觀評估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便于落實有效的護理措施,防止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此外,在護理干預工作中,護士為患者帶來的人文關懷,能切實舒緩患者的疼痛感。因此,在術后護理階段值得應用綜合護理干預措施[6]。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在術后護理中實施綜合護理干預,能夠有效降低手術患者SAS評分、SDS評分、VAS評分及PSQI評分,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也能隨之減少,胃腸功能恢復時間更短,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證實綜合護理干預效果良好。學者晏萍華和鐘瓊[6]觀察綜合護理干預對腹腔鏡手術者的護理效果,結果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得以縮短,僅在1周左右順利出院,且并發(fā)癥少見。學者韓斐[7]觀察綜合護理干預對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得出與本研究一致的結論,證實綜合護理干預應用后患者術后胃腸功能可以盡快恢復。學者楊軍玲等[8]在護理干預中實施人文關懷服務,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態(tài),促進病情及早好轉。學者費翔等[9]分析綜合護理對睡眠質量以及疼痛程度的影響,效果顯著,整體療效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干預,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腹腔鏡膽道手術患者采用綜合護理干預,其術后心態(tài)乃至睡眠質量均能得到很好的改善,胃腸功能恢復更好,有利于規(guī)避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亦有較好的鎮(zhèn)痛效果,故此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