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寧市太白湖實驗中學 張美玲
初中英語教學已經開始向著語言環(huán)境、語言文化的方向靠攏,在針對有關英語知識落實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的視角不能停留在語法、單詞、文章等基本概念上,而是要強調語言環(huán)境與用語習慣對英語教學活動的影響。在這一理念下,教師必須針對教學要求積極導入資源,適當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借助課前導入引入資源,構建高效英語課堂,帶動英語教學活動的有機轉變。
在英語教學活動中存在的首要問題是“目的不明”,在教學活動中,大部分教師圍繞教材直接開展教學工作,雖然將有關英語知識傳遞給了學生,但并沒有意識到學生學習能力的表現(xiàn),導致整體的教學質量無法提升。在完成教學之后,學生雖然已經掌握了有關英語知識,但對英語知識如何應用、在怎樣的環(huán)境下應用等問題,學生并不能給出一個準確的答復。教師可在課前導入中引入問題,從而確定教學方向,以此來完成后續(xù)的教學指導任務。
以魯教版初一上冊教材“Good morning”的教學為例,本章節(jié)的教學活動十分簡單,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知識點的遺漏問題。在課前導入中,教師可針對教學要求提出問題:“Good morning”板塊的有關教學講述了哪些英語知識?要求學生針對課前導入開展自學活動。學生對教材內容與語言知識點進行分析整理,得出多樣的學習結論。一些學生認為,“Good morning”板塊的教學主要講解了“good”的應用,如“Good afternoon”“Good evening”等。當學生給出這一觀點時,其他學生會提出新的看法:“Good morning”板塊的教學講解了日常用語,是對日常問候語的應用。在課前導入的支持下,英語知識借助問題進入課堂,學生在探究的同時理解語言知識點,進而完成后續(xù)的學習任務。
課前任務是幫助學生掌握學習要求、確定學習方向的重要教學指導素材。在課前導入中布置任務,能幫助學生提前了解教學要求,進而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在課前導入的支持下,教師可在有關導入活動中布置英語學習任務,要求學生收集與教學活動相適應的教學素材,方便學生理解英語知識。
以魯教版初一下冊教材“Where is the post office?”的教學為例,教師可在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布置學習任務,結合“方位名詞”的有關概念引導學生收集素材,要求學生掌握方位名詞的使用方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結合教材中的疑問句發(fā)起教學活動,與學生共同分享英語知識。教師可對學生進行提問:Where is the post office?學生根據(jù)自己所收集的材料進行作答。一些學生找到了英語中的簡單表述,句子的表達較為簡便,在句子中,學生給出了“Walk Right 50m,Turn Left 20m”等答案,部分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較強,能結合所掌握的資源更為全面地表述英語知識:“Post office is closer to here 200m,walk east 30m turn left”。在英語教學中應用課前導入布置任務,學生能將一些“全新的”英語知識帶入課堂,進而拓寬學習者的視野,豐富英語課堂教學。
如果只要求學生獨立導入教學資源,則其很難對資源的實用價值和教學功能進行確定。教師可將學生劃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在課前導入活動中開展互動,整理英語知識,則能更好地提升英語教學的有效性。要構建高效的英語課堂教學,教師必須對出現(xiàn)在課堂上的英語知識、概念進行講解,結合課堂互動鍛煉學生的英語思維,通過課前導入引入學習成果,降低學生的學習壓力。
以魯教版初二下冊英語教材“Could please clean your room?”的教學為例,可在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開展小組活動,以小組為單位對有關英語知識進行整理、分析。英語基礎較差的學生,其關注點放在單詞、語法上,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指出,“本章節(jié)是圍繞‘could’的用法開展的疑問句教學”。但部分學生會提出否定答案:can與could都帶有“能”的含義,文章中的“could”能否用can來進行替換?并進入后續(xù)的教學探究活動當中。表達能力不強、探究能力出色的學生負責收集資料,并對can與could的區(qū)別進行分析:can的語氣與態(tài)度比較強硬,一般用在上司與下屬的交流當中,帶有命令的語氣,如“Can you give me a document?”而對“could”,其態(tài)度更加柔和,是一種表示建議、勸告的疑問詞,如課文中的“Could please clean your room?”在課前導入活動中,學生通過小組之間的交流合作解決了“學什么”的問題,對英語知識形成了更為清楚的認識。教師要對課前導入活動進行合理應用,幫助學生深入掌握英語知識點。
課前導入不僅能幫助學生引入資源,開展活動,對初中英語教學來說,其將英語知識與教學內容有效結合起來,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嘗試利用課前導入串聯(lián)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將學生已經掌握的英語知識引入新課程當中,在對比不同板塊教學內容的同時,幫助學生掌握未來的英語學習要求,鍛煉學生的英語思維。
以魯教版初三下冊英語教材“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的教學為例,在英語教學活動開展之前,教師可結合課前導入為學生引入英語學習任務,有針對性地訓練學生的英語思維。教師發(fā)起提問:“閱讀本單元的教學主題‘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你能想到哪些語言知識點?”針對英語教學活動的有關要求,學生從“would”“l(fā)ike”“where”三個單詞入手,提出英語學習結論“where”表示對方位的提問,“l(fā)ike”與“would”表示主觀情感,這是有關單詞的基本用法。但在將單詞知識帶入“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之后學生發(fā)現(xiàn),單詞的含義與句子的結構都發(fā)生了變化,證明在以往的單詞教學模式中的英語知識是不可用的。教師要求學生繼續(xù)進行反思,思考“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的真實含義,學生根據(jù)教學要求開展互動,從“would like to”與語境入手,對句子進行分析:“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表示“你要去哪里玩?”是對未發(fā)生的事情的提問,故此,would you like to表示未來將要發(fā)生的事。學生給出的觀點可能并不全面,但其能嘗試著說明英語知識,這便是巨大的進步。
英語教學活動不能完全按照教材內容與教師的要求展開,教師要嘗試利用多元化資源與方法來點綴英語課堂教學,為有關教學活動注入更多的靈感。在教學環(huán)節(jié),可嘗試利用課前導入引入更多的英語資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更為輕松活躍的教學氛圍。
以魯教版初四教材“It is important to have a healthy lifestyle”的教學為例,教師在教學中,可要求學生將關于“healthy lifestyle”的名詞、短語帶入課堂當中,豐富學生的知識面。如經典的“One apple a day,the doctor is away from me”“A hundred steps after dinner,live to ninety-nine”等,學生所收集的這些句子,如果直接翻譯過來,其含義與表達的內容都會發(fā)生變化。教師可嘗試適當應用高級詞匯,對有關句子與英語短語進行分析,幫助學生了解高級詞匯的有關概念,提升學生的英語知識積累水平。
總之,課前導入的出現(xiàn)為學生提供了在課前了解英語知識與教學要求的必要條件,在幫助學生掌握英語知識的同時,對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語言積累水平發(fā)起了進一步的訓練。教師要將課前導入應用到教學、互動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借助課前導入豐富課堂教學活動,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