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江林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家紡城小學,江蘇 南通)
通過習作教學,小學生既可以豐富想象力、提高創(chuàng)造力,又可以掌握文字的奧秘和說話的藝術、感悟生活的真諦。但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習作教學仍存在很多問題,如忽視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評價方式單一等。因此,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習作教學水平很重要。本文以理論研究為基礎,探究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出優(yōu)化方法,力圖使小學語文習作教學在理論和實踐層面取得更大的進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對習作課感興趣,那么課堂效率會更高。筆者通過對小學生在語文習作課上的觀察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并沒有認真聽教師講課,對習作課不感興趣。一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注重的是學生的寫作技能。在習作課堂教學中,教師通常把作文模板教給小學生,學生按照同一個思路進行寫作,這樣不但限制了小學生的想象力,而且忽視了小學生寫作興趣的激發(fā)。另一方面小學生恐懼寫作文。調查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小學生認為習作是一件很難完成的作業(yè)。小學生的寫作內容平平無奇,沒有新意,每次面對習作作業(yè)時,部分學生想盡方法應付了事,教師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很難激發(fā)小學生的寫作興趣。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會影響小學生的習作興趣。
小學語文教師應指導學生留心發(fā)現(xiàn)、認真觀察,為習作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使學生擺脫不知道寫什么的苦惱。但筆者在實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小學語文教師的習作教學與生活實際脫離。一方面教師在習作教學過程中按照傳統(tǒng)的模式進行教學,要求學生背誦好詞、好句、好段,忽視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中的事情,使學生的習作脫離生活實際。另一方面小學習作中教師缺少培養(yǎng)小學生觀察生活的習慣。小學生的習作要求并不高,大多數(shù)習作內容都與生活相關,所以小學生習作水平的高低與小學生觀察生活的程度有很大關系。但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小學階段的學生喜歡看的大都是漫畫書,很少能從書上積累寫作素材。課內也只是機械地背誦作文模板,寫出的作文大都千篇一律,教師缺少培養(yǎng)小學生觀察生活的習慣,造成習作教學與小學生生活脫離。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學生真正體會到習作帶來的樂趣,具備寫作的內部動機,他們的習作水平才能進一步提高。首先,教師可以利用猜謎語、講故事等方式進行習作教學導入,引起學生的興趣,幫助小學生克服害怕寫作的問題,而不是讓學生被動地進行寫作。其次,教師在習作教學中應多創(chuàng)設一些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課堂中互相交流和評價,發(fā)揮想象力,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情感,從而有話可寫。最后,教師應多鼓勵學生,可以在激勵中消除小學生對習作的恐懼,使小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喜歡上寫作。教師可通過趣味性教學的方式進行習作教學,讓小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加。如語文教師可以讓小學生進行表演,在編排的小劇中獲得深刻的情感體驗,在寫作時便會有更多的感悟和觀點。教師也可以在習作教學中播放與寫作主題相關的視頻、圖片和漫畫。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可以更加容易地理解寫作的主題,并且激發(fā)想象力。
小學生在習作中抒發(fā)真情實感很重要,但小學生缺乏生活體驗,在習作中很多內容都是編造的,造成習作失真的現(xiàn)象,所以要結合學生實際,豐富學生的經(jīng)驗。首先,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各項活動。小學生大部分時間都在校園中,所以應多參加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來增加生活體驗。例如,參加學校組織的運動會,在習作過程中可以寫出參加運動會的真實體驗,使習作內容更富有情感。所以,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豐富生活體驗。其次,學生應積極參與社會活動。校園中的生活環(huán)境只是小學生生活中的一部分,學生的不斷發(fā)展離不開社會。所以,體驗社會生活、積累社會經(jīng)驗對學生寫作有很大幫助。學生可以參加“小小志愿者”活動,扶老人過馬路、去敬老院看望老人、清除小廣告等等,讓學生感悟到助人為樂的喜悅,同時感受到工作人員的艱辛。讓實踐活動成為學生的寶貴經(jīng)歷,從而提高小學生習作內容的真實性。最后,豐富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習作的源頭來源于小學生的生活實際,習作離開了生活就會變得枯燥無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