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省金昌市永昌縣第一小學 文 瑋
學生開始接觸課文《什么比獵豹的速度更快》,教師展開教學設計:從題目中可以看出,這篇課文介紹的是速度對比。閱讀課文后,將所有被列出的人和事物做梳理,說說作者采用什么樣的說明順序展開說明的,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學生接受任務后,都能夠快速做出回饋,積極展開梳理性閱讀。匯報環(huán)節(jié),學生將文本涉及到的人、鴕鳥、獵豹、飛機、火箭、光等做出列舉,并根據從慢到快的順序排列。在說明方法運用環(huán)節(jié),學生能夠列出作比較、列數字等方法運用案例。教師對學生梳理情況做歸結,肯定學生閱讀成效。
從這個教學設計和執(zhí)行情況中可以看出,教師組織是比較有成效的,將學生帶入特定學習環(huán)節(ji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做出反思和總結。
首先,學生進入閱讀文本時,對其中的主要內容和情節(jié)等要素比較感興趣,自然會展開梳理性閱讀,為此,教師不妨給出一些具體的閱讀任務。從教師任務設計情況能夠發(fā)現,因為難度較小,學生閱讀得不到更多鍛煉,訓練效果還是極為有限的。學生對淺表性閱讀沒有挑戰(zhàn)興趣,特別是學力較強的學生會產生審美疲勞。教師教學任務布設沒有分層意識,所有學生都做同一個任務,會讓一部分學生產生閱讀厭倦感。
其次,學生列舉出說明方法案例,這是比較表象的閱讀,應該進一步探究說明方法運用的作用,結合說明內容做分析,讓學生真正體會到說明方法的運用,能夠起到一定的說明作用,對這些作用做分析,也能夠引發(fā)更多閱讀思考,其學習會自然趨向深刻。梳理性閱讀需要觀照不同群體學生的學習要求,也要對學生學習悟性做出評估,給學生提供更多學習挑戰(zhàn),其調動作用會更為豐富。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先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視頻,要求學生觀看,并提出閱讀思考文體:這段視頻記錄非洲獵豹的奔跑情況,你猜猜看,獵豹的瞬間時速可以達到多少呢?學生開始思考和討論,課堂學習氣氛熱絡起來。學生興致勃勃地觀看視頻材料,并結合文本展開閱讀,對速度這個概念有了一些認知。
教師利用視頻形式做調動,其目的不是要對比誰更快,而是要以此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對一些直觀性、動態(tài)性情境有更強認同感,教師借助教學輔助手段展開對應設計,具有更強調動力量。在具體設計和執(zhí)行階段,學生雖然有觀看的興趣,但執(zhí)行效果并不是很突出,其主要致因是多方面的。
多媒體情境設計并不新鮮,學生對多媒體已經不是特別敏感,雖然大多數學生喜歡看動畫視頻,但這個調動手段使用頻率太高,學生已經不是很敏感,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因此,作為教師需要有自我反思的意識,不能過分依賴多媒體這樣的輔助手段,需要做技術更新,對輔學手段做升級處理,或者是做好學情調查,以便形成嶄新教學方案。
教師引導存在一些文體,學生不看這些視頻也知道哪一個速度更快,觀看視頻后做出這樣的判斷,已經毫無意義。學生感性思維比較發(fā)達,教師從這個角度展開啟動是比較明智的,但不能陷入盲目性,利用媒體手段做投放已經不占什么優(yōu)勢,如果教師設計問題再沒有吸引力,這樣的情境設計便是失敗的。
《什么比獵豹的速度更快》課文中有太多對比的內容,從一種速度到另一種速度,都屬于對比閱讀內容,教師要求學生做對比分析,要求通過說明方法運用做解讀說明。學生開始閱讀分析。如讓人與鴕鳥對比,運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人的速度可達24千米每小時,而鴕鳥的速度可以達到72千米每小時。
作比較是說明文中比較常用的,這篇課文大量引入作比較說明方法,自然成為教師關注點,由此展開閱讀設計是最為自然的選擇,但在具體組織時,需要有橫向拉開的意識,給學生提供更多深入思考的機會,這樣可以贏得教學的主動權。
其一,對比閱讀需要找到對比點。為讓學生建立直觀認識,教師可以利用動畫形式做演示,讓人和鴕鳥賽跑,學生對速度這個概念有了一定認識,對相關內容也會留下深刻印象。對比性閱讀,需要先找到對比點,教師要做出必要的引導,讓學生主動進入到閱讀環(huán)節(jié),在多點對接中形成說明文認知基礎。
其二,對比閱讀需要建立比較意識。閱讀說明文時,不僅要關注作比較這樣的說明方法,對關涉的其他內容也需要做自然的對接思考,即便作者沒有刻意展開對比設計,在閱讀這些內容時,也需要有自然對比的意識,通過比較建立更清晰的認知。在對比思考時,教師需要從內容對比、結構對比、語言對比等角度做出引導,讓對比閱讀成為一種自然思考。
《什么比獵豹的速度更快》中關于速度的問題,學生有一些課外認知積累,教師要求學生做延伸思考,搜集一些課外閱讀素材,調動學生縱向思維。為激發(fā)學生主動閱讀熱情,教師推出課外素材搜集任務:借助網絡等信息渠道,搜集一些關于速度方面故事和常識介紹的文章,準備參與班級集體展示,做出個性推介,讓大家有課外閱讀的體會機會。
學生對網絡應用有更高參與興趣,都能夠主動展開信息搜集整合,準備參與課堂解讀活動。從這個教學設計執(zhí)行情況能夠看出,教師有意識引入網絡應用這個內容是比較明智的,學生響應度更高,其成功表現在這樣幾個方面。
心理對接比較好。小學學生對網絡應用有更高參與熱情,教師對準學生心理投放訓練任務,契合性更高,學生都能夠主動響應,其訓練效果自然呈現出來?!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針對學生學習訴求展開組織,不僅體現主體性教學原則,還帶來更多教學啟示,唯有做好學情分析,才能贏得課堂組織的主導權。
任務對接有個性化特點。學生對網絡素材搜集任務有特殊興趣,對故事方面內容也有一定熱情,教師鼓勵學生從故事角度展開操作,其對接性更強,學生接受起來更為順暢。網絡信息浩如煙海,教師給出具體的搜集關鍵詞,給學生提供必要的引導,讓學生自然找到這些材料,其操作呈現高效性。
網絡對接是比較有創(chuàng)意的設計,教師契合學生學習訴求推出具體任務,其調動作用更為突出,學生從這些操作過程中形成的認知更為豐滿。學生對一些個性化的訓練任務有更活動感覺,教師要有開拓意識,正視學生訓練要求,借助更多載體做教學推動,讓學生自然進入到實踐探索環(huán)節(jié)。
《什么比獵豹的速度更快》是說明文,其主旨情感不是很鮮明,教師沒有從這些角度展開設計和行動,而是從說明效果角度做出關注,要求學生對說明語言運用情況做對應分析和鑒賞,歸結說明語言的特點。學生開始歸結閱讀體會,分析說明文表達主旨,以及作者情感走向,教師參與學生互動交流,課堂學習氣氛逐漸建立起來。經過一番交流,學生大多達成了學習共識。
發(fā)掘性閱讀,體現深度學習意識,教師需要做出針對性設定,讓學生順利進入到閱讀核心,通過多重思考,建立立體性學習認知,成功形塑發(fā)散性思維。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從主旨情感角度展開分析和探索,與文體教學要求有些背離,應該引起高度關注。
首先,說明文主旨和作者情感不應該成為研究的主要內容,教師不能和記敘文布設相同的任務,這樣很容易將學生帶入刻板思維之中。說明文追索的是說明效果,分析說明方法運用的作用,分析說明語言的特點,而不是關注主旨展現和情感賦予。
其次,說明文深度閱讀學習要追求認知的立體感,從文體知識梳理到說明方法運用,從說明對象觀察到說明語言分析,都需要做出科學設定,教師圍繞文體特征投放學習任務和學習活動,能夠形成豐富學習啟動力。
閱讀思維培養(yǎng)是語文學科核心目標,教師在具體執(zhí)教過程中,要針對學生學習實際,推動學生思維的成長?!妒裁幢全C豹的速度更快》是一篇說明文,教師圍繞說明順序、說明方法、說明語言等內容做延伸設計,組織學生在課文內容梳理和分析過程中建立有形思維認知。學生學習思維有無限潛力,教師從不同方向展開發(fā)掘,能夠促進其立體認知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