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qū)池上鎮(zhèn)中心學校 陳衛(wèi)剛
家庭的教育對學生的教育是終身的,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也是巨大的,家庭的觀念、家庭的習慣、家庭的教育都影響著一個人的成長和一個人的發(fā)展。同時,家庭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所天然的學校,父母就是這所家庭學校中的第一個教師。因此,家長的素質、觀念、教育方法對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至關重要。在當前的教育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中,農村家長的家庭教育意識不夠強烈,還沒有在教育中發(fā)揮自己的作用。他們甚至很少陪伴在學生身邊,沒有給學生完整的童年,沒有給學生應有的關心和幫助,這就導致農村學生在學習、生活上甚至是人際交往方面都出現了一些問題。
許多農村的學生都是留守兒童,從小到大,他們都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幫助,他們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有的因為忙于工作,連電話也很少打給學生。在這種模式下,親子關系逐漸淡漠,一些學生甚至對父母感情極其淡薄,他們不愿意與父母交流,不愿意與父母溝通。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年齡較大,與學生之間有很大的代溝,他們的文化水平也有限,不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都不能給予學生有效的幫助,當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出現問題后,也不能幫助學生分析和解決。甚至一些學生是單親家庭,由于長期缺乏父愛或母愛,這些學生習慣性地自我保護,他們不愿與他人交往,不愿對教師和同學敞開心扉,遇到問題時也不敢向他人尋求幫助。長此以往,各種問題、各種煩惱積累在他們心中,導致他們的學習、生活和人際交往出現問題,遇到挫折時,他們也不能有效應對,除了怨天尤人、自怨自艾,別無他法。
許多父母都對學生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希望學生在各方面都能做好。尤其是農村的父母,由于他們自身的文化水平較低,就將希望寄托在學生身上,希望學生將來能考上名牌大學。于是他們習慣性地將自己的學生與其他學生進行比較,當學生有一點做的不對的地方,就會責怪甚至打罵。長此以往,會嚴重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導致學生出現自卑的心理,也會降低學生的抗壓能力,影響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一些父母甚至不分青紅皂白就責罵學生,責怪他們成績下降,責怪他們與同學鬧矛盾,但是家長沒有分析學生成績下降的原因,也不去詢問學生與同學產生矛盾的原因,一味地嚴格要求自家的學生。這都會在無形之中給學生幼小的心靈帶來傷害,這種拔苗助長的行為會嚴重影響家庭教育的質量。
要想加強家庭教育,農村父母就應該多陪伴學生,彌補他們缺失的愛,讓他們在充滿愛的環(huán)境下長大。比如,農村父母可以經?;丶铱赐麑W生,寒暑假可以把學生接到自己工作的地方,讓他們與自己待在一起,給他們足夠多的愛。
良好的習慣也是家庭教育的一種表現形式,父母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應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比如,在學習方面,父母就應該樹立榜樣,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也不斷學習,不斷閱讀,通過自己的學習和閱讀影響學生、感染學生,讓學生也逐漸熱愛閱讀;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應該從細節(jié)做起,通過細節(jié)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如隨手關燈、隨手關門。父母應該養(yǎng)成規(guī)律的作息,按時睡覺,按時起床,通過自己的行為影響學生,讓學生明白按時睡覺和按時起床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從而在生活中養(yǎng)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獨立自主的精神也是家庭教育的一個良好表現,在家庭教育中,農村父母應該讓學生學會獨立自主,成為一個具有獨立精神的人。比如,父母可以讓學生獨立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讓他們在開飯前盛好一家人的飯,在飯后獨立完成洗碗的工作。在這種工作中,學生不僅能明白為父母分擔任務的意義和價值,也能養(yǎng)成獨立的生活習慣,當他們離開家庭后才能獨立生活下去。又如,父母可以讓學生在周末獨自去田地里完成一項任務,如除草、播種子等。讓學生在獨立完成任務中提升自己的動手能力、操作能力和獨立精神,讓學生明白將來離開家庭后獨立自主的精神對自己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都是十分重要的。
要在家庭教育中讓學生成長,農村學生的父母應該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優(yōu)秀的榜樣,讓學生在家庭中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和品德。比如,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應該孝敬長輩,與長輩交談時應該耐心和細心,并及時關心長輩的生活情況和身體健康。父母這樣對待長輩也會對學生產生極大的影響,他們在模仿的過程中也會以同樣的態(tài)度對待自己的長輩,從而逐漸成為一個孝順懂事的人。又如,父母要做到與鄰居和睦相處,經常與他人交往,在這種行為的影響下,學生也會形成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
“親子活動”的教育方式能加強家長與學生的感情,讓他們建立真誠的情感聯(lián)系,農村家長要注意在活動中培養(yǎng)與學生的感情。比如,農村家長可以組織開展登山活動,找個周末和學生一起完成。在登山過程中,家長不僅應該注意保護學生的安全,關注學生的身體健康情況,還應該抓住時機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家長可以夸贊學生動作靈活、攀爬能力強,給學生足夠的鼓勵,增加他們的信心,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拉進與學生的距離,建立良性家園互動關系。除此之外,農村父母還可以開展剪紙、做面食、家庭聚餐等親子活動,在活動中與學生交流,與學生形成相互依賴、相互信任的關系。
許多農村家長知識水平不高,在教育中不能有效地對學生進行輔導,因此農村家長應該不斷學習,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尤其要加強學習教育知識,在教育知識的幫助下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家庭教育。除此之外,農村家長還應該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能從容處理家庭教育中的問題,建立良性親子關系。比如,在進行作業(yè)輔導時,家長應該及時學習相關課程,以便在學生遇到問題時能及時給予幫助。家長還要積極與教師溝通,及時了解學生的動態(tài),根據他們在學校的表現制訂合適的家庭教育方式,讓學生在家中也能得到良好的教育。
交流是家庭教育必不可少的內容,在與學生進行溝通時,家長應該找準時機,找準說話的切入點。農村家長應該找準時機,用學生能接受的方式,將心比心,把自己放在和學生相同的位置進行考慮,不要以居高臨下的態(tài)度說話。溝通過程中,家長還應該運用語言技巧,通過語言魅力征服學生。在溝通中,農村家長應該找準合適的切入點,在夸獎學生后,巧妙地指出學生身上存在的問題。對這些問題,家長要心平氣和地與學生交談,不能急躁,也不能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和損害他們的自尊心。
家庭教育對學生的成長來說十分重要。在農村,一些學生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這影響了他們的成長和發(fā)展。家長作為學生的第一任教師,應該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