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州市溧陽市燕山中學 吳 蓉
課堂教學評價往往對推動整個教學過程的發(fā)展進程有著十分重要的反饋和導向作用,但是在實際教學中,課堂評價的時間一般比較短,經常容易被教師忽視掉,而如果我們可以科學合理地運用這一輔助教學手段,就能很好地促進教學的實施過程。在傳統(tǒng)的初中體育課堂上,課堂教學評價一般都是通過教師對學生的口頭評價來實現(xiàn)的,但這種評價方式往往不能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不能調動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所以導致評價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因此,初中體育教師不妨提高課堂教學評價的可視性,讓每位學生不僅可以聽到教師的口頭評價,還能真切地看到教師對自己的客觀評價,這種評價手段對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和評價的實效性有著極為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這樣一來,我們就能通過優(yōu)化教學評價的方式,讓整個體育教學變得更加高效且富有生命力。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體育評價就是指教師采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對體育教學范圍內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其他相關因素做出價值判斷的一大重要教學環(huán)節(jié)。傳統(tǒng)體育課堂開展教學評價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為學校選拔“好學生”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如優(yōu)異的體育成績一直都是評比“三好學生”的重要參考內容,甚至有的學校還將體育成績與學生的補助金或獎學金緊密地聯(lián)系到一起,從而導致體育教學評價的非功能性特點逐漸擴大。久而久之,這種體育評價手段必然會對初中體育課堂教學本身產生各種消極的影響,還會影響體育學科自身的育人價值及其重要意義。
現(xiàn)如今,隨著社會對人的價值和對教育本質的深入了解,人們逐漸對教學評價的目的和功能的認知也發(fā)生了巨大變化,更好地為促進學生成長與發(fā)展提供服務已然成為目前現(xiàn)代化社會對教學評價的一項重要要求,而且也是最為基本的要求。因此,對于初中體育教學而言,為學生提供更好的體育學習環(huán)境,充分發(fā)揮體育教學評價的診斷和激勵作用,就成為新形勢下初中體育課堂教學開展體育評價的一大重要目標。而這就需要體育教師能夠積極學習新的教學和評價理念,改變以往過于注重賦值、分等級的教學評價,注重通過借助評價來促進教師的教學活動與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活動與行為,從而真正突顯出素質教育理念中“以人為本”的意義和價值。與此同時,體育教師還可以在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過程中,找到其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從而更好地保障體育教學的質量,使得教與學的雙方積極性得到有效激發(fā)。
然而,從目前的初中體育教學評價現(xiàn)狀來看,雖然很多體育教師已經對課堂評價的運用引起了重視,并且也積極付諸于教學實踐,但實際的教學評價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學生并不能真實地“看見、聽見”教師對自己的學習評價,他們并不能真正了解清楚體育教師對自己所提出的學習目標、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等多方面的評價建議或者要求,從而不能充分發(fā)揮出體育教學評價的育人價值。因此,在這個評價可視化的教育背景下,初中體育教師就應該積極轉變自身的教學評價觀念,科學合理地運用課堂即時評價,讓每位學生都能夠聽得到、看得見教師對自己的評價,從而進一步提升體育教學評價的有效性和實效性??偟膩碇v,基于評價可視化背景下,開展初中體育評價改革有其自身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師必須對此引起重視,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出體育評價的育人價值,促進學生的全面有效發(fā)展。
在初中體育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課堂評價必須要有清晰可視的具體目標,通過可視化目標的具體描述來讓課堂評價變得更有可行性,這不僅更容易讓教學評價得到切實有效地落實,同時還可以大大提升體育教學的發(fā)展進程。以初中體育籃球直線的運球教學為例,傳統(tǒng)的教學目標設計主要是:認知目標:通過教學,讓學生掌握籃球直線運球的動作要領;技能目標:通過教學,讓學生初步掌握籃球直線運球的技術。而如果將目標可視化,教師便可以將本次教學的認知目標和技能目標做出這樣的設計,即認知目標:通過教學,學生可以用自己的語言將籃球直線運球的動作要領敘述出來;技能目標:通過教學,學生可以沿著一條直線連續(xù)運球3~5次。這樣一來,學生就會通過具體目標來明確自己應該達到的標準,這不僅能夠切實保障學生的體育鍛煉參與度,還能大大提升整體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加優(yōu)質的體育教學服務。由此可見,教師可以將學生的學習目標可視化,主要可以從三個方面來進行處理:一是確定評價的主體;二是實化評價的內容;三是量化評價的指標。
所謂的確定評價的主體,其實就是指學生個體課堂表現(xiàn)的評價,教師只是主導課堂教學評價,因此,我們在指定教學評價目標時,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去制定評價目標。如在傳統(tǒng)的教學目標設計中,往往都是從教師的角度去設計學生的學習目標,從而導致在實際評價過程中經常導致“由于評價主體不明確而導致課堂評價指向不明”的問題出現(xiàn),這遠遠與評價可視化相背離。所以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應該將學生視為評價的主體,同時這也是課堂教學評價的第一步。
在實化評價的內容方面,其實就是指對傳統(tǒng)教學三維目標的具體細化,由于這一部分的內容比較變化不定,同時還很難被準確測量出來,所以往往很難做到完全可視化。例如,有的教學目標會提到“培養(yǎng)學生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但是這種評價內容沒辦法測量,因此,我們在制定可視化評價目標時,應該盡可能將內容實化,方便觀察和評價,而這也就是課堂教學評價目標可視化的第二步。
所謂的量化評價的指標,其實就是指將原本的質性評價進行量化處理,方便觀察和測量,就以上述籃球直線運球的傳統(tǒng)教學目標中,“學生初步掌握籃球直線運球的技術”就可以被認為是質性評價,因為我們不知道怎樣才能算得上“掌握”,更不用說觀察和測量了。對此,“學生能夠沿著一條直線連續(xù)運球3~5次”這一可視化目標就是量化指標了,不僅容易被觀測到,同時還有著較強的操作性特點,這相當于課堂教學目標評價可視化的第三步。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如果教師可以將整個體育教學過程進行可視化處理,不僅可以很好地保障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還能夠為他們提供更優(yōu)質的教學服務,以達到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的目的。就以學生的籃球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四個人一組,并為他們提供對應的籃球動作教學視頻,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自行觀看視頻中的動作并進行模仿練習。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適時適當地指導糾正學生錯誤的動作,或者還可以讓同學之間相互指導糾正各自的動作,教師則需要在一旁將他們的互相指導過程拍攝下來,供學生觀看,然后通過學生自評、同學互評、教師總評的方式對他們的動作練習進行多元化評價。最后,我們還可以用自己的平板電腦將學生的籃球動作投射到多媒體屏幕上,并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動作進行具體講解和點評分析,并帶領學生按照規(guī)范的動作要求進行相關的統(tǒng)一練習。這樣一來,教師就可以充分發(fā)揮“互聯(lián)網”的教學優(yōu)勢,讓整個教學過程變得可視化,學生的技能學習也會更輕松自由,而且所收獲的教學效果更明顯。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將課堂評價“轉瞬即逝”的特點通過互聯(lián)網技術進行了定格和重現(xiàn)處理,學生可以在觀看中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課堂表現(xiàn)和存在的問題,并通過及時調整動作來提升自身的學習成效,從而真正實現(xiàn)教學評價的可視化目標。
由此可見,借助信息技術將課堂教學評價過程進行可視化處理不失為一種有效手段。雖然這種評價方式一般都是通過讓學生展示、觀摩、評價等手段來實現(xiàn)的,一定程度上將評價過程進行了可視化處理,但大部分情況下,由于學生的這些動作是在短時間內學習和完成的,所以導致他們所看到的學習效果并不是很明顯,而且評價的指向性也不是很明確。對此,體育教師需要積極學習各種先進的信息技術展開教學,比如可以嘗試選擇手持式終端設備或者是固定式終端設備對學生進行相關動作教學的具體演示和評價,從而讓教學過程的評價更有針對性,這遠比個人動作的展示評價有效率的多。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借助一些教學軟件將原本復雜難以理解的動作教學進行放慢處理,讓學生在觀看慢動作教學視頻的過程中掌握所學內容,從而讓他們更加準確地掌握體育技能。另外,在實際教學中,我們需要將學生練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或者是做得好的動作練習等,制作成對應的教學素材,讓教學過程變得更有針對性且可視化。
總的來講,借助信息技術來展開輔助教學,不僅是目前新課改的教學要求,同時還是讓教學評價過程可視化的有效手段,更是今后體育可視化教學的一大發(fā)展趨勢。作為一名初中體育教師,必須不斷發(fā)展自身的信息素養(yǎng),以便更好地為學生提供優(yōu)質教學和評價服務。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除了對教學評價目標、教學評價過程進行可視化處理以外,體育教師還需要注重對教學結果的可視化處理,這不僅能讓學生更全面地認識自己,還能為教師接下來的教學提供一定的目標和方向,從而讓教學內容更好地銜接到一起。以七年級學生合作跳繩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前就向學生分發(fā)不同顏色的發(fā)帶,相同顏色的學生為一個小組,然后在學生自由練習雙人合作跳繩的時候,就讓他們將發(fā)帶拿下來,等到合作練習任務完成之后再重新戴上發(fā)帶。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巧妙地利用課堂上所發(fā)的發(fā)帶,將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結果進行有效的可視化處理,師生都能輕易通過發(fā)帶的顏色來判斷小組合作完成技能練習的實際情況。這不僅可以很好地鼓勵學生進行后續(xù)的課堂練習,同時還能有效幫助教師了解到體育教學的進度,從而為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計劃提供保障。
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結果評價,往往都是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口頭語言的表揚評價來完成,雖然這可能對學生產生一定的激勵效果,但是這并不能引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和練習,尤其是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這種評價方式遠不及視覺沖擊的效果明顯。因此,教師在對教學結果的評價進行可視化處理時,不妨將原來單純的聽覺評價轉化成為視聽結合的評價方式,以便更好地反饋和激勵學生的學習成果。值得引起注意的是,教師需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需求,適當增加一些有一定獎勵性質的標志物品來對其進行可視化處理,比如:可以給學生的額頭、手臂或者是衣服上貼一些趣味型的標志物品,來激勵學生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或者還可以使用發(fā)帶、護肘、護腕等實用型的護具,來作為課堂教學評價的可視化用具等等。這樣一來,每位學生都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同伴的完成情況,了解到自己與他人的差距,從而真正發(fā)揮出教學評價對促進學生全面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強化作用。
由此可見,將課堂教學評價的結果可視化,不僅能更好的幫助學生認清自己與其他同學之間的差距,激勵他們努力練習體育動作,同時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合作競爭意識,真正達到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教學目的。
總而言之,基于評價可視化背景下的初中體育教學,需要教師能夠注重將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果等多個方面進行可視化處理,使得每一階段的教學評價都能觀察和測量到,從而真正推動體育教學改革的發(fā)展進程。因此,作為一名新形勢下的初中體育教師,必須對學生的可視化評價引起足夠重視,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