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穎
關羽是著名武將,歷史記載以虎熊相比。然而就是這樣一個驍勇善戰(zhàn)的猛將,“好《左氏傳》,諷誦略皆上口”,好讀書而手不釋卷,頗有儒士風度。歷史記載中無論關羽在后方還是帶領大軍出征作戰(zhàn),一旦閑暇,他都會拿出隨身攜帶的書籍,抽出時間來讀書,從中汲取經驗教訓作為參照和借鑒。關羽不僅讀《春秋左氏傳》,更踐行奉守《春秋》大旨。
徐州一戰(zhàn),曹操大敗劉備,劉備的兩位夫人與關羽不幸被俘獲。曹操求賢若渴,為了說服關羽投奔他的陣營,不僅常常盛宴款待,還以金銀玉器、房屋宅邸相送,更封官加爵,恩寵之重一時無人可及。面對物質誘惑,關羽忠貞的心沒有一絲變化。夜深人靜之時,關羽拿出《春秋》閱讀,情到深處不禁朗讀出聲,對書中的信義贊嘆不已。暗中留意關羽動靜的曹操聽到了朗讀聲,為關羽的堅定信念與英雄氣概打動。之后多次挽留無果,只得忍痛放了關羽。
“夜讀《春秋》”成為關羽形象中的關鍵一刻,后世流傳下來的關公經典形象也多是刻畫他一手撫長髯、一手持書卷專心閱讀的場景?!洞呵铩泛颓帻堎仍碌兑黄?,成為了關羽的標志性符號。不過,青龍偃月刀塑造的是關羽的外在形象,而《春秋》卻是塑造其精神內核的關鍵。雖然關羽手持青龍偃月刀勇猛無比,也建立很多功業(yè),但是曹操和后世顯然更推崇關羽的操守與德行。精神的升華讓關羽從普通一員武將成長為后世推崇的關圣,精神內核對人的作用之大于此可見一斑。
如果將人比作一棟高樓大廈,其根基就在于內在精神。如果沒有正確的理想信念作為根基,就算人生的大樓建設得再高聳入云,可能稍有引誘便轟然倒塌,一切榮華璀璨皆化為泡影。古代的價值觀與今天不盡一致,但是價值觀、信念的重要性卻始終未變。今天,我們同樣要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只有如此,才能走得更遠、走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