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奕杰 陳 穎 周園園 鄔品中 王 珊 倪琳琳 馮均科 李鈺卓
(1.昆山市優(yōu)來谷成科創(chuàng)中心,江蘇 昆山 215300;2.江蘇省昆山市玉山鎮(zhèn)農(nóng)業(yè)服務中心,江蘇 昆山 215300;3.江蘇省昆山市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中心,江蘇 昆山 215300)
青菜營養(yǎng)豐富,生長期短,適應性強,深受種植戶和消費者喜愛,在江蘇昆山地區(qū)種植面積大。青菜種植過程中施用化肥增產(chǎn)效果明顯,但長期過量施用化肥則會降低土壤有機質含量,導致土壤酸化、板結,不利于蔬菜生產(chǎn)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表明,合理施用有機肥可改良土壤,提高蔬菜的產(chǎn)量和品質[1]。為探明昆山地區(qū)青菜生產(chǎn)最佳的有機肥和化肥施用配比,在保證青菜產(chǎn)量和品質的前提下減少化肥用量,最終達到改善土壤理化性狀的目的,我們于2021年3~4月開展了青菜生產(chǎn)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的效果試驗,現(xiàn)將試驗結果總結如下。
供試肥料有有機肥(含氮量2%,南通爾康生物有機肥有限公司提供)、三元復合肥(15?15?15,昆山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資料有限公司提供),供試青菜品種為金品28(福建金品農(nóng)業(yè)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提供)。
試驗設在昆山玉葉蔬菜生產(chǎn)基地(位于江蘇省昆山市玉山鎮(zhèn))的A9號大棚內。試驗地土壤pH值5.933,有機質含量23.968 g/kg,含有效磷235.253 mg/kg、緩效鉀873.257 mg/kg、水解性氮97.074 mg/kg。在施用等量氮的前提下,試驗設7個處理,即(1)不施肥(ck);(2)有機肥替代0%化肥:每667 m2施三元復合肥20 kg;(3)有機肥替代20%化肥:每667 m2施商品有機肥30 kg、三元復合肥16 kg;(4)有機肥替代30%化肥:每667 m2施商品有機肥45 kg、三元復合肥14 kg;(5)有機肥替代40%化肥;每667 m2施商品有機肥60 kg、三元復合肥12 kg;(6)有機肥替代50%化肥:每667 m2施商品有機肥75 kg、三元復合肥10 kg;(7)有機肥替代60%化肥:每667 m2施商品有機肥90 kg、三元復合肥8 kg。每個處理3次重復,小區(qū)面積8 m2,隨機區(qū)組排列,各小區(qū)間設隔離行。撒播,每棚用種量120 g。其他栽培管理措施按常規(guī)。
2021年4月14日,調查各處理青菜的株高、莖粗、葉綠素含量、最大葉長和葉寬及產(chǎn)量等指標。采收時,分區(qū)采摘稱重統(tǒng)計產(chǎn)量,并折算每667 m2產(chǎn)量。采收后,采用對角線五點法采集各小區(qū)表層(0~20 cm)土樣,將土壤風干過篩后測定其基本理化性狀。采用酸度計測定土壤pH值,采用重鉻酸鉀容量法測定土壤有機質含量,采用鹽酸-氟化銨浸提-鉬銻抗比色法測定土壤有效磷含量,采用醋酸銨-火焰光度計法測定土壤緩效鉀含量,采用堿解擴散法測定土壤水解性氮含量。試驗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3.0進行統(tǒng)計分析,通過單因素方差分析法(ANOVA)及最小顯著差異(LSD)多重比較法對不同處理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2]。
不同施肥處理對青菜生長的影響見表1。
表1 不同施肥處理對青菜生長的影響
由表1可知,不同施肥處理對青菜的葉綠素含量、最大葉長和最大葉寬的影響不顯著,對青菜的莖粗和株高影響顯著。各施肥處理青菜的株高為14.14~25.41 cm,其中有機肥替代30%化肥處理的青菜植株最高,且顯著高于其他處理,有機肥替代0%化肥處理的青菜株高次之,不施肥(ck)處理的青菜植株最矮;各施肥處理的青菜莖粗為3.44~4.93 mm,其中有機肥替代30%化肥處理的青菜莖稈最粗,有機肥替代50%化肥處理的青菜莖粗次之,不施肥(ck)處理的青菜莖稈最細。
不同施肥處理對青菜產(chǎn)量的影響見表2。
表2 不同施肥處理對青菜產(chǎn)量的影響
由表2可知,各施肥處理的青菜產(chǎn)量由高到低依次為有機肥替代30%化肥處理、有機肥替代0%化肥處理、有機肥替代50%化肥處理、有機肥替代40%化肥處理、有機肥替代60%化肥處理、有機肥替代20%化肥處理、不施肥(ck)。其中有機肥替代30%化肥處理的青菜每667 m2產(chǎn)量達3 428.38 kg,顯著高于其他處理,較不施肥(ck)處理增產(chǎn)37.00%;有機肥替代0%化肥處理的青菜每667 m2產(chǎn)量為3 148.24 kg,較不施肥(ck)處理增產(chǎn)25.80%;不施肥(ck)處理的青菜每667 m2產(chǎn)量僅為2 501.25 kg[3]。
不同施肥處理對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見表3。
表3 不同施肥處理對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
由表3可知,不同施肥處理土壤的pH值,有機質、有效磷、緩效鉀和水解性氮含量均存在顯著差異。各施肥處理的土壤pH值為6.32~7.49,其中有機肥替代60%化肥處理的土壤pH值最高,且顯著高于其他處理,有機肥替代20%化肥處理次之,不施肥(ck)處理的土壤pH值最低,且顯著小于其他處理;各施肥處理的土壤有機質含量為17.69~20.75 g/kg,其中有機肥替代50%化肥處理的土壤有機質含量最高,不施肥(ck)處理的土壤有機質含量最低;各施肥處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180.21~219.14 mg/kg,其中有機肥替代50%化肥處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最高,且顯著高于其他處理,有機肥替代0%化肥處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最低;各施肥處理的土壤緩效鉀含量為459.11~633.26 mg/kg,其中有機肥替代0%化肥處理的土壤緩效鉀含量最高,有機肥替代20%化肥處理的土壤緩效鉀含量最低;各施肥處理的土壤水解性氮含量為68.54~78.04 mg/kg,其中有機肥替代30%化肥處理的土壤水解性氮含量最高,有機肥替代0%化肥處理的土壤水解性氮含量最低,且顯著低于其他處理[4]。
不同施肥處理對土壤養(yǎng)分被吸收量、投入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響見表4。
表4 不同施肥處理對土壤養(yǎng)分被吸收量、投入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響
由表4可知,不同施肥處理青菜吸收的養(yǎng)分量存在差異。鉀肥的利用率最高,其次為氮肥,磷肥的利用率偏低[5]。有機肥替代30%化肥處理土壤的氮磷鉀吸收利用率分別為36.88%、21.21%和63.19%,明顯高于其他處理,有機肥替代20%化肥處理土壤的氮磷鉀吸收利用率最低,分別為11.14%、6.28%和18.05%??梢?,有機肥替代30%化肥能有效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有機肥替代20%化肥肥料利用率較低。
試驗結果表明,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可一定程度增強青菜植株長勢,提高青菜產(chǎn)量。其中有機肥替代30%化肥處理青菜的株高、莖粗、產(chǎn)量均顯著高于其他處理,較不施肥(ck)處理增產(chǎn)達37.00%;另外,有機肥替代30%化肥可有效提高土壤水解性氮含量,促進氮磷鉀吸收,提高肥料利用率。綜上所述[6],昆山地區(qū)青菜生產(chǎn)建議使用有機肥替代30%化肥,即每667 m2施商品有機肥45 kg、三元復合肥14 kg,不僅可增強青菜長勢、提高青菜產(chǎn)量,還可提高肥料利用率,有利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可持續(xù)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