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美潔
小學科學是集專業(yè)的理論知識、科學的生活原理以及充滿趣味的實驗教學于一體的綜合課程。因此,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不僅要強調專業(yè)知識的傳授,也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
在核心素質教育理念引領下,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正確認識并科學應用“理”“趣”間的關系,對增強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趣味性以及加深學生對科學知識的認知,具有重要的推動和引導作用。
受傳統(tǒng)教育理念影響,教師常難以取舍科學課堂教學重“理”還是重“趣”,本文通過分析“理”“趣”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的價值和意義,針對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發(fā)展現(xiàn)狀,提出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理”“趣”關系的處理對策,以幫助教師正確認識“理”“趣”關系,并逐步構建學生喜愛的高效課堂。
小學科學教學是通過引導學生學習專業(yè)的理論知識,觀察和探究自然現(xiàn)象以及實驗現(xiàn)象,并鼓勵結合學生自身的生活實際,正確認識科學原理、發(fā)現(xiàn)科學規(guī)律的一門課程體系。小學科學的教學內容涵蓋多學科知識體系,而其科學原理又大部分來源于學生生活實際。因此,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不僅僅是教師強調“理”的教學過程,更在于“理”“趣”共生,鼓勵并引導小學生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現(xiàn)象觀察和探討過程,從而幫助學生在趣味中掌握理論、內化科學,并形成理性思維和科學意識。
當前在核心素質教育理念的推進下,部分教師已嘗試構建“理”“趣”同在的科學課堂教學體系,但在實踐過程中依舊存在部分問題和不足,影響教師教學結構的生成。因此,深入研究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理”“趣”之間的關系和處理對策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一、“理”“趣”在科學課教學中的價值和意義
(一)提高學生學習的趣味性
小學科學課程教學內容的構成充分考慮了小學生的認知特點以及身心發(fā)展需求,其涉及的理論也大多貼近小學生生活,因此,科學教學是具有活動探索性質的“理”“趣”共生的綜合性課程。
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在保證傳輸正確、科學的理論知識時,通過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來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重視學生學習情趣的培養(yǎng),鼓勵和引導學生積極觀察、大膽探索和總結發(fā)言,不僅能夠確保學生掌握扎實且具有深刻認知的理論知識,更能增強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趣味性和主動性,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
(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認識
新時期小學科學學科已開始向低年級教學發(fā)展,而科學學科中涵蓋的專業(yè)知識大多源于生活又被重新應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小學科學教師要正確認識科學課堂教學“理”“趣”之間的關系。加強科學課堂教學的“理”“趣”方案設計,通過趣味科普的形式讓學生理解科學知識,采用生活中常見的具體現(xiàn)象解釋各種科學問題,同時適當延伸知識范圍,鼓勵學生結合生活情境探索科學的奧秘。這樣,既能加深學生對科學知識的認知和理解,還能喚醒學生愛探索的精神,對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
二、科學課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未正確認知科學體系
小學科學知識涵蓋物理、化學、生物等多種學科知識。
受傳統(tǒng)教育理念以及功利性等觀念的影響,當前教師在開展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時,尚未正確認知新課改以及核心素質教育理念推動下的科學體系,不能精準把握小學科學課堂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導致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存在過于重視“理”或過于重視“趣”等現(xiàn)象。這種單一教學重點的教學方式都會影響高效科學課堂的構建。
(二)課堂準備工作不充分
科學教學本身具有一定的實驗性質,強調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尤其是在核心素養(yǎng)理念的背景下,小學科學教學應更加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但由于教師自身綜合素質有待提高,課堂準備工作不充分,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不能有效聯(lián)系,忽視課堂趣味氛圍的構建,從而導致學生的課堂參與性較低,不能調動學生思維和主觀能動性,影響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提升。
三、科學課教學“理”“趣”關系的處理對策
(一)“趣”為“理”先
小學生系統(tǒng)接受學校教育的時間相對較短,加之小學生自身生理特性影響,使其在課堂上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有限,尤其是在枯燥、純理論的課堂教學中,小學生不僅課堂參與度低,甚至容易出現(xiàn)開小差等注意力不在課堂上的行為表現(xiàn)。因此,教師在開展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時,要重視“趣”為“理”先,以全面吸引和激發(fā)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從而逐步滲透課堂教學知識。新時期多媒體教學已得到廣泛應用,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利用多媒體營造充滿趣味性的課堂教學情境,尤其是以學生尚未認知的內容開展課程,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探索熱情。如在講解《形形色色的動物》一課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展示多種多樣的動物圖片,并提問學生是否認識,鼓勵學生針對圖片進行探討,然后教師展示幾種常見小動物實體,這時學生的注意力已全部被集中在課堂和教師身上,更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
(二)舍“趣”求“理”
小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不僅注意力很難被調動和吸引,一旦學生在趣味課堂上過于發(fā)散思維和過于活躍,教師便很難在短時間內重新帶動學生回到知識課堂聽從講解和安排,這時往往教學內容和知識便會出現(xiàn)偏差,使其游離于科學探究之外。因此,為避免充滿探究性和科學性的小學科學課堂教學徹底成為“情趣課”,教師要正確認識自身的引導職能,明確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目的和教學計劃,以保證教師能夠在適當?shù)臅r機重新引導小學生回歸理性,回到課堂和知識本身,尋求科學知識的內在真理和科學價值。如在講解《誰先迎來黎明》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提前根據(jù)教材內容和地球儀自主研究與黎明有關的問題;然后,再講解黎明的具體概念,并拋出哪個城市先迎來黎明的問題,讓學生開展小組討論并得出答案;最后,借助多媒體播放相關的視頻,轉移學生注意力,讓學生明確答案以及緣由,同時教師再次指出和強調知識點。
(三)“理”中生“趣”
小學科學知識本身具有一定的實驗探索性,在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時,強調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提升,以高效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尤其是小學生自身尚無法完全控制自身情緒,這就需要教師正確處理純理論知識的教學章節(jié),適當融入趣味性的課堂體驗,強調學生在課堂實驗中的參與性,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將難以理解的科學知識轉化為生動的實驗素材,幫助學生快速理解相關內容。如教師通過向學生展示被踩扁乒乓球在熱水中快速恢復原狀的熱脹冷縮原理,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探討自己所見到的熱脹冷縮現(xiàn)象,包括瀝青馬路在陽光暴曬過程中會出現(xiàn)隆起現(xiàn)象、自行車胎充氣過滿之后極易產(chǎn)生爆胎等情況。這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發(fā)散學生思維,還有助于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并引導學生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框架體系,扎實掌握相關知識。
(四)“趣”中明“理”
在核心素質教育理念的推動下,小學科學教學更加強調學生在課堂中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以及課堂參與度。因此,針對小學生課堂注意力有限的現(xiàn)狀,教師要在趣味性課堂的構建基礎上,高效融入科學知識,做到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情理兼?zhèn)?,真正幫助學生完成科學的邏輯推理和理性的科學探索。小學生的好奇心理和好勝心理較強,教師可充分運用學生的好勝心理,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引入競爭激勵,讓學生在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明確科學道理,理解自然規(guī)律。如,在講解水的三態(tài)變化時,教師講明水具體的三種狀態(tài)變化特點、區(qū)別以及三態(tài)變化之間存在的關聯(lián),然后鼓勵學生思考生活中常見的水的形態(tài)屬于哪一種、冬天窗戶上常見的冰花是怎么形成的、其中涉及水的幾種形態(tài)等問題,并對回答正確的學生進行物質獎勵。這種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既能讓學生感受美不勝收的冰花圖案,又能在潛移默化中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五)“理”“趣”共生
實驗探究課程也是小學科學課程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以《我們來養(yǎng)蠶》這一課為例,其教學目的是通過小學生自主參與、親身經(jīng)歷養(yǎng)蠶的過程,將科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互關聯(lián),并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制訂計劃、定期觀察以及反思總結等學習行為和習慣,從而切實提高學生觀察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讓學生結合家庭實際條件,科學制訂為期兩個月或者更久的飼養(yǎng)蠶寶寶的探究計劃,然后定期組織養(yǎng)蠶班會,讓學生結合自身養(yǎng)蠶的實際經(jīng)歷在課堂上分享其中的故事,探討產(chǎn)生的問題和解決的途徑。這樣,既能磨煉學生的心性,又能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自信心,還能讓學生體驗到科學實驗探究的樂趣,從而引導學生將科學理論與生活趣事緊密相連,并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科學道理。
小學科學本身是一項綜合性的課程,兼顧科學知識的理性以及實驗探討的趣味性,兩者相互影響、相互關聯(lián)。小學科學課堂教學如果過于重視單一理性或者趣味性的教學形式,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科學課堂的教學質量和學生認知體系的構成。因此,在核心素質教育持續(xù)推進的新時期,教師要重視應用多媒體技術,結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運用良性競爭、小組合作以及自主探索等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全面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正確引導學生形成濃厚的探究欲望和科學的探究思想,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