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惠芬 |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星河實驗小學
作為一所城鄉(xiāng)接合部的學校,如何能夠贏得家長的信任、全面實現(xiàn)高質(zhì)量育人?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湖塘橋中心小學奚亞英校長。1998年,奚校長在吳縣市聽了一場報告,于是在1999年邀請報告者朱永新老師來到學校,朱老師——“我的教育理想”的報告深深打動了我。因緣際會,我正式成為了朱老師的“學生”。
一名年輕教師,如何實現(xiàn)理想的教育?如何追求新教育之夢?這是我的思考;一所鄉(xiāng)鎮(zhèn)中心小學如何走出育人的困局,獲得社會的信任,是奚校長的困惑。于是奚校長決定率先在學校實施新教育實驗。
我們從新教育實驗的十大行動“書香校園”做起,行動初始,家長們普遍認為孩子只要學好課堂上的知識就夠了,面對質(zhì)疑,奚亞英校長讓我?guī)ьI(lǐng)十幾名教師組成的小分隊,從個人閱讀、學科閱讀、班級閱讀以及家庭閱讀幾個維度開始探索。
每年朱永新老師都會問我三個問題,今年你讀了哪些書?今年你在思考研究些什么?今年你取得了哪些進步?他會推薦一些書籍,會留出一個小時和我對話。在他的指引之下,我逐漸變成了一個熱愛閱讀的人,不知不覺將自己從書中汲取的營養(yǎng)運用到了教學中。因為閱讀,我的課堂有了不一樣的生命氣象。
不僅是我,小分隊的老師也全部參與進來,因為閱讀的滋養(yǎng),因為教師、家長和學生的共讀共寫共同生活,讓家校之間、親子之間都浸染上了書香的氣質(zhì),班級、課堂以及家庭的生命氣象也在不斷變化。按照新教育團隊研發(fā)的閱讀地圖,我們的閱讀從案例型書籍—經(jīng)驗類書籍—結(jié)構(gòu)化書籍—原理型書籍—哲學類書籍不斷拾級而上,老師們在閱讀中滋養(yǎng)課堂,在課堂中贏得自信、積淀底蘊。
孩子們也在閱讀中生長,“人人讀好書,班班飄書香”,我們不斷引導他們把讀書當作生活的習慣和享受。于是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培養(yǎng)卓越口才、聆聽窗外聲音、推進每月一事等行動迅速在全校鋪展開來,這所城鄉(xiāng)接合部的學校因為新教育的全面打開,家長、教師和學生的全方位參與,學校面貌迅速得到改變,學校的聲譽和口碑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
后來,朱永新老師開始鼓勵我寫作,于是我在專業(yè)閱讀的基礎(chǔ)上,開始了我的專業(yè)寫作之旅,每天堅持寫千字文發(fā)到相關(guān)平臺。讓我驚喜的是,每一篇教育隨筆,都能獲得薛法根、徐斌、夏青峰、許新海、竇桂梅等名師的點撥。我站在“大家”的肩膀上登高望遠,激勵我不斷變革自己的課堂、更新育人實踐。
在新教育實驗過程中,成長出了一大批有情懷、有擔當、有追求的名師名校長,他們把新教育的理念帶到了新的學校。比如我們所創(chuàng)辦的星河實驗小學,就是在新教育實驗理念一以貫之影響下發(fā)展起來的品牌學校,從學校的文化理念、課程體系、創(chuàng)想教師、學習方式等整體性創(chuàng)新建構(gòu),為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的早期培養(yǎng)提供了路徑和策略。這些理念同時也影響著星河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校,形成了一所城市新教育實驗的雁陣效應(yīng)。
新教育實驗是一種教育理想、方向或目標,從一個人的成長到一個團隊的飛翔,從一所學校的發(fā)展到一個城市教育的影響,這就是新教育實驗帶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