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宇|青島西海岸新區(qū)黃島小學
身為80后美術生,童年時期《大鬧天宮》等動畫片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來接觸到宮崎駿的動漫,我一下子沉迷其中,那細膩的畫風,治愈的故事,無可挑剔的唯美畫風契合于洋洋盈耳的音樂,如詩般美好。“如果把童年再放映一遍,我們一定會先大笑,然后放聲痛哭,最后掛著淚,微笑著睡去?!睆膸煼秾W校畢業(yè)后,我在一所小學擔任美術教師,出于對動漫與教育的熱愛,我向校長提議,成立一個動漫工作室,帶領感興趣的學生一起做動漫。
1間辦公室、5臺電腦,孫宇動漫工作室就這樣誕生了。課間、放學后,只要孩子們有空閑,都可以來這間工作室“搗鼓”。我利用課余時間帶著這幫孩子們做動漫,教他們FLASH、瑪雅等設計軟件。很難想象一群小學生,能熟練操作對成人來說都很難的3D軟件,制作出復雜的人物模型。但在我們學校,早就不是什么稀罕事了。
讓人意外的是,動漫創(chuàng)作戒掉了不少學生的“網(wǎng)癮”。學生小禹由于沉迷游戲,學習成績一直很差。加入動漫社團后,他依然沉迷“游戲”,但沉迷的是三維設計游戲。家長反映小禹最近學習熱情很高,回家也不玩游戲了。我問他怎么戒掉游戲的?他說:“那些沒意思,都是設計師用三維設計軟件設計的,游戲需要參與進去,而動漫是我在掌控。現(xiàn)在我也能設計模型了,是不是比那個棒多了?”他握著小拳頭,一臉的驕傲。
十幾年來,動漫工作室迎來送走了一屆又一屆的孩子。動漫工作室的規(guī)模也大了很多,社團孩子們的作品獲獎無數(shù),工作室也逐漸受到外界的關注。但在我的內心深處,始終有一個遺憾,那就是動漫教學的受益群體一直局限于每一屆社團的幾十個學生,如何突破社團的界限,將動漫搬到課堂,讓孩子在傳統(tǒng)美術之外解更多了解世界前沿的科技工具與藝術形式呢?于是,我一頭扎進了應用程序的海洋,測試一款又一款的平板繪畫軟件。為了找到一款適合小學生操作的繪畫軟件,我自學了十幾種軟件,最后選出一個最合適的進行改造優(yōu)化,重新編寫菜單、調整參數(shù),以適配小學階段孩子的學習能力。為了找到更好的筆觸,我測試了市面上幾乎所有適配的觸控筆。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鉆研,所有軟硬件達到了滿意的效果。
動漫創(chuàng)作終于進入了課堂。作為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原住民”,孩子們對電子產品的熟悉和接受程度很高,能輕松地創(chuàng)作出繽紛的作品,興趣被點燃了,創(chuàng)造力更是超出了我的預期,他們自己研究畫法,通過不同的壓力用手畫不同觸感的線條。學生田田,對機械設計有著近乎偏執(zhí)的摯愛,他設計了不計其數(shù)的飛行器模型,畫得有模有樣,甚至有些專業(yè)插畫師的味道。這讓我非常驚喜與欣慰,教育最好的方式就是老師負責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和條件,引導學生入門,讓他們自然地生長與創(chuàng)造,如同在孩子心中埋下一顆藝術的種子,它會慢慢伸展、開花結果。
如今,每年出一本《年輪》畫冊,辦一次全校畫展,已經(jīng)成為學校的固定儀式。不論是還原電影中的英雄人物,還是自創(chuàng)心目中的美好形象,孩子們可以自由地通過豐富多彩的繪畫形式,創(chuàng)造出他們心中五彩斑斕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