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冬冬 楊新霞 樓穎穎
寧波市醫(yī)療中心李惠利醫(yī)院 浙江 寧波 315000
腦創(chuàng)傷介導急性肺損傷(TBI-ALI)是腦創(chuàng)傷常見的并發(fā)癥,其致病率往往高達25%。本實驗擬通過觀察腦創(chuàng)傷后肺組織中谷氨酸及相關炎癥因子的表達,探究電針對減輕小鼠TBI-ALI發(fā)生的具體機制。
1.1 實驗動物與分組:清潔級C57BL/6(體質量21~22g,年齡8周)30只小鼠購買于上海實驗動物中心。術前12小時禁食,自由飲水。隨機分為對照組、造模組、電針組3組。
1.2 儀器與試劑:精密顱腦損傷撞擊器(深圳瑞沃德,68093型號);腦立體定位儀(深圳瑞沃德,68025型號);紫外分光光度計(南京科捷,752/752N型號);谷氨酸檢測試劑盒(南京建成,A074-1-1);炎癥因子TNF-α、IL-1β試劑盒(美國Ebioscience)。
1.3 模型制備:待小鼠麻醉,將小鼠仰臥位固定于腦立體定位儀,選擇小鼠前囟和人字縫之間左側顱骨的位置,剪開皮膚1cm暴露顱骨,隨即打開骨膜,對小鼠頭部進行左側顱骨鉆孔。選定打擊參數(shù)為:深度2mm,時間100ms,速度3.5m/s。打擊后,將骨瓣還納于骨窗中,用膠水封閉窗口,最后縫合頭皮。
1.4 干預方法:對照組:小鼠僅打開顱骨,不進行鉆孔。造模組:本實驗采用控制性皮層沖擊法制備腦創(chuàng)傷模型。電針組:電針組小鼠先行TBI造模,造模后0.5小時進行電針“百會”“大椎”穴,選用華佗牌電針儀進行電刺激,疏密波,頻率2/15Hz,強度1mA,持續(xù)30min,以小鼠肢體輕微抖動為度?!鞍贂毖ㄎ挥陧敼钦校按笞怠痹诘?頸椎與第1胸椎間,背部正中。
1.5 谷氨酸濃度測定:TBI術后24小時處死小鼠。取小鼠左肺組織進行勻漿,4℃,12000rpm,10min進行離心。取上清液按照谷氨酸檢測試劑盒添加相應試劑,混勻,37℃水浴40min。取出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計,340nm,1cm光徑,檢測各樣本吸光度值。根據(jù)吸光度計算出谷氨酸濃度。
1.6 炎癥因子測定:取上述肺組織勻漿后上清液,采用ELIAS法進行炎癥因子TNF-α、IL-1β檢測。
1.7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3.0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Turkey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3組間谷氨酸濃度比較:見表1。
表1 3組間谷氨酸濃度比較(±s)
表1 3組間谷氨酸濃度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造模組比較,#P<0.05。
谷氨酸濃度(ng/ml)32.45±7.54 79.88±6.55*46.34±9.34*#組別對照組造模組電針組例數(shù)10 10 10
2.2 3組間炎癥因子濃度比較:見表2。
表2 3組間炎癥因子TNF-α、IL-1β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造模組比較,#P<0.05。
組別對照組造模組電針組IL-1β(pg/ml)22.83±3.29 69.72±5.23*44.72±3.75*#例數(shù)10 10 10 TNF-α(pg/ml)18.34±4.33 55.22±3.78*37.65±4.25*#
TBI介導ALI發(fā)生的機制多種多樣。研究發(fā)現(xiàn),血漿中谷氨酸濃度與TBI-ALI的發(fā)生率密切相關,其可通過促進炎癥因子的表達而增加肺損傷的發(fā)生率。因此,有效降低血漿中谷氨酸濃度可有效減輕ALI的致病率。中醫(yī)學認為TBI為腦部受損,瘀血內停,氣機受阻,阻滯經絡[1],而針刺“百會”及“大椎”穴可疏通經絡,健腦補髓,從而達到腦保護的作用。本研究發(fā)現(xiàn)小鼠造模后肺組織中谷氨酸及炎癥因子TNF-α、IL-1β濃度較對照組明顯增加,而給予電針處理后,三者濃度均較TBI組下降,但仍高于對照組??梢婋娽樉哂袦p輕TBI-ALI的效果,且其機制可能為通過降低谷氨酸濃度,從而降低炎癥因子的產生而發(fā)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