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飛,陳風,汪艷
盱眙縣人民醫(yī)院呼吸科,江蘇盱眙 211700
慢阻肺是一種氣流進行性疾病,為一種慢性氣道炎癥性疾病,主要由患者的肺部炎癥及氣道炎癥引起肺部結構及氣道環(huán)境發(fā)生改變,進而出現(xiàn)氣流受限不完全可逆的情況。該病的臨床表現(xiàn)常伴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等癥狀,在我國40歲以上人群中患病率高達9.9%,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1]。該病急性加重期常表現(xiàn)為各臨床癥狀明顯加重,并且易與呼吸衰竭合并發(fā)生,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是一種有效改善通氣的手段,目前在國內臨床已有較廣泛的應用[2]。為進一步探究該通氣技術用于慢阻肺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的臨床價值,本文納入于2019年2月—2021年3月入住盱眙縣人民醫(yī)院治療的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86例展開對照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方便選取入住本院治療的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86例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兩組,各43例。對照組男25例,女18例;年齡51~76歲,平均(67.45±6.28)歲;病程5~22年,平均(10.38±3.29)年。觀察組男27例,女16例;年齡52~75歲,平均(67.32±6.19)歲;病程5~24年,平均(10.41±3.32)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過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
納入標準:患者均由臨床診斷確診;已簽署研究知情協(xié)議。排除標準: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精神疾病者;其他氣道疾病等者。
對照組按常規(guī)標準進行抗感染,常規(guī)面罩吸氧、祛痰、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度均衡、使用支氣管擴張劑等基礎治療,療程為5 d。
觀察組基于對照組條件施加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技術治療,經(jīng)鼻面罩加壓供氧,起始吸氣、呼氣壓力分別調整為8~10 cmH2O與4~6 cmH2O,確認無異?,F(xiàn)象后,可上調通氣壓力值,吸氣壓、呼氣壓分別調至15~20 cmH2O與6~8 cmH2O,2 h/次,3次/d,以維持患者的血氧飽和度≥90%為準。療程為5 d。
①測定兩組治療前、治療后5 d的動脈血氣指標,包 括 血 氧 分 壓(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in artery, PaO2)、血二氧化碳分壓(partial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PaCO2)以及pH值;②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氧合指數(shù)(oxygenation index, OI)、血清腦鈉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BNP),肌酸磷化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MB, CK-MB)的水平[3];③記錄患者的住院時間以及治療后3個月內的再住院率。
采用SPSS26.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經(jīng)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采用(±s)表示,差異比較進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差異比較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PaO2、PaCO2和pH指標值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pH值及PaO2水平高于對照組,PaCO2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動脈血氣測定結果對比(±s)Table 1 Comparison of measurement results of arterial blood ga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表1 兩組患者動脈血氣測定結果對比(±s)Table 1 Comparison of measurement results of arterial blood ga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
兩組患者治療前OI、BNP、CK-MK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各項指標均有所改善,觀察組患者OI明顯高于對照組,BNP、CK-MB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對比(±s)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表2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對比(±s)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住院時間更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再住院率為6.98%(3/43)顯著低于對照組23.26%(10/4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對比 [(±s),d]Table 3 Comparison of hospitalization time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s),d]
表3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對比 [(±s),d]Table 3 Comparison of hospitalization time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s),d]
?
慢阻肺是中老年人群中較為常見的一種氣道疾病,發(fā)展至急性加重期,由于氣道阻力增大、氣流嚴重受限等,患者極易產(chǎn)生二氧化碳潴留,誘發(fā)呼吸衰竭,進而增加死亡風險[4]。近年來隨著研究的進展,營養(yǎng)及心理因素在慢阻肺病程中的作用越來越得到重視[5]。有研究指出,AECOPD患者存在持續(xù)肺部微小血栓和長期血液高凝狀態(tài),這可能是加重肺動脈高壓的重要原因[6]。當患者長期處于高碳酸血癥狀態(tài)和血氧狀態(tài),會增加骨髓造血細胞功能,紅細胞代償性相應增多,血容量增加,從而增加血液黏稠度,加大血液循環(huán)阻力[7]。常規(guī)氧療、祛痰以及抗感染等基礎療法雖有不可替代性,但單純治療效果不夠理想[8]。
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采用鼻面罩連接呼吸機輔助患者通氣,整個過程操作難度低,患者易于接受,且無需建立人工氣道,有效減少了氣道感染的發(fā)生。其能夠大幅度增加肺泡通氣量,預防微細氣道塌陷、閉阻以及肺泡萎縮,可增加肺泡內氧氣量,促進二氧化碳排出,由此達到減少二氧化碳潴留、糾正高碳酸血癥以及低氧血癥等效果[9-11]。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PaO2(70.5±6.4)mmHg、pH值(7.49±0.25)高于對照組,PaCO2值(44.2±5.9)mmHg低于對照組,同時住院時間(8.37±2.05)d短于對照組,再住院率(6.98%)低于對照組(P<0.05),這與崔衛(wèi)正等[12]的研究中,研究組經(jīng)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技術治療后,其觀察組PaO2(70.47±6.24)mmHg、pH值(7.48±0.43)高于對照組,PaCO2(44.38±4.13)mmHg低于對照組,同時住院時間(8.54±2.22)d更短于對照組,再住院率(6.98%)更低于對照組(P<0.05)的結果一致。結果均表明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技術用于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療可行性,較單純常規(guī)基礎治療具有優(yōu)勢,分析其原因,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能夠明顯改善患者通氣狀況,促使其動脈血氣指標更快恢復,加快病情好轉,進而縮短了患者的住院時間。同時,相較于常規(guī)氧療,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糾正患者呼吸衰竭癥狀的效果更徹底,能夠維持機體良好的血氧平衡,降低患者再住院率[13-15]。此外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后BNP、CK-MB改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這與石瑩心等[16]的研究中,治療組治療后的BNP、CK-MB改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的結果一致,說明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有利于患者呼吸和循環(huán)功能的改善,也有很多文獻證實,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實施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技術治療的效果[17-19]。
綜上所述,通過對于AECOPD伴呼吸衰竭的患者實施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技術,可有效改善其動脈血氣指標,促使患者更快康復出院,并降低其再住院率,整體應用優(yōu)勢明顯,值得臨床借鑒、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