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銅仁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陳偉華;周逸群展示館 陳瑩瑩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是“廣大青年在實踐中學習共產主義的學校,是黨的助手和后備軍”。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在早期的革命中,為了增強革命力量,周逸群積極探索共青團發(fā)展的路徑,豐富了共產黨人指導團建的工作模式。
(一)吸收經典作家有關青年的理論。第一次工業(yè)革命時期,馬克思和恩格斯認識到青年在社會進步中的作用,注重對青年的組織培養(yǎng)。1845年,他們在談到德國工人運動時指出:“實現這一變革的將是德國的青年,但是這種青年不應該在資產階級中去尋找?!瘪R克思主義者指出實現德國社會發(fā)展要依靠青年,青年是德國革命可靠的力量。列寧繼承馬克思主義者的青年思想,認為青年是奪取蘇維埃革命勝利的重要力量。1906年,他在《孟什維主義的危機》一文中強調:“我們是革新者的黨,而總是青年樂于跟著革新者走。我們是跟腐朽的舊事物進行忘我斗爭的黨,而總是青年首先投身到忘我斗爭中去?!鼻嗄晔巧鐣兏锏闹匾α浚芤萑涸诠ぷ鲗嵺`中吸收經典作家的思想,注重青年的學習培養(yǎng),他在農民協(xié)會、兵友組織和婦女協(xié)會中建設各種青年機構來培訓青年。
(二)攝取中國共產黨人有關青年的思想。1.陳獨秀的青年思想。陳獨秀畢生致力于中國的革命事業(yè),在革命中認識到青年的奮斗決定中國革命的成敗。他認為,第一努力喚醒有戰(zhàn)斗力的各階級,第二努力做有力的各階級間之連鎖,以結成國民的聯(lián)合戰(zhàn)線。受陳獨秀青年思想的影響,周逸群少年就樹立了遠大的志向,他在城南小學讀書時寫詩怒斥“鐵算盤”郭鐵珊,揭露其剝削人民的嘴臉;南明中學畢業(yè)后留日學習新文化,歸國后在黃埔軍校第一支部做青年軍人的宣傳工作;大革命失敗后,他領導湘鄂西青年群眾開展武裝斗爭,建立湘鄂西革命根據地。周逸群從自我做起,從革命的實際做起,用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自己,教育青年軍人和青年團員,用革命的實踐踐行偉大的誓言。2.李大釗的青年思想。李大釗是新文化運動的健將,他指出:“舊民族之復活,非其民族中老輩之責任,乃其民族中青年之責任也?!鼻嗄瓴粌H要創(chuàng)建青春之中華,而且還要在共產主義革命中發(fā)揮更大作用。在進步思想的影響下,周逸群奮筆疾書,在《警告黔人反對袁祖銘回黔》一文中呼吁貴州民眾反對袁祖銘,號召青年反對軍閥混戰(zhàn);在《警告唐繼堯》一文中號召黔人為工農革命,為主義犧牲。周逸群指出,青年應擁有時代之精神、響應時代之號召、創(chuàng)造青春之中國,他踐行科學理論,在河湖港汊、田間集市開展團建工作。3.毛澤東的青年思想。1919年,毛澤東在長沙創(chuàng)辦《湘江評論》,受其影響,任弼時、肖勁光、郭亮等走上革命道路。在《湘江評論》等進步刊物的熏陶下,周逸群創(chuàng)辦《貴州青年》,以喚起貴州青年的知識欲,喚醒青年用飽滿的精神與權力階級斗爭。當北伐軍駐守銅仁時,周逸群通過《青年軍人》《先導》周報、共青團辦的《中國青年》等刊物宣傳黨的主張,動員黔東有志青年參加革命隊伍。1930年,在湘鄂西革命根據地,周逸群又領導青年團湘鄂西特委開展青年運動,創(chuàng)辦《紅色青年報》,指引青年走上革命道路。
(一)立志:引領少年兒童團健康成長。一方面,健全少年兒童團組織,推選優(yōu)秀的兒童團員加入團組織。兒童團是中國兒童的群團組織,只要愿意為國家強大貢獻力量都可以申請加入。為了培養(yǎng)純潔的革命隊伍,在前期的工作中,根據地不允許富農子弟參加少年先鋒隊,這樣既不利于團結富農階級,也不利于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針對這種問題,周逸群從革命的大局出發(fā),允許富農子弟參加少先隊。同時,為了幫助少年兒童健康成長,周逸群還安排團特委辦理培訓班,培養(yǎng)富農子弟進少先隊、成兒團、童子團、兒童團,積極為共青團組織輸送人才。另一方面,支持少年兒童團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活動,用革命的實踐引領他們茁壯成長為合格團員。少年兒童團是一支不可忽視的革命力量,他們可以幫助紅軍和赤衛(wèi)隊站崗放哨,傳遞情報。湘鄂西位置偏僻,斗爭形勢復雜,周逸群在斗爭中注重保護女工、童工的成長,在有條件的地方,他開辦列寧小學、識字班講解斗爭方法,以社會主義思想和共產主義精神引導他們聽黨的話。
(二)明德:加強對共青團的領導。1.辦期刊宣傳團的主張。一是創(chuàng)辦《貴州青年》。受共青團的機關刊物《先導》和《中國青年》的影響,周逸群在上海創(chuàng)辦《貴州青年》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號召貴州新青年團結起來反對各種反動勢力。由于《貴州青年》“只服從真理,不受何方拘束”,廣泛反映省內社會、經濟等問題,第一期見刊后就受到惲代英、蕭楚女等團中央領導的重視,蕭楚女甚至撰文向全國青年推薦《貴州青年》。《貴州青年》宣傳新思潮、鏟除舊勢力,為渴望砸破精神枷鎖的貴州青年和期望改變舊社會的全國有志之士指明了方向。二是創(chuàng)辦《紅色青年報》。周逸群領導青年團湘鄂西特委創(chuàng)辦《紅色青年報》,《紅色青年報》向青年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吸引大批有志青年加入共青團,在周逸群的努力下,湘鄂西團組織紛紛建立。1931年,在蘇區(qū)和白區(qū)的農村,青年團員達到1.2萬人,有組織的青年5千余人。三是創(chuàng)辦《湘鄂西蘇維埃(三日報)》。在國民黨反動派的圍剿中,該報宣傳黨的十大綱領,揭露國民黨的反動宣傳,號召廣大青年戰(zhàn)士為維護蘇維埃政權不懈奮斗,為我黨及時總結斗爭經驗,提供很多指導性建議。2.創(chuàng)社團組織,傳播團的思想。在日本留學期間,周逸群認真學習馬列經典著作,探求真正的民主政治。為聲援國內的反帝反封建運動,他推選20多名學生組建川滇黔三省青年留日學生聯(lián)合會,組織留日青年學生聯(lián)合會歸國請愿團反抗北洋政府的反動統(tǒng)治。1924年底,周逸群借鑒列寧創(chuàng)辦的《火星報》,在黃埔軍校組建“火星社”,“火星社”在黃埔軍校第二期青年學生中宣傳黨的政策,反對國民黨右翼勢力,為吸納優(yōu)秀青年和優(yōu)秀團員入黨做了前期準備。1925年2月,周逸群等人在廣東組建“中國青年軍人聯(lián)合會”,不久,黃埔軍校、桂軍軍官學校、滇軍干部學校等當地很多機構紛紛加入該機構?!爸袊嗄贶娙寺?lián)合會”作為青年軍人的一個群團組織,其成立便利了革命思想的轉播和青年軍人的聯(lián)合。3.規(guī)范黨團關系。首先,規(guī)范組織關系。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是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團組織,是廣大青年在實踐中學習的學校。在《鄂西黨的組織建設》中,周逸群指出,政治上中國共產主義共青團接受黨的指導,黨和團的行動目標是一致的。但是,組織上共青團是獨立的,沒有征得共青團的同意,黨不能直接命令或調動團的同志。其次,加強思想建設?!包h要認識到團是自己工作的一部分,幫助團的發(fā)展。同時,團要展開關于政治的討論,以提高團的政治水平”。周逸群強調,青年團為黨培養(yǎng)了大批工作骨干,黨要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團的政治覺悟和政治水平,引領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員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革命隊伍,充分發(fā)揮共青團組織聯(lián)系青年的橋梁作用,為中國共產黨的發(fā)展壯大做好青年群眾基礎。最后,加強組織建設。在工作實踐中,周逸群認識到團組織建設的重要性,他強調,沒有共青團組織的區(qū)域,黨要注意發(fā)動青年積極地成立團組織,由黨組織幫助建設團組織,使黨團關系良性發(fā)展;沒有黨組織的區(qū)域,共青團組織要深入青年工作,介紹優(yōu)秀青年團員加入共產黨,通過團組織的工作幫助發(fā)展黨員,成立黨的支部。作為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創(chuàng)始人,周逸群在工作中規(guī)范了黨團關系、發(fā)展了革命隊伍,壯大了“黨團”組織。
(三)擔責:工作實踐鍛煉共青團員。一是軍事戰(zhàn)斗鍛煉。大革命失敗后,面對敵人的血雨腥風,周逸群號召青年戰(zhàn)士和團員干部繼續(xù)革命,準備和屠殺革命者的反對派斗爭到底。一方面,通過游擊戰(zhàn)鍛煉共青團員。在鄂西成立游擊隊,發(fā)起“當陽農民暴動”和“巴東暴動”。周逸群指揮青年士兵“分散游擊,避其鋒芒,只打虛,不打實”,幫助農民進攻地主豪紳,反抗苛捐雜稅。另一方面,成立第六軍和紅二軍團,通過正規(guī)的軍事斗爭鍛煉青年和青年團員。正規(guī)的軍事組織更能鍛煉青年士兵和青年團員的戰(zhàn)斗技能,在訓練中,周逸群指導他們射擊、喊口令、裝退子彈;在實戰(zhàn)中,周逸群指導青年團員、青年士兵進攻、包抄、突圍。二是工農運動鍛煉。周逸群召集團員和進步青年張貼布告、標語宣傳蘇維埃政權的政策。在工廠,周逸群到工人群眾中深入調查,成立秘密工會開展經濟和政治罷工,讓年輕的團員、工人在斗爭中得到錘煉,選拔忠勇的團員入黨,擴大共產黨的階級基礎。在農村,周逸群領導廣大青年反對苛捐雜稅、反對拉夫捐餉、反對加租加稅,深入群眾開展土地革命,實施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在碼頭工人、海員車夫、手工業(yè)者、店員、煤礦工人、沿江的木船青年中,周逸群注意領導他們開展反霸斗爭,在斗爭中吸收積極分子入團入黨。周逸群還組織十七八歲的農友、團員加入農會、貧民會、農民委員會,加強農協(xié)和共產黨的聯(lián)系,組織他們推翻豪紳地主階級的統(tǒng)治。
(一)增加共青團對少先隊的工作指導。青年團受中國共產黨的委托領導中國少年先鋒隊的工作。革命年代,周逸群注重少先隊和共青團的工作銜接,領導根據地的青少年有力反抗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新時代,在“團隊”建設中:一方面,加強共青團對少先隊的領導力度。2000年5月,團中央、全國少工委下發(fā)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少先隊工作的意見》,對少先隊工作發(fā)展進行了整體規(guī)劃。在中小學少先隊和共青團的具體工作中,各級團組織要進一步明確自己的工作職責,出臺工作方案、明細工作任務,支持少先隊活動。另一方面,提出共青團帶少先隊發(fā)展新思路。共青團要整合社會資源,結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探索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徑,為少先隊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同時,共青團也要借鑒歷史經驗,幫助少先隊堅定正確的方向,用革命的文化陶冶少年兒童,用形象的活動鍛煉少年兒童,在工作中探索新規(guī)律、總結新經驗、解決新問題,不斷鞏固發(fā)展新型“團隊”關系。
(二)加強新時代青年的思想建設。青年思想活躍、觀點新穎,有很強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但由于社會經驗不足,他們的行為舉止往往會因外界的影響而產生波動。書籍是青年成長的階梯,是青年生活的方向盤。在民主革命時期,《青年雜志》影響了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在湘鄂西革命根據地,周逸群通過創(chuàng)辦報刊、社團指引青年團員和青年士兵健康成長。新時代,中共中央辦公廳發(fā)布并實施了《共青團中央改革方案》,這些方案提出了呵護青年、引領青年、系統(tǒng)開展青年教育的規(guī)劃。在方案的實施中,一方面,要通過學習“四史”推動常態(tài)化思想政治教育,讓青年讀好書、好好讀書,增加廣大青年的理想信念;另一發(fā)面,要通過學校、家庭、社會團體等環(huán)境建設,推進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工作,發(fā)揮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培養(yǎng)青少年核心價值觀中的育人功能。
(三)提升實踐育人的推進步伐。革命時期,周逸群動員廣大團員和青年群眾幫助根據地開展革命工作。新時代,在團建工作中,共青團要進一步聯(lián)系青年、服務青年,增強青年團對青年的凝聚力、組織力、號召力。一是深化社團工作。社團是青年根據興趣愛好自愿組建的群眾性組織,共青團要加強對社團的組織引導,幫助社團開展積極向上的青年活動,營造健康有序的學習氛圍。二是牽頭第二課堂。第二課堂是青年學生增長知識、提高能力的課外學習環(huán)節(jié),在第二課堂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共青團要從全局出發(fā),從細處著手,做好第二課堂的工作指導,保證第二課堂各項活動的順利開展,幫助青年團員和青年群眾提高綜合素質。三是重視青年團干培養(yǎng)?!盎疖嚺艿每?,全憑車頭帶”,青年團員干部的培養(yǎng)選拔是保障團建工作順利開展的大事。團委在選拔干部時要樹立正確的用人觀,不能以學習成績作為選拔干部的唯一標準,要重點考察團員的政治素養(yǎng)、個人品行和工作能力,把青年團員干部放置于學習生活的實踐中提高覺悟,切實提升青年團干的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