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方特色資源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征,倘若高中美術教師能夠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資源,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綜合素養(yǎng),還能夠引導學生了解家鄉(xiāng),以此來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而社團活動作為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一種教學形式,倘若教師能夠在結合地方特色資源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多元化實踐活動發(fā)掘美術元素,就能夠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綜合素養(yǎng)。
【關鍵詞】地方特色資源;高中美術;社團活動
作者簡介:潘東平(1968—),男,江蘇省連云港市海濱中學。
從實際教學角度來看,當前我國部分高中沒有充分發(fā)掘地方特色資源,并且在美術社團活動開展過程中依舊以傳統(tǒng)教學理念為主,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度較低。倘若教師能夠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資源開展教學活動,不僅能夠拉近學生和課本知識之間的距離,還能夠活躍課堂學習氛圍。
一、地方特色資源利用對高中美術社團活動的作用
(一)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多元化人才
藝術本身是豐富多彩的,它能夠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但從當今高中美術教學活動開展狀況來看,部分學校美術教師過于注重學生在美術技巧方面的提高,忽略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也使得學生逐漸喪失了對高中美術學習活動的興趣。要想進一步提高高中美術課堂教學效率,為學生提供高質量且具有吸引力的教學資源,教師就要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資源開展教學。地方特色資源大多數情況下指當地長久流傳的民間工藝品資源[1]。
在教育理念不斷改革的時代背景下,高中美術教育正朝著多元化方向發(fā)展。操作便捷、和學科關系密切的教學資源是提高高中美術教學質量、完善高中美術教學體系的重要資源。高中的社團活動具有多元性,倘若教師能夠結合地方特色美術資源,引導學生通過社團活動實踐領略人文歷史,并通過這些資源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以及人們的心路歷程,就能在潛移默化間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引導學生從多個維度學習知識[2]。
(二)傳承家鄉(xiāng)文明,培養(yǎng)民族精神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我國多地都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以此改善民眾的生活條件。但從實際情況來看,由于有關部門沒有有效落實保護措施,導致一些地方自然資源和文化遺產被人為破壞,或者沒有及時維護而導致各類資源的流失。如今的高中生生活在一個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的時代,他們日常大多只是利用手機以及電腦觀看娛樂視頻,很少主動通過網絡了解地方的地理風貌以及人文歷史,長此以往并不利于高中生堅定文化自信。當他們遇到西方國家意識形態(tài)的沖擊時,思維認知可能會受到影響[3]。
因此,對上述現(xiàn)象,高中美術教師需要大力發(fā)掘地方特色資源,引導高中生在學習美術技巧的同時,更好地發(fā)現(xiàn)地方特色文化資源。教師也要通過地方特色資源與高中美術社團活動相結合的方式,有效拓寬學生的成長空間,使其堅定文化自信,進而傳承民族精神[4]。
(三)完善教學體系,形成辦學特色
隨著我國高中教學課程的不斷改革,當前教材內容更具綜合性和實踐性,也更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教學的特色難以在教學活動中得以凸顯。從實際教學情況來看,部分高中存在特色教學資源較少的現(xiàn)象,某些地區(qū)只有中小學開設過類似的地方特色資源手工課。因此,如何充分發(fā)揮地方特色資源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的作用,是高中美術教師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5]。
以我國某市的一所高中為例,該校將美術課程資源開發(fā)的重點放到地方特色資源上,通過開設選修課、開展社團活動以及社會實踐等多種方式,增強學生的美術學習注意力。學校所在的城市為海濱城市,既有森林公園,又有大型碼頭,地方特色資源數不勝數。因此該校后期還建設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繪畫室和藝術作品陳列館,以此為學生開展美術社團活動提供豐富多彩的資源。
(四)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保障課程實施
一名優(yōu)秀的高中美術教師不僅需要結合教材內容展開專業(yè)教學,通過多元化的方式為學生授課,還需要充分利用課內外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多教學服務。當前我國高中美術教育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即要求學生既要具備一定的美術創(chuàng)作技巧,又要學會在日常生活中積極發(fā)掘美術元素并將其應用到學習活動中。教師作為整個教學活動的引導者,首先應具備發(fā)掘美術元素的能力。教師將地方特色資源與高中美術教學相融合,可以有效拓寬教學視野,并在未來的授課過程中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學習資源[6]。
二、地方特色資源利用在高中美術社團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一)活動內容挖掘不深
從我國大部分高中美術課程實際教學活動開展情況來看,大部分學校的美術教學體系中,地方特色資源的開發(fā)程度較淺,而且大部分美術教師沒有結合地方特色資源和學生個性特征開展教學。新課改教學理念要求學校為學生構建多樣性的美術課程體系,但大部分高中的美術教學內容沒有結合學生的個性特征,也缺少各類美術教學特色資源,導致學生的美術課程學習選擇面較窄。此外,部分高中即便擁有地方特色資源,但這些資源與當前高中美術教材內容脫節(jié),教師也沒有科學合理地利用地方特色資源進行授課,導致學生難以通過實踐的方式開拓創(chuàng)新??偟膩碇v,倘若高中美術教師僅通過語言描述的方式為學生介紹地方特色資源,則不利于高中美術教學的發(fā)展[7]。
(二)社團活動模式單一
美術社團是以學校為輔、學生為主的一種組織,其充分凸顯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以及教學活動的多樣性。在如今的教育背景下,高中美術教師的主要教學方向是提升學生的專業(yè)繪畫技能,這便使得高中美術課堂發(fā)掘的學習資源較為有限,美術社團也難以發(fā)揮應有的作用。部分高中即便會為學生開設有地方特色資源的美術教學課程,這些課程也極少會為學生展示有地方特色資源的美術作品。倘若教師沒有將美術社團活動與地方特色資源結合,就難以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感受生活的方式發(fā)掘美術元素[8]。
(三)管理制度不夠規(guī)范
少部分知名高中一直以來都將藝術社團活動作為教育的一部分,強調科學教育與藝術教育需要齊頭并進。但大部分高中在藝術社團的建設當中存在諸多問題,例如,大多數高中美術社團的門檻較低,社團中的學生流動性較大,而且部分美術社團干部的素質有待提升,他們在開展社團活動以及開發(fā)美術資源方面可能存在諸多問題。由于高考的影響,高中美術教學時間可能會被壓縮,也可能導致美術社團活動時間受到限制??偟膩碇v,要想促進高中美術教學和美術社團活動科學合理開展,就需要教師以及學生共同優(yōu)化管理制度,結合地方特色資源,以更加完善的方式不斷發(fā)揮美術社團自身的優(yōu)勢[9]。
三、地方特色資源與美術社團活動整合的途徑
分析
(一)聯(lián)系地方歷史,開展社團活動
教師需要在高中美術社團活動中加入地方特色資源內容。例如,在“水晶雕刻”這一章節(jié)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述關于東海水晶發(fā)展史的內容,或者在“美麗沙雕和貝殼”這一章節(jié)中引導學生學習當地的海洋文化等。教師要在高中美術社團活動中加入地方歷史的相關內容,這樣才能夠引導學生結合自身思維認知對其進行賞析[10]。
以制作石雕的課程為例,教師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平臺為學生搜尋有關海州古城秦東門的雕像,該雕像對大多數學生來說較為熟悉,但很多學生不了解其歷史。這就需要教師通過網絡平臺為學生搜尋相關史料并尋找該雕像的出處,帶動學生一起搜尋相關史料,學生會由此熱情高漲,從而極大地增強學習自信心。此時教師還需要進一步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憑借自身認知探討古城歷史,并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將這段歷史記錄下來,作為未來開展美術活動的素材之一。
(二)專家藝人齊上陣,資源共同開發(fā)
高中美術社團活動的開展需要多方協(xié)作。這就需要學校定期邀請外校優(yōu)秀教師或者教育工作者與本校美術教師交流教學經驗,同時也需要為本校教師提供一定的經費,支持他們參與社會專題教育講座等多元化活動。以我國某市高中為例,該校聘請了一位當地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來校進行學術交流,她帶來了當地民間數十件手工藝品并一一進行講解。學術交流完畢后,該校引導美術社團的學生直接參觀當地的博物館,重點觀摩民間手工藝品展區(qū),讓學生與教師體會美術的魅力。以江蘇省連云港市的漢代石像為例,教師可以通過講解漢代石像的雕刻技藝以及發(fā)展歷史,激發(fā)學生對連云港藝術資源的興趣,進而使學生深刻認識連云港歷史文化的魅力。
此外,學校還可以定期舉辦關于民間藝術家的專題活動,例如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邀請民間藝術傳承人開展主題講座,學生可以從中認識大量的精美手工藝品,同時學習當地的發(fā)展歷史以及相關工藝品在發(fā)展歷史中的重要地位。這樣不僅能增強學生對地方特色文化的喜愛之情,還能培養(yǎng)學生對我國非遺文化的保護意識。
(三)實地情景初體驗,組織學生考察
實地考察也是美術社團活動形式之一,實地考察活動的開展需要學校以及教師合理選址,發(fā)掘更多的地方特色資源,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學內容。以高中美術社團活動“大海的禮物”為例,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關于連云港貝雕的歷史,學校也可組織師生尋找當地的民間工藝作坊,通過考察貝雕基地,學習貝雕的制作工藝以及發(fā)展歷史,學生可以通過多種實踐方式完成貝雕的制作活動。為了進一步發(fā)揮高中美術社團活動的作用,學校還可以建立貝雕工作室,進一步增強學生學習貝雕的興趣。
(四)重視研究性學習,探究多種方法
研究性學習指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學習小組的方式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題,并結合自身思維認知解決問題,以此理解與掌握美術知識。良好的研究性學習可以有效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認知。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將地方特色文化融入其中,要求學生首先利用互聯(lián)網平臺以及書籍搜尋相關資源,再引導他們利用實驗法以及案例分析法等開展學習活動。教師則需要充分發(fā)揮自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的作用,盡可能地調動社團中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興趣。
以“水晶鑒寶”這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家中尋找實物水晶或者利用互聯(lián)網平臺搜尋水晶圖片,讓他們結合水晶的顏色、形態(tài)等多種特征制作精美的PPT。教師還可組織學生分工合作,通過PPT介紹各個水晶的特征以及歷史文化價值。學生還可以在教學活動開始前實地考察,并與相關藝術工作者溝通鑒賞水晶的方法,以此增強對家鄉(xiāng)水晶文化的熱愛。
(五)創(chuàng)辦校內名人館,評價展示并行
高中美術課程標準中要求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在實際工作中關注學生群體的個體差異,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此外,教師在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過程中還需要充分結合當今的教育理念,不能僅以學生學習成績作為教學評價標準,還應重點觀察學生在整個高中美術社團活動中發(fā)揮的作用。
學??梢愿鶕陨磙k學理念以及未來發(fā)展方向創(chuàng)辦校內名人館。校內名人館中需要陳列學生、教師的美術作品。學校美術教研組還需要結合當地特色資源,對校本資源進行編排和完善,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教學資源。
結語
綜上所述,在當今教育理念不斷改革的時代背景下,教師一方面需要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資源為學生拓寬學習渠道,另一方面需要以高中美術社團活動為主導,引導學生通過多元化學習方式,不斷發(fā)掘地方特色資源中的美術元素,以此提升美術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關穎.高中美術社團活動融合地方文化資源的有效性思考[J].美術教育研究,2019(06):144-145.
[2]賀濤.民間文化資源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9(20):128-129.
[3]胡顯強,馮從容,汪妍宏,等.民族貧困山區(qū)普通高中美術選修課程校本化區(qū)域推進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04):2-3.
[4]陸正啟.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策略探討[J].藝術教育,2018(17):145-146.
[5]周艷.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美術鑒賞課堂教學思考[J].美術教育研究,2019(24):140-141.
[6]劉龍龍.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的高中美術教學改進策略[J].藝術評鑒,2020(09):142-143.
[7]王海艷.基于地方特色開展高中版畫社團活動的實踐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0(18):141-142.
[8]羅柏林,李毅宏.以信息技術推動高中學生美術表現(xiàn)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策略與手段研究[J].大眾文藝,2021(06):181-183.
[9]蔡思琦.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美術教學探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1(07):170-171.
[10]黃志炫.新時代美育課程的多面“觸角”:福外高中文創(chuàng)工坊課程探索[J].文化產業(yè),2021(36):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