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亞平
(惠州市龍門縣人民醫(yī)院消化內科,廣東 惠州 516800)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統(tǒng)常見的一種疾病,病因包括胃黏膜屏障損傷、幽門螺桿菌(Hp)感染等,典型表現(xiàn)主要為飽脹、上腹不適、鈍痛等,該病有一定概率的癌變可能,因此進行有效的診斷及治療非常關鍵[1]。對于慢性胃炎的治療一般以清除Hp及保護胃黏膜為主,通常治療上應用一種質子泵抑制劑聯(lián)合兩種抗生素的三聯(lián)療法,但是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往往表現(xiàn)出治療效果降低的情況。枸櫞酸鉍鉀屬于一種鉍劑,常用于慢性胃炎的治療,主要作用是保護胃黏膜;奧美拉唑是一種質子泵抑制劑,可抑制胃酸但是沒有保護胃黏膜的作用,用于胃炎的治療有輔助效果[2]。本研究探討對慢性胃炎應用枸櫞酸鉍鉀聯(lián)合奧美拉唑的效果,觀察經治療前后的胃蛋白酶原(PG)水平的變化,評價聯(lián)合治療效果。
1.1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2月~2020年3月在本院就診接受治療的118例慢性胃炎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研究對象均符合《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2017年,上海)》[3]中關于慢性胃炎的相關診斷標準;②精神狀態(tài)良好并有正常溝通交流能力;③對所用藥物無過敏反應;④自愿參加并且本人也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伴嚴重的肝腎損傷者;②入院前2周使用相關治療藥物者;③精神疾病及用藥依從性差者。遵循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成兩組:試驗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齡24~63歲,平均(46.12±2.25)歲;疾病類型:慢性淺表性胃炎30例,慢性萎縮性胃炎22例,糜爛性胃炎8例。對照組58例,男32例,女26例;年齡22~63歲,平均(45.95±2.23)歲;慢性淺表性胃炎29例,慢性萎縮性胃炎20例,糜爛性胃炎9例。兩組性別、年齡、疾病類型等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過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
1.2方法: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的三聯(lián)療法治療,主要是使用克拉霉素片(上?,F(xiàn)代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73784,規(guī)格0.25 g*6 s)治療,口服0.25 g/次,2次/d;阿莫西林膠囊(湖北威爾曼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461,規(guī)格0.25 g*20 s)治療,口服0.5 g/次,3次/d;奧美拉唑腸溶片(山東羅欣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3444,規(guī)格20 mg*28片),口服20 mg/次,1次/d。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枸櫞酸鉍鉀膠囊(麗珠集團麗珠制藥廠,國藥準字H10920098,規(guī)格0.3 g*10 s*4板)治療,口服0.3 g/次,4次/d。兩組患者均持續(xù)治療2周評估療效。
1.3觀察指標:①療效評價標準。顯效:臨床癥狀均消失或者明顯緩解,胃鏡檢查胃黏膜病變消失;有效:癥狀體征有所改善,胃黏膜趨于正常;無效:癥狀及胃黏膜病變未見改變??傆行?(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②治療前后均采集空腹靜脈血液5 ml,經離心分離血清,應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檢測血清胃蛋白酶原(PG)1、PG2水平。③觀察兩組患者治療期間惡心嘔吐、腹痛等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評價治療安全性。
2.1兩組治療效果對比: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2.2兩組治療前后血清PG水平比較:治療后試驗組患者在PG2水平上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PG1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EGFR陽性百分比與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變化比較
2.3兩組不良反應比較:試驗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n(%)]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種各樣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發(fā)病率也逐漸提高,其中慢性胃炎作為消化疾病的常見類型,發(fā)病率也逐年增加[4]。慢性胃炎主要因胃黏膜損傷及感染Hp所致,此類疾病對正常的生活會造成巨大影響,并且疾病還同胃癌有潛在的聯(lián)系,因此對于疾病強調早期的診斷并且給予有效的治療[5]。在目前對慢性胃炎的治療主要應用三聯(lián)療法,通過兩種抗生素協(xié)同一種質子泵抑制劑以達到消除Hp與保護胃黏膜的效果。
質子泵抑制劑一般使用奧美拉唑,該藥物屬于第二代質子泵抑制劑,經口服用藥后能附著在胃壁細胞的表面,有效抑制胃酸的分泌并且降低胃酸濃度,避免胃酸引起胃黏膜的腐蝕,保護胃黏膜功能及緩解胃部炎性反應,促進癥狀的緩解[6]。但是從多項數(shù)據(jù)來看,常規(guī)的三聯(lián)治療方式對慢性胃炎的血清PG水平的效果一般[7]。PG屬于胃蛋白的前體物,可分成PG1、PG2兩種亞型,在發(fā)生胃部疾病后PG1的水平會減少,該指標減少表明主細胞泌酸分泌少,可能出現(xiàn)腺體萎縮;PG2的表達增多則可體現(xiàn)胃底腺、胃竇的異常。對慢性胃炎患者,有效調控PG1、PG2水平對于疾病的治療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結果表明在奧美拉唑的基礎上應用枸櫞酸鉍鉀治療慢性胃炎可取得更加滿意的效果,并且有效調節(jié)血清PG水平。分析原因主要是枸櫞酸鉍鉀是一種鉍劑,經口服給藥的方式主要作用是保護胃黏膜,這樣可以很好地使胃部免受消化酶與胃酸的刺激,同抗生素及質子泵抑制劑聯(lián)用可起到殺滅Hp的作用,繼而發(fā)揮更加有效的治療效果[8]。此外本次研究結果也顯示,兩組患者在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上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這也提示枸櫞酸鉍鉀不會增加慢性胃炎患者的不良反應,用藥安全性高,容易被患者所耐受。
綜上所述,針對慢性胃炎這一消化系統(tǒng)疾病,臨床治療中應用枸櫞酸鉍鉀聯(lián)合奧美拉唑的治療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促進患者癥狀的緩解,調節(jié)血清PG水平,保護胃黏膜,治療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