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延召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5-
2020年3月20日,在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中明確指出,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家庭要發(fā)揮基礎作用,學校要發(fā)揮主導作用,社會要做好相關支持。家庭、學校、社會要三方聯(lián)動,為學生親歷勞動、實踐體驗提供相應的平臺和資源,為學生開展勞動教育構建立體網(wǎng)。這是從國家層面對加強新時代勞動教育進行了整體設計,并對各個責任主體提出了具體的實施要求?!兑庖姟芬粤暯叫聲r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立德樹人,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yǎng)全過程,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勞動教育模式,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由此可見,家庭、學校、社會三方主體對學生勞動素養(yǎng)的培育、提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以初中學生為研究對象。因為初中階段正是形成勞動能力的關鍵時期,初中生的勞動素養(yǎng)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關乎學生的安身立命,關乎國家的未來發(fā)展。下面分別從家庭、學校、社會三個方面進行簡要論述。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實施勞動教育和學生參與勞動實踐的最佳場所。一些最基本的家務勞動,如洗衣做飯、掃地擦桌、整理房間、養(yǎng)護花草等,都可以為學生提供絕佳的實踐機會。然而現(xiàn)實卻不盡如人意。據(jù)調(diào)查了解,受“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思想觀念的影響,許多家長長期存在著“唯分數(shù)論”、“唯升學論”的育人觀,對孩子的勞動實踐并不重視甚至忽略。還有許多家長對孩子存在著過分溺愛的護犢情結,不舍得讓孩子勞動、干活,大行包辦主義,不僅剝奪了孩子勞動實踐的機會,更錯失了孩子能力形成的最佳時機。
根據(jù)《意見》中的指導精神,在家庭生活中家長要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勞動實踐機會,鼓勵孩子自覺參與、自己動手,掌握必要的家務勞動技能和生活技能,隨時隨地、堅持不懈地進行勞動,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另外,家長們還要樹立正確的育人理念,利用節(jié)假日有意識、有目的地為孩子參加各種生活、生產(chǎn)、公益性勞動創(chuàng)造機會。整個家庭要樹立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良好家風,家長要通過日常生活的言傳身教,多措并舉地培養(yǎng)孩子會勞動、愛勞動的良好習慣及品質。
學校要充分發(fā)揮在勞動教育中的主導作用?!兑庖姟分忻鞔_指出,學校要切實承擔勞動教育的主體責任,明確實施機構和人員,需構建體系化的勞動教育課程,開齊開足勞動教育課程,保證相應的實踐時間,不得擠占、挪用勞動實踐時間。另外學校還需明確勞動教育實施細則及相關要求,比如哪些家務勞動、校園勞動、社會勞動分別適合哪個年齡段的學生?如何開展?如何評價等等。這些問題均需要在實踐中探索、明確,在摸索中進行總結。根據(jù)學生身體發(fā)育的情況,科學合理地設計課內(nèi)外的勞動項目,采取靈活多樣的實踐形式,提高學生參與勞動的興趣和積極性。另外,學校如何指導家庭開展勞動實踐,如何策劃組織一些勞動技能比賽促使家長重視勞動教育,如何與社區(qū)、社會等主體進行聯(lián)動,帶領學生走出校園、走向社會開展校外勞動等,都需要在實踐中總結經(jīng)驗。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nèi),需要學校在廣泛實踐的基礎上探索并加以總結。
積極探索構建專兼職相結合的勞動教育師資隊伍。一是內(nèi)部培養(yǎng),從學校內(nèi)部挖潛、培養(yǎng)有勞動教育專長的“實踐型”、“專家型”專職教師,豐富學校的師資隊伍;二是外聘,從當?shù)仄髽I(yè)、科研單位、實踐基地、民間藝人中跨界聘請如勞動模范、大國工匠等有專長的人員擔任校外輔導員;三是共享,通過外聘校外輔導員開展勞動教育常識培訓,共享優(yōu)秀的教育培訓資源,最終形成專兼職相結合的勞動教育師資隊伍。
要把勞動教育落實好,離不開社會的有力支持,要充分利用社會各方面資源,為勞動教育提供必要保障。因為讓學生親歷勞動過程,有切身實踐體驗,是開展勞動教育的基本原則。田間果園、近郊農(nóng)場是開展勞動實踐的絕佳場所,政府部門要積極協(xié)調(diào)和引導工廠、農(nóng)場等組織履行社會責任,開放實踐場所,支持學校組織學生參加力所能及的生產(chǎn)勞動、參與新型服務性勞動,使學生與普通勞動者一起經(jīng)歷勞動過程。讓他們切身感受到勞動者的不易,從而學會珍惜勞動成果、尊重勞動者,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學生還可以利用寒暑假進行社會實踐、職業(yè)體驗和公益性勞動,深入城鄉(xiāng)社區(qū)、福利院和公共場所等參加志愿服務,開展公益勞動,參與社區(qū)治理。當然,這些都離不開社區(qū)委員會、工會、共青團、婦聯(lián)、各類公益基金會等群團組織的共同支持。只有充分利用社會各方面資源,為勞動教育提供必要保障,才能使之真正落實。
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家庭要發(fā)揮基礎性作用,學校要發(fā)揮主導性作用,整個社會要發(fā)揮支持性作用。用一個比喻來形容,就好比學生學游泳一樣,家庭就像學生學游泳的第一個泳池,家長要鼓勵孩子勇于嘗試下水,并時常督促他們勤加鍛煉;學校要做的是經(jīng)常組織游泳活動,開設相應的游泳課程,聘請專業(yè)的游泳教師進行培訓,讓孩子在學習中不斷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缺點;社會就好比大江、大河,讓學生能夠在其中真正搏擊風浪,肆意遨游。
總之,開展勞動教育必須堅持以實踐為基礎,離開了實踐而開展的勞動教育,就好比僅僅在泳池邊進行的簡單說教,學生永遠也學不會真正的“游泳”,又何談在社會中遨游,又怎抵萬千風浪?因此,實踐才是勞動教育的根本,只有家庭、學校與社會三方聯(lián)動,才會讓學生更好地完成勞動實踐,使勞動素養(yǎng)得到提升,從而獲得全面發(fā)展。
山東省教育教學研究課題:青年課題+基于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初中生勞動素養(yǎng)培育的策略研究+2020JXQ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