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燁
摘要:在孩子的成長中不可能一帆風順,父母也不可能照顧得面面俱到,困難和挫折在所難免。如果我們現(xiàn)在一點都不讓自己的孩子經(jīng)歷挫折,將來孩子長大了,離開了父母,遇到挫折就會變得手足無措,不知如何處理。因此,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提高他們應付挫折的能力,已經(jīng)成為我們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作為教師我們要統(tǒng)一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挫折教育觀,適時適度的對幼兒進行挫折教育,既強化了孩子的意志,又鍛煉了孩子克服困難的能力,同時也給孩子帶來了成長的收獲,促進其社會性的發(fā)展。
關(guān)鍵詞:適時適度? 幼兒? 挫折教育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在孩子的成長中不可能一帆風順,父母也不可能照顧得面面俱到,困難和挫折在所難免,孩子一不順心就哭鼻子,遇到問題就鬧情緒,長期下去對他們以后的成長和適應社會是很不利的。如果我們現(xiàn)在一點都不讓自己的孩子經(jīng)歷挫折,將來孩子長大了,離開了父母,遇到挫折就會變得手足無措,不知如何處理。因此,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提高他們應付挫折的能力,已經(jīng)成為我們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
一.挫折教育的概述
挫折教育是指讓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過程中遭受挫折,從而激發(fā)受教育者的潛能,以達到使受教育者切實掌握知識的目的。在教育過程中,對受教育者進行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許多到達光輝頂點的人往往不是最聰明的人,而是那些在生活中遭受挫折的人 。這是因為,那些自認為自己聰明的人往往會選擇走一些所謂的“捷徑”。這些所謂的“捷徑”往往會喪失一些非常有意義的鍛煉機會;而那些生活在逆境中飽經(jīng)風霜的人,才更能深刻理解什么叫成功。因此,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是鍛煉提高學生潛能的一種很好的方法。
二.情況分析
蔣喆睿今年4歲,生性活潑好動,愛粘人。最近他喜歡上了健康活動里走平衡木,每次上健康活動帶到場地上去,他就像只出籠的小鳥,當我說今天練平衡木時,他可高興了,迫不及待讓我教他怎么走。誰想到重心不穩(wěn),接連摔了兩跤。這兩跤讓他在眼淚中明白,走平衡木的瀟灑并不容易,疼痛中讓他膽怯了。但看到旁邊的小朋友們來去自如的身影,他眼中又流露出羨慕的眼光。最后,他把視線投向我。我趁機鼓勵說:“蔣喆睿你太了不起了,不要著急,找找規(guī)律,老師說了只要能找到重心,保持平衡,就成功了?!?/p>
看到孩子的成功,我打心底里高興,蔣喆睿在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的失敗與挫折中,終于收獲了成功,建立了自信。是呀,每個孩子從出生到成長,都會遇到很多很多的不順心和挫折,成長的過程中老師父母不要照顧得太順,因為適當?shù)淖尯⒆咏?jīng)受一些挫折,會有助于孩子未來發(fā)展。
三.如何開展有效的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是有意識地利用或創(chuàng)設一些困境,教孩子獨自去面對,去戰(zhàn)勝,讓孩子在困難中經(jīng)受磨練、擺脫困境,從而提高挫折承受力,培養(yǎng)迎難而上的堅強意志。很多人害怕挫折,因為挫折容易打擊我們的熱情和信心,容易讓我們的路變得不平坦。其實,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害怕挫折的心理。時間一長,這樣的心理會讓我們的孩子變得冷漠、自閉、憂郁、寡言少語,不喜歡參加任何活動,對什么都不感興趣,那么孩子們又怎么能健康成長,怎樣擁有開朗的性格和美好的人生呢?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正視挫折,巧用挫折,讓孩子在挫折中增長見識、磨練意志、建立自信,提高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那我們該如何對孩子進行適時適度的挫折教育呢?
1.教師要有正確的挫折教育觀
挫折無處不在,每個人在他的一生中都會遇到很多的困難和挫折,教師不要過高的讓幼兒可以這樣或那樣,因為我們的這些期望會在無形中給幼兒很大壓力。尤其是幼小的孩子,他缺乏經(jīng)歷和經(jīng)驗,更容易遇到失敗和挫折,可以說挫折伴隨著幼兒成長的每一步。教師應利用生活中的一些自然情境,在最真實、最自然的狀態(tài)下,讓孩子勇敢地面對生活與學習中的困難,積極地去克服困難。如:孩子走路摔跤,有的家長會趕緊跑過去把孩子扶起來,還對孩子說:“這個地面真壞,讓寶寶摔了一跤,我們打地面?!边@樣做的結(jié)果是使孩子把摔跤歸于外因,不敢正確面對挫折。正確的做法是:不去扶他,鼓勵他自己爬起來,幫助他找出摔跤的原因,告訴他之所以摔倒是因為他走路時眼睛沒有看地面,才會被石頭絆倒。作為教師我們要告訴家長大膽地放下“保護傘”,只要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都要讓他自己去做,哪怕是衣服穿得一塌糊涂,哪怕是飯粒灑得到處都是,都沒有關(guān)系。反之,如果父母把孩子放在一種特殊的地位,與其溺愛、事事包辦代替,那么他們就會形成一種“雞蛋殼”心理:在家任性、自私、無禮,一旦走出家庭,失去父母的仗恃,就會變得膽小、畏縮、缺乏獨立性,缺乏克服困難的毅力和知識經(jīng)驗。因此我們要樹立正確的挫折教育觀,培養(yǎng)孩子把面對和接受生活中的挫折和失敗的勇氣放在第一位,有意識地將挫折和失敗作為教育的契機,引導孩子重新鼓起勇氣、大膽自信地去面對挫折,解決問題,在做中體驗挫折,學會克服困難。
2.營造和諧的家園氛圍,統(tǒng)一教育觀念
作為父母在養(yǎng)育孩子的問題上與祖輩發(fā)生矛盾是常有的事,關(guān)鍵還是要雙方多進行溝通和協(xié)調(diào),因為,我們的目的只有一個:為了孩子好。所以,我們教師更要幫家長來分析和梳理經(jīng)驗,讓家長心平氣和地來緩解產(chǎn)生的矛盾,而不是火上加油。當孩子受挫后,父母有必要對其進行教育,但常常出現(xiàn)祖輩出現(xiàn)干預或包辦代替的情況。這時,父母和祖輩們就有必要在教育前進行思想上的統(tǒng)一,父母可以把目的、原因、需要注意的事項以及教育方法的利弊等與老人們進行溝通、商討,達成一致。同時也可以運用孩子的力量,讓孩子用行動證明自己可以干得好這些。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孩子的自信,又讓老人學會放手。
參考文獻
[1]陳幗眉.學前心理學[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2]梁志燊.學前教育學[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3]楊占山,姚俊.挫折教育——一個新的德育課題[J].《教育科學》1995年02期
[4]劉麗菊,姚向.家庭教育中幼兒挫折教育新探(之二)[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5]劉學蘭,古麗丹.幼兒挫折教育淺析[J].教育導刊(幼兒教育)2001年01期
[6]李辰.家庭中幼兒挫折教育策略[J].教育導刊(幼兒教育)2008年03期
[7]魏書生.與父母對話家庭教育[M].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