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小靜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內科較為常見綜合征,一般出現(xiàn)在各類心臟疾病的終末期,疾病會反復出現(xiàn),有較高病死率?;颊甙l(fā)病后,因為心室泵血功能缺失,致使機體組織供血量降低或缺乏,引發(fā)呼吸不順、腿部水腫、乏力等現(xiàn)象,若不及時救治就會加大猝死風險,并引發(fā)多種危重并發(fā)癥,降低患者生存質量。本文分析依那普利、倍他樂克及安體舒通聯(lián)合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本院收治的70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納入標準:經(jīng)超聲心動圖檢查,LVEF<50%,確診斷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家屬知情。排除標準;急性心肌梗死病史者;嚴重感染性疾病者;其他心血管疾病者;嚴重電解質紊亂、肝腎功能異常者;精神疾病者;有藥物過敏史、藥物禁忌證者。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 35 例。觀察組男21 例,女14 例;年齡35~68 歲,平均年齡(51.5±5.6)歲;紐約心臟病協(xié)會(NYHA)心功能分級:Ⅱ級16 例,Ⅲ級6 例,Ⅳ級13 例。對照組男22 例,女13 例;年齡38~62 歲,平均年齡(50.6±4.2)歲;NYHA 心功能分級:Ⅱ級17 例,Ⅲ級5 例,Ⅳ級13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抗心力衰竭治療,應用洋地黃、利尿劑和擴血管藥等實施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依那普利、倍他樂克及安體舒通聯(lián)合治療。在明確患者沒有液體潴留的情況下服用依那普利,2 次/d,5 mg/次;倍他樂克3 次/d,25 mg/次;安體舒通1 次/d,20 mg/次。用藥1 周后,如果患者對藥物承受力強,加大依那普利和倍他樂克的劑量,依那普利調整為2 次/d,10 mg/次;倍他樂克調整為3 次/d,50 mg/次。兩組持續(xù)治療3 個月。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評估比較兩組治療效果,依據(jù)NYHA 分級對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分級進行評估,心功能分級改善幅度達到2 級代表療效很好;心功能分級改善幅度達到1 級代表療效一般;心功能分級沒有變化,甚至加重代表沒有效果。總有效率=療效很好率+療效一般率[1]。②對比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變化情況,應用心臟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包括LVEF、LVEDD 和LVESD。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2.2 兩組心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LVEF、LVEDD 和LVESD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LVEF 高于對照組,LVEDD 和LVESD均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心功能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心功能指標比較(±s)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
慢性心力衰竭是在心臟疾病基礎上,心臟功能發(fā)生變化,出現(xiàn)心臟收縮與舒張功能障礙,舒張功能障礙往往出現(xiàn)在收縮功能障礙以前,大部分收縮功能不全都存在舒張功能不全,兩者僅是通過LVEF 進行區(qū)分。慢性心力衰竭與神經(jīng)體液紊亂有著關聯(lián)性:當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與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RAAS)被激活后,就會增加分泌血管緊張素、去甲腎上腺素、血管加壓素等,整個機體血管就會出現(xiàn)以下情況:血容量變多、血管收縮、心率變快、心肌收縮力增大、心臟功能代償,進而引發(fā)心臟功能發(fā)生改變[2]。發(fā)生心力衰竭時,會增加機體分泌縮血管因子,包括內皮素、腎上腺素、血液中P 物質、腫瘤壞死因子、生長激素等,而上述因子會引發(fā)血流動力學變化,還會影響正常心肌細胞的活動,致使心肌細胞纖維化,并導致細胞凋亡,從而引發(fā)心肌細胞功能障礙,導致心肌細胞變肥大,產(chǎn)生心臟組織重構,轉變心臟結構與功能,最終產(chǎn)生諸多癥狀與體征。
臨床治療慢性心力衰竭主要手段是強心、利尿、擴張血管及對抗感染等。臨床實踐發(fā)現(xiàn),上述治療手段無法有效減少死亡風險。然而,能夠調節(jié)心室重構的β 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等藥物,被普遍應用于臨床實踐,收到理想治療效果。
倍他樂克是新型選擇性β 受體阻滯劑,能夠較好抑制心臟、外周血管、β 腎上腺素能受體,降低患者心肌耗氧量與心肌收縮力,有效預防心肌增生、過度氧化現(xiàn)象,從而減輕、放緩心室重構,逆轉心肌肥厚,快速轉變患者心肌功能[3]。
依那普利屬于降壓藥物,用其治療慢性心力衰竭,可以較好地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與負荷,減少肺血管阻力,調節(jié)患者心排血量。患者用藥后,依那普利成分中的馬來酸依那普利可以直接改善患者心率,在短時間內控制病情,且不會引發(fā)患者發(fā)生過激現(xiàn)象。
安體舒通屬于特異性醛固酮拮抗劑,其化學結構接近醛固酮類,能夠較好控制交感神經(jīng)興奮,有助于左心室逆重構,轉變心肌細胞內高鈣狀況,有效阻斷心肌纖維化,并對抗心律失常,進而轉變心室功能,減少心力衰竭所產(chǎn)生的負面影響[4,5]。
本次實驗,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LVEF 高于對照組,LVEDD 和LVESD 均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知,倍他樂克能夠轉變慢性心力衰竭的心功能,阻止心室重構,減少交感神經(jīng)活性,切斷兒茶酚胺類物質結合與心肌β1受體,降低心肌因兒茶酚胺受到的損傷;同時,還可以降低心率與減少心肌氧耗量,促使心肌細胞上的β1受體密度升高,加大LVEF,阻止激活神經(jīng)、激素、內分泌,放緩心臟與血管的重構,轉變心肌缺血,從而降低發(fā)生心臟猝死幾率。依那普利屬于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可以控制循環(huán)、心臟組織中的RAAS 系統(tǒng),降低血管緊張素Ⅱ (AngⅡ),抑制交感神經(jīng)的興奮,同時還能夠阻止腎上腺醛固酮分泌,而這一物質正是AngⅡ所依托的[6,7]。臨床發(fā)現(xiàn),長時間使用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治療疾病,依舊有>20%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有醛固酮上升的現(xiàn)象,這就表示存在醛固酮逃逸情況。而安體舒通就是醛固酮拮抗劑,它直接對心臟發(fā)揮作用,可以有效對抗心肌纖維化,改善去甲腎上腺素與AngⅡ 收縮血管,調節(jié)血漿醛固酮水平,維持醛固酮水平平穩(wěn),轉變內皮功能,緩解心臟纖維化與重構,改善左室肥厚,減少病死率[8]。
綜上所述,依那普利、倍他樂克及安體舒通聯(lián)合治療慢性心力衰竭,效果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