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翠麗
(武夷學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廉政二字本義也可通“廉正”,意指“清廉”“公正”,因時代的變遷,“廉政”的文化內涵跟隨發(fā)生了新的變化,賦予了新的蘊意。曾有學者提出:“所謂廉政,就是公正廉明的政局、政制、政策、政德的良性結合與辯證統(tǒng)一?!钡珶o論社會如何發(fā)展變化,“廉”與“政”的基本內涵不變。
中國傳統(tǒng)茶文化凝聚深厚的文化底蘊,飽含大量向上向善的道德資源,給予人們人生的啟迪。本文試圖從茶文化中汲取其所蘊含的廉政資源和廉政人文價值,最大限度發(fā)揮其價值引領作用。
廉政文化涉及政治倫理、道德誠信和社會價值等文化。黨的十大八以來,黨中央加強了黨風廉政建設,“老虎、蒼繩”一起打,懲治力度之大,范圍之廣,成效顯著。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高校承擔著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yǎng)人以及為誰培養(yǎng)人的根本任務。大學生的廉政文化建設必須立足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落實立德樹人任務的同時,扎實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其次大學生作為高校廉政文化教育的最大主體,他們的思想主流意識也在潮水般涌入的各種文化、價值觀念中受到沖擊從而產生大量的不同觀念、看法。這些觀念和看法影響著大學生價值觀的養(yǎng)成。綜上兩方面的論述,對于研究大學生廉政文化建設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茶文化的精神內涵廣而大,博而深。時至今日,也未能對茶文化的精神內涵達成統(tǒng)一的共識。從最早關于“茶”的記載伊始,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的進程中形成了風格獨特的茶俗、茶藝,茶歌、茶舞、茶戲等,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日常生活。茶與哲學、藝術、美學、社會學等多學科的融合,凝練了諸多可以借鑒的思想精髓。這些悠久而燦爛的茶文化中珍藏了大量的廉政元素。譬如:“一杯清茶問今古,兩袖清風為蒼生”。陸羽曾在《茶經》中提到“眼明身健何妨老,飯白茶甘不覺貧”,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茶學專家莊晚芳先生倡導“廉、美、和、敬”的茶德。茶界泰斗張?zhí)旄<吷鷮Σ璧奶剿鳎岢觥皟€、清、和、靜”四字感悟。這些事例透出以茶促廉、以茶促禮,以茶修身的人生哲學。
茶文化的基礎是茶俗、茶藝,核心是茶道,人們通過飲茶達到靜心、靜神,陶冶情操、消除雜念,這與現(xiàn)代社會提倡“清靜、恬淡”的哲學理念相一致,也體現(xiàn)了儒釋道倡導的“內省修行”思想?!耙圆桊B(yǎng)廉”“以茶促廉”為大學生廉政文化建設提供了新的視野。
“君子之交淡如水,為政之道清似茶”,茶自古以來是清廉的象征。古人喜歡以茶明志,以茶礪節(jié),以茶砥行。在茶文化中體現(xiàn)“明是非,重明節(jié),知廉恥”的人生哲理。茶德中體現(xiàn)了“廉、美、和、敬”思想,“廉”意指廉潔清白,《茶經》、《晉書》曾記載了“陸納倡導以茶養(yǎng)廉”“桓溫主張節(jié)儉,以茶代酒”等“以茶養(yǎng)廉”的故事,《晏子春秋》一文中曾講到齊國宰相晏嬰有“以茶為廉”,飲食崇尚節(jié)儉。這是我國最早的以茶養(yǎng)廉的起源。即用“茶”來強調清正廉潔、對抗奢侈之風。
茶之清廉還在于茶的味道清淡,清雅,清明、清貧,“清”字是一種味道,一種色彩,一種品格,一種品味。茶的清不與臟、臭、污合流,再如品茗者在品茶的過程中總結出的與“茶”有關的廉政諺言,如“一杯清茶問今古,兩袖清風為蒼生”“茗溢芳醇滿天地,人修廉潔和乾坤”“歷盡艱辛成極品,自甘恬淡散清香”等,“清廉勝浮華,人生當如茶”的茶聯(lián),無不蘊含“廉”的思想,展示清廉之風。
茶是一種生活元素,與人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人們也在制茶、沏茶、聞茶、品茶中總結出諸多人生真諦。例如:古人有云“品一盞清茶,嘆生民苦澀”。白族著名的三道茶““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人生哲理,第一道茶意寓“清苦之茶”,人生需要經歷苦楚,要先吃苦,第二道為甜茶,寓意“人生在世,苦盡才能甘。第三道回味茶,混合甜、苦、麻、辣,回味無窮。把“一苦二甜三回味”看成是人生的一個過程,苦澀中有甘甜,甘甜中有苦澀。
茶文化融匯了儒、釋、道三家思想精髓,首先融合了儒家的“中庸之道”,以茶來協(xié)調人際關系,與茶會友、與茶作詩,實現(xiàn)互敬互愛,互幫互助。其次融合了道家的“天人合一”,“茶禪一味”,茶生長于自然山水間,飲茶過程中與山水合為一體。道家倡導的“自然之道”滲透在茶文化中。再次茶文化中融入了佛家“清寂”“和靜”精神。儒家以茶勵志,道家崇尚自然,佛家以茶明心性。儒釋道蘊含的哲學理念也體現(xiàn)在茶德“和”中。
俗語說“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傳統(tǒng)的茶文化中也蘊含著規(guī)矩意識,陸羽《茶經》中倡導的“精行儉德”,其中“精行”的釋義是嚴格按照社會道德規(guī)范行事,不逾矩,“儉德”則被理解為恪守傳統(tǒng)道德精神,不懈怠。關劍平先生在《茶與中國文化》書中就“儉”字發(fā)掘出更為深層次的含義,意為“約束、限制、節(jié)制”。其所依據的是《說文解字》釋“儉,約也”。對于精行儉德,讀者的釋義頗多,無法一一列舉,但無論是陸羽還是關先生甚至是今日之學者,他們的共通之處都是自我約束。守規(guī)矩、明底線、知敬畏常作為衡量人的行為規(guī)范,茶文化凝聚出的“精行儉德”精神,規(guī)矩意識和自律意識對加強大學生廉政教育大有益處。
隨著高校大學生思想教育日漸多元化,引入茶文化開展大學生廉政文化教育是一種思路的創(chuàng)新,同時也為大學生廉政文化教育提供了寬廣的路徑。
基于上述茶文化中的廉政思想的闡述,茶文化自身和廉政文化之間存在諸多的共通點,比如:首先從茶葉的形態(tài)上來看,泡過之后的茶葉仔細查看顏色清亮透明,氣味淡雅,在茶葉的品類中尤以綠茶最為突出,是廉潔的象征。在諸多的有關茶葉的典籍中,也曾記載了關于茶水象征廉潔、廉政的形象。其次從茶葉的象征意義上,清茶往往比喻淡薄名利,遠離喧囂、欲望,與燈紅酒綠的熱鬧場面相比,直指清心寡欲。
人們在喝茶品茶的過程中思想和身體是完全放松的,心情是輕松和愉悅的。尤其是現(xiàn)在所提倡的茶文化中的功夫茶道。茶藝師需要在多道的茶工藝中得到一杯顏色與氣味醇正的茶水,其中所蘊含的人生精髓是良好品格的磨練需要的是平靜的心態(tài)外加反復的實踐。喝茶的人們的身心健康得益于茶葉中的營養(yǎng)元素和健康的、積極向上的、樂觀的心態(tài),這與古人所倡導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精髓是一致的,也與現(xiàn)今人類所提倡得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念相一致。綜上,鑒于兩者之間有較多的共同之處,以茶文化為切入點能夠在大學生廉政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茶文化教育,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更新穎的思路,提供更寬廣的路徑。
大學生在大學不同的學習階段,容易出現(xiàn)思想和行為的偏差,需要進行思想上的糾正與規(guī)范。在高校的教學課堂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拓寬思想政治教育途徑,也拓寬了思想教育的渠道。茶文化蘊含的豐富思想精髓成為廉政文化與思政教育融合的契合點,同時融匯貫通了大學生廉政文化教育之間的融合路徑。從這些共通之處出發(fā),大學生廉政文化教育不僅能在理念上有了廉政方式的創(chuàng)新,而且能在茶文化的引申意義和相關產物中尋求共通之處。
茶文化中蘊含的豐富的廉政文化內涵,為大學生廉政文化建設提供了特有的物質載體。大學生的廉潔文化建設不僅是學校黨風廉政教育的重要內容更是落實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因此高度重視大學生廉政文化教育,把茶文化所蘊蓋的“廉”的思想、觀念、處世之道和自律意識,融入大學生廉潔教育體系中。重視茶文化中的廉潔教育價值的運用,充分發(fā)揮茶文化思想的價值滲透力。深入挖掘、運用茶文化所蘊含的廉潔教育資源,武夷山擁有豐厚的茶資源,濃厚的茶文化氛圍,有能力、有條件促成和培育茶文化的廉潔教育基地。多學科、多方式、多渠道利用教育資源對大學生進行廉政教育,有助于大學生弘揚傳統(tǒng)茶文化的基礎上,樹立廉潔自律意識、追求茶清淡雅的品格,筑牢抵御腐蝕的思想堤壩,養(yǎng)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思想,牢固樹立自己的價值觀。
根據《教育部關于在大中小學全面開展廉潔教育的意見》,意見指出要深入挖掘并整合現(xiàn)有學科的廉潔教育資源。茶文化歷史悠久,在發(fā)展過程中汲取了諸多文化的精髓,集多學科于一體,內涵豐富,同時也存在大量的涉及廉政教育資源有待開發(fā)和整合。把散而亂,多而雜,小而優(yōu)的茶文化涉及的廉政教育資源深入挖掘,有效整合,建成全面而完整的茶文化廉政教育教材,教學案例,寓教于學的故事,如將茶道中的廉政教育,大師說茶,茶人生活等,融入大學生日常教育中,使大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優(yōu)良的品德。
目前高校的廉政教育教學課程和科學研究尚未全面,而要想實現(xiàn)以茶養(yǎng)廉,以茶促廉的大學生廉政文化教育,并在大學生中起到入腦、入心、自覺啟發(fā)、靈魂觸動、境界提升的效果,就得讓大學生從根本上接受,自覺踐行,嚴于律己,教育效果才會凸顯。為促使大學生廉政教育取得顯著成果,茶文化廉政教育融入思政教育是必然,是大學生黨風廉政建設的需要,也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保證。把茶文化廉政教育融入思政教材,融入思政課堂,融入支部三會一課,融入主題當日活動,融入大學生課外時間活動教育。例如:可以設立茶文化選修課,茶藝課等。在思政課上講解相關茶典,茶俗,茶事,茶人。使大學生理解和消化茶文化中蘊藏的廉政教育內容,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道德品質。也可組織大學生走進茶園和茶廠,學習制茶、大紅袍沖泡工藝,參與斗茶,茶藝表演等。校園內鼓勵成立茶社,開展多彩的茶文化活動,豐富校園文化的重要內容,使大學生在校園茶文化感染和熏陶下,學習茶德、茶人精神,學會以茶待人、以禮敬人等良好精神品質。
其次,在“四個自信”上,大學生要增強“四個自信”,尤其是在踐行文化自信方面,要積極引導大學生樹立文化自信,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并在繼承中學習、優(yōu)化、重構,勇于成為思考者、踐行者、開創(chuàng)者。以支部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為契機,把茶文化廉政教育納入支部學習中。以校園文化活動建設為助推,開展以“茶廉”為主題的知識競賽、主題演講或征文、微視頻、手抄報、話劇、等多種文藝活動,使大學生在廉潔教育上實現(xiàn)自我教育、自我凈化。讓廉潔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茶文化是傳統(tǒng)文化中最具價值、最有影響力的文化內容。它所折射和表達的積極思想、價值觀等對當代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觀的形成起到啟發(fā)作用。在落實全面從嚴治黨,黨風廉政建設上,選擇和發(fā)揮茶文化的廉政教育價值有著重要影響,也是廉政建設的新視角。茶文化的廉政思想是一種自律意識,更是一種嚴格的自省意識,猶如在整個品茗過程中,從水溫的控制,到最后細細品茶的背后都是飲茶思想的理想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