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達 80%的腦卒中幸存者仍有上肢運動功能障礙,日常生活活動能力下降。在針對上肢運動恢復的技術中,強制性運動療法(CIMT)和機器人輔助療法(RT)具有顯著效果。此研究對這兩種干預措施進行了比較。招募的受試者是出血性或缺血性腦卒中后 6 至 36 個月的成年人。這些受試者被隨機分配到 36 次的 RT 或 CIMT 治療中。RT 組使用了兩種機器人設備,一種用于肩,另一種用于手腕,每周三次,每次 60 分鐘,為期 12 周。CIMT 組接受每天 6 小時,連續(xù) 10 天(周末除外)的強化治療。CIMT 組每天 90%的治療時間里均在健側上肢佩戴約束手套。在治療開始前和結束后 12 個月分別進行臨床評估。主要評估指標為 Wolf 運動功能評估(WMFT)和上肢 Fugl-Meyer 評估。與基線相比,兩組在所有測量結果上都有顯著改善。對于最主要的療效判定指標,兩組間有輕微差異,但在統(tǒng)計學上并不顯著。通過上肢 Fugl-Meyer 評估,CIMT 組和 RT 組的平均變化分別為 4.5 和 2.7(
=0.187)。針對 Wolf 運動功能評估,CIMT 組和 RT 組的改善分別是24.36 和11.09(
=0.293)。結論:這項針對缺血性或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研究表明,在腦卒中后 6 至 36 個月,通過強制性運動療法或機器人輔助訓練可以獲得顯著的好處,這兩種干預措施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
(張栢毓,王寧華譯)
Terranova T, et al. Robot-Assisted Therapy and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for Motor Recovery in Stroke:Results from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Front Neurorobot. 2021,July. doi.org/10.3389/fnbot.2021.684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