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鸝
摘要:讀寫結合教學對于發(fā)展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為了使讀與寫更加有效地結合,可以在讀前、讀中、讀后三個環(huán)節(jié)運用圖形組織者:讀前,利用圖形組織者激活已知,發(fā)散思維;讀中,利用圖形組織者把握內容,提煉句型;讀后,利用圖形組織者關聯(lián)生活實際,挖掘寫作素材。
關鍵詞:圖形組織者;讀寫結合;思維可視化
著名特級教師丁有寬曾說:“讀寫結合,事半功倍;讀寫分離,兩敗俱傷?!闭Z文教學如此,英語教學亦然。小學英語讀寫結合教學對于發(fā)展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然而,在日常的英語教學中,“讀寫分離”的現(xiàn)象依舊普遍存在,英語讀寫課也常陷入低效的境地。筆者以為,讀寫結合,圖形組織者是一個可行的工具。教師作為引導者,可以運用圖形組織者策略,為學生提供可視化的思維結構,使其通過對語言輸入的經驗解釋,將知識內化為表達的能力。在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6 My e-friend的Checkout time板塊時,筆者嘗試運用圖形組織者為學生搭建讀與寫的橋梁。
一、圖形組織者概述
圖形組織者(Graphic Organizers),也稱分析結構圖,由比克(Piccolo)于1987年提出,是一種思維可視化的概念圖的表征形式。王玨教授基于“輸出式學習”原理指出,圖形組織者是用圖表來組織、闡述和表達知識的可視化教學策略和工具,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一種認知加工的思維支持框架。
在教學中運用圖形組織者的價值在于,它能將知識進行整合,構建起知識網絡,并用清晰、形象的結構圖示表現(xiàn)出來,使隱性的思維過程具象化。具體而言,在英語讀寫結合教學中,圖形組織者可以通過找出閱讀與寫作的結合點,搭建起二者之間的橋梁,變抽象的文字為可視化的圖表,便于師生雙方快捷、清晰地把握文本的邏輯結構和內在的主旨要義。小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與心理特征,決定了他們更易于接受圖形類的教學,因此,在小學英語讀寫結合教學中運用圖形組織者,是一種可行的策略。
二、圖形組織者在英語讀寫結合教學中的實踐運用
王薔等在《小學英語分級閱讀教學:意義、內涵與途徑》一書中提到,教師在全語言教學觀下的讀寫結合教學中可以采取ETR教學模式(E代表經驗experience,T代表語篇text,R代表關聯(lián)relationship)。為了利用圖形組織者提高學生的讀寫結合能力,筆者將小學英語讀寫結合的教學過程分成讀前、讀中和讀后三個環(huán)節(jié),分別指向ETR教學模式的三個關鍵詞。讀前環(huán)節(jié)主要激活學生的已有經驗,包括生活經驗和已學知識等,同時導入主題,為后續(xù)的讀寫做預熱和鋪墊。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采用頭腦風暴的形式,通過繪制發(fā)散圖等圖形組織者,幫助學生發(fā)散思維,激活已有的語言儲備。讀中環(huán)節(jié),教師主要通過對語篇的解讀,帶領學生在學習語言知識的同時提煉文本的邏輯和框架結構,為寫作輸出做鋪墊。結合文本體裁,這一環(huán)節(jié)可以采用魚骨圖、時間圖、故事地圖等多種圖形組織者。讀后環(huán)節(jié)主要用于讀寫遷移,即幫助學生利用前一環(huán)節(jié)梳理的邏輯框架搭建寫作支架,學生結合此支架關聯(lián)生活實際,挖掘適當?shù)膶懽魉夭?,完成寫作。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利用樹形圖等圖形組織者為學生提供一個完整的寫作思路,同時給予學生足夠的思維空間。
(一)讀前:激活已有經驗,發(fā)散學生思維
作為課堂的熱身環(huán)節(jié),在教學My e-friend的Checkout time板塊時,筆者設計了兩個有梯度的游戲任務。
第一個為頭腦風暴——PPT出示如圖1所示的圖形組織者,引導學生圍繞hobbies、countries以及subjects復習學過的單詞。另外,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思考在介紹他人時還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筆者有意留出了空白。
第二個為“super memory”游戲,通過如圖2所示的圖形組織者,引導學生回顧Story time板塊Wang Bing的網友Peter的相關信息以及這一單元的重點句型。
圖1所示的圖形組織者為半開放式結構,圖2所示的為發(fā)散式結構,均對學生的思維訓練有較大的幫助。兩個游戲的目標實質相同,意在激活學生知識庫里有關介紹網友的詞匯和本單元的重點句型。圖形組織者中的一條條分支,啟發(fā)學生思維向外發(fā)散,使其在充滿競爭性的氣氛中不斷激活大腦中的已知,并與他人產生碰撞。在這樣的圖形組織者的引領下,學生也自然形成了類別意識和框架意識,為后續(xù)有條理地寫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二)讀中:把握語篇內容,提煉句型結構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介紹網友”的寫作思路,筆者自主創(chuàng)編了一篇“來自老師網友的自我介紹”的文章。文本內容如下:
Hello! My name is Linda, an eleven-year-old girl. I come from the Land of Maple, Canada, a big and beautiful country. Now I’m a student of a primary school near my home. I have seven subjects at school and my favorite subjects are English and Music. I’m a sport-lover and I can swim very fast. I’m also good at playing table tennis. I hope I can come to China and play table tennis with you.
學生需要在閱讀以上文本的基礎上,找出相關信息,嘗試以第三人稱的角度轉述,明晰寫作的基本內容。為此,筆者在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了如下教學步驟:
1.自主閱讀,把握語篇內容
為了增強課堂的趣味性,筆者嘗試運用視頻方式呈現(xiàn)以上文本,以動態(tài)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了解文本大意,明確文章描述的角度。學生在自主閱讀后快速整理語篇內容,找出關鍵詞,并與小組成員分享自己獲取到的信息。然后由小組派代表發(fā)言,教師板書關鍵詞,呈現(xiàn)如圖3所示的圖形組織者。
此處的圖形組織者參考了教材上本單元Checkout time板塊的圖示,在原圖基礎上增加了一級分支:age, country, subjects, hobbies。閱讀的第一步應該是整體感知,這一圖形組織者使學生對網友有了清晰的認識,也明晰了介紹人物時可切入的角度。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適當拓展,根據(jù)讀前環(huán)節(jié)頭腦風暴游戲中的留白,思考介紹人物時的其他角度,如appearance, characters, family members等。
2.師生問答,提煉句型結構
在圖3的基礎上,教師帶領學生展開第二次精讀,擴展圖形組織者的二級分支(如圖4所示),并借助教師問、學生答的形式,幫助學生梳理并鞏固介紹人物的基本句型。如,教師問:“How old is Linda?”學生答:“She is 11 years old.”這樣的問答交流不僅能考查學生的精細閱讀能力,也能檢測學生對本單元重點句式及第三人稱單數(shù)形式的掌握、運用情況,以便教師及時查漏補缺。
完成問答后,教師指導學生整理句型結構,形成如圖5所示的圖形組織者。而后,學生嘗試根據(jù)這一圖形組織者向他人介紹網友Linda。在介紹的過程中,學生發(fā)現(xiàn)圖形組織者中還缺少關于名字的句型,通過共同回憶,學生補充完整:Her name is Linda. 至此,對文章內容的梳理、分析基本完成。
這一過程,筆者為學生提供了兩種不同形式的圖形組織者。圖4的氣泡圖式的圖形組織者能夠將語篇內容歸類、整合,讓學生清楚地掌握內容,更好地梳理結構。圖5的框架圖式圖形組織者則是幫助學生梳理句式的好幫手,直觀、系統(tǒng)的結構圖示,能夠讓學生明晰相關句法。從圖4到圖5,由孤立的詞語到完整的句子,學生不僅高效復習了“介紹網友”的詞匯、句型,還對即將寫作的內容做到了心中有數(shù)。
3.基于語篇,搭建寫作框架
口頭介紹完成以后,筆者引導學生試著將口述的內容寫下來,逐漸讓學生形成寫的意識。然后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文章應由哪幾部分構成。教學片段如下:
師Now do you know from what aspects can we write about e-friends?
生Yes. We can write about name, age, country, subjects, hobbies and so on.
師Well done. But if you want to write a composition to introduce your e-friend, is it complete? What else do we need?
生We need a beginning and an ending.
師What can we write for the beginning and the ending?
生For the beginning, we can write:“This is my e-friend.” “I have an e-friend.”
生For the ending, we can write:“This is my e-friend.”“Do you like my e-friend?”
師Good job! Let’s look at the screen. This is the structure of writing.(PPT出示如圖6所示的圖形組織者)Let’s try to write about our e-friends according to it.
此環(huán)節(jié),筆者在前面已經形成的圖形組織者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文章應該包含的內容及其總體框架,明晰文章的主體部分至關重要,開頭和結尾也必不可少。并以可視化的形式呈現(xiàn),給予學生感知思維整體性和結構性的抓手。此處的圖形組織者是一個較為完整的寫作框架圖,為學生清晰地展示了各部分結構以及內容,有助于他們形成邏輯嚴密、結構完整、內容充實的寫作思路。反復多次的練習以后,學生也能形成這樣的框架。
(三)讀后:關聯(lián)生活實際,挖掘寫作素材
讀寫結合教學中極其關鍵的環(huán)節(jié)是引導學生由讀過渡到寫,因此,讀后環(huán)節(jié),筆者重點引導學生關聯(lián)生活實際,挖掘寫作素材。為了讓學生更快地找到寫作材料、發(fā)現(xiàn)寫作內容,筆者為學生提供了寫作單。學生需要在寫作單上仿照圖4所示的圖形組織者,自己構建網友的形象,為正式寫作做好鋪墊。當然,圖4的圖形組織者不是唯一固定的。在動筆前,教師應當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適當添加或刪減分支,激發(fā)不同層級的學生的寫作動機和熱情。在學生動筆寫作過程中,教師也要做好指導,對于書寫的工整性、語法的準確性、邏輯的合理性、連接的條理性等方面的普遍性錯誤做好提醒,對學生寫作上的困難和需求提供幫助,并鼓勵創(chuàng)新多樣化的表達。
實踐證明,在這樣的圖形組織者的幫助下,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下面是一篇較為出色的習作。
My e-friend
Everyone needs friends, me too. Today I’d like to tell you something about my e-friend.
Her name is Rose. She’s a beautiful girl from Greece, the home of Olympics. She’s twelve years old and she’s a student of Grade Five. At school, she has six subjects, and Music and Maths are her favourite. She likes reading because reading makes her smart and elegant. She often reads storybooks before bedtime. Rose is also good at swimming. She can swim very fast. I can’t swim, maybe she can teach me some day.
Rose is a very good e-friend and I really like chatting with her on the Internet. Do you like her?
作為一種思維可視化工具,圖形組織者串聯(lián)起了從讀到寫的完整過程。讀前,學生在圖形組織者中由點到面地發(fā)散思維,激活已有經驗;讀中,學生思維再由發(fā)散到聚焦,形成對語篇內容的總體認識;讀后,學生在圖形組織者的引領下逐漸過渡到寫,關聯(lián)生活,實現(xiàn)了以讀促寫的學習目標。教師可以在讀寫結合教學中嘗試運用圖形組織者,將閱讀與寫作有機地整合在一起,促進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雙向提升。
參考文獻:
[1] 韓瀅.圖形組織者:促進小學生英語讀寫結合的有效途徑[J].遼寧教育,2018(19).
[2] 黃偉蓮.巧用“圖形組織者”可視化思維工具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品質——以Unit 10 I’ve had this bike for three years第一課時聽說教學為例[J].英語教師,2020(10).
[3] 侯越黎.圖形組織者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20.
[4] 王薔,敖娜仁圖雅,羅少茜,等.小學英語分級閱讀教學:意義、內涵與途徑[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