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潮州市潮安區(qū)龍湖鎮(zhèn)三英小學 許曉華
一天,路過教室,發(fā)現孩子們滿臉不耐煩地讀著書。我不禁想,這些孩子正是七八歲的年紀,本應天真活潑,無憂無慮,為何如此愁眉苦臉?我覺得應該想想辦法,讓一張張稚嫩的臉笑起來。
操場傳來了陣陣稚嫩的讀書聲,偶爾還有聲聲笑語。孩子們?yōu)楹螞]有愁眉苦臉?原來,他們整天在教室、家里背書、寫作業(yè),這不是他們發(fā)自內心的興趣,日復一日地循環(huán),他們只會越來越厭煩。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積極心理,讓他們喜歡閱讀、快樂閱讀?
改變閱讀環(huán)境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在無壓力的自然環(huán)境下,孩子身心放松,心情舒暢,便有可能會愛上閱讀。得益于良好的環(huán)境,學生的心理得到滿足,就會產生內在驅動力,促進他們產生持續(xù)閱讀的想法,這樣就能把這件事堅持下去。而且在做自己覺得開心的事情時,大腦會分泌出獎勵激素“多巴胺”,這個獎勵激素也能激發(fā)他們自覺自愿地繼續(xù)做下去。
皮亞杰認為,兒童是主動的學習者,在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他們會用感覺與周圍的環(huán)境進行交流。在兒童自主發(fā)展的過程中,我們要對他們進行培養(yǎng)和引導。例如提供適合兒童發(fā)展階段的任務,充分利用學校及其周邊的自然環(huán)境,為他們提供一個利于學習的環(huán)境,讓他們愛上閱讀,快樂閱讀。
于是,凡是適合走出教室學習的內容,我都會毫不猶豫地帶孩子們到心儀的學習環(huán)境中。如一年級上冊課文第五課《影子》,雖然內容簡單,且插圖形象,便于理解,但由于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對于單調的講解往往缺乏興趣。我把學生帶到升旗臺邊的空地上讀書,并觀察影子,引導他們了解影子與人形影不離的特點。朗朗的稚氣聲——“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在身邊回響,而踩影子游戲充滿童真童趣,他們捧著課本,踩著影子,入情入景地朗讀,把快樂寫在了臉上。
學生通過觀察、體驗、閱讀,積累豐富的詞匯、句子,自然而然就能運用到日常生活及寫作中,就會把自己觀察到的某個事物或情景描述、創(chuàng)作出來,形成自己的成果。
根據教材特點,我常常把孩子們帶到升旗臺邊的空地上課。學生在讀本上讀到藍天、白云、草地等詞語時,抬頭就能看見藍天、白云,用手就可以觸摸草地,感知尖尖的草芽,有助于兒童多方位認識這個世界。比如在觀察天空的時候,白云在飄動,云的形狀也在變化,有孩子會問:“老師,云為什么是白色的?”這時候,教師就可以通過解答的方式把知識傳遞給學生:“云的顏色與米氏散射有關,云很薄,太陽的光線很容易投射過來,就容易顯示白色?!?/p>
通過這種學習方法,學生會時不時把課本知識與自然現象結合起來,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并自發(fā)地提出問題,尋求答案。學習的整個過程是個性化的、主動探索的過程,有利于促進兒童智力發(fā)展。
學生觀察到天空的白云,覺得白云輕飄飄的,因為白云是水蒸氣構成的;用手觸摸到草芽,覺得手心癢癢的,因為草芽是尖尖的……這時,老師也可以引導學生把自己感受到的事物畫下來,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每個孩子感受不同,觀察方法不同,他們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也各不相同。這個學習和總結的過程就是因材施教,個性化教育的過程。
后來,聽好多家長說,孩子們紛紛重拾堆放在家中角落的繪本、讀物,并且讀書的次數逐漸多了起來,閱讀的時候都沉浸在其中,特別享受讀書帶來的樂趣……我更加堅信:順應童心的教育一定能給孩子們帶來自由、快樂、幸福,也必將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