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睿華 關世春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作為有效發(fā)揮課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選擇,全面推進職業(yè)教育課程思政建設,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舉措,是堅持立德樹人、優(yōu)化職業(yè)教育類型定位、建設高質量現代職業(yè)教育體系的重要任務。本文以寧夏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探索構建了“兩線三段四評”的全維度“課程思政”教學模式,以期為高職院校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提供借鑒。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定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作為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職業(yè)教育同樣承擔著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使命,而開展“課程思政”是實現這一重要使命的有效抓手和途徑。高職院校構建具有職業(yè)教育類型特點和辦學特色的“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有利于進一步推進職業(yè)教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切實增強職業(yè)教育適應性;有利于進一步強化“理論+素質”的育人模式改革,使學生在學好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形成積極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yǎng)成高尚的職業(yè)信仰、良好的職業(yè)精神;有利于有效滿足不同培育類型、不同培養(yǎng)模式、不同教育場合開展“課程思政”的教學需要,真正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才培養(yǎng),關鍵在教師。教師要成為大先生,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示范,促進學生成長為全面發(fā)展的人[2]。高職院校教師踐行教師職責離不開對學生理論知識的傳授,更離不開對學生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的培養(yǎng)。與普通本科院校相比,高職院校學生不僅少學2門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而且實驗實訓課程較多、頂崗實習時間較長,如何在非思政類課程教學中強化價值引領和育人功能,顯得尤為重要。針對以往高職院校教師重知識講授、輕價值塑造,重技能掌握、輕品行監(jiān)督,重教書、輕育人的職業(yè)教育課堂教學現狀,通過實施“課程思政”教學模式,引導教師堅持教書育人、育人為要,有助于教師職責的全面履行,有利于“德技并修、德能融通”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
教育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職業(yè)教育要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yè)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3]。作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主渠道之一,“課程思政”是培養(yǎng)學生全面成才的有效組成部分和重要載體?!罢n程思政”教學模式如何,教學質量和效果如何,事關非思政類課程育人作用的發(fā)揮,事關職業(yè)教育理論和實操培養(yǎng)模式作用的發(fā)揮,事關高職教育院校辦學治校、教育教學作用的發(fā)揮。高職院?!罢n程思政”教學模式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是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培養(yǎng)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人才。高職院?!罢n程思政”教學模式的實施就是將政治認同、家國情懷、優(yōu)秀傳統、文化底蘊和法律道德等內容融入專業(yè)課教學和日常教育過程中,為高職院校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提供科學有效的實現路徑,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教學效果,助力高效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教學模式能夠實現教學現實和教學理論設想的統一,是教學工作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凇罢n程思政”的基本內涵和主要價值,結合寧夏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自身實際,探索構建了“兩線三段四評”的全維度“課程思政”教學模式,見圖1。
圖1 “兩線三段四評”的全維度“課程思政”教學模式
“兩線”是指“線上思政元素融入”和“線下思政元素融入”?!熬€上思政元素融入”包括實習生“課程思政”元素融入、擴招班“課程思政”元素融入、幫扶學?!罢n程思政”元素融入;“線下思政元素融入”包括公共類課程思政元素融入、專業(yè)類課程思政元素融入、實訓類課程思政元素融入?!熬€上思政元素融入”和“線下思政元素融入”是結合高職院校教學實踐構建形成的,主要針對高職院校的學生特點、課程設置、人才培養(yǎng)方案等進行設計,在拓展學生課堂學習知識面的同時,引入敬業(yè)意識、工匠精神等。
“三段”是指“課前融入思政元素的準備階段”“課中課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實施階段”和“課后課程融入思政元素的總結反思階段”?!罢n前融入思政元素的準備階段”指教師備課前要挖掘思政元素、撰寫“課程思政”教案;“課中課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實施階段”指教師授課過程中要深度融合講授、互動啟發(fā)思想;“課后課程融入思政元素的總結反思階段”指授課結束后,教師要凝練融入經驗、形成有效模式。“課前融入思政元素的準備階段”“課中課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實施階段”和“課后課程融入思政元素的總結反思階段”是結合高職院校的教學特點和教學模式構建形成的,在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將“課前理念融入梳理”“課中教學映射校正”和“課后融入功效評價”有機結合的教學實施方法,有助于實現教、學、做三者的高度統一。
“四評”是指“督導考評思政元素融入”“教師互評課程思政元素融入”“專家點評課程思政元素融入”和“學生測評課程思政元素融入”。“督導考評思政元素融入”指教學督導檢查教學資料、考評融入效果;“教師互評課程思政元素融入”指教師在課堂互觀互學、座談交流互評;“專家點評課程思政元素融入”指專家組提出意見建議、形成示范效應;“學生測評課程思政元素融入”指學生定期量化評分、反饋評價意見?!岸綄Э荚u思政元素融入”“教師互評課程思政元素融入”“專家點評課程思政元素融入”和“學生測評課程思政元素融入”是結合高職院校課程建設的全面性和綜合性構建形成的,其是對融入課程思政元素的客觀反饋與評價,教學督導針對專業(yè)課教師的教案資料和講授過程進行全過程監(jiān)督考評,專業(yè)課教師針對課程思政的融入與效果進行互關互學、交流互評,組建思政教學和專業(yè)課程教學的專家就專業(yè)融入點和思政元素的貼切性進行點評,學生作為教學受眾主體,完成課程思政融入的定量化測試和評價反饋。
對于線上課程而言,一是重視實習生線上“課程思政”教學。按照人才培養(yǎng)方案,高職院校學生在完成校內學習任務后,均要到相關企業(yè)進行頂崗實習,頂崗實習學生仍需通過線上教學完成相關課程學習任務。通過實施全維度“課程思政”教學模式,要求專業(yè)課教師在線上教學中,有效融入思政元素,強化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實習指導教師通過線上交流,引導學生增強集體觀念、紀律意識和企業(yè)價值認同,在企業(yè)工作實踐中立志成才。二是重視企業(yè)擴招班學員“課程思政”教學。針對擴招學歷提升班次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專業(yè)課教師在線下線上教學中,有效融入思政元素,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升學員的綜合素質。三是重視幫扶學?!罢n程思政”教學。要求教務部門將學校全維度“課程思政”教學模式,引入幫扶學校;引導線上專業(yè)課教師在承擔幫扶學校授課任務時,將學校“課程思政”的有效資源及好的教學模式貫徹教學全過程,使雙方學校教師共同形成先進的“課程思政”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式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線下課程主要包括公共課、專業(yè)課和實訓課。公共課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融入職業(yè)素養(yǎng)、職業(yè)倫理、行業(yè)榜樣及經典案例等,具體闡釋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理念等,幫助學生樹立崇高職業(yè)理想、敬業(yè)精神、崗位精神,立志做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專業(yè)課程講授中,教師要深度挖掘和提煉思政元素,科學合理拓展專業(yè)課程的廣度、深度,注重從課程所涉專業(yè)、行業(yè)、歷史、文化等角度,增加課程的知識性、人文性,提升引領性、時代性,努力培養(yǎng)既有高尚品德、又有精湛工藝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實訓課教學中,要注重融入工匠精神、職業(yè)素養(yǎng)、行業(yè)標準等思想政治元素,通過介紹行業(yè)發(fā)展史,講解具有愛國主義情懷的行業(yè)優(yōu)秀人才事跡,介紹行業(yè)大國工匠的辛勤付出和創(chuàng)新事跡,彰顯其工匠精神等[4];此外,要注重融入安全生產方面的教育,講授安全知識,注重安全操作流程訓練,提升學生職業(yè)崗位安全意識。
課前認真分析教學內容,找出融入思政教育內容的知識點,合理設計教學內容,實現思政內容的巧妙滲透。撰寫教案前,做好學情分析,了解不同年級、專業(yè)授課特點,根據教學大綱和教材內容明確教學目的和要求,做到系統提出“課程思政”教案的設計思路,即課程知識(教學內容)→挖掘思政元素(情感目標)→尋找思政素材→教學實施過程→教學反思→“課程思政”(思政育人)。同時,提煉教案的實踐路徑,即挖掘并提煉知識點的思政元素(育什么)→精選思政素材(拿什么育)→有機融合思政教學素材與專業(yè)知識(如何育)→實現“課程思政”(育得如何)。
課中講授時,避免為了“思政”而“思政”,注重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guī)律、教書育人規(guī)律和學生成長規(guī)律,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觸動,真正達到“課程思政”實施的目的?!罢n程思政”的“課中實施”階段,重點完成好“深入融合講授”和“互動啟發(fā)思想”兩項任務,通過“深度融合講授”,使思政元素得到延伸和升華,提升教學效果;通過“互動啟發(fā)思想”,發(fā)揮啟發(fā)式、討論式教學方式在“課程思政”教學的作用,為學生提供思想交流平臺,為教師有針對性地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提供路徑。通過課堂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促使學生知識互補、思維互補、激發(fā)潛能、提高學習能力,實現“課程思政”育人的目的。
課后反思是全面提高教師“課程思政”講授能力和水平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教師可根據自身授課情況有針對性地找準自已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也可以從經驗做法的總結中提高自已“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通過不斷嘗試“反思性教學”,教師對“課程思政”教學有了自覺的意識,對“課程思政”教學活動自我評價的能力不斷提高,對教學過程進行修正和控制的能力也相應提高,從而強化了教師的自我監(jiān)控能力,提高了“課程思政”教學的實效性。只有通過教師和教師團隊的課后反思,才能形成規(guī)律性的認識,探索有效的“課程思政”教學模式,從而在實踐中推廣應用。
“以評促教”是落實“課程思政”任務的需要,也是保證教學效果的需要。一是通過“督導考評”,強化教師高質量完成“課程思政”教學任務的責任意識。以檢查教學資料為重點,引導教師做到嚴謹設計教學計劃和教案,高質量做好授課前的各項工作;以“考評融入效果”為重點,引導教師做到有針對性、實踐性地“課程思政”,保證授課效果。二是通過“教師互評”,促進“課程思政”教師相互學習、相互提高。以倡導教師“課堂互觀互學”為重點,引導教師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促進教師教學水平整體提升;以“座談交流互評”為重點,引導教師共同探討職業(yè)教育“課程思政”的特點及規(guī)律性,促進良好教學方式方法的形成。三是通過“專家點評”,發(fā)揮名師在“課程思政”教學中的引領工作。通過專家“提出建設性意見”,有效彌補教師教學中的問題和短板,提升教師在“課程思政”教學中的科學化水平;通過“形成示范效應”,有效促進“課程思政”教學的標準化、規(guī)范化建設。四是通過“學生評測”,發(fā)揮受眾對象對“課程思政”教學效果的評價監(jiān)督作用。實施學生定期量化評分,對教師“課程思政”教學效果的評分提供依據,有效增強教師立德樹人的自覺性和責任感;實施“學生定期反饋意見”,為教師在“課程思政”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進、授課效果增強等方面提供遵循,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