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芝蘭
(通渭縣襄南鎮(zhèn)黑石頭學校 甘肅 通渭 743314)
小學生的學習不再像幼兒園的教學一樣以活動為主,而是需要在課堂上安靜、認真地聽講,學習各種知識,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基礎。雖然小學的教育更為嚴格,但小學生的年齡還小,身心發(fā)展處在成長階段,其認知結構、操作能力、理解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都還需要培養(yǎng)和鍛煉,沒有父母在身旁陪伴和幫助,學生在學校遇到的各種事情都需要自己處理。但是小學生的閱歷和人生經歷都不多,很多事情沒辦法自己解決,就需要尋求教師的幫助。由于每個班級的學生人數(shù)眾多,各科任老師在上完一個班級的課程后,往往需要準備下一個班級的教學,沒辦法兼顧太多學生。因此,學生的大部分事務的處理任務,都由每個班級的班主任負責。班主任在學生的心目中,就如同在學校的大家長,除了上課傳授知識,還要幫助學生解決在校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并向家長反饋學生在學校的情況,陪伴學生在學校更好地生活和學習,有效地促進學校工作的完成。
應素質教育觀的要求,學校的教學任務,除了教書育人外,還應該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整體發(fā)展,其中就包括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發(fā)展。在各方面素質中,德育排在首位。在以往的教育觀念中,學生在學校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在大部分的家長和教師眼中,學生只要好好讀書,考出好成績即可,對學生的成績尤為重視,往往忽略了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然而,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除了身心健康,最重要的應該是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應該先學會做人,再學會學習。尤其是還處在人格塑造和道德培養(yǎng)階段的小學生,學生在教師的教導下,懂得基本的做人道理,學會尊老愛幼、尊師重道、孝敬長輩、友愛同學等道理,在家中孝順父母,在學校尊重老師,和同學和睦相處,才能在和諧良好的氛圍中專心地學習[1]。由于學校的管理范圍過于龐大,因此德育工作的具體執(zhí)行就需要班主任來負責。班主任對于德育工作的認識、理解、態(tài)度,直接決定了學校德育工作落實的是否到位。班主任不光是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施者,也是班級德育工作的領導者和管理者,只有班主任配合到位了,學校的德育管理工作才能正常、有效的開展。與任課老師在課堂上的管理不同,在班級秩序的維持中,班主任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制定班規(guī),并在班級中切實落實,才能夠建立良好的班級秩序,推動班級管理工作正常運行。如果說科任老師是管理學生在課堂上的秩序,那么班主任是管理整個班級的秩序,如果班主任工作做不到位,則會導致整個班級混亂無規(guī),甚至影響到年紀或者學校的秩序[2]。班主任不只要執(zhí)行學校的德育工作,還要在班級中注意學生道德品行的培養(yǎng),要在日常的工作中,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行為舉止,正確的三觀,良好習慣和心理素質等,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培養(yǎng)學生成為講道德、有素質的人。
學校的工作內容繁瑣復雜,在眾多的教職工和學生的事務中,學校很難兼顧到每位學生,就需要班主任在班級中代表學校照顧班級孩子的事務。與過去相對落后的社會不同,如今的社會可謂是時過境遷,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互聯(lián)網信息在世界搭建起了交互網絡,足不出戶就可以洞悉天下事。由此而來,也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那就是信息泛濫。在眾多的信息中,要篩選、甄別真實、有效、有用的信息,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當下網絡信息繁雜,真實與虛假信息在網絡交織混雜。在學校的正面教育中,依然存在一些負面、虛假的信息在意圖歪曲事實,給學校帶來不利的影響。這便需要班主任及時的辨別網絡信息,將正確的信息傳達給家長,避免在學校和家長中產生不必要的誤差,抵消負面影響,促進家校合作正常運行[3]。而家長為了給孩子創(chuàng)造更好的生活條件,在工作的約束下,在家庭和事業(yè)中很難保持平衡,因為工作需要,偶爾會忽視對孩子的教育。學生在學校的時間,由學校教師負責對孩子的教育工作,但是,在如今的社會背景下,對學生的教育,不光是專業(yè)知識,學生的行為習慣、道德素質、性格的培養(yǎng),不是學校單方面的教育就能完成的,也離不開家長在家庭中對孩子教育的配合。學生良好性格的養(yǎng)成和身心健康的發(fā)展,離不開學校有序的管理、教師認真負責的教育、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和家長的關心關愛。因此,班主任要發(fā)揮自身的角色優(yōu)勢和負責任的工作態(tài)度,將學校的安排及時反饋給家長,與家長定期溝通。在家校有力的合作下,共同促進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在信息傳播速度快、范圍廣的互聯(lián)網時代,班主任要及時高效地篩選、鑒別,將正確的信息傳達給家長,引導正確、積極的影響,促進家校通力合作,并借助時代優(yōu)勢,及時與家長交流,共同推動學生教育事業(yè)的有效開展,為學生營造良好、和諧、健康的學習氛圍,使得學生在充滿家長和教師關愛的環(huán)境下愉快、安心地學習,在學校和家庭的推動下健康、快樂地成長。
每個學校有許多班級,每個班級有許多的學生。在學校的管理工作中,如果大事小事都要靠學校領導去解決,會增加校領導的工作負擔,降低管理效率,學校領導也難以應付。學校的管理對象,除了教職工,最大的管理對象就是學生,學生群體數(shù)量過于龐大,單靠校領導的數(shù)量是不能很好應對的。尤其是對于小學生的管理工作,小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發(fā)展都處于快速成長階段,一年級至六年級,每個年齡、每個年級的學生,其身體素質、心理素質、認知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因此,如果按照一刀切的方式,對六個年級的全體學生實行統(tǒng)一的管理方式,很難在低年齡段和高年齡段的孩子之間找到平衡,無法兩全,方法太過片面,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利于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管理工作也很難展開和推進。因此,每個班級的班主任的作用就此凸顯出來。通過分塊分級管理,將學校的全體小學生以班級為單位,分為若干個群體,在每個班級分配一位班主任,由班主任代表學校管理每個班的學生事務,不光能夠縮小班主任的管理范圍,點對點的接收和執(zhí)行學校工作任務,還能夠促進班主任有針對性地處理學生事務,提高學校管理效率。從學校工作角度來看,班主任可以說是班級的“領導者”。但與企業(yè)管理不同的是,班級管理更具人性化,因人而異。班主任在學校里面對的管理對象是活潑好動的學生,對于學生來說,離開家長的庇護,獨立在學校與同學一起完成一天的學習。雖然小學生在經過幼兒園的學習后,對學校的生活已經有所適應,但基于小學生年齡的局限性,在學校依然存在很多意想不到的狀況,是小學生無法自己解決的。因此,學生在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時,通常習慣找班主任。在小學生眼里,班主任是班級學生最依賴的教師,在班級中幫助孩子處理各種困難,開導學生,在班級開展各項活動和處理班級事務,是班級的主心骨,是與學生日日相處,可親可近的班級領導者[4]。
在我國物質生活水平直線提升的環(huán)境下,很多家庭的條件也越來越好,家長對孩子的疼愛程度也越來越深。很多家長都盡己所能對孩子最好的,這是父母疼愛孩子的表現(xiàn)。但是,由于疼愛和溺愛之間的平衡度很難把握,部分家長對孩子的過度關愛造成了孩子的不良習慣。有些家長在家庭中不舍得孩子干活,家里的一切事務,包括孩子能夠自理的一些小事,家長也一并承包了。這也就造成很多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相對較差,在學校中很多生活方面的技能不會使用,例如不會系鞋帶,值日時地掃不干凈,課桌抽屜混亂塞不進書等,這些基本上都需要班主任的幫助和解決。學生由于在家被過度疼愛,自我意識較為強烈,習慣了被家長捧在手心的孩子,在班級眾多孩子中不再眾星捧月般的被重視,容易造成心理落差大。不同的孩子,其知識儲備、認知結構等情況也不相同,在一個班級中,對于教師安排的任務或指令,一部分孩子能夠很好地理解班主任的意思,還存在一部分孩子不太能夠明白班主任所說內容。因此,班主任對不同理解能力的學生,要做到一視同仁,在管理時要兼顧程度相對薄弱的學生。班級管理工作是要幫助學生解決在校園生活上的問題,排除學生的生活麻煩,促進學生更好、更專注地學習。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教師在管理時應該根據(jù)學生的性格特點,做到有針對性、個性化的管理,對癥下藥,選擇合適的方法管理學生。對于小學生的在學習生活中所犯的錯誤,教師應該具有包容的意識,要有容錯的氣度,給學生試錯、犯錯的機會,不可過度苛責,應該加以引導和糾正。班級的管理,說到底是對人的管理。一個班級有眾多學生,要想班級和諧融洽地共同進步,需要班級學生團結友好,學生在和諧、融洽的班級中才能共同進步。班主任應該通過各種班級活動的開展,增強小學生的班級凝聚力和集體榮譽感,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共同成長,助推班主任管理工作更好地開展。
班主任與學生的關系,直接影響到班級管理工作的進行。良好的師生關系,能夠促進班級有序管理。由于班主任的年齡沒有特定的限制,與學生的相處沒有規(guī)定的模式,則需要教師根據(jù)學生的情況,及時調整相處模式,做到有的放矢。有些剛工作不久的班主任,因為年紀較輕,相較于其他教師與孩子年齡更近,再加上年輕教師充滿活力,活潑陽光,性格開朗,是孩子們眼中的孩子王,與學生打成一片。與學生相處成為好朋友,是與學生親近的表現(xiàn),但是與學生的距離如果過近,就容易造成學生不夠尊敬教師,對于班主任的管理不能夠很好的遵從,造成班級管理混亂。部分年齡較長的班主任,紀律嚴明,對制度的把控較為嚴格,再加上與學生的年齡相差較大,溝通存在一定的代溝[5]。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對嚴厲的班主任往往會產生害怕心理,不敢與班主任溝通交流,需要幫助也不敢和班主任講明,學生對班主任產生畏懼心理,也不利于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影響班級管理效果。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要正確把握與學生的關系,過于親近容易使得學生不聽從班主任的安排,影響學生對班級規(guī)則的執(zhí)行效果;班主任對學生過于嚴格,容易使學生疏遠班主任,產生距離感,學生不敢向班主任吐露心聲,不利于班主任了解學生、幫助學生,對班級有效管理產生不利影響。因此,教師應該正確把握與學生的關系,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和反映及時調整,松弛有度,既做學生的良師,也要做學生的益友,在班級管理中聽取學生心聲,與學生共同成長進步。
學校是個大家庭,每個班級是個小家庭,在班級中學生每天在學校一起學習、一起玩耍,互相陪伴。學生之間的關系是否友愛,影響了班級的秩序和氛圍,班級管理得是否和諧影響著學校的學習環(huán)境。班級的諸多事務都是由班主任負責,班主任可以在班級中定期開展主題活動,增進小學生之間的感情,營造良好的班級氣氛氛圍。例如,班主任可以每個月選擇一節(jié)活動課,開展"輕松一下"主題活動。在活動開始前,班主任要提前規(guī)劃好活動的流程,提前準備一些適合小學生的游戲,比賽,還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愛好,準備表演節(jié)目。活動時,學生通過合作完成游戲,進行各項能力競賽,欣賞同學們精心準備的表演等。在活動過程中,學生通過溝通交流合作完成游戲,通過比賽看到了同學之間的長處,培養(yǎng)了團隊精神和競賽精神,在表演中展現(xiàn)自我,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和特長。學生與學生之間互相包容配合,培養(yǎng)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合作意識,為日后學校工作的開展、校園活動的舉行,奠定良好的基礎[6]。
學生是鮮活的、獨立的、有自我意識的生命個體,在對學生的教育中,如果一味地采用傳教式,學生難免會覺得枯燥,左耳進右耳出,產生疲軟心理。班主任在對學生的管理中,可適當采用激勵的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生不斷完善、增強自身發(fā)展,對自己負責。例如,班主任可以采用表揚激勵的方式,對于在課堂上積極發(fā)言,認真完成作業(yè),獲得科任老師贊許的學生,班主任可以在平常的交流互動中多加表揚學生,激勵學生繼續(xù)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班主任可以適當采用懲罰激勵的方式,對于遲到早退、不交作業(yè)、與同學打鬧爭吵、不好好完成值日的學生,做出恰當?shù)膽土P,讓學生知道自己錯在哪里,應該如何改正,敦促學生糾正;班主任要適當采用關懷激勵,對于學習和生活上有困難的學生,班主任要多加關心,給予幫助和建議,幫助與學生一起解決問題;班主任還可以適當采取目標激勵方式,和學生探討共同制定目標,在學生日常的學習中,監(jiān)督、提醒學生努力朝著目標前進,使得學生找對方向,共同進步。無論是何種激勵方式,都是為了鼓勵學生努力、進取,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朝著正確、健康的方向成長進步[7]。
綜上所述,教育是個復雜的、長期的、持之以恒的工作。學校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而每個班級是學生校園生活的關鍵地?;趯W校工作繁多,具體工作的落實需要班主任來配合,班主任在學校的工作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班主任應該發(fā)揮自身角色的地位和作用,認真對待學生管理工作,在班級管理中把握好師生關系,除了關注學習外,還應該發(fā)揮激勵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合作意識以及積極正確的人格,認真負責,助推學校工作有效開展,共同促進學生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