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佳瑾
(湖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南長沙 410208)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高校對學生身心健康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對于大學生煙民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大學生煙民教育已經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高校的教育者在教授知識的同時,不僅要對高校大學生煙民的心理健康加以關注,并且對他們的身心健康所產生的問題進行相應疏導和解決,從而改善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這是現階段中國高校重要的工作之一,也是值得研究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項針對青年煙草情況的調查報告顯示,中國60%以上的大學生嘗試過吸煙,其中有一定比例的青年已表現出今后吸煙的傾向。在被調查的近1萬余名18歲至24歲大學生中,已有62.5%的男生和8%的女生嘗試過吸煙,總吸煙率達70.5%。大學生煙民數量還在持續(xù)增長,已經成為煙民中的“新生力量”,且越來越趨向于年輕化、低齡化。
80%的大學生煙民是在上了大學之后開始吸煙的,造成大學生吸煙的因素很多,有的是因為周圍的同學吸煙,而模仿他們的從眾心理造成的跟風;有的是因為好奇,扮酷而吸煙的;有的是因為不能適應學校的環(huán)境,心情壓抑開始吸煙的。
大學生是經過高考的一群時代寵兒,是看似輕松卻面臨巨大壓力的群體。他們面臨著離開父母的庇護獨自承擔學業(yè)、生活、情感、就業(yè)的巨大壓力,心理面臨巨大考驗,這時吸煙被當作排解心理壓力的工具,吸煙后常常會沉湎其中,尋求解脫。同時大學生的情感問題也是造成吸煙比例上升的因素。大學生談情說愛的比例在上升的同時,失戀人數也在不斷地增加,在失戀的痛苦情緒之下,吸煙成為了最好的排解工具。
隨著大學生活交往的不斷增多,吸煙已成為一種群體行為[1]。據不完全統(tǒng)計,在大學生吸煙的人群中約有58.65%的同學吸煙是受到同學及朋友的影響,為了聯絡感情,建立良好的同學關系,大學生常常聚在一起,當有人開始吸煙,并向周圍的同學分發(fā)香煙,不會吸煙的同學常常迫于氣氛,接受他人遞過來的香煙,久而久之吸煙成為一種習慣,并將這一習慣不斷地向周圍環(huán)境傳播[2]。聚在一起吸煙似乎更易于增強彼此的感情,吸煙無形當中被賦予了一種社會功能。周圍同學吸煙的行為在潛移默化當中都會影響到自身的行為及態(tài)度。
據抽樣調查統(tǒng)計,在吸煙的大學生中,有82%的家庭中有吸煙者。家庭環(huán)境中家庭成員有吸煙者,必然導致其他家庭成員被動吸煙,父母吸煙會在一定程度上使子女認為吸煙是一種正確的行為。大學生尤其是男大學生會認為吸煙是成熟的表現,所以,到了一定年齡段,父母不會再限制孩子抽煙喝酒的習慣,這也助長了大學生吸煙習慣的養(yǎng)成。
吸煙問題已經成為世界主要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吸煙可能導致肺氣腫、支氣管炎、肺癌、口腔癌和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估計和預測,煙草中大約含有1 200余種化合物,絕大多數對人體有害,且不少于44種的致癌物質。其中包括含有尼古丁、煤焦油、一氧化碳、酚甲醛等有毒物質,易引起氣管炎、肺癌等疾病。特別是尼古丁危害特別大,1支香煙里的尼古丁能夠毒死1只老鼠,20支香煙里的尼古丁能夠毒死1頭牛,在法國舉行的一次吸煙比賽中,有人連吸了60支香煙就當場死亡了。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一份報告指出,一個吸煙者在65歲前死亡的機會要比非吸煙者高出1-2倍。全世界每年約有300萬人因吸煙患病而過早死亡。據調查,小于15歲開始吸煙的人,比不吸煙的人肺癌發(fā)病率高17倍。
吸煙的危害如下:
1.肺癌,煙草燃燒時,很多物質會對呼吸道產生明顯刺激。就目前研究結果來看,吸煙明顯增加肺癌的發(fā)生,與正常人群比較,大約增加20倍。
2.多種惡性腫瘤,很多年以來,大家只知道吸煙可能和肺癌發(fā)生有關,但是國內外,特別是國外很多調查研究,包括一些回顧性的大樣本研究來看,吸煙除了與肺癌有關,也與其他各種惡性腫瘤的發(fā)生有關系,如口腔癌、咽癌、鼻咽癌、胃癌、食管癌以及泌尿系統(tǒng)的惡性腫瘤腎癌,甚至血液系統(tǒng)的惡性腫瘤等發(fā)生都有關系。這些腫瘤的發(fā)生,與不吸煙者相比,發(fā)生率大約增高了2到5倍。
3.吸煙可以增加腦卒中的發(fā)生率,發(fā)生猝死,加重血管動脈硬化,使這些疾病加重或難以控制,甚至明顯增加死亡的風險。第一,引起血管明顯收縮,出現血管的痙攣和臟器供血不好,另外吸煙以后導致血管內壁損傷,抗氧化功能損害,另外也加重了血管動脈硬化的過程,甚至還會影響到凝血機制、血小板功能,增加血栓的形成。特別是中年人,假如有一定潛在的心臟病基礎,吸煙又得不到控制,吸煙就會成為心血管病加重和死亡最重要的因素,甚至超過了肥胖等其他原因。所以吸煙是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病和死亡最大的一個危險因素。
4.高血壓,有一部分高血壓病人,吃一種藥或多種藥物,進行合并治療,血壓還是控制得令人不滿意。其中一個因素就是和吸煙有關,主要是影響血管功能、血管收縮,對各種降壓藥物的反應性降低。
5.慢性呼吸道疾病,包括慢性支氣管炎、慢性堵塞性的肺氣腫、肺尖脂纖維化等。吸煙會導致這些疾病的發(fā)生和病情的加重。
6.消化系統(tǒng)疾病,吸煙可以加重消化系統(tǒng),包括口腔、食管、胃黏膜的損傷。胃黏膜血管產生收縮反應,使得這些器官黏膜的血液減少。如已經患有胃炎、胃潰瘍,可使這些疾病難以愈合,對疾病藥物治療的反應性降低,是目前消化道疾病加重和難以治愈的一個原因。
7.男性生殖功能、性功能下降,吸煙對男性的生殖功能影響明顯,精子減少數量,形態(tài)出現異?;蚧?,活力下降。另外一方面,也明顯影響男性性功能,就目前的研究結果看,吸煙者發(fā)生陽痿的概率大,并且性生活質量明顯下降。
8.孕婦早產或致死胎。第一,孕期吸煙可導致早產甚至死胎。第二,增加胎兒出生后發(fā)生各種呼吸道疾病以及其他疾病的幾率。例如,胎兒出生后發(fā)生哮喘、支氣管炎,甚至一些少見的血液系統(tǒng)疾病,幾率都會增加。第三,對于出生的胎兒,會影響到以后的生長或發(fā)育,或增加發(fā)生疾病的危險。
要想對于高校大學生煙民的心理健康有著效果化且合理化的教育,那么就要采取合適的宣傳手段,要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減輕大學生活中的壓力,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但是現階段,在對高校大學生煙民心理健康教育進行宣傳的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首先,部分高校中的宣傳工作者由于沒有發(fā)現隨著時代的變化,宣傳理念也在不斷地升級變化,他們還按照傳統(tǒng)的方式進行宣傳工作,將課本上的宣傳知識給高校的大學生煙民講解一遍,之后就讓他們死記硬背,忽略這些大學生煙民的學習感受和學習效果。由于這些大學生煙民都是有著獨立自主思想的成年人,他們對于這種強制性的宣傳學習內心中其實是有著抵觸心理。再加上這些人往往都是處在青春期的青年人,而吸煙也是他們逆反心理的一種外在表現,而這些逆反的青年,對于這種宣傳科目本來就沒有什么興趣,尤其是這些宣傳工作人員如果強迫他們進行死記硬背的話,他們就自然很難接受宣傳知識,無法對于宣傳內容有著真正地理解和記憶也是很合理的,因此會使這部分大學生煙民從而喪失學習宣傳內容的自信心和熱情,而且這也會導致他們對這種宣傳模式,不能得到良好地理解和認可。由于這些宣傳工作人員的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素養(yǎng)不足,難免就會導致他們沒有辦法真正地做好宣傳,而這樣這些大學生煙民也不能很好地受到教育,反而會把這些話當成耳旁風,繼續(xù)吸煙。
其次,現代科學技術在飛速地發(fā)展,宣傳的方式不再局限于用黑板和粉筆做宣傳,新媒體教學在宣傳和傳播中被廣泛應用,不僅會讓原本枯燥無趣的宣傳工作變得更加生動且具有參與感,更能夠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但是目前高校中很多教育工作者固步自封,他們不會合理利用新媒體技術來對宣傳知識進行宣傳。
最后,一些教育工作者只管自己的教育工作,而完全不管高校大學生對于他們教育工作的反饋和效果,這樣完全不看反饋而自己研究如何才能讓宣傳工作做好,其實從本質上來說就是不對的,沒有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手段其實就是無效的宣傳手段,不僅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還不會產生任何的效果。這其實就是一種形式主義,并不會對解決大學生煙民的心理健康問題有任何的幫助,這樣的教育模式從一開始就是錯誤的。
據研究顯示,吸煙是產生自由基最快最多的方式,自由基會損傷人體細胞。每吸一口煙至少會產生10萬個自由基,加速癌細胞生長、造成慢性疾病的形成。吸煙危害的不僅僅是吸煙者本人的身體健康,對被動吸煙者同樣會造成危害。高校應廣泛利用媒體的力量加強對吸煙有害健康的宣傳教育,需要把握的重點是加強對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管理,才能從學生思想變化的現象中,尋覓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著力點,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要加強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管理,一要嚴格遵守各項教學活動的規(guī)章制度,保證教學活動有效、有序地進行;二要發(fā)揮教師教書育人的作用,與管理人員共同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保證學生積極向上的狀態(tài);三要加大對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檢查力度,把教學效果、學生學習情況等都作為檢查內容,保證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效果。高校宣傳部門的教師應積極學習多媒體技術,這樣才能來更好地創(chuàng)新“吸煙有害”的宣傳工作,只有宣傳工作做好了,才能夠讓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和大學生煙民之間的關系更加友善和諧,不僅高校可以更快速更便捷地完成他們應該完成的任務,而且大學生煙民也感受到了如沐春風般的溫暖,這樣就可以達到一種整體意義上的和諧。
高校大學生處于一個身心尚未成熟的時期,吸煙常常是在好奇心的左右下進行的。由于吸煙對人體的危害并非立竿見影,而是一個相對漫長的由量變到質變的潛伏過程,所以不少吸煙者也就不以為然,甚至把吸煙看成是與旁人無關的生活嗜好,是無關緊要的生活小節(jié)[3]。高校應開展健康知識講座,舉辦“健康你我他”知識競賽,設立健康教育課程,使學生明白吸煙對健康危害的嚴重程度,自覺地加入禁煙行列,強化戒煙意識,提高戒煙信念,達到控煙目的。
高校不僅是“傳道授業(yè)解惑”,更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行為規(guī)范的場所,一項制度的建立必須言出必行,設立獎罰制度。控煙工程必須常抓不懈,不能搞形式主義、教條主義,不但在宣傳和日常時進行,更要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開展,使控煙工作貫穿到校園管理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達到控煙目的。控煙有利于營造良好的校園文明時尚,積極引導學生以飽滿的學習熱情學好科學文化知識。高校中的控煙活動將避免同學之間因吸煙造成的矛盾,使同學之間的人際關系更加融洽。校園當中的控煙活動,將使火災隱患降到最低,切實保證了高校的師生安全[4]。
綜上所述,由于大學生煙民的數量與日俱增,已經達到了一個不容小覷的程度,吸煙也會對高校大學生的身體和心理都造成一些嚴重的損害。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者應當對于這一現象重視起來,對學生進行一些吸煙方面的教育和宣傳,但是在現階段的大學生煙民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對于吸煙有害的宣傳方式方法過于傳統(tǒng)陳舊,而且具有一定的強制性;宣傳方式也比較老套,不能夠吸引當代的高校大學生;在宣傳和教育上存在著一定的形式主義。而針對這些問題,高校也采取了一定的改進措施:改進宣傳方式,讓學生可以更加溫和地接受教育,而且也可以把這種教育變得更加具有趣味性;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師的素質,提高他們對于高校大學生煙民的教育水平。只有這樣,大學生煙民的數量才能夠得到一定程度地減少,高校大學生才能夠為國家為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