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多豪
(甘肅省臨夏縣中學,甘肅臨夏 731800)
基于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目的,高中語文教師應該加強對散文教學策略的完善。結合當前高中語文教學的特點,教師過于重視高考的要求,這導致散文教學全部為了考試服務,散文教學活動的有效性難以保障。因此,高中語文教師應該明確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性,是語文散文教學良好開展的重要選擇,也是學生未來發(fā)展的重要方向?;诖?,在高中語文散文教學中,加強對核心素養(yǎng)的探討,優(yōu)化教學活動。
高中語文散文教學開展具體可以體現(xiàn)在很多個方面,首先是閱讀。閱讀積累對于學生學習散文、理解散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開展良好的散文閱讀,讓學生的目光不再局限于先前的事物,有效強化學生的認知能力,拓寬認知范圍。在《中國古典詩歌散文欣賞》中,學生通過認真閱讀每一篇散文詩歌,能夠體會到更豐富多彩、自己未曾經(jīng)歷過的世界,感受不同作者在面對不同的事情的心路歷程。散文對于意境具有很高的要求,通過開展良好的語文散文教學,學生能夠學會靜下心來去感受文字傳達出來的美感,切實體會作者內心細膩的情感。而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散文想要傳達的意境,教師在開展散文教學時也應該為學生呈現(xiàn)相應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融洽的氛圍下具有更為深刻的感受。而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是當前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項要求,良好的氛圍有助于實現(xiàn)該目標。由于這部分教學在選修部分,教師在硬性知識上可以適當?shù)胤潘蓪W生的要求,強調意境和感受的輸出,從而讓學生能夠在疲憊、繁重的學習任務中暫時放松下來,體會我國古典文學的魅力。教師在帶領學生分析文章時,也不要太過于要求學生對于詞句的掌握和背誦,而是通過為學生闡述該詞句想要表達的情感思緒,讓學生能夠從這一點入手進行領會,相對于“死記硬背”,這種方式能夠幫助學生實現(xiàn)更為快速地理解和學習[1]。
例如,在早自習時間,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朗讀一篇有朝氣的散文,同時為學生播放相應的背景音樂,學生在音樂的帶領下,情緒得到充分地調動,從而學生能夠切實沉浸在這個氛圍下,去感受散文。比如,教師在開展“陶庵夢憶序”教學時,這篇散文傳達出一種十分悲傷的情緒,教師讓學生在閱讀學習這篇散文時,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憂傷的音樂,或者教師為學生播放經(jīng)典的朗誦視頻,讓學生能夠更為直觀地感受這篇散文的整體論調,為之后更為深入地分析散文奠定基礎。文中有一段內容,作者運用排比的方式將過去的生活和現(xiàn)在進行對比,用來表達自己的悔恨,以往教學方式下,教師會讓學生將這段話分為幾個部分,再對其釋義,這種方式對于學生想要深入體會文章的意境是很大的阻礙,同時學生很快就會忘記它的含義。由此,教師就可以從前一句話引入,作者說到自己現(xiàn)在處在十分饑餓貧苦的境地,再想到以前所過的繁華富裕生活,不由覺得現(xiàn)在正是自己的報應。那么作者是如何對比的呢?教師引導學生可以從吃、穿、住、行等入手,那么這兩句話該如何翻譯呢?學生受到教師的啟發(fā)將這句話翻譯出來,相信這時學生所翻譯的可能與標準上具有一定的差異,卻充滿了意境感,學生在理解時也具有更為深刻的體會。需要注意的是。學生的成長經(jīng)歷、教育背景、個人的天賦、興趣愛好差異明顯,在自主感知的過程中實質的收獲有所區(qū)別。教師需要盡量避免一言堂和滿堂灌,而應該正視學生的區(qū)別和差異,將學生作為一個單獨的個體,給予學生更多自由發(fā)散的機會和空間,凸顯學生的主體價值,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重拾自主學習的自信心。這一點對踐行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發(fā)展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有重要的影響。很多學生能夠全程參與,主動自覺地接受教師的引導和教育,掌握適合自己的高效學習策略和技巧[2]。
教師的引導對于學生學習具有很大的影響,教師如果為學生拋出符合他們興趣點的問題或者話題,學生會由此產(chǎn)生極大的學習興趣,進而愿意參與更為深入的學習活動中。由此,教師在備課階段就應該對這部分進行深思熟慮,明確什么樣的課堂話題才能引起學生參與的樂趣,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呈現(xiàn)出更大的活力,從而確保語文散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趯ε囵B(yǎng)學生核心素質的考慮,教師在設計主題時,應該體現(xiàn)出相應的深度,使學生不僅有效完成散文文章學習任務,同時語文素養(yǎng)也得到了極大地提升。教師需要注重時間和精力的合理分配,站在學生的視角,立足于當前的教學實情精心選擇不同的話題。其中生活化元素的融入非常關鍵,為了避免學生出現(xiàn)消極情緒,教師需要深入學生內心世界,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學生比較感興趣的生活化元素,設置與之對應的話題。全面吸引學生的眼球,確保學生能夠在小組合作和獨立探究的過程中主動分析各種話題,了解話題背后的學科知識點。這一點對推進教育改革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有非常關鍵的影響,大部分學生能夠全程參與、自主探索,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提升明顯[3]。
例如,教師在開展《游沙湖》教學之前,應該針對課堂話題投入更多的精力,優(yōu)化設計這部分內容,從而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得以被極大地激發(fā)出來,進而學生有效實現(xiàn)了對該篇散文的深入理解,核心素養(yǎng)也得到了相應的培養(yǎng)。比如,教師可以根據(jù)散文教學情況,將其分為三部分,通過拋出三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探究,促使學生實現(xiàn)良好的理解。比如,蘇軾與龐安常因何事認識并成為朋友?蘇軾與龐安常的交往情況如何?你是如何看出來的?最后一段,蘇軾引出一段詞,這段詞想要說些什么?蘇軾是如何看待自己現(xiàn)階段的生活的?這些問題并非通過完整譯出文章,就能夠得到答案的,需要學生認真思考,仔細斟酌分析蘇軾的內心,才能得到正確的答案。由此,學生的探究思考能力得到了充分鍛煉。由文章可以看出,蘇軾即便面對困境,遭他人誣陷,也始終沒有放下自己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沒有自怨自艾,并且能夠看到他的風趣幽默。教師最后還可以為學生提出一個開放式的話題:蘇軾的人生并非很順利,如果你家世并非良好,成長經(jīng)歷也屢遭坎坷,你該如何對待?基于該文章,教師為學生設置良好的話題,讓學生得以深入地學習,不僅切實掌握文章的核心,也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念,滿足核心素質教育理念。
散文的描寫重點就在于意境和細節(jié),尤其是細節(jié),很多時候意境是需要細節(jié)來襯托的。由此可見,散文中對于一些重要內容要花一定的篇幅進行細致地描寫,教師在開展散文教學時,要引導學生針對細節(jié)部分開展良好的分析,從而進一步摸索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教師在開展文章閱讀教學活動時,應該良好掌握精讀和粗讀的占比,從而實現(xiàn)對文章更為透徹深刻的學習理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加強與學生的溝通,針對文章內容與學生進行良性的討論,及時了解學生所具有的疑惑,從而幫助學生能夠更為精準地掌握文章主題,促使學生實現(xiàn)更為良好的學習。學生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比較有限,教師還需要適當放慢教學節(jié)奏。站在學生的視角,在強調細節(jié)的過程中彌補學生的短板,保障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獲得更多的收獲和成長。
例如,教師在開展《阿房宮賦》教學時,這篇文章整體比較復雜,學生無論是閱讀還是理解都具有一定的難度。該篇散文主要描寫了阿房宮從興建再到毀滅,借助阿房宮充分地描寫了秦朝皇帝由于驕奢淫逸而導致國家滅亡的后果,從而希望唐朝皇族能夠謹記這個教訓,不要重蹈覆轍。教師首先讓學生采取自讀的方式,對文章進行自我理解,并劃上自己所認為的文章重點,并對其做出相應的闡述。教師在學生完成闡述之后,可以對其想法和理解做出相應的評價,并說明學生理解時所具有的問題。之后教師再帶領學生針對文章進行全面且深入地分析,在分析的過程中,將學生所具有的誤區(qū)進行相應的解釋,從而實現(xiàn)對散文有效的教學。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也得到了相應的提升,核心素養(yǎng)教學目的得以實現(xiàn)。
教師在強調細節(jié)時,也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高中階段的學習強度很大,學生承受著很大的壓力,而為了適當?shù)卣{動起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和活力,教師可以通過積極組織多種多樣的課堂活動,讓語文散文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活潑,學生在學習時也不會產(chǎn)生十分明顯的抗拒心理。因此,教師就可以由此入手,為學生呈現(xiàn)出更多地能夠充分激發(fā)起學習動力的課堂活動,讓學生暫時跳脫出繁重的學習任務,感受散文教學帶來的幸福感。
例如教師在開展《項羽之死》教學時,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項羽人生的最后一戰(zhàn),于最后被漢軍圍堵,放棄了渡江回到江東,選擇自刎。文章將這個場面描述得十分壯烈震撼,最后項羽自刎而亡,也讓人心中感嘆。教師以該篇文章為基礎,給學生一段時間進行準備,讓學生根據(jù)這篇文章搜尋相應的資料,幾個人為一組,完成一個小劇本的創(chuàng)作,并且在課堂上表演出來。教師根據(jù)幾個小組的表演情況,對學生劇本改編的合理度、表演情況進行相應的評價。學生在完善劇本的過程中,會主動查詢與課文相關的所有資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就已經(jīng)逐步實現(xiàn)對課文深入閱讀和理解的目的。最后學生將其表演出來,使得學生對于課文中的人物情況具有更為深刻的理解,學生對于課文的認知程度也得到了極大地拓展。
一節(jié)語文課的時間是十分有限的,更何況這部分教學屬于選修教材中的內容,很多語文教師為了讓學生獲得更高的分數(shù),在選修這一部分,不會投入過多的精力,只會針對考點作出相應闡述,這對于學生良好消化散文內容是非常不利的,也很難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核心素養(yǎng)。由此,教師可以將散文教學拓展到學生的課下時間,通過設置相應的散文閱讀任務,從而確保閱讀效果的事半功倍。但是教師要科學優(yōu)化散文閱讀任務,不要讓學生認為這是一種負擔,與其他作業(yè)一樣,為了完成而完成,最后所達到的學習效果十分有限。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課下自主閱讀散文,并且為學生指出在閱讀時應該注意的重點,主要有表達方式和表達特點。通過不斷地閱讀、經(jīng)常性地閱讀,讓學生感受到經(jīng)典散文的熏陶,文學認知能力得到極大地提升。教師還可以定期為學生舉辦“散文閱讀分享班會”,學生分享自己所閱讀的散文,文章表達了什么內容,通過課下查找資料又了解了哪些新知識等,這都是學生良好閱讀的證明。通過積極的分享,學生之間針對散文具有更多的話題,教師也能由此對學生的理解能力、閱讀能力和學習態(tài)度實現(xiàn)全面地認識,從而能夠精準地抓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為其完善相應的學習策略,為之后更為深入地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條件[4]。
例如,教師在開展《獄中雜記》教學之前,教師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并通過查找相關資料完善文章的歷史背景。教師在正式開展教學活動時,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相應的檢查,并對認真對待預習活動的學生,教師要給予相應的鼓勵?;诹己玫念A習活動,學生在學習時也能更加輕松。完成散文教學活動之后,教師為學生設置相應的課后學習任務。教師讓學生去閱讀與該散文相關的一些文章,也可以閱讀作者其他的文章,從而拓展充實自己的知識面。教師定期組織散文閱讀分享班會,在班會上,教師可以讓學生積極介紹一些自己閱讀的散文,以及所具有的感受。對于學生分享的內容,教師要給予其充分的自由空間,不過多限制其表達內容,從而充分激發(fā)起學生想要閱讀、分享的積極性。這個過程,不僅是學生單方面的閱讀分享,更是學生之間展開的良性溝通,教師為學生之間創(chuàng)造了一個新話題,這樣學生在課下時間就能夠主動分出一定的時間去討論語文學習內容。教師也能夠在這個過程中對學生具有更為深刻的認識,最后,學生實現(xiàn)了全面提升,核心素養(yǎng)教學理念得到了踐行。
通過對高中語文散文教學的了解,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對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都具有十分積極的影響。結合當前高中語文散文教學實際,在教學中,加強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對學生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具有直接影響。因此,應立足于高中語文散文教學實際,深入分析核心素養(yǎng),有針對性地優(yōu)化改善教學策略,為教學高效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切實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