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璞,楊鑫麗,汪俊濤
(1.安徽?。ㄋ炕春铀瘑T會)水利科學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000;2.武漢海達數(shù)云技術有限公司,湖北 武漢 430223;3.中鐵四局設計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023)
洪澇災害是一種分布區(qū)域廣、頻率高、突發(fā)性強的嚴重自然災害,是對安徽經濟影響最大的自然災害之一[1]。近年來,連續(xù)性暴雨造成的內澇和外洪災害時有發(fā)生,對安徽省國民經濟發(fā)展、農業(yè)生產和社會穩(wěn)定造成很大影響。2020年,淮河以南山區(qū)普降大暴雨,淮河上中游干流及支流多條河流發(fā)生超警以上洪水,最終造成全省16個市受災,受災人口約1046.53萬人,直接經濟損失高達600.65億元,且造成了14人死亡[2]。國內外研究表明,開展科學有效的洪澇災害監(jiān)測,是避免或減少洪澇災害損失簡單有效的途徑。隨著全球衛(wèi)星遙感技術的蓬勃發(fā)展,衛(wèi)星遙感影像被廣泛應用于洪澇災害監(jiān)測,但光學遙感易受云雨霧等氣候條件的影響,在暴雨發(fā)生時往往無法獲取有效的數(shù)據。以合成孔徑雷達(Synthetic Aperture Radar)為代表的主動微波遙感技術具有高空間分辨率的特點,但獲取長時間序列的數(shù)據成本較高,且重訪周期較長,不能滿足汛期高時間分辨率的要求。
以北斗、GPS、Galileo和GLONASS為代表的全球導航衛(wèi)星系統(tǒng)(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不僅可以為全球用戶提供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而且其信號可用于探測地表與空間參數(shù)。GNSS反射遙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Reflec?tometry,GNSS-R)是一種利用GNSS反射信號反演地球物理參數(shù)的新型遙感技術[3],該技術利用GNSS衛(wèi)星免費的信號源,具有無源探測、成本低、功耗低、時空分辨率高等優(yōu)勢。
GNSS-R技術的研究開始于上世紀90年代,近年來已成為衛(wèi)星導航領域的研究熱點。隨著英國UK-DMC(Unit?ed Kingdom-Disaster Monitoring Con?stellation)、TDS-1(TechDemoSat-1)和美國 CYGNSS(Cyclone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等星載GNSS-R衛(wèi)星試驗的實施,星基GNSSR技術得到了快速發(fā)展。研究表明,星基GNSS-R觀測值對土壤或地表中的含水量十分敏感,為星基GNSS-R洪水探測提供了契機。Chew等人[4]利用CYGNSS數(shù)據分析了GNSS反射信號對土壤濕度的敏感性,并利用SMAP數(shù)據對GNSS-R土壤濕度探測結果進行了評估。隨后,Clara等人[5]利用CYGNSS數(shù)據繪制了高分辨率的洪水分布圖,與SMAP相比,星基GNSS-R對洪水淹沒區(qū)域繪制范圍更加清晰。隨著研究的深入,Cynthina等人[6]提出了一種基于閾值分割的水體掩膜繪制方法,對水體分布情況進行了繪制。我國學者萬瑋等人[7]利用CYGNSSS數(shù)據研究了2017年中國東南部臺風期間的洪水淹沒情況,研究結果表明星基GNSS-R監(jiān)測地表水文參數(shù)的可行性。Mahmoud等人[8]于2020年研究了利用CYGNSS數(shù)據繪制了伊朗東南部洪水分布情況,并計算了洪水淹沒面積??傮w來說,國內外學者進行了大量星基GNSS-R洪水探測方面研究,但依然處于初級階段,還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
本文首先介紹星基GNSS-R基本原理,然后將安徽省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實測CYGNSS數(shù)據研究星基GNSS-R技術在洪水探測方面的應用。
GNSS衛(wèi)星向地球發(fā)射圓極化微波信號,這些信號經地表前向散射后由CYGNSS衛(wèi)星接收機采集,這個過程中CYGNSS衛(wèi)星和GNSS衛(wèi)星構成了一個雙基地雷達系統(tǒng),如圖1所示。GNSS系統(tǒng)的目標是通過分析反射信號獲取反射面的特征信息,主要觀測值是地表反射率值,這些觀測值來自CYGNSS衛(wèi)星數(shù)據產品2.1版本L1數(shù)據集記錄的時延多普勒圖(Delay-Doppler Mapping,DDM)中,從中獲取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數(shù)據。
GNSS-R技術中接收功率是相干散射和非相干散射分量的組合,當反射面光滑時,反射信號大多是相干的。隨著反射表面粗糙度的增加,反射信號趨于不相干。在穩(wěn)定平靜的天氣條件下,內陸地表水體是光滑的。因此,來自它們的反射信號主要是相干散射的。在本研究中,假設通過CYGNSS衛(wèi)星探測水體存在相干散射機制,散射功率的相干分量的校正地表反射率表達式如式(1)所示[9]:
上式中,SNR為衛(wèi)星信號信噪比,λ為GPS L1信號波長(約為0.19m),dt和dr分別為發(fā)射機和接收機至鏡面反射點的距離,Gt為發(fā)射機在鏡面反射點的天線增益,Gr為接收機在鏡面反射點的天線增益。
研究區(qū)域為安徽省[10],位于長江三角洲,中國的東部地區(qū),東經114°54′至119°37′,北緯29°41′至34°38′,總面積為14.01萬km2。安徽省地跨長江、淮河、新安江三個水系,共有2000多條河流,580多個湖泊。安徽省淮河以南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淮河以北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全年平均降水量在773~1670mm之間,夏季降水量非常多,占全年降水量的40%~60%。如圖2所示為安徽省的地圖。
圖2 安徽省地圖
在2020年梅雨期,安徽省多地出現(xiàn)多次強降水過程,多地發(fā)生嚴重洪澇災害。據統(tǒng)計,2020年梅雨期持續(xù)降水造成安徽省16個市95個縣(市、區(qū))受災,1046.53萬人受災,14人死于洪澇災害,132.88 萬人被緊急轉移安置;1221.31千公頃農作物受災,其中393.7千公頃絕收;5927間房屋倒塌,2.75萬間房屋嚴重損壞,15.2萬間房屋一般損壞。
長江、新安江、巢湖、淮河等流域自南向北因強降雨全域受災,其中受災最重的是巢湖流域,其次是長江流域。包括肥西縣、廬江縣、阜南縣等29個縣(區(qū))被評定為重災縣。根據受災損失、受災區(qū)域及后續(xù)影響等因素分析,2020年洪澇災害為全省重特大自然災害。
2020年6月至7月,安徽省進入了汛期,全省大部分地區(qū)持續(xù)遭遇強降雨襲擊,長江流域平均降雨量為1961年以為同期最多,淮河流域平均降雨量也較往年增加1/3,引發(fā)了嚴重的洪澇災害。如圖所示為2020年三個時期的地表反射率如圖3所示,圖3(a)為2020年1月至2月期間的地表反射率圖,圖3(b)為2020年6月至7月期間的地表反射率圖,圖3(c)為2020年11月至12月期間的地表反射率圖。
圖3 安徽省地表反射率圖
利用星載GNSS-R技術探測水體時采用閾值方法,研究中設置水體閾值為11dB,圖3中顏色較深的區(qū)域為水體。從圖3中可以對比看出暴雨前后的水體情況,2020年6月至7月暴雨時期水體明顯增加。
本研究利用2020年1-2月、6-7月、11-12月三個不同時期的CYGNSS衛(wèi)星數(shù)據繪制了安徽省區(qū)域的地表反射率圖,探測2020年安徽省暴雨期間的洪水情況,利用經過相干散射校正的信噪比作為水體特征值,繪制洪水分布圖。盡管缺乏對于水體的定量評估,但本研究的結果證明了GNSS-R技術在洪水探測領域的應用能力。隨著GNSS-R技術的發(fā)展,GNSS-R技術將會有質量更好、時空分辨率更高的數(shù)據,將會在地表水文研究中擁有更為廣泛的應用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