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國芳
(淄博師范高等??茖W校附屬幼兒園 山東淄博 255100)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人民群眾的基礎生活得到了充分保障。在社會穩(wěn)定發(fā)展的背景下,群眾意識到了教育對國家發(fā)展、個人價值實現(xiàn)的重要性,教育行業(yè)的發(fā)展情況也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高度關注,尤其是幼兒教育。幼兒教育又被稱作為啟蒙教育,啟蒙教育效果與幼兒的智力開發(fā)情況、心理健康發(fā)展情況都有較大的關聯(lián)性。因此,幼兒的教育與幼兒的未來發(fā)展有著較大的關聯(lián)性。幼兒的年齡尚小,其對情緒的控制能力較弱,在生活和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產生各種不同的情緒表現(xiàn)。幼兒在表現(xiàn)情緒的時候會有較大的反應,無法準確地訴說自身的訴求。大部分的幼兒都期望能夠以哭鬧的方式來滿足自身的要求,這是一種錯誤的思想觀念。作為教師,需要教會幼兒如何正確地控制自身的情緒,與他人進行有效的溝通,提高幼兒的社交能力。美術教學是幼兒教學中的必要教學內容,幼兒教師可以應用美術教學來促進幼兒園小班幼兒情緒控制能力的提升。
美術的應用包括美術作品的鑒賞、美術繪本的閱讀,以及幼兒自主進行美術繪畫行為等。在幼兒出現(xiàn)情緒波動較大的情況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通過美術進行情緒的宣泄。小班的幼兒年齡尚小,語言表達能力較弱,在出現(xiàn)情緒波動的時候,小班的幼兒會用大哭、大笑的方式來表達自身的情緒,倘若幼兒在出現(xiàn)悲傷或是憤怒的時候,其會不停地進行哭鬧,嚴重阻礙了幼兒園小班班級的正常教學。因此,作為班級教師,需要充分地認識到幼兒情緒控制、情緒宣泄的重要性,引導幼兒通過美術來進行情緒的宣泄,避免情緒的不斷累積加重幼兒的心理負擔。小班的幼兒具有貪玩的特性,畫畫對其來說是較為有趣且吸引力較高的活動。在幼兒出現(xiàn)情緒波動較大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去活動區(qū)進行美術繪畫活動,通過美術來安撫幼兒的情緒,幼兒可以在繪畫的過程中宣泄自身的情緒,讓幼兒將注意力轉移到美術繪畫中,從而避免壞情緒的持續(xù)發(fā)酵[1]。
例如,幼兒園小班的幼兒第一次離開父母在一個較為陌生的環(huán)境中進行學習、生活,會因為跟父母分離而出現(xiàn)焦慮的情緒。部分幼兒表現(xiàn)出孤僻不愿意參與集體活動;部分幼兒會通過大哭大鬧來宣泄情緒。這些表現(xiàn)都會影響到幼兒園小班的正常教學。因此,教師在感受到幼兒存在焦慮情緒的時候,可以帶領幼兒到活動區(qū)進行繪畫,通過繪畫來宣泄自身的情緒,讓幼兒能夠做到控制情緒、穩(wěn)定情緒。
小班的幼兒剛剛步入幼兒教學階段,其在面對世間萬物的時候有很多天馬行空的想法。教師在教育時不應該打消幼兒的好奇心、積極性和童真童趣,應該順應幼兒的自然發(fā)展,對幼兒的思維進行正確引導,保障幼兒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在幼兒園小班教學的過程中,有部分幼兒園會忽視幼兒心理健康引導的重要性,出現(xiàn)幼兒園“搶跑”行為,在幼兒剛剛步入幼兒園的時候就教幼兒認識字母、拼音,這樣的幼兒教學方式屬于“拔苗助長”,不利于幼兒能力培養(yǎng)和心理健康發(fā)展。因此,教師在小班教學的過程中,既要做到開發(fā)幼兒智力,也要做到保障幼兒心理健康發(fā)展,就需要充分地應用到美術這一教學元素。有不少的美術繪本中都有相應的故事內容,幼兒通過觀看美術繪本可以拓展思維能力,對事物和人產生基礎的認知。除此之外,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弱,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通過繪畫表達自身的感受和想法,尊重幼兒的情感表達和思想表述,保持幼兒在教學過程中的松弛狀態(tài)。
例如,在幼兒園小班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繪本教學方式讓幼兒走進美術的天堂,通過講解繪本《畫春天》,讓幼兒對春天來到的自然現(xiàn)象有基礎了解,在講解結束以后,可以引導幼兒通過自主繪畫來表現(xiàn)在幼兒眼里的春天,其中會有不少的幼兒產生天馬行空的想法。教師不應該一味地對不符合常理或不是學術標準答案的繪畫內容進行批評,應該鼓勵幼兒表達自身的想法,對幼兒童真童趣的想法予以鼓勵,讓幼兒能夠敢于表達自身想法,認可自身能力不完善的現(xiàn)象,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發(fā)展。
幼兒會因為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而產生內心的情感,由于幼兒的語言表達和語言溝通能力較弱,其無法通過語言準確地闡述自身的想法和情感,美術繪畫卻能夠幫助幼兒體現(xiàn)自身的想法和情感。在幼兒心理學中,心理醫(yī)生為了了解幼兒內心的想法,往往不會采用語言詢問的方式,因為幼兒只能應用自身理解的詞匯進行情緒的表達,詞匯量較少的小班幼兒常常會出現(xiàn)自身情緒表達不清的狀況,這非常不利于幼兒與他人的溝通和情緒的表達。因此,心理醫(yī)生會通過引導幼兒繪畫來感受幼兒的內心情感變化,觀察幼兒繪畫的內容、色彩,對幼兒的心理狀況進行基礎的評估,這也恰恰說明了美術繪畫是幼兒表達內心情感的一種方式[2]。在小班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較弱的前提下,教師要想走進幼兒的生活中,提高對幼兒的了解、開展因材施教的教育辦法,就需要不斷地引導幼兒通過繪畫表達自己,教師可以通過幼兒的繪畫作品探析幼兒的內心思想與感受。
美術是一種藝術形式,其在小班幼兒情緒管理中的應用形式較多,其可以以繪本的形式存在,也可以以幼兒繪畫、美術作品等多種形式存在,不同的存在形式都是為了更好地配合幼兒情緒管理工作的開展,讓幼兒有控制自身情緒的能力。教師在應用美術開展幼兒情緒管理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充分重視對美術素材的篩選,并不是所有的美術素材都適合小班幼兒應用。教師需要保障美術素材不會給幼兒帶來負面影響,還要挑選幼兒能夠看懂、能夠理解的美術素材進行應用。
(1)美術素材需要貼近生活內容
小班的幼兒沒有接受過系統(tǒng)化的教學,也沒有真正做到步入社會了解社會現(xiàn)狀,對深刻的問題理解不清晰。因此,教師為了讓幼兒能夠充分融入美術教學中,應該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的美術素材,讓幼兒對美術有充分理解,在理解的前提下產生對美術的興趣。教師要將美術與幼兒情緒管理進行結合,就需要幼兒能夠充分理解美術素材的內容,通過自身的理解找到正確疏導情緒的方式,從而做到合理地控制自身情緒。
例如,在應用美術來幫助幼兒宣泄情緒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幼兒通過繪畫來表現(xiàn)自己一天的行為,繪畫的主題是幼兒的基礎生活,其有參與感和體驗感,能夠通過簡單的構思將思想通過繪畫進行表現(xiàn),除此之外,選擇幼兒能夠理解并且能夠代入的美術素材,能夠幫助幼兒走出負面的情緒,幫助幼兒進行情緒轉變。
(2)美術素材盡量做到以幼兒作為立場
教師在應用美術素材的時候需要站在幼兒的立場上選擇美術素材,教師對幼兒的教育有專業(yè)的知識作為教育開展的理論支持,但是,對于小班幼兒情緒管理實踐工作來說,理論知識的應用還需要有實踐行為的支撐。教師站在幼兒的角度篩選美術素材才能有效提高幼兒對美術的興趣,興趣對幼兒來說是最好的行為指引。另外,幼兒在出現(xiàn)負面情緒的時候很容易出現(xiàn)難以安撫、控制的情況,教師只有站在幼兒的立場思考幼兒的需求才能找到安撫幼兒的辦法,在幼兒情緒逐漸穩(wěn)定下來以后再進行情緒的深度開導,能夠讓幼兒情緒管理工作得到有效落實。
(3)應用美術素材需要有合理的情節(jié)結構
在應用美術開展小班幼兒情緒管理工作的過程中,美術繪本是較常應用的美術載體,這一美術載體對幼兒有較強的吸引力,卡通形式的繪圖、簡單的情節(jié)和故事線都非常符合幼兒的美術需求。教師在篩選美術繪本的時候,需要充分重視繪本中內容、情節(jié)結構的完整性,保障幼兒在通過繪本認識情緒變化、控制情緒變化的過程中是以充分理解繪本內容作為基礎,在幼兒理解繪本情節(jié)的前提下進行情緒的調節(jié)和管理[3]。
幼兒的情緒較為簡單,大部分時候所體現(xiàn)出來的就是開心、難過、憤怒等簡單的情緒表現(xiàn),但是由于幼兒自身的生活經驗較少,缺少對正確行為的認知。作為教師,需要做到幫助幼兒正確認識自身情緒變化和不同情緒的處理方式,讓幼兒能夠應用正確的名詞表達自身當下的情緒,正確理解自身清楚出現(xiàn)的問題,才能幫助幼兒進行情緒的管理。
(1)幼兒的情緒表現(xiàn)
幼兒應該充分認知的情緒有:生氣、難過、害怕、想念、嫉妒、關心、喜愛等。這些情緒的認識能夠為小班幼兒情緒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礎。只有在幼兒和教師都能夠充分理解幼兒情緒的情況下,情緒的控制和管理才具備有效性。
(2)幼兒的情緒處理
小班的幼兒首次步入幼兒園開展學習,就像一張“白紙”,其并不理解正確處理自身情緒的方式,在人的本能指引下,幼兒在遇到自身存在負面情緒的時候只會通過哭鬧解決問題。這樣的方式不僅很難幫助教師走進幼兒的內心,還會影響到幼兒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因此,教師需要做到幫助幼兒找到正確處理自身情緒的方式方法,通過繪本中對情緒的分析講解,讓幼兒指導當出現(xiàn)情緒的時候應該采取正確的處理措施。
例如,在講解幼兒繪本《我的想念》的時候,教師通過繪本來設計教學問題:小朋友們有沒有想念某人的經歷,如自己的爸爸媽媽或是其他的親人。幼兒在理解想念這一情緒以后,教師可以先對幼兒以往出現(xiàn)想念某人的時候做出的行為表現(xiàn)進行了解,然后再告訴幼兒,在出現(xiàn)想念情緒的時候,應該在下一次見面的時候向其表達自身的想念,告訴他“我想你了”,這樣的表達形式可以讓幼兒正確地表達自身的情緒,也能很好地控制幼兒的情緒,讓其不再出現(xiàn)任何情緒波動的時候都依靠哭鬧來表達[4]。
美術繪畫是幼兒表達自身潛意識思想的一種方式,能夠充分展示出幼兒的情緒變化。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弱,有不少的情緒都無法通過語言進行準確表達。在不了解幼兒情緒的情況下,教師難以幫助幼兒進行情緒管理。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地應用美術繪畫,引導幼兒主動進行情緒表達。在傳統(tǒng)的小班美術課程中,教師教學的內容基本上都是一些簡單的簡筆畫,其體現(xiàn)得更多的是實體的事物。這種教學形式能夠讓幼兒感受到繪畫樂趣,提高幼兒的繪畫能力,但是,既定的簡筆畫內容無法幫助幼兒表達自身想法。教師小班美術繪畫教學中應該適當?shù)厝谌胗變旱淖灾骼L畫,讓幼兒在掌握基礎繪畫能力的情況下,通過自主繪畫來表達情緒、想法。當幼兒出現(xiàn)不良情緒的時候,教師作為教學的引導者,需要對幼兒的心理狀況進行高度關注,對幼兒的不良情緒進行適當開導。這時候,教師可以邀請幼兒一同進行繪畫,通過觀察幼兒的繪畫、與幼兒進行簡單的溝通,了解幼兒的具體情緒以及產生情緒的原因,“對癥下藥”才能更好地幫助幼兒進行情緒的管理。
教師的綜合素養(yǎng)直接影響到了幼兒的教育效果,幼兒的情緒控制能力培養(yǎng)也與教師的綜合素養(yǎng)有一定的關聯(lián)。教師的綜合素養(yǎng)可以分為教師的專業(yè)能力和教師的職業(yè)素養(yǎng)。在部分職業(yè)素養(yǎng)較低的幼兒教師眼中,其對幼兒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關注程度不足,只在意當下的教育任務是否完成,這樣的教學方式會讓教師忽視幼兒的情緒管理,對幼兒的心理健康發(fā)展非常不利。因此,作為幼兒教師,首先應該有良好的職業(yè)素養(yǎng),能夠意識到自身的工作會對幼兒產生深遠的影響。作為幼兒的教育者和引導者,教師需要充分重視自身教學行為表現(xiàn),認真對待幼兒教育工作。
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也關系到其對幼兒的情緒管理能力。教師只有具備專業(yè)的幼兒教育知識,才能對幼兒的情緒進行正確理解和引導。因此,幼兒園需要對幼兒教師開展定期的交流培訓活動,培訓內容包括幼兒情緒管理的有效辦法、各類課程的開展方式、家校合作教育渠道建設等。這些內容的培訓都可以在不同的程度上幫助教師落實幼兒情緒管理工作,提高教師的專業(yè)教學水平,讓美術在小班幼兒情緒管理中得到良好應用[5]。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理念的引導下,教師在開展幼兒教育的過程中,需要充分地考慮到幼兒的教育主體地位,尊重幼兒的需求與情緒變化,通過正確的教育方法引導幼兒進行能力的提升。對于小班的幼兒來說,其存在著對情緒變化認識不清、自身需求表達不清的問題,美術的應用能夠有效幫助教師做到管理小班幼兒的情緒,通過繪本的講解、美術繪畫行為,讓幼兒認識到情緒的變化、懂得控制情緒的方式、提高教師對幼兒的了解,讓幼兒的情緒得到正確宣泄與合理控制,為幼兒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