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玲芳
(廣州市花都區(qū)新華街云山學校 廣東廣州 510800)
“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勞動開創(chuàng)未來”,自古以來,勞動都是人類生存、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推動力,因此,在當前的素質教育體系中,勞動教育被放置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教育部也專門制定了《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并提出了“強化勞動觀念,弘揚勞動精神;強調身心參與,注重手腦并用;繼承優(yōu)良傳統(tǒng),彰顯時代特征;發(fā)揮主體作用,激發(fā)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基本理念。在初中階段的教學中,通過學科教育滲透是實施勞動教育的重要途徑,而語文習作教學作為一種具有高度實踐性的語言輸出活動,學生既能在具體的習作訓練活動中獲得良好的勞動教育體驗,同時也能通過自身語言的構建與運用進行勞動觀念、情感的深刻表達。因此,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就應將習作教學作為進行勞動滲透教育的重要形式,并通過滲透、結合策略的多元化探究,來增強學生在習作過程中的勞動體驗、深化學生對勞動教育的內(nèi)涵認知,這樣就極大地促進了學生良好勞動意識、勞動品質以及勞動習慣的形成與發(fā)展。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習作教學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教學內(nèi)容,它不僅能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同時更能以實踐的形式落實一系列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任務。因此,在當前勞動教育備受關注的形勢下,教師應將勞動教育積極融合滲透到初中語文習作教學中,使其重要的教育意義得以有效發(fā)揮。
在立德樹人成為學校教育基本任務形勢下,各個學科、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都肩負著重要的育人功能。而習作教學作為初中語文的重要教學內(nèi)容,同樣需要注重其德育內(nèi)涵的增強。而通過勞動教育與初中語文習作教學的結合,學生不僅能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習作作為腦力勞動的本質,同時還能在對具體勞動活動的參與中、對勞動題材習作訓練的深刻思考中,實現(xiàn)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結合,深化學生對勞動教育中德育內(nèi)涵的感悟與理解。這樣就在增強習作教學育人內(nèi)涵的基礎上促進了學生勞動意識、勞動品質的培養(yǎng)。
在當前的社會形勢下,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習作作為學生進行語言構建、運用的一種創(chuàng)新性學習活動,需要學生具備更加良好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能力,才能寫出內(nèi)容新穎、立意新奇的作品。而勞動作為一種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具有顯著的創(chuàng)新教育內(nèi)涵,因此,通過在初中語文習作教學中進行勞動教育的結合,學生不僅能在具體的勞動成果中感受到其中蘊含的人類創(chuàng)造性,實現(xiàn)創(chuàng)新意識的形成,同時還能在對勞動實踐活動的參與中獲得創(chuàng)新的靈感與能力。這樣就從更加全面的角度實現(xiàn)了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使其能在初中語文習作中實現(xiàn)更加有效的創(chuàng)新。
在以往的初中語文習作教學中,習作教學的形式相對單一,機械性的寫作訓練很難使學生獲得有效的自主生成。而通過勞動教育與初中語文習作教學的結合,教師既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教材中的勞動寫作素材進行主題性的習作訓練,同時也能結合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具體勞動內(nèi)容開展自主、開放性的習作訓練。這就使初中語文習作教學的形式因勞動教育的融合變得更加多元、靈活,以此實現(xiàn)了習作教學形式的優(yōu)化與拓展。
在初中語文習作教學中,讀寫結合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教學策略,對于學生寫作素材的積累、寫作主題的制定都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而在初中語文習作教學與勞動教育相結合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通過讀寫結合策略的實施,結合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勞動教育因素,來開展多元化的習作訓練,使學生能圍繞勞動主題進行語言的構建與運用。
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讀后感習作的訓練。在現(xiàn)行的初中語文教材中,收錄了大量具有勞動教育因素的文章。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這些文章的閱讀教學中,就應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感受的思考與表達,使學生能通過讀后感的形式,來抒發(fā)自己對勞動教育的認知與感悟。如,《敬業(yè)與樂業(yè)》是一篇關于勞動教育的議論文,分別從“敬業(yè)”和“樂業(yè)”兩個角度進行正確勞動意識和勞動態(tài)度的論述。在對其進行閱讀教學以后,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布置讀后感的習作任務,使學生能結合文中的觀點進行自身勞動觀點的闡述,以此實現(xiàn)自身錯誤勞動觀念的糾正,達到勞動滲透教育的目標。
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文中的勞動內(nèi)容,自主提煉習作主題。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獨立思考、自主感知的能力,在閱讀教學中也會因為自己視角的不同而產(chǎn)生不同的閱讀感受。因此,在初中語文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結合文中的勞動教育內(nèi)容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并以習作的形式進行表達,以此實現(xiàn)勞動教育與習作教學的結合。如,在教學《植樹的牧羊人》一課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就可以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的滲透,使學生在被牧羊人堅韌毅力感動的同時,也感受到牧羊人身上所具備的勞動意識和勞動精神。同時在這一閱讀教學基礎上,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布置相關的習作任務,并要求學生以勞動教育為視角進行自身勞動觀點與認識的表達。這樣讀寫結合的習作訓練方式就有效地深化了學生對勞動教育的思考,以此促進了勞動教育與習作訓練的有效結合。
隨著課程改革的發(fā)展,現(xiàn)行的初中語文教材也幾經(jīng)修訂,編排形式也以單元為主,每個單元中的教學內(nèi)容會圍繞相應的主題來進行設計與安排。而在習作教學方面,教材中的每個單元都會有相關的習作欄目,并結合單元教學內(nèi)容給出一定的習作主題或寫作要求。因此,在結合初中語文習作教學進行勞動教育滲透的過程中,教師就應以教材為依據(jù),通過單元寫作要求的結合,進行勞動主題的確立,使學生能在具體的寫作實踐中獲得深刻的勞動感悟。
如,在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寫作實踐》欄目中,為學生布置了三個習作任務,其中第二個是以《節(jié)日》為題進行散文的描寫,第三個圍繞自己動手做事的經(jīng)歷進行記敘文的寫作。教師結合教材中單元的寫作要求,就可以通過相應的寫作指導,來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的滲透。在以《節(jié)日》為題散文寫作的指導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五一勞動節(jié)”為主題,既可以通過節(jié)日由來的分析,進行國際上倡導勞動精神的宣揚,也可以通過對日常生活中普通勞動者的觀察與描寫,實現(xiàn)良好勞動品質的歌頌。這樣學生就會在對習作的構思與完成中實現(xiàn)了對勞動教育的深刻思考。在以自己勞動經(jīng)歷為主要內(nèi)容的習作指導中,教師就應要求學生真正地動手參與做飯、洗衣服、打掃房間等的具體勞動過程,并在勞動的過程中,進行自我身心體驗、勞動過程中遇到問題以及勞動成果等細節(jié)的感受及觀察,這樣就真正地積累了學生關于勞動題材的寫作素材,也會在習作的過程中進行自身真情實感的表達,以此激發(fā)了學生對勞動的良好情感,有助于學生勞動意識以及勞動習慣的培養(yǎng)。
由此可見,在初中語文習作教學中的勞動滲透教育中,語文教材仍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應緊密結合教材,對教材中蘊含的勞動教育因素、相關的習作教學要求進行深刻的分析與把握,在將兩者進行有機結合的過程中實現(xiàn)勞動教育在初中語文習作教學中的有效滲透。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勞動教育作為一種具有高度實踐性的教學內(nèi)容,只通過理論傳授、旁觀式的觀察,是很難獲得深刻勞動感悟的。因此,在結合初中語文習作教學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滲透時,教師就應引導學生具有實踐性地參與到某一項勞動活動中,通過自身勞動過程的體驗,來加深對勞動教育的深刻認知,同時也可以結合具體的勞動生活進行相關寫作素材的積累。這樣學生就會在真正參與、感悟中寫出具有深度的勞動題材作品,實現(xiàn)學生勞動體驗、勞動情感的真實表達。
如,在以往的初中習作教學中,只要涉及勞動者的習作,學生肯定會寫農(nóng)民、清潔工等勞動者,所描述的事件也大同小異,不管是內(nèi)容還是立意都存在顯著的雷同。在當前素質教育理念下的勞動滲透教育中,教師就應引導學生拓展自身的習作思路,對社會中“三百六十行”中的勞動者進行細致的觀察,對其的勞動艱辛給予深刻的感悟,這樣就會在相關的習作訓練中,寫出具有新意的作品。如,快遞人員是當前社會中每個人都會接觸到的勞動者,他們風里來雨里去,為我們豐富的物質生活起到了重要的紐帶作用。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與自己熟悉的快遞人員進行溝通,了解其工作中遇到的各種趣事、難事,也可以鼓勵學生利用節(jié)假日的時機,兼職從事快遞工作,以自己親身的經(jīng)歷來感受這一職業(yè)的艱辛。這樣學生就從更加廣泛的角度進行了相關寫作素材的積累,在進行勞動題材習作訓練時,就會感到得心應手,能通過寫作的方式來表達最為真摯的勞動情感,獲得良好的勞動滲透教育效果。
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被廣泛地運用到了各個學科的教學中,并發(fā)揮出了非常顯著的教育優(yōu)勢,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都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因此,為了實現(xiàn)勞動教育在初中語文習作教學中的進一步滲透,教師就可以在滲透教育的過程中實施任務驅動的教育形式,使學生在對某項勞動題材習作任務的完成中,更加深入地參與、感悟勞動實踐,以此獲得更加良好的習作滲透教育效果。
如,在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寫作寫人要抓住特點”的習作訓練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布置“描寫我們常見勞動者”的習作任務,并引導學生以學習小組的合作學習形式完成。這樣學生首先要確定自己的描寫對象,并分別對自己的描寫對象進行日常的細致觀察。然后,學生在通過自主觀察積累一定寫作素材的基礎上,以合作討論的形式來對自己所描寫對象的特點進行分析、總結,這樣學生在進行描寫時,就會有一定的側重點,富有情感地進行勞動者外貌、品質的描寫,以此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在初中語文習作教學中,批改環(huán)節(jié)作為最為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一,不僅是對學生語言構建、運用效果進行點評的平臺,更是落實素質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在對勞動教育進行滲透的過程中,就應積極地借助習作批改這一環(huán)節(jié)。這樣教師不僅能通過作文批改來了解學生對勞動教育的認知,同時也能實現(xiàn)對學生認知偏差的糾正,以此來促進學生正確勞動意識的形成,優(yōu)化勞動教育與習作教學的結合效果。
如,教師應注重將勞動教育內(nèi)涵引入習作批改的標準之中。教師在對學生習作作品進行批改評價時,不僅要注重學生語言文字運用的水平,同時應注重學生作品中體現(xiàn)的勞動情感和勞動認知。如在進行《他讓我感動》的習作訓練中,很多學生都選擇了環(huán)衛(wèi)人員這一描寫對象,但是有的學生由于沒有進行細致的觀察和深刻的感悟,描寫中無法傳達出深厚的勞動情感,教師就應對其作品進行中肯的評價,鼓勵其真正地投入到相應的勞動實踐中。
綜上所述,勞動教育的滲透在初中階段的教學中意義重大,是對學生良好勞動意識、勞動品質、勞動習慣進行培養(yǎng)的重要形式。因此,教師就應充分利用初中語文習作教學的人文性和自主生成性,來進行勞動教育的有效滲透與融合,并通過教材中勞動教育因素、寫作要求的結合以及現(xiàn)實生活中具體勞動實踐活動的參與,來進一步地加強對學生勞動教育的引導,使其能進一步地產(chǎn)生深厚的勞動情感、獲得更為深刻的勞動感悟,以此促進初中語文習作教學中勞動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