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金友
在北京魯迅博物館,講解員問一群參觀者:“誰是魯迅的知己?”有人說是許壽裳,有人說是林語堂,有人說是蔡元培,有人說是郁達夫,還有人說是蕭紅。而講解員都說不對。最后她告訴大家,真正成為魯迅知己的,只有一個人,這個人就是瞿秋白。
說瞿秋白是魯迅的知己,理由有兩個。第一是在魯迅的一生中,給別人寫過1300多封信,而稱對方為“同志”的,只有1封。而這個被魯迅稱為“同志”的人,就是瞿秋白。第二是魯迅看了瞿秋白編的《魯迅雜感選集》及序言后,錄寫了一個條幅,送給瞿秋白。條幅的內(nèi)容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同懷視之?!币馑际钦f,只要有一個充分理解自己的真朋友就可以了。這說明,在艱難困苦之中,兩個人心靈深處的紐帶,已經(jīng)牢固地連在一起,心心相印,患難相扶。
1931年1月,中共六屆四中全會召開后,瞿秋白經(jīng)中央批準到上海養(yǎng)病,并很快與老友茅盾會了面。他懇切地對茅盾說:“我讀過魯迅的很多文章,很佩服他的人品和才華。只是一直無以謀面,始終引為憾事。”后來,瞿秋白給魯迅寫了封長信,并直接以“敬愛的同志”相稱,說:“你譯的《毀滅》出版,當然是中國文藝生活里面的極可紀念的事跡?!?/p>
魯迅閱信后,立即給瞿秋白回了信,并將瞿秋白的這封信以《論翻譯》為題,發(fā)表在1931年12月的《十字街頭》上。魯迅給瞿秋白的回信,首以“敬愛的J·K同志”(瞿秋白來信時的署名)相稱。信中說:“看見你那關(guān)于翻譯的信以后,使我非常高興?!眱深w息息相通的心越貼越近,他們都急切地盼望著會面的時候。
1932年初夏的一天,瞿秋白在馮雪峰的陪同下,來到魯迅家拜訪。他們的第一次會面,就像久別重逢的朋友那樣自然和親切。兩個人暢所欲言,從政治談到文藝,從理論談到實際,從希臘談到莫斯科。甚至日常生活中的瑣事,他們也談得津津有味,妙趣橫生。
此后的兩年中,魯迅曾先后三次接納瞿秋白夫婦到自己的寓所避難。和瞿秋白在一起,魯迅就像見到自己的親兄弟一樣,有說不完的話。瞿秋白常把自己的構(gòu)思講出,征求魯迅的意見,修改補充后,再執(zhí)筆創(chuàng)作。兩位好友無論觀點還是風格都非常接近,有時連魯迅自己也分不清到底是誰寫的文稿了。
1934年新年伊始,瞿秋白奉命踏上赴江西瑞金的艱險征程。臨行前,他來向魯迅辭行。這天晚上,他們徹夜長談,一直到第二天晚上,瞿秋白才回到家。他滿面笑容地告訴夫人楊之華:“要見的都見到了,要說的話也說了。大先生和許廣平身體都好,小海嬰也很可愛?!?/p>
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英勇就義于福建長汀。由于消息阻塞,魯迅到七八月份還在設(shè)法營救他。噩耗傳來,魯迅萬分悲痛,執(zhí)筆寫字都振作不起來。
后來,魯迅化悲痛為力量,投入幾個月的時間,整理出瞿秋白60多萬字的遺文,定名為《海上述林》出版。他認為,這是對瞿秋白的最好的紀念,“倘其生存,見之當亦高興,而今竟已歸土,哀哉”。《海上述林》作為魯迅和瞿秋白的真摯友誼的見證,永載于中國的文化史冊。因為,它是“對于先驅(qū)者的愛的大纛,也是對于摧殘者的憎的豐碑”。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雖然魯迅和瞿秋白都早已遠去,但當我們回顧歷史的時候,都會以此發(fā)現(xiàn)他們當年的風采和欣慰。
摘自《義烏商報》2021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