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莉
(朝陽市雙塔區(qū)實驗小學)
當前,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培育學生個體的綜合素養(yǎng)成為學校學科教學的重要任務,這也是落實“以生為本”教學理念的客觀要求。因此,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相應的主題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成果也持續(xù)涌現(xiàn)。從一定意義上說,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已經成為小學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之一,在優(yōu)化學校育人模式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鑒于小學階段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特有屬性,生活化教學策略在綜合實踐課程教學中的價值是獨特的,但實踐層面上的教學策略尚未形成完整體系,因此有必要依托于生活化教學策略基礎上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的深入探究。尤其是結合小學實際情況、結合學生實際需求,探討生活化教學策略,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價值。
2017 年,教育部印發(fā)的《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綜合實踐活動是從學生的真實生活和發(fā)展需要出發(fā),從生活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轉化為活動主題,通過探究、服務、制作、體驗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跨學科實踐性課程。”這為小學階段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展提供了明確的方向。目前,我國農村學生的教學內容存在都市化的傾向,城市的生活經驗、生活場景成為農村學生主要的教學內容,然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需要多元化的主題,更需要結合學生實際生活場景和即有的生活經驗,否則就從根本上失去了教學意義。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的內容應是學生熟悉的、與其生活經驗契合的,這是小學生高度參與并充分發(fā)揮個體創(chuàng)造性的基礎和前提,而在這個過程中就需要校本課程的輔助。學校在校本課程資源開發(fā)中應注重對鄉(xiāng)土文化和地域特色的挖掘及梳理,凝練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主題,如將民族文化遺產、地方性歷史文化及生活中的現(xiàn)實問題等更契合學生生活的內容升華為活動主題,有效推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
實踐性是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最為鮮明的特征之一,生活化是課程呈現(xiàn)相應教學效果的重要載體。因此,小學階段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和創(chuàng)造精神。在綜合實踐活動設計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權,切忌過多干預,而要注重課堂的生成過程。教師應明確課程的主體是學生個體,活動過程中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要得以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學生參與的主觀能動性應被充分調動,從而讓學生真正做實踐活動的主人。例如,在“做身邊的環(huán)保小衛(wèi)士”主題實踐活動中,學生通過分組的形式展開活動,內容涉及到環(huán)保的重要性、環(huán)保難題等。教師可以以“我們生活中撿起一個塑料袋對環(huán)保有意義嗎”為主題設計辯論活動,引導學生或上網查閱必要的資料,或深入到實際生活中尋找答案,最終這些資料可以成為學生辯論展示的素材。
小學階段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德育之間具有值得重視的關聯(lián)性,因此在小學階段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需要強化德育滲透,重視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化實踐情境中的道德素養(yǎng),這是一個在實踐層面上需要大力探索的命題。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計與實施中,德育滲透的實現(xiàn)途徑主要有以下兩點:一方面,學校和班主任可以組織德育主題活動,引導學生關注自身在社會場景中的道德行為,使其認識到社會個體的道德行為對社會文明的意義,從而樹立基礎性的道德規(guī)范;另一方面,需要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強化道德教育元素,關注學生在活動中的道德表現(xiàn),在最終的考核評價機制中凸顯道德素養(yǎng),同時將道德素養(yǎng)的考核延伸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強調“知行合一”。
在宏觀層面,小學階段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既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教學板塊,具有與其他學科不同的特點(具體體現(xiàn)在教學內容、教學形式等方面),同時也必須與其他學科教學密切配合,真正做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從本質上來說,生活化教學策略也要求小學階段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學科教學密切配合。小學各學科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具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或是學習中簡單的數學運算問題,或是生活中個人品德的培養(yǎng)問題,都意味著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具有生活化背景的學科知識之間高度契合。因此,在實踐教學中,教師要堅持生活化教學策略,強化學科知識與實際生活經驗之間的聯(lián)系,將學科知識點放置在生活化的情景中去,從特定的角度出發(fā),設計和組織相應的課程。這樣的安排一方面有助于學生對學科知識點進行深化理解,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小學階段的每一個學科在這個過程中都可以有所作為,都可以組織相應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需要構建多元的、動態(tài)的評價機制,這是從教學評價層面上引導課程高質量推進的重要策略。眾所周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培育和考察的不僅僅是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學生在活動中的參與度、學習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精神等都是需要關注的要素,而以往過于單一的評價機制無法體現(xiàn)出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和實踐能力。因此,學校需要圍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整體環(huán)節(jié)構建相對系統(tǒng)的評價機制,既要看到綜合實踐活動的成果,也要在活動過程中動態(tài)地評價學生。學校管理部門等相關單位要積極構建完善的頂層制度體系,強化對課程教學的監(jiān)管和督促,這也是評價考核機制在實踐層面上取得突破性進展的重要條件。
生活化教學策略在當前小學階段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中具有重要價值,也是其“落地生根”的關鍵所在。學校和教師要高度重視生活化教學策略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的系統(tǒng)落實,在課程設計與教學實施中不斷強化主題探究,挖掘多元化的本土文化資源,持續(xù)豐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育教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