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我國仲裁改革的理念與應對:以法國變革路徑為借鑒

        2022-02-09 08:14:56
        求是學刊 2022年6期
        關鍵詞:最高院仲裁員仲裁庭

        金 鑫

        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要求我們進一步完善涉外經貿法律和規(guī)則體系,保護我國企業(yè)和外資的合法權益。①參見《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新華社,2019 年11 月5 日,http://www.gov.cn/zhengce/2019-11/05/content_5449023.htm?ivk_sa=1024320u。仲裁制度作為外貿法律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應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發(fā)揮應有的作用。我國于20 世紀90 年代制定的《仲裁法》受限于當時的認知及經濟發(fā)展水平,相當一部分規(guī)則已經難以滿足目前實踐的需要。2018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及國務院聯(lián)合印發(fā)了《關于完善仲裁制度提高仲裁公信力的若干意見》,將加大對仲裁工作的支持力度作為日后改革工作的重點。2021 年7 月司法部公布的《仲裁法(修訂)(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對《仲裁法》進行了大幅度修改,極大地優(yōu)化了我國的仲裁環(huán)境,但是其中仍有改善空間。

        中外仲裁制度存在競爭關系,中國的仲裁制度唯有體現(xiàn)出更多的優(yōu)勢,方能在全世界范圍內提升仲裁的影響力和吸引力。但同時中國也可以從別國的仲裁制度中汲取先進經驗,減少改革的成本。其中法國是為仲裁提供司法支持力度最大的國家,法國的仲裁制度也因此在全世界范圍內最具影響力。但法國法院對于仲裁的友好態(tài)度并非在仲裁誕生之初便已確立。相反,自19 世紀40 年代法國曾一度以限制仲裁發(fā)展為監(jiān)督導向。商品經濟的發(fā)展以及法國與鄰國經濟交流的日益頻繁導致商事爭議增多,仲裁的價值日益顯現(xiàn),法國逐步放開對仲裁的管束,加大支持力度。經過百余年的變革,法國仲裁的開放程度超出了大部分國家,并在20世紀50年代率先提出應制定國際條約,為裁決的跨國執(zhí)行提供便利。經過數(shù)年的協(xié)商,各國終于訂立1958 年《承認及執(zhí)行外國仲裁裁決公約》(以下簡稱《紐約公約》),推廣了全球的仲裁活動。①1953 年位于巴黎的國際商會仲裁院將公約草案遞交至聯(lián)合國經濟和社會理事會。盡管國際商會仲裁院并非政府部門,但是所擬定的草案無疑是受到法國仲裁理念的影響。草案提出裁決效力不能因執(zhí)行地不同而發(fā)生變化,不論在何地,同一份裁決的執(zhí)行力應保持一致,所以應摒棄本國裁決和外國裁決的概念,而采用國際裁決的稱謂。該觀點由于過于激進,并未獲得其他國家的認可。Florian Grisel,Emmanuel Jolivet,Eduado Silva Romero,“Aux origins de l’arbitrage commercial contemporain:l’émergence de l’arbitrage CCI(1920-1958)”,in Revue de l’arbitrage,2016,No.2,pp.403-444.

        我國以《仲裁法》的修訂為契機,引導司法系統(tǒng)轉變舊有觀念,營造具有中國特色的仲裁友好氛圍?;诖耍覈?9 世紀中葉至20 世紀前半葉的法國相類似,均處在仲裁觀念的轉變這一歷史節(jié)點之上。研究法國在這段時期的改革方式有助于我國仲裁立法工作的開展,實現(xiàn)在短期內構建現(xiàn)代化仲裁規(guī)則體系的目標。

        一、法國對仲裁的限制:法院司法職能與仲裁的博弈

        法院訴訟和仲裁均是民商事爭議的解決方式,因此在職能上存在重合。盡管法國曾將仲裁視為一項政治武器,以推行資產階級民主、打破王權在司法領域的壟斷,但是隨著大革命的完成以及社會秩序的正?;ü僬J為仲裁極大地損害了法院的地位,仲裁的盛行將會導致法院司法職能的萎縮。法國法關于仲裁的條款雖不曾有較大的變化,但是法官在案件中對法條進行解釋,以達到限制仲裁的目的。

        (一)仲裁協(xié)議效力的限制性司法解釋

        仲裁最早起源于羅馬法,并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而被引入歐洲大陸。盡管羅馬帝國衰亡后,仲裁被各國所遺忘,但是得益于羅馬法的復興,仲裁在11 世紀重現(xiàn)歐洲,并在法國成為一項常設性的爭議解決程序。②羅馬法中的仲裁本是基于當事人的意思自治原則,但是傳入法國時,卻受到了政治因素的影響。為了遏制王權,1560 年司法大臣確立了強制仲裁的制度,規(guī)定家事糾紛以及商人之間的糾紛應采取仲裁方式解決,從而避免法院的管轄,這樣既限制了法院的權力,也能夠最大程度維系當事人之間的關系。法國在之后頒布的《商法典》中對強制仲裁的適用條件予以明確,其中第51條規(guī)定,公司股東之間的爭議若與公司有關,只能交由仲裁解決。19世紀法國在限制仲裁思潮的影響下,于1856年廢止了強制仲裁。由于強制仲裁和現(xiàn)代仲裁制度相去甚遠,故不在本文的論述范圍之內。法國隨后以法律條文的形式承認了仲裁的合法性,在其《民事訴訟法典》(以下簡稱《民訴法典》)1003條中規(guī)定,任何人都可以對自由支配的權利請求仲裁;③該條法律條文沿用至今。參見現(xiàn)行《民訴法典》2059條。其《商法典》332條也允許當事人只要達成合意,在出現(xiàn)爭議的情況下可以把爭議交由仲裁員裁決。④商事領域的仲裁最初僅適用于前述強制仲裁和海事保險,隨后擴展至其他領域。

        1789 年法國大革命爆發(fā),使得人民對國王及其控制下的司法機構信賴感大大降低,仲裁的重要性與日俱增。在推翻法國君主專制后,大量擁護資產階級的人士在法院任職,并將仲裁看作是實現(xiàn)社會民主的一種手段,因此仲裁友好的司法氛圍一直持續(xù)到19 世紀初。⑤1812年最高院受理了一起因仲裁協(xié)議效力引發(fā)的糾紛,這也是最高院所受理的第一起和仲裁相關的案件。最高院提出,當事人既已約定將與爭議相關的一切事項由仲裁解決,那么當事人也只能向仲裁庭提出緊急保全等請求。由此可見,當時的法院對仲裁的友好態(tài)度。案例參見Cour de Cassation,“Arrêt du 2 septembre 1812”,in Journal du palais,1812,p.705.但是,隨著接受革命洗禮的一代法官的離去,繼任者由于未經歷過新舊兩種制度的交替,并沒有激進的革命思想,從而剔除了仲裁的政治意義。同時,法官認為仲裁的蓬勃發(fā)展會損害法院的職權,為了重新樹立司法機關的權威,法官開始以限制仲裁為導向對法條進行解釋,縮小仲裁的適用范圍。

        1843年Prunier案①Cour de Cassation,“Arrêt du 10 juillet 1843”,in Recueil Dalloz,1843,vol.1,p.343.標志著法院對仲裁態(tài)度的轉變。在該案中,被保險人Prunier與保險公司在火災保險合同中加入仲裁條款。發(fā)生爭議后,被保險人直接訴至法院,最高院在終審判決中,援引《民訴法典》1006 條否定了仲裁協(xié)議的效力。依據該條的規(guī)定,仲裁協(xié)議須列明仲裁管轄的爭議對象及仲裁員姓名,否則仲裁協(xié)議無效。而涉案的仲裁協(xié)議僅簡單地約定所有爭議將在巴黎仲裁,所以不具備仲裁協(xié)議的生效要件。

        雖然法院的理由看似公允,但實際上法官已經對仲裁產生了抵觸情緒,并且不可避免地影響到最終的判決結果。常理而言,爭議發(fā)生前,當事人不可能知曉將來發(fā)生的具體爭議,自然也不能指定熟悉該領域的仲裁員,所以1006 條看似僅是針對爭議發(fā)生后訂立的仲裁協(xié)議。這是由于當時法國法并未區(qū)分訂立于爭議前及爭議后的仲裁協(xié)議,最高院在解釋1006條時,提出既然無法探知立法者制定1006條時的意圖,那么推斷所有仲裁協(xié)議均受此條管轄。反之,若承認如此一份簡略的仲裁協(xié)議的效力,那么法律對于仲裁協(xié)議的限制力便大打折扣,仲裁管轄權的擴張使得法院的管轄范圍難以得到保障,當事人也會失去國家司法機關的保護。②此外,法院考慮到保險公司作為強勢一方,濫用優(yōu)勢地位,在格式合同中列入仲裁協(xié)議,并將仲裁地統(tǒng)一設在公司的營業(yè)地巴黎,而未考慮被保險人住所地、損害事實發(fā)生地等因素是否與仲裁地有關系。仲裁員會更輕易地受到保險公司的影響,作出武斷的裁決。法院為了防止仲裁損害弱勢方的利益,否認仲裁協(xié)議的效力。有學者指出,法官認為仲裁員并不具備一個裁判者所應有的廉潔、公正和較強的業(yè)務能力等素質,所以仲裁員不應過多地參與爭議解決。Jean Robert,Traité de l’arbitrage civil et commercial en droit interne,Paris:Sirey,1937,p.93.

        最高院其后在Prunier案的基礎上,通過對1006條進一步解釋以縮小仲裁的適用范圍。③Procureur général Dupin,“Réquisitoire du 30 juillet 1850”,in Journal du palais,1850,p.276.一份合格的仲裁協(xié)議須具有高度的精確性,不能僅闡述仲裁員的選任資格,而應指明仲裁員的姓名,同時還須明確仲裁協(xié)議所管轄的爭議類型,不可籠統(tǒng)約定合同履行引發(fā)的爭議由仲裁解決。④在1836 年最高院審理的一起案件中,仲裁協(xié)議約定由在巴黎地方法院注冊的公證人員擔任仲裁員,最高院同樣依據1006條審查協(xié)議,并提出協(xié)議對仲裁員的規(guī)定非常明確,沒有任何模糊之處。而在法國法院審理的數(shù)起案件中,也曾允許仲裁協(xié)議僅對仲裁庭受理爭議的范圍作出概括性敘述。由此可見,在數(shù)年之后,法院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極大轉變。Cour de Cassation,“Arrêt du 17 mai 1836”,in Journal du palais,1837,p.28;Cour d’appel de Caen,“Jugement du 19 juin 1846”,in Journal du palais,1846,p.621.

        受限于最高院對仲裁協(xié)議所設置的精確性標準,仲裁活動大大減少。⑤最高院依據《民訴法典》1006條的解釋對商事仲裁同樣有效。當時法國最高院尚未設立商事審判庭,所以民事和商事案件的審理工作均由同一審判庭的法官完成,他們對于民事仲裁的態(tài)度也影響到商事仲裁。爭議發(fā)生前,當事人很難預見未來的爭議情況,因此無法訂立符合標準的仲裁協(xié)議。而在爭議發(fā)生后,當事人關系已然破裂,很難平心靜氣地商討仲裁協(xié)議的細節(jié)。法院這種不切實際的要求使得大量仲裁協(xié)議被認定無效,當事人也只得轉而尋求法院訴訟。

        (二)《民訴法典》1006條例外規(guī)定

        雖然自Prunier 案后,大量仲裁協(xié)議被法院認定無效,但是法院對于仲裁協(xié)議的審查并非不受任何限制。誠實守信是民商事領域的一項基本原則,法院在對仲裁進行司法審查時也須遵循這一原則。在實踐中有部分當事人雖然參與了仲裁程序,但是隨后卻向法院提出仲裁協(xié)議不符合1006 條而要求取消仲裁庭的管轄權,如果法院允許當事人在訂立仲裁協(xié)議并自愿參與仲裁后,隨時以各種理由脫離仲裁協(xié)議的約束,那么這種默許缺乏誠信的行為必然會擾亂正常的司法秩序。

        仲裁協(xié)議本質上是雙方當事人對爭議解決方式的承諾,最高院在判例中明確了當事人在特定條件下,須遵守當初所作的仲裁承諾,即便仲裁協(xié)議存在瑕疵,法院依然需要維護協(xié)議的約束力。①在最高院作出判例之前,地方法院對于當事人參與仲裁程序后又主張仲裁協(xié)議因違反《民訴法典》1006條無效的情況有不同做法。如有的法院提出雖然仲裁協(xié)議并未指明仲裁庭管轄的爭議,通過當事人在仲裁過程中各種通信往來仍可以明確交由仲裁庭處理的爭議,仲裁協(xié)議具備了合法性的要件;但在相似的情況下,有的法院認為仲裁員對爭議的管轄權來自一份無效的仲裁協(xié)議,因此仲裁庭對爭議不具有管轄權。Cour d’appel de Grenoble,“Jugement du 10 juin 1844”,in Journal du palais,1845,p.151;Cour d’appel de Rouen,“Jugement du 18 janvier 1845”,in Journal du palais,1845,p.271.最初最高院將當事人在仲裁程序中提交的各種文件當作仲裁協(xié)議的補充材料,只要此種材料填補了仲裁協(xié)議的漏洞,那么仲裁協(xié)議即符合1006 條的規(guī)定。②Cour de Cassation,“Arrêt du 25 juin 1845”,in Journal du palais,1846,p.703.隨著相關案件的增多,法院為了更有效地遏制當事人各種逃避仲裁的行為,不再審查補充材料所載信息是否具備1006條所規(guī)定的有效性要件,而是直接將當事人是否參與仲裁作為審理的依據。只要當事人有接受仲裁的行為,如指定仲裁員、同意仲裁員裁決爭議、延長仲裁期限等,那么便不能再向法院主張仲裁協(xié)議無效。③Cour de Cassation,“Arrêt du 18 mars 1846”,in Journal du palais,1846,p.570;Cour de Cassation,“Arrêt du 28 janvier 1846”,in Journal du palais,1846,p.420.

        最高院對于仲裁協(xié)議效力有限度的保護使得仲裁在1006 條高度精確性的要求下仍有微弱的生存空間,但是法院所認可的仲裁承諾須是當事人真實意思的體現(xiàn)。如果仲裁協(xié)議是一份格式條款,那么并非當事人所有的仲裁行為均能證明當事人已經允諾仲裁,只有當事人已共同指定仲裁員,法院才會承認雙方確已達成仲裁合意,并確認仲裁協(xié)議效力。④Cour de Cassation,“Arrêt du 26 juillet 1893”,in Recueil Dalloz,1894,vol.1,p.61.法院之所以制定如此嚴格的審查標準,目的在于為格式合同的弱勢方尋求法院保護提供便利。⑤Carine Jallamion,“La jurisprudence fran?aise et l’arbitrage de 1843 à 1958:De la défaveur à la faveur jusqu’à l’avènement de l’arbitrage international(Partie I)”,in Revue de l’arbitrage,2015,No.3,pp.749-750.雖然此舉可以保障一個公平的締約環(huán)境,但是卻進一步縮小了仲裁的適用范圍,減損了仲裁協(xié)議的穩(wěn)定性。

        (三)國際商事仲裁的限制

        在19 世紀之前,仲裁在法國主要適用于國內經濟爭議。隨著仲裁在國內經濟活動中適用的日益頻繁,商人開始通過仲裁解決國際貿易糾紛。但是直至1860年,最高院才受理了第一起與國際仲裁相關的案件。面對這一新型的爭議解決方式,法院首先考慮是否應當接納國際仲裁。最高院允許當事人在合意基礎上采用仲裁解決國際商事爭議,但受限于當時法國對國際仲裁的研究深度,立法者并未制定專門性規(guī)則對國際仲裁予以規(guī)范,所以原本針對國內仲裁的法律及判例對國際仲裁同樣有效,法院在國內仲裁案件審查中對《民訴法典》1006 條所作限制性解釋以及基于維護締約誠信而衍生出的例外規(guī)定也適用于國際仲裁協(xié)議。但是由于國際仲裁包含國際因素,所以法院對于國際仲裁的態(tài)度更為審慎,其中對于當事人是否出于真實意愿訂立仲裁協(xié)議的審查力度高于國內仲裁。如果法國當事人與外國當事人在境外簽訂仲裁協(xié)議,并約定在境外進行仲裁程序,那么法院將會嚴格審查法國當事人的行為是否出于其真實意愿。相較于國內仲裁,法院還會考察當?shù)氐姆ㄖ苇h(huán)境,如果法院認為他國并不能提供一個公平透明的司法氛圍,那么就有可能認定法國當事人是在行為受限的情況下被迫參與仲裁,仲裁協(xié)議因欠缺當事人合意的基礎而無效,法院將代替仲裁庭審理案件。⑥法國為了防止本國國民在國際民商事爭議中受到域外裁判者的不公正對待,設置了保護性管轄權。法國《民法典》14條對涉外法律關系作出相關規(guī)定,外國人不論于何處訂立合同,如果應向法國公民履行義務,那么由此引發(fā)爭議,即便該名外國人不居住在法國,法國法院也有權傳喚到庭。這一規(guī)定保證了法國法院對本國公民的任何爭議均有管轄權,依據此條,法國當事人可以主張其簽訂的所有國際仲裁協(xié)議均無效力,并要求由法國法院管轄。最高院在判例中對該條的適用范圍作出限制,如果法國當事人是自愿訂立仲裁協(xié)議,并且參與了仲裁,那么便放棄了《民法典》14條所提供的司法保護,應接受仲裁庭的裁決。但是,由于法國對當事人意愿的真實性設置了嚴格的判斷標準,使得仲裁管轄權難以對抗法院的保護性管轄權。Cour de Cassation,“Arrêt du décembre 1860”,in Recueil Dalloz,1861,p.166.

        這一時期,法國對國際商事仲裁的排斥態(tài)度不僅源于法官對于仲裁員缺乏信任,也是法國長期以來保護主義思想的延續(xù)。盡管法國曾長期是歐洲第一經濟強國,但隨著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開展以及交通運輸方式的革新,國家經濟實力的提升不能繼續(xù)依賴擴大出口、減少進口的方式,而需要與他國開展自由貿易,實現(xiàn)互通有無。法國也相繼和周邊國家簽訂了自由貿易協(xié)定,但是法國的仲裁理念卻呈現(xiàn)明顯的滯后性,無法應對大量出現(xiàn)的國際商事爭議,反觀比利時、英國、德國等鄰國,卻及時地適應形勢的變化,以包容的心態(tài)接納了仲裁。①德國1877 年《民訴法典》1026 條允許當事人對未來的爭議訂立仲裁協(xié)議,英國1889 年《仲裁法》27 條肯定了當事人有權以書面協(xié)議的方式將已經發(fā)生或未發(fā)生的爭議交由仲裁解決。比利時最高院在1888 年審理的一起案件中將法國《民訴法典》1006條作為準據法,并依照自己的理解,提出該條僅適用于爭議發(fā)生后訂立的仲裁協(xié)議,如果爭議發(fā)生前訂立的仲裁協(xié)議也要同樣遵循此條,那么當事人根本無法滿足1006 條所列明的要求。Cour de Cassation de la Belgique,“Arrêt du 17 février 1888”,in Recueil Dalloz,1867,vol.2,p.21.法國對仲裁所持的保守立場將本國的仲裁法與外部的仲裁體系相割裂,法國的仲裁機構也很難在國際商事領域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二、仲裁環(huán)境的優(yōu)化:國內仲裁與國際仲裁的雙軌制改革路徑

        法國在特殊歷史時期所形成的限制仲裁的思潮使得仲裁職能大大萎縮,但是法國及時開始變革之路,為仲裁創(chuàng)造有利的發(fā)展環(huán)境。其國內仲裁的改革主要是依托于自身仲裁理念的轉變,法院在案件中逐漸減少對仲裁的限制。國際仲裁得益于外界的推動,因此能夠直接針對《民訴法典》1006條重新解讀,消除對仲裁發(fā)展最大的阻礙,改革效率遠高于國內仲裁的改革。

        (一)法國對國內仲裁的改革:漸進式的改革路徑

        法國的國內仲裁制度在經歷了一段短暫的曲折歷程后,進入了緩慢的發(fā)展階段。法院開始轉變對仲裁的態(tài)度,不再延續(xù)先前強化仲裁限制的導向,而是逐步增加對仲裁的扶持力度。雖然變革時期的仲裁法律規(guī)范遠遠落后于現(xiàn)代仲裁制度,但是在既有法條的框架下,法院在案件中采取多種方式,以支持仲裁為導向對法律進行解釋,并對仲裁的救濟措施進行更為合理的設置,改善國內的仲裁環(huán)境。

        仲裁法律規(guī)范體現(xiàn)了國家對于仲裁的干預,但是法條尚未規(guī)定的事項則屬于法院自由裁量權的范圍。法院在部分案件中,將當事人的仲裁合意作為填補法條空白的方式。由于當事人意思自治是仲裁的基石,肯定仲裁的效力即是確認當事人對于仲裁的安排。其中法國對于仲裁期限的改革,便是將其納入當事人意思自治的范圍,而不再由法律作出剛性的標準。依據當時的《民訴法典》,仲裁期限對仲裁的意義重大,如果仲裁庭未及時在仲裁期限內作出裁決,那么裁決無效。②參見《民訴法典》1012條第2款。其中1007 條對一般情況下的仲裁期限作出了規(guī)定,如果當事人在爭議發(fā)生后訂立仲裁協(xié)議,那么自仲裁協(xié)議締結之日起,仲裁期限為三個月。③受到Prunier案的影響,此階段的仲裁協(xié)議大多是當事人在爭議后所締結。雖然法條并未對仲裁期限的延長作出說明,但是自1857 年開始,最高院不再拘泥于法條的字面要求,而是以當事人的合意為依據,判斷仲裁庭是否在三個月之外有權繼續(xù)裁決。仲裁庭的裁決權來源于當事人的授權,只要有充分的證據表明當事人同意延長仲裁期限,那么仲裁程序不受法定期限約束。④Cour de Cassation,“Arrêt du 1er décembre 1857”,in Recueil Dalloz,1858,vol.1,p.29.在此基礎上,法院在之后判斷裁決是否超期的案件中,便將目光聚集在尋求當事人延期意愿的依據。為了能夠盡可能給予仲裁更多的支持,法院并未將審查局限于仲裁期限的書面約定,當事人在仲裁程序中的配合、仲裁庭的行為均可被采納,以證明當事人認可仲裁延期。⑤如在一起案件中,一方當事人簽字同意延長仲裁期一個月,其后延長期變更為一個半月,盡管該當事人并未在變更后的仲裁期限延長決定上簽字確認,但是當事人出庭,并對仲裁裁決予以確認,因此法院認定該當事人實際上默認了仲裁期限的變更。Cour de Cassation,“Arrêt du 2 février 1898”,in Recueil Dalloz,1898,vol.1,p.176.

        法條對于所有規(guī)范事項不可能面面俱到,必然存在模糊之處。法院在釋明的過程中則可以給予仲裁更大的自治空間。其中友好仲裁便是法院在司法支持仲裁理念的指引下,在法律規(guī)范釋明過程中構建完成。友好仲裁本質上是一種具備高度獨立性的仲裁方式,仲裁庭具有更大的權力,能夠依據自己的判斷作出裁決。雖然法國早已確定了友好仲裁,但是《民訴法典》僅作出原則性規(guī)定,允許友好仲裁員可不受法律限制進行裁判。①《民訴法典》1019條規(guī)定仲裁員須依據法律規(guī)范作出裁決,但是友好仲裁屬例外情況。法院在案件中提出,為了能夠發(fā)揮友好仲裁的優(yōu)勢,友好仲裁可以擺脫實體法與程序法的約束。②Cour d’appel d’Orléans,“Jugement du 11 avril 1866”,in Recueil Dalloz,1866,vol.2,p.101.最高院在之后的判例中,延續(xù)此種導向,對友好仲裁員的權限作出了具體規(guī)定,賦予友好仲裁更多的靈活性。③仲裁庭若協(xié)商一致,可由一名仲裁員代為參加庭前會議。當事人選定友好仲裁,則不再享有針對普通仲裁程序的救濟措施。Cour d’appel de Lyon,“Jugement du 28 juin 1881”,in Recueil Dalloz,1882,p.190;Cour de Cassation,“Arrêt du 15 décembre 1885”,in Recueil Dalloz,1886,vol.1,p.468.上述兩種方式對法條所作解釋僅僅是法律條文的補充,只有在立法者并未規(guī)定或規(guī)定不詳時,法院才能發(fā)揮支持仲裁的作用,因此效用有限。為了能夠加大改革力度,法院在對部分條文解讀時,不受文本意思約束,而是以減少仲裁限制為目的,盡管適用結果明顯偏離立法者的初衷,但是卻為仲裁創(chuàng)設了寬松的環(huán)境。④以裁決書的形式要件審查標準為例,依據《民訴法典》1016條的規(guī)定,裁決書須載有所有仲裁員的簽名,若仲裁員拒絕簽字,應予以注明。雖然法律對此并無例外規(guī)定,但是最高院在判例中提出,即便裁決欠缺一名邊裁的簽字,并不當然無效。由于最終的裁決以多數(shù)意見為準,因此首席仲裁員只要和其中一名邊裁達成一致意見,另一邊裁同意與否對裁決無任何實質影響,并不能因持反對觀點的邊裁簽名瑕疵而否決裁決效力。Cour de Cassation,“Arrêt du 9 février 1891”,in Recueil Dalloz,1892,vol.1,p.125.

        法院為仲裁當事人提供裁決后救濟措施則是司法權對仲裁進行監(jiān)督的重要途徑。法國規(guī)定當事人可以就裁決提起上訴,以便法院作出確認裁決無效或者重新審理的決定,當事人還可提出不予執(zhí)行申請。盡管多樣化的救濟手段可以為當事人的權益提供多重保障,但是裁決的效力也會陷入不確定的狀態(tài)。司法支持仲裁便是要求法院對仲裁給予充分的信任,不再過多地干預仲裁庭的裁判結果。為了賦予仲裁更多的權威,防止當事人重復提起救濟措施以惡意拖延裁決的執(zhí)行,《民訴法典》對于救濟措施的適用范圍予以明確,其中1028條規(guī)定唯有在特定情形下當事人方能提出不予執(zhí)行申請。⑤《民訴法典》1028 條共列舉出五種情形:(1)仲裁員欠缺仲裁協(xié)議或未依照仲裁協(xié)議作出裁決;(2)仲裁員依據無效的仲裁協(xié)議作出裁決;(3)當事人要求所有仲裁員須共同作出裁決,而仲裁庭在人員缺席的情況下作出裁決;(4)當事人采取由邊裁分別給出意見,首席仲裁員從中選擇的表決模式,但是首席仲裁員未與其他仲裁員商議便獨自作出裁決;(5)裁決超出當事人的請求范圍。除此之外,當事人須選擇上訴。

        不予執(zhí)行與裁決的上訴不僅在適用領域有所差異,同時當事人在適用方式上也有所不同。由于不予執(zhí)行的事由被認定為違反公共秩序,所以當事人不得自由處置提起不予執(zhí)行的權利。但是當事人對裁決是否提起上訴僅關系到個人私權,因此《民訴法典》允許當事人放棄就裁決上訴的權利。⑥《民訴法典》1010條規(guī)定,當事人可以在訂立仲裁協(xié)議之時或之后提出放棄上訴。此后法國一直沿用此項規(guī)定直至2011年。當事人若作出棄權表示,那么除非裁決具備不予執(zhí)行的情況,否則裁決作出后即生效。在司法實踐中,法院為了保障仲裁效率,判定當事人一旦作出放棄上訴決定,那么不論之后對仲裁其他事項作出何種變更,當事人均不能再次提起上訴。⑦例如在一起爭議中,當事人在仲裁協(xié)議中約定仲裁員由法院指定,同時聲明放棄上訴。其后當事人卻又指定仲裁員參與仲裁。雖然放棄上訴的對象是經法院指定的仲裁員所作裁決,最終的裁判者與當初約定不符,但是最高院認為即便當事人對仲裁協(xié)議的部分內容作出變更,但仍應遵循初始棄權的約定。Cour de Cassation,“Arrêt du mai 1848”,in Journal du palais,1848,p.581.

        (二)法國對國際仲裁的改革:大刀闊斧式的改革

        國際仲裁在法國的確立和發(fā)展遠遠滯后于其他國家,因此國際仲裁也亟待改革,但是國際仲裁的處境與國內仲裁完全不同。國際仲裁包含有涉外因素,與外國商事主體的利益密切相關。一個封閉保守的仲裁環(huán)境必然使得他國商事主體在與法國進行交易時對當?shù)胤ㄖ苇h(huán)境有所顧慮,從而增加交易成本。由于法國和歐洲存在廣泛的經濟往來,經濟上的強烈需求必然會轉換成為政治上的訴求,各國通過外交手段游說法國放開本國的仲裁市場。而法國意識到若要維持自己的經濟優(yōu)勢地位,仲裁制度必須獲得外界認可。因此在改革初期,法國將國際仲裁的改革看作是本國司法主權為迎合外國商事主體的需要所做讓步。①英國對于法國國際仲裁設立初期的發(fā)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1860年英法簽訂了自由貿易協(xié)定,英國借此督促法國盡快設立國際仲裁制度以為兩國擴大貿易提供便利。隨著普法戰(zhàn)爭法國的失利,英法兩國的關系更加緊密,英國甚至動用外交途徑督促法國優(yōu)化國際仲裁制度。Jean-Louis de Lanessan, Histoire de l’entente cordiale franco-anglaise:les relations de la France et de l’Angleterre depuis le XVIe siècle,Librairie félix alcan,1916,p.246.

        《民訴法典》1006條及先前的司法解釋是仲裁發(fā)展的最大障礙,也因此成為首要的改革對象。1865年最高院在判例中在對國際仲裁進行司法審查時,提出了法律適用的問題,《民訴法典》及之前判例對于仲裁協(xié)議效力的規(guī)定并不必然適用于國際仲裁,因此法院應依照仲裁協(xié)議訂立地的法律作出判斷。②Cour d’appel de Paris,“Jugement du 8 novembre 1865”,in Recueil Dalloz,1867,vol.2,p.21.在之后的判例中,最高院進一步提出,若仲裁協(xié)議簽訂于國外,只要協(xié)議不違背法國公共秩序,那么法院便應當以簽訂地的法律為依據審查協(xié)議效力,而《民訴法典》1006 條不屬于公共秩序,所以仲裁協(xié)議無須符合高度精確性的要求。③Cour de Cassation,“Arrêt du 21 janvier 1904”,in Recueil Dalloz,1906,vol.1,p.395.

        法國初期的改革取得了巨大成果,有效地保護了域外訂立的仲裁協(xié)議效力。隨著國際仲裁活動的增多,法國國內也意識到仲裁對于國際貿易的促進作用,國際仲裁的改革動力從外源性逐步向內生性演化。加之國際形勢的變化,國際仲裁被賦予了新的意義。一戰(zhàn)結束后,各國都經歷了戰(zhàn)爭所帶來的破壞影響,為此希望能夠以和平的方式解決彼此間的爭議,而仲裁既能夠維護各國之間的良好關系,又可以妥善解決爭議,與當時政治趨向相吻合,各國都將仲裁視為構建戰(zhàn)后外交的一種新方式。④受到和平主義思潮的影響,國際商會仲裁院于1923 年在巴黎成立,至此之后成為歐洲乃至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仲裁機構。Eduado Silva Romero,Emmanuel Jolivet,Florian Grisel“,Aux origins de l’arbitrage commercial contemporain: l’émergence de l’arbitrage CCI(1920-1958)”,in Revue de l’arbitrage,2016,No.2,p.421.法國也希望能夠恢復歐洲經濟中心的地位,因而進一步對國際仲裁實施改革。適逢國聯(lián)通過了旨在保護仲裁協(xié)議的1923 年《日內瓦協(xié)定》,法國作為國聯(lián)的成員國,在立法層面對仲裁規(guī)范進行了修訂,在法律條文中區(qū)分爭議發(fā)生前后所訂立的仲裁協(xié)議,此種修訂囊括了國內仲裁和國際仲裁。⑤法國于1928年批準了《日內瓦協(xié)定》。至此《民訴法典》1006 條的規(guī)定不再適用于所有爭議前所訂的仲裁協(xié)議。其后最高院在此基礎上給予了當事人充分的意思自治,允許當事人對所有的國際仲裁協(xié)議自由約定準據法,法院僅依據法國公共秩序予以審查。⑥Cour de Cassation,“Arrêt du 19 février 1930”,in Dalloz Recueil hebdomadaire,1930,p.228.該案標志著國際仲裁協(xié)議完全擺脫了《民訴法典》1006條的約束,當事人在爭議后締結仲裁協(xié)議也無任何特殊的法律阻礙。

        法國歷經六十余年,在國際仲裁領域對仲裁協(xié)議的形式要件實現(xiàn)了徹底變革,其間法國部分變革措施亦適用于國內仲裁,推動了國內仲裁的發(fā)展。在《民訴法典》1006 條之外,法國仍然采取多種措施支持仲裁。從總體改革方向而言,國際仲裁與國內仲裁保持一致,法院對于國際仲裁態(tài)度的轉變必然也會影響到國內仲裁,因此法院對于國際仲裁的部分改革措施推廣至國內仲裁。①例如,最高院首先在1949 年的判例中肯定了國際仲裁程序中仲裁庭有權決定自身管轄權。隨著認識的深化,法院逐步將此種做法予以體系化,并命名為管轄權自決原則,在國際仲裁確認了管轄權自決原則,隨后推廣至國內仲裁。Cass.com.,22 février 1949,Semaine juridique,1949.II.4899.但是,國際仲裁與國內仲裁呈現(xiàn)不均衡的發(fā)展態(tài)勢,法國在國際仲裁領域的改革幅度遠超國內仲裁,其中緣由在于一個寬松的國際仲裁環(huán)境可以吸引國際商事主體將法國選為仲裁地,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為此,法國為了給予國際仲裁更大的自治空間,將公共秩序劃分為國際公共秩序和國內公共秩序,其中國際公共秩序的范圍遠遠小于國內公共秩序。法院在審查國際仲裁裁決時,堅持以法國的國際公共秩序為依據審查裁決效力。②在1955年法國法院受理的一起審查國際裁決的案件中,仲裁程序適用英國法,依據當時英國法的規(guī)定,仲裁員無須集體商議,也不需要對裁決結果列明詳細的理由。而法國法的規(guī)定則與英國法相反,要求邊裁與主裁須進行討論,并在裁決中附上依據。但是法院提出法國法的此項規(guī)定僅針對國內仲裁,對國際仲裁并無約束力,所以該份裁決并不違反國際公共秩序。Cour d’appel de Paris,“Jugement du 9 décembre 1955”,in Recueil Dalloz,1956,p.217.

        三、司法支持仲裁理念的落實:法國改革歷程對我國修法的啟示

        法國在改革期間充分發(fā)揮了法院的能動性,構建了以判決為基石的仲裁制度。我國法院在部分案件中也會以保護仲裁效力為目的對法律予以解釋。如在2015年西門子國際貿易(上海)有限公司申請承認與執(zhí)行外國仲裁裁決一案中,雙方當事人在新加坡國際仲裁中心進行仲裁,但雙方均為中國法人,合同標的物所在地、合同履行地等因素也位于國內,一方提出爭議因不具備涉外因素,裁決不具效力。最高人民法院則提出為促進仲裁在一帶一路中的作用,并且考慮到兩方均為自貿區(qū)注冊的企業(yè),本著支持自貿區(qū)法治建設先行先試的精神,認定此種情況屬于《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中第一條第五項,“可以認定為涉外民事法律關系的其他情形”,并據此認可裁決效力。③《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西門子國際貿易(上海)有限公司申請承認與執(zhí)行外國仲裁裁決一案的請示的復函》[(2015)民四他字第5號]。在此基礎上,最高人民法院在2016 年發(fā)布《關于為自由貿易試驗區(qū)建設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見》(以下簡稱《自貿區(qū)意見》),明文規(guī)定在自貿區(qū)注冊的外商獨資企業(yè)可以約定在域外仲裁。

        但是與法國相比,我國法院并未在案件中持續(xù)性地表現(xiàn)出支持仲裁的傾向。以2016 年的來寶案件為例,仲裁協(xié)議選定在新加坡國際仲裁中心進行仲裁,且仲裁庭由三人組成。但由于案件符合仲裁規(guī)則所規(guī)定的快速仲裁程序適用條件,仲裁機構遂指定仲裁員獨任審理。上海法院在審查裁決時,認定仲裁規(guī)則與仲裁協(xié)議發(fā)生沖突時,仲裁協(xié)議的地位高于仲裁規(guī)則,裁決違反了《紐約公約》第五條第一款(丁)項規(guī)定,仲裁庭的構成與各當事人協(xié)議不符,裁決不具效力。④申請人來寶資源國際私人有限公司與被申請人上海信泰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申請不予承認和執(zhí)行仲裁裁決民事裁定書[(2016)滬01協(xié)外認1號]。由于判決的背后存在多種利益考量,并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因此我國不能僅依靠判決完成仲裁的改革,而以法條的方式落實司法支持仲裁的理念才是取得改革成果最為穩(wěn)妥的方式。此外判決僅是針對特定情況,適用范圍有限,以判決為主要推力的改革無法滿足當前中國在短時間內建立完善的仲裁制度的需求。而以制定新法的方式奠定仲裁制度的主體,并在之后的實踐中隨時通過司法解釋及指導性案例不斷充實才是我國仲裁變革的路徑。雖然中法兩國在改革內容、具體規(guī)則方面差異巨大,但是法國在變革期間對外部因素的態(tài)度以及改革的指導思路依然對我國修改《意見稿》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一)確立與國際規(guī)則全面接軌的改革方式

        盡管法國法院曾一度認為仲裁對自身司法權構成威脅,但是卻在20 世紀50 年代完成了仲裁改革工作,并確立了高度自治性的仲裁制度。法國的這一巨大變化,是由國內與國際商事交易發(fā)展的雙重需要所推動的。法院對于仲裁的保守態(tài)度阻礙了商事交易的發(fā)展,因此法國需要建立多元化的糾紛解決機制,并為商事主體提供安全的仲裁環(huán)境。但同時法院難以在短時間內消除對仲裁的不信任感,國內自發(fā)性的仲裁改革措施力度非常有限。在此種情況之下,外因在法國仲裁改革過程中起到了更為重要的作用。由于法國的仲裁制度關系到國外商事主體的利益,外國希望法國能夠縮小仲裁制度與外部的差異,減少本國商事主體的救濟成本。法國在經濟及政治上早已融入世界,任何法律制度的設計也須順應國際趨勢,所以法國首先在國際仲裁領域進行了大刀闊斧式的改革。豐富的國際仲裁實踐使得法院徹底改變了固有保守的觀念,意識到仲裁與自身司法權威并非處于對立狀態(tài),仲裁滿足了爭議主體對于保密性、效率性等需要,并且能夠以最為平和的方式解決雙方矛盾,與歐洲各國在戰(zhàn)后呼吁和平的政治走向相契合。法院對國際仲裁態(tài)度的轉變也影響到國內仲裁,并加速對國內仲裁的改革。

        法國花費百年時間實現(xiàn)仲裁觀念的轉變,并繼而建立起司法支持仲裁的體制,而中國的仲裁立法至今尚不足三十年,①盡管早在北洋政府時期,中國便誕生了仲裁的雛形,新中國在20世紀50年代即設立了對外貿易仲裁委員會和海事仲裁委員會,但是仲裁依附于行政權力,與現(xiàn)代仲裁制度相距甚遠。若要在短時期內達到此項目標,改革強度遠超法國。但是與轉型期的法國相比,我國所處的國際仲裁環(huán)境已經發(fā)生了巨大變化。目前仲裁理論的發(fā)展較為成熟,國際社會對司法支持仲裁的理念已經達成共識。此外,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各國司法主權不再是保守封閉的狀態(tài),國家間的司法互動日益增多,對域外的裁決效力體現(xiàn)出很大的包容度。我國的理論界及實務界早已肯定了司法支持仲裁這一整體發(fā)展方向,因此現(xiàn)在所要解決的問題僅是如何在本輪的修法工作中尋求合適的方式落實這一理念。

        一國的立法活動屬于行使主權的行為,立法者應將國家利益和本國國情放在首要位置,但是也需考慮與國際條約和國際通行做法相一致。②有學者從中國整體發(fā)展戰(zhàn)略的角度提出,隨著中國國力、國際環(huán)境的變化,為了進一步建設開放型經濟體系,中國需要將對外開放的重心轉為規(guī)則等制度型開放。制度型開放需要得到國際社會認可,因此須與國際規(guī)則相適應。參見王軼:《堅持統(tǒng)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人民日報》2021年3月19日,第11版。我國《仲裁法》對仲裁的限制遠遠多于《紐約公約》《聯(lián)合國國際商事仲裁示范法》(以下簡稱《示范法》)以及仲裁大國的仲裁法律規(guī)范,而我國所有以司法支持仲裁為導向的改革措施以提升本國仲裁競爭力為最終目的,關鍵在于確保本國的仲裁制度能夠獲得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同。國際條約和國外慣例反映了世界各國的普遍需求,應當成為國內立法活動的重要參考。

        中國在《意見稿》的制定過程中,充分考慮到了國內立法與國際規(guī)則的接軌問題,將國際主流做法作為《仲裁法》重要的修訂依據。其中最為典型的是將部分原本屬于法院的司法權讓渡給仲裁庭。盡管仲裁庭同法庭均是爭議解決機關,但是由于仲裁員并非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因此仲裁庭在解決爭議時,所具有的權力遠遠小于法庭。司法既已支持仲裁,法院應為仲裁庭審理案件給予充分便利,擴大其權限范圍?!兑庖姼濉窊司椭俨门R時措施及仲裁庭的管轄權作出了新規(guī)定?!兑庖姼濉烦浞挚隙酥俨猛グl(fā)布臨時措施的權力,不僅可以直接作出財產保全、證據保全及行為保全等決定,同時仲裁庭還可以在《意見稿》列舉的臨時措施之外作出其他措施決定,以保障仲裁程序的順利進行。③《示范法》第17條僅是授權仲裁庭可以采取臨時措施,而《意見稿》第三節(jié)則對當事人申請仲裁庭采取臨時措施的條件,以及仲裁庭有權采取的臨時措施種類作出更為清晰的表述,因此該部分可以看作對《示范法》相關內容的具體化。與法院的財產保全程序相比,《意見稿》要求申請人必須提供擔保。雖然看似仲裁程序中的當事人申請保全的條件要高于訴訟程序,但是考慮到仲裁員與當事人之間本質上屬于契約關系,如果仲裁庭因為作出錯誤的臨時措施決定而給當事人造成損害,那么將承擔賠償責任。在有擔保的情況下,受損一方可以盡快從擔保財產獲得補償,仲裁員的壓力大大減輕。從此角度而言,申請人提供擔保使得仲裁庭敢于作出臨時措施,同時防止當事人濫用臨時措施,從而提升仲裁中臨時措施的效率以及社會的認可度。①盡管《示范法》第17條規(guī)定“仲裁庭可以要求當事任何一方提供有關此種措施的適當?shù)膿!?,但是筆者結合正文中所列理由,認為《意見稿》在中國的司法環(huán)境下,作出如此規(guī)定并無不妥。

        仲裁庭的管轄權則是仲裁庭解決爭議的先決條件?!兑庖姼濉芬肓俗圆霉茌牂?,使得仲裁庭能夠判斷自身管轄權,而無須由法院或仲裁機構代為審查,但是其中規(guī)定仍有商榷之處。依據《示范法》的規(guī)定,如果一方當事人提出仲裁庭無管轄權,那么仲裁庭就此可以作出裁定或者裁決。如果仲裁庭作出裁定,當事人隨即可請求法院再次審查。②《示范法》16條(3)款?!兑庖姼濉?8條無疑是將仲裁庭的管轄權決定定性為裁定,允許當事人可以立即就管轄權問題向法院申請審查。但是在最終裁決作出后,當事人卻能夠以沒有仲裁協(xié)議或者仲裁協(xié)議無效為由要求法院撤銷裁決,③《意見稿》77條。仲裁庭肯定自身管轄權的決定變?yōu)榱瞬脹Q的一部分,前后定性出現(xiàn)偏差。如果從仲裁申請雙方公平性角度而言,倘若仲裁庭肯定自身的管轄權,那么異議一方提請仲裁地的中級人民法院進行審查。法院如認為仲裁協(xié)議有效,那么在裁決作出后,異議一方仍只能向該法院提出撤銷之訴。若仲裁庭認為仲裁協(xié)議無效,并否認自身管轄權,那么異議一方不僅可以要求仲裁地的中級人民法院進行審查,之后還能夠向上級法院提出復議。同為管轄權所引發(fā)的糾紛,但是不同情況下《意見稿》所給予的救濟措施卻截然不同,對于當事人而言,缺乏公平。因此我國應明確仲裁庭對自身管轄權判定的性質,若認定為裁定,那么應取消仲裁庭無管轄權情況下的省高院復議制度,并且當事人無法在裁決作出后再次以管轄權為由提出撤銷;或者我國將仲裁庭對管轄權的決定視為裁決,當事人僅能夠在裁決作出后以仲裁庭管轄權判斷錯誤為由向法院申請撤銷。④以法國為例,現(xiàn)行《民訴法典》1492條規(guī)定,仲裁庭對自身是否具有管轄權判斷錯誤,那么當事人便可申請法院撤銷。這其中包括了仲裁庭認定自身有管轄權和無管轄權兩種情況。

        我國對于臨時仲裁態(tài)度的轉變也體現(xiàn)了立法人員吸納國際規(guī)則的意愿。盡管我國出于方便監(jiān)督管理仲裁的原因,長期以來只認可機構仲裁的模式,但是隨著對外交往的升級,這種限制出現(xiàn)了松動。⑤大部分國家早已接納了臨時仲裁。中國若不能引入臨時仲裁,那么便會給國外商事主體在中國仲裁帶來不便。此外,《紐約公約》要求成員國負有承認和執(zhí)行外國臨時仲裁裁決的義務,中國須認可域外臨時仲裁的效力,卻因法律所限,本國無法作出臨時仲裁裁決以獲得其他成員國認可,中國與其他成員國的權利義務并不對等?!蹲再Q區(qū)意見》開始允許自貿區(qū)注冊的企業(yè)采用臨時仲裁的方式,實務部門則相應地制定了臨時仲裁規(guī)則,指引當事人參與臨時仲裁。⑥如珠海仲裁委出臺了《橫琴自由貿易試驗區(qū)臨時仲裁規(guī)則》,中國互聯(lián)網仲裁聯(lián)盟制定了《中國互聯(lián)網仲裁聯(lián)盟臨時仲裁與機構仲裁對接規(guī)則》?!兑庖姼濉吩诹⒎▽用嬖试S涉外仲裁當事人可以不受仲裁機構的約束,選擇專設仲裁庭。相較于《仲裁法》,《意見稿》無疑提升了仲裁的靈活性,以法律的方式確認了仲裁當事人享有更大的意思自治空間,為中國和域外仲裁法律的對接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但是立法者并未完全參照國外模式,全面引入臨時仲裁,而是將此種改動局限在涉外仲裁,國內仲裁則仍須選擇機構仲裁。由于仲裁在我國只有短短幾十年歷史,并且臨時仲裁是一項全新制度,貿然放開臨時仲裁可能會帶來各種司法難題,立法者在控制仲裁風險和滿足對外交往的需求之間選擇了折中的方式,這種立法方式也獲得了積極的評價。⑦劉曉紅、馮碩:《對〈仲裁法〉修訂的“三點”思考——以〈仲裁法(修訂)(征求意見稿)〉為參照》,《上海政法學院學報(法治論叢)》2021年第5期,第61頁。此種立法思路有其科學性,考慮到了我國薄弱的仲裁文化和臨時仲裁的價值。但是《仲裁法》的修訂是一項成本極大的工作,最終版本公布之后,新的《仲裁法》將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指導我國的仲裁工作,而全面引入臨時仲裁則是大勢所趨,如果將其置于下一次《仲裁法》的修訂任務中,那么臨時仲裁的改革周期將會過于漫長,極大地減損本次修法的效率。參照法國的改革過程,法院脫離固有理論的羈絆,通過判例的方式對法律條文予以補充,中國也可以在本次《仲裁法》的修訂過程中加大改革力度,完全取消對臨時仲裁適用范圍的限制,并結合我國司法實踐的傳統(tǒng),以規(guī)避臨時仲裁所帶來的風險、發(fā)揮臨時仲裁靈活性的特點為目的,之后由最高院隨時發(fā)布司法解釋及規(guī)定。①我國在《仲裁法》的實施過程中,經由最高院發(fā)布多項司法解釋和規(guī)定以填補法律的不足。以報核制度為例,由于《仲裁法》并未化解司法審查過程中保護主義對地方法院的影響,20 世紀90 年代最高院陸續(xù)發(fā)布了《關于人民法院處理與涉外仲裁及外國仲裁事項有關問題的通知》及《關于人民法院撤銷涉外仲裁裁決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地方法院若否認涉外裁決的效力,須上報至最高院決定。2017 年最高院發(fā)布《關于仲裁司法審查案件報核問題的有關規(guī)定》,將報核的范圍擴展至國內裁決。若當事人的住所地涉及多個省級區(qū)域,或者裁決違反社會公共利益,否認裁決效力的最終決定由高院作出,其他情況則交由省高院決定。2021 年最高院修改了該規(guī)定,將上報至最高院的事由限定為國內裁決違反公共利益。最高院對報核制度的一系列規(guī)定構成了《仲裁法》重要的補充。

        (二)堅持以實際需求為導向的改革思路

        盡管法國是一個大陸法系國家,但是在仲裁變革期間,并未對仲裁法律進行頻繁的修訂,改革工作主要是依托法院對仲裁法的解釋和應用。中國則采取立法先行的方式對《仲裁法》進行修訂,以期通過修法的方式達到快速推進仲裁的目的。雖然中法改革的著力點有所不同,但是法國將實踐需要置于首要地位的改革思路對中國的修法工作而言不失為一種選擇。

        我國有些學者在談及《仲裁法》的修訂時,側重于從理論角度出發(fā),對現(xiàn)有仲裁制度及《意見稿》提出批評和修改建議。②如有學者提出,過去仲裁司法監(jiān)督的研究群體主要是實務人員,通常不會從理論層面認識其中的結構性問題,而仲裁法學依附于民事訴訟法學,民事訴訟的不少理論可以應用于仲裁。所以民訴法的學者在研究仲裁法的問題時,文章往往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參見張衛(wèi)平:《仲裁案外人權益的程序保障與救濟機制》,《法學評論》2021年第3期,第35—36頁;張衛(wèi)平:《現(xiàn)行仲裁執(zhí)行司法監(jiān)督制度結構的反思與調整——兼論仲裁裁決不予執(zhí)行制度》,《現(xiàn)代法學》2020 年第1期,第130頁;吳英姿:《論仲裁救濟制度之修正——針對〈仲裁法(修訂)(征求意見稿)〉的討論》,《上海政法學院學報(法治論叢)》2021年第6期,第127—141頁。而法國在構建新型的仲裁規(guī)范時,法院針對具體問題,充分利用自由裁量權,采取填補法律空白、釋明現(xiàn)有法律等多種法律解釋方式尋求解決,而此種解釋是否與既有理論契合并不作過多考慮。法國因此通過一系列判例打造了一個仲裁友好型的司法環(huán)境,并進而發(fā)展出諸多服務于司法支持仲裁的具體理論與做法,其中部分理論被納入成文法,而一些實踐中的做法則繼續(xù)指導法院工作。雖然任何一項社會制度均需有理論支撐,但是理論的衍生和發(fā)展均是為了實現(xiàn)一定的目標。如果傳統(tǒng)的理論無法滿足現(xiàn)實需要,那么便可對現(xiàn)有理論進行修補,或是提出創(chuàng)新性理論從而為制度的變革提供依據。③如近年來出現(xiàn)的國際商事仲裁第三方資助,便與傳統(tǒng)仲裁理念相沖突。英美法系曾經禁止爭議當事人之外的第三方幫訟分利,但是現(xiàn)今很多國家已經取消了該項限制;仲裁程序由于其保密性,因此與案件無關的第三方不能介入。但是資助人為了保證取得收益,需要獲取大量信息,這就與仲裁的保密性原則產生了沖突。此外,第三方資助是一項新興制度,學術界并未作出統(tǒng)一定義,但是實務人員并未因理論上的障礙而否認第三方資助的合法性。由于第三方資助能夠解決部分當事人難以承擔國際仲裁中過高成本的問題,所以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仲裁機構在立法及仲裁規(guī)則中明示投資機構可以介入仲裁程序。沈偉、董煒堃:《國際仲裁第三方資助的披露制度研究——以香港和新加坡立法監(jiān)管為切入》,《商事仲裁與調解》2020年第2期,第117—137頁。反之若過分強調制度規(guī)則的理論屬性,拘泥于在理論框架內分析規(guī)則的正當性與否,對仲裁法的改革并無益處。因此,中國應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對長期飽受詬病的問題予以修正,使得新法更加符合仲裁的發(fā)展規(guī)律。④有研究機構另辟蹊徑,采取了以社會調查問卷為基礎的實證研究方式探討仲裁法的改革問題。參見毛曉飛:《法律實證研究視角下的仲裁法修訂:共識與差異》,《國際法研究》2021年第6期,第110—126頁。

        法國改革思路的第二項內容是堅持雙軌制的立法模式,并沿用至今。其中的緣由在于改革之前的法國仲裁理念過于保守。立法者在外部游說、經濟利益的影響下,對仲裁的態(tài)度有所松動,并首先在國際仲裁中進行軟化處理。隨著國際仲裁活動的推廣,仲裁的積極效應也顯而易見,法國逐漸轉變對仲裁的認知,并將國際仲裁中的部分改革措施擴展至國內仲裁。但是司法機關與仲裁庭畢竟是兩個獨立的系統(tǒng),國際仲裁和國內仲裁均無法完全擺脫法院的監(jiān)督,所以司法并不能無條件支持仲裁。其中國際仲裁關系到法國仲裁制度在國際舞臺的影響力、對外開放戰(zhàn)略的實施,因此需要給予國際仲裁更多的支持。而國內仲裁則主要被視為法院訴訟之外的補充,其作用在于給予當事人解決私權糾紛時更大的選擇空間。國內仲裁與國家利益之間的聯(lián)系遠沒有國際仲裁緊密,法國對于國內仲裁可以作出更加嚴格的司法監(jiān)督標準。①隨著法國仲裁理念的日益成熟,法國國內已經就提升國內仲裁自治性達成共識。例如,法國仲裁法在2011 年修訂之前,允許國內仲裁當事人就國內裁決提出上訴。但是修訂之后,《民訴法典》1489 條規(guī)定,除非當事人達成上訴合意,否則不得就裁決提起上訴。雙軌制的立法模式實質上是國家在面對司法安全與仲裁發(fā)展時所做的妥協(xié)。

        我國在《仲裁法》中同樣對國內裁決和涉外裁決設置了不同的審查標準。對于涉外仲裁施行形式審查,而法院在審查國內仲裁時,證據是否偽造、當事人是否隱瞞關鍵性證據等實體要素也在審查范圍之內。在《仲裁法》頒布之初,雙軌制的立法模式便遭到部分學者批評。其主要原因在于寬松的審查標準難以杜絕涉外仲裁中的不規(guī)范現(xiàn)象,而中國司法界的業(yè)務能力足以保證法院對涉外裁決進行公正審查,即便部分法院確實可能受到地方保護主義的影響而否定涉外裁決,也不能據此在全國范圍內限制法院對涉外裁決的審查范圍,因此應將國內仲裁的審查標準擴展至涉外仲裁。②陳安:《中國涉外仲裁監(jiān)督機制評析》,《中國社會科學》1995年第4期,第19—31頁?!兑庖姼濉冯m然針對涉外仲裁設立專章予以規(guī)范,但是其中的特殊條款大都針對涉外因素,國內仲裁和涉外仲裁區(qū)別并不大。③在《意見稿》的第七章,關于涉外仲裁的特別規(guī)定共有六條,其中91 條至93 條系臨時仲裁規(guī)定,第88 條明示本章沒有規(guī)定的,適用其他普通規(guī)定。第89條建議仲裁員由中外具有專業(yè)技能的人員擔任。第90條涉及涉外仲裁協(xié)議效力判斷中準據法的確定。第77條則是統(tǒng)一設定了國內和涉外裁決的審查標準,不再區(qū)分國內仲裁和涉外仲裁。與原有涉外仲裁審查要求相比,《意見稿》無疑確立了實體審查標準,且該標準甚至高于《仲裁法》對國內仲裁的審查標準。④《仲裁法》58 條第4 款及第5 款列舉了裁決所依據的證據系偽造及當事人隱瞞關鍵性證據兩種情況,涉及裁決的實體審查。《意見稿》77條第5款取而代之的是裁決因惡意串通、偽造證據等欺詐行為取得。其中欺詐行為可以看作是一項兜底條款,囊括了當事人隱瞞證據在內的所有不誠信行為,因此實際上擴展了法院審查的邊界。

        逐步放寬對仲裁的審查標準是世界各國仲裁發(fā)展的趨勢,這也是司法支持仲裁的必然要求。我國不論在新法中沿用既有的雙軌制模式,抑或轉變?yōu)閱诬壷频牧⒎J剑紤Y合本國的國情,以減少對仲裁整體的監(jiān)督為目的。《意見稿》以單軌制的立法方式提升仲裁審查標準,這一做法明顯不符合現(xiàn)代仲裁制度的發(fā)展需求,我國所要考慮的應該是如何堅持程序性審查,并將其擴展至整個仲裁領域。但是筆者并不建議在本次修法時對所有仲裁程序一律規(guī)定程序性審查。由于仲裁法律規(guī)范需要獲得社會廣泛認同,方能實現(xiàn)預期效果,因此仲裁觀念的轉變絕非短時間可以完成。法國雖有著濃厚的仲裁氛圍,卻仍然通過雙軌制的模式以減小改革阻力,完成仲裁友好型法治環(huán)境的轉變,中國作為一個仲裁后發(fā)國家,唯有循序漸進,在實踐中逐步加強對仲裁的認同感,并概括商事主體及司法從業(yè)者的仲裁需求制定成熟的仲裁法律。雙軌制是目前有效緩解改革阻力的方式,法院在國內仲裁領域仍可以暫時保留嚴格的監(jiān)督標準,適度對裁決進行實體審查,在涉外仲裁領域則須嚴格限制法院審查的邊界,以獲得外國當事人對我國仲裁制度的認可。

        提高仲裁的自治性則是法國的另一項變革路徑,直接體現(xiàn)了司法支持仲裁的程度。為此,仲裁救濟措施的安排顯得尤為重要。充足的仲裁救濟措施固然可以為當事人提供保障,防止錯誤裁決給當事人造成損失,但也意味法院將會過多介入仲裁爭議,損害仲裁的效率和仲裁庭的權威。

        法國在設置了多種救濟措施的情況下,對于救濟措施的適用范圍作出劃分。其中不予執(zhí)行程序僅關系到程序性事由以及公共秩序,而上訴則針對實體問題,且當事人可以約定放棄上訴權利。隨著國際仲裁自治性的加強,法院僅能對國際裁決進行形式審查,因此國際仲裁當事人無法提起上訴,法國的兩種救濟程序并不會互相干擾,并且在既有體制下,最大程度減少了法院的干預程度。

        我國對于救濟措施的設置與法國有一定的相似,均是同時確立了兩種救濟措施。為了防止當事人濫用救濟措施,最高院曾發(fā)布司法解釋,①最高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6條規(guī)定,當事人不得就同一事由向法院申請撤銷及不予執(zhí)行抗辯。但是仍不能完全避免當事人通過不當行為減損仲裁效率。②有學者提出,最高院的司法解釋并不能阻止當事人先后在撤銷程序和執(zhí)行程序中提出不同理由,此種行為同樣可以達到拖延仲裁的目的。另外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使得不同法院并不能對同一事由重復審查,執(zhí)行權法院并不會審查撤銷權法院駁回撤銷請求的理由是否成立,因此多種救濟方式并不能起到維護司法公正的目的。韓平:《我國仲裁裁決雙重救濟制度之檢視》,《法學》2012年第4期,第60—61頁?!兑庖姼濉穭t從根源上解決了此問題,規(guī)定仲裁地若位于中國,仲裁當事人只可向法院提出撤銷申請。在特定情況下,法院撤銷裁決后可以要求仲裁庭重新仲裁。而針對外國裁決,負有履行義務的一方只能在執(zhí)行程序中提出抗辯事由,以阻止裁決發(fā)生效力。但是結合前述雙軌制的立法建議以及中國仲裁文化的發(fā)展程度,《意見稿》可以明確法院在所有的仲裁撤銷程序中,只審查程序事項以及是否違反社會公共利益,同時允許當事人若獲取新證據,以及在證據造假的情況下,可以向仲裁庭申請再次仲裁。此外,國內仲裁的當事人若作出約定,可就其他實體問題向法院提出上訴。此種安排既最大程度維護了仲裁的自治性,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也能夠將《意見稿》第77 條所列舉的七項撤銷事由予以保留,僅列入不同的審查程序,給予了當事人充分的救濟機會,此舉是目前狀況下的可行舉措。

        猜你喜歡
        最高院仲裁員仲裁庭
        最高院刑事指導性案例適用研究
        對旁聽人員有哪些要求?
        兵團工運(2019年7期)2019-12-13 13:37:39
        什么情形可視為撤回仲裁申請?
        兵團工運(2019年7期)2019-12-13 13:37:39
        仲裁裁決如何作出?
        兵團工運(2019年10期)2019-12-13 08:28:28
        國際投資仲裁庭對東道國反請求的管轄權探析
        仲裁研究(2019年2期)2019-09-25 07:31:46
        緊急仲裁員制度效力問題探究
        仲裁研究(2019年2期)2019-09-25 07:31:40
        國際仲裁中緊急仲裁員程序研究
        意大利執(zhí)政黨貪污面臨查封
        緊急仲裁員制度的國際經驗及其對我國的啟示
        我國最高院巡回法庭制度探究
        法制博覽(2015年18期)2015-02-06 19:28:30
        91福利视频免费|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夜字幕 | 精品粉嫩av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 狠狠色综合7777久夜色撩人| 精品国产黑色丝袜高跟鞋| 久久精品视频按摩| 久久人妻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 亚洲成a人网站在线看| 丰满人妻被持续侵犯中出在线| 中文在线中文a| 理论片87福利理论电影| 日韩精品永久免费播放平台 | 国产内射爽爽大片| 东京热加勒比无码少妇| 四虎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男女交射视频免费观看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视频|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毛片大尺度激情| 森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无码国模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天堂avav在线|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妺妺窝人体色www在线|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毛片在线啊啊| 青青草视频在线观看入口| 五月丁香综合激情六月久久| 日韩区在线| 久久精品日韩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剧情|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网站| 2021最新久久久视精品爱| 国产女优一区在线观看| 欧美性猛交xxxx富婆|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在线| 全免费a敌肛交毛片免费| 久久AV中文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