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潔
摘要:目的 探討核磁共振檢查診斷卵巢甲狀腺腫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8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5例卵巢甲狀腺腫患者為研究對象,再選取同時期15例卵巢其他來源囊性或囊實性腫塊患者作為對照組,在術前對患者都進行盆腔超聲及核磁共振檢查,分析兩種方式的醫(yī)學影像的差異和病理結果。結果 卵巢甲狀腺腫在核磁共振圖像和超聲圖像呈現為囊實性腫塊或者多房囊性,兩種檢查方式囊性成分的回聲或者信號混雜。核磁共振檢查的敏感度、特異度、約登指數比超聲檢查高。結論 核磁共振對卵巢甲狀腺腫的診斷敏感度比較高,進一步提升了對卵巢甲狀腺腫的檢出率。
關鍵詞:卵巢甲狀腺腫;磁共振成像;超聲;檢出率;價值
卵巢甲狀腺腫(SO)在臨床上極為罕見,主要由于女性患者機體內的卵巢含有甲狀腺組織。相關研究表明,卵巢甲狀腺腫在臨床上的常見類型是單胚層畸胎瘤,含有濾泡和膠樣物質的甲狀腺組織是其在臨床上的主要病理特征,占全部腫瘤的50%以上[1]。卵巢甲狀腺腫在臨床上沒有明顯的癥狀,術前和卵巢其他腫瘤進行區(qū)分比較困難,臨床上的誤診率比較高[2]。
在手術前正確診斷卵巢甲狀腺腫對手術方案選擇尤為重要。但因為卵巢甲狀腺腫在臨床上的致病率比較低,缺乏相應的病理研究[3]。鑒于此,本研究選取我院2018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5例卵巢甲狀腺腫患者為研究對象,再選取同時期15例卵巢其他來源囊性或囊實性腫塊患者作為對照組,探討核磁共振對卵巢甲狀腺腫的診斷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5例卵巢甲狀腺腫患者為研究對象,再選取同時期15例卵巢其他來源囊性或囊實性腫塊患者作為對照組。研究組年齡20~75歲,平均(36.44±5.26)歲;對照組年齡18~75歲,平均(37.35±4.6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知曉本研究內容;(2)符合卵巢甲狀腺腫、卵巢其他來源囊性或囊實性腫塊臨床標準;(3)認知正常。
排除標準:(1)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2)存在血液傳染性疾病;(3)存在嚴重的肝臟病變;(4)存在心腦血管疾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術前都進行盆腔超聲及核磁共振檢查。
超聲檢查使用的儀器是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檢查方式為腹部或經陰道超聲檢查。使用腹部檢查的患者需要使膀胱呈現充盈狀態(tài),體位為仰臥位,將探頭的頻率調整為2.0~6.0 mHz;使用陰道檢查的患者體位為截石位,探頭的頻率調整為5.0~9.0 mHz。
核磁共振檢查方式(MRI)的檢查方式如下:患者在檢查前的膀胱呈現為適當的充盈狀態(tài),對盆腔進行平掃和增強掃描。平掃包括對患者進行橫斷面T1WI掃描、橫斷面T2WI掃描、擴散加權成像(DWI)掃描以及冠狀面T2WI掃描等,將掃描的層厚設置為5.0~8.0 mm,掃描的層間隔設置為1.0~2.0 mm,掃描的視野(FOV)設置為400 mm×400 mm,掃描的矩陣設置為(352×264)~(352×296)。對患者進行增強掃描,使用對比劑釓噴替酸葡甲胺進行靜脈注射,劑量為0.1 mmol/kg,對患者進行軸位、矢狀位、冠狀位等方面的動態(tài)增強掃描。
1.3 觀察指標
由3位經驗豐富的醫(yī)生對所有患者的超聲圖像或核磁共振圖像進行分析,判斷結果由他們共同組成,分析患者的醫(yī)學影像的特征。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數據處理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種檢查結果比較
超聲檢查的結果顯示:15例卵巢甲狀腺腫患者為囊實性的有11例,占比為73.33%;單純囊性腫塊4例,占比26.67%。15例患者中,有13例患者的病灶邊界比較清晰,病灶形狀為類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合并腹水者有2例,患者病灶邊緣模糊。病灶囊內主要是無回聲,各房回聲呈現出不均,囊內呈現出類圓形,且病灶邊緣光滑的高回聲團有5例(33.33%),形態(tài)呈現出“白球”形狀。病灶的實性部分主要呈現為不規(guī)則分隔,結節(jié)狀呈現出中等形態(tài)或者高回聲突起,實性成分內部有豐富血流信號。
核磁共振檢查方式(MRI)的結果顯示:15例卵巢甲狀腺腫患者為多房囊實性腫塊的有13例,占比86.67%;單純囊性2例,占比13.33%。所有患者的病灶的邊界比較清晰,病灶形狀為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病灶囊性成分的信號比較復雜,有10例(66.67%)卵巢甲狀腺腫患者的T2WI圖像上的信號為顆粒狀或斑點狀,在T1呈低信號,特征具有類似“黑珍珠”樣。腫瘤實性成分的形狀呈現出不規(guī)則形態(tài),存在形式大多是結節(jié)、囊壁及分隔,具有較厚的囊壁及分隔,外周囊壁呈現出光滑狀態(tài)。卵巢甲狀腺腫患者的平掃呈現出T1等、T2稍高信號,增強掃描明顯強。
2.2 兩種檢查方式診斷價值比較
與病理檢查進行比較,超聲檢查正確的有6例,診斷正確率為40.00%;核磁共振檢查正確的有12例,診斷正確率為80.00%。超聲檢查方式結果顯示:有4例(26.67%)患者被確診為腫瘤合并有同側或對側脂肪、鈣化組織,有2例(13.33%)被確診為卵巢甲狀腺腫合并畸胎瘤,有1例(6.67%)患者誤診為單純性畸胎瘤。核磁共振檢查方式(MRI)結果顯示:有5例(33.33%)患者被確診為病灶合并同側或對側脂肪組織,有4例(26.67%)被確診為卵巢甲狀腺腫合并畸胎瘤,有1例(6.67%)患者誤診為單純性畸胎瘤。兩種檢查方式在敏感度方面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特異度方面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卵巢甲狀腺腫屬于一種特殊的成熟畸胎瘤,在臨床上主要認為腫瘤內部甲狀腺組織超過50%或者全部。一部分患者的腫瘤內部成分甲狀腺組織沒有達到50%,但是出現甲亢癥狀的時候,也可以確診為卵巢甲狀腺腫[4]。
卵巢甲狀腺腫在臨床上的主要形狀呈現出卵圓形或分葉狀,具有完整、光滑的腫瘤包膜。囊實性是卵巢甲狀腺腫主要類型,囊完全實性比較罕見,主要分為單房或多房囊性兩種類型,但多房囊性比較多,且囊壁比較光滑,腫瘤內的房具有不同的大小,囊內容物的顏色呈現為棕綠色,是一種膠樣液體或者是含清亮液體。但是囊內實性部分顏色呈現出深棕色或棕紅色,常常表現為混雜蜂窩狀囊腔[5]。手術病理檢查顯示,卵巢甲狀腺腫在顯微鏡下是由甲狀腺組織組成,濾泡結構的大小不等,呈現出巨濾泡或微濾泡的狀態(tài)。囊腔內膠樣物的呈現出嗜酸性,上皮扁平、立方狀或者低柱狀是濾泡的主要特點。部分卵巢甲狀腺腫還呈現出正常甲狀腺上皮,組織學和病理學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關研究表明,在成熟性畸胎瘤中甲狀腺組織有5%~15%,但卵巢甲狀腺腫臨床上診斷標準必須具有以下特征之一:(1)甲狀腺組織在腫瘤內的含量超過50%;(2)甲狀腺組織在腫瘤內的含量沒有超過50%,但是患者出現明顯的甲狀腺功能亢;(3)成熟性畸胎瘤的標本之中有肉眼可見的甲狀腺組織。卵巢甲狀腺腫大部分是良性,發(fā)展為惡性腫瘤的概率僅有5%[6]。
本研究結果顯示,超聲檢查的15例卵巢甲狀腺腫患者為囊實性的有11例,單純囊性腫塊有4例。15例患者中有13例的病灶邊界比較清晰,病灶形狀為類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合并腹水者有2例,患者的病灶邊緣模糊。核磁共振檢查方式(MRI)的15例卵巢甲狀腺腫患者為多房囊實性腫塊的有13例,單純囊性的有2例,所有患者的病灶邊界比較清晰,病灶形狀為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與病理結果進行比較,超聲檢查正確的有6例,有4例患者被確診為腫瘤合并有同側或對側脂肪、鈣化組織,有2例被確診為卵巢甲狀腺腫合并畸胎瘤,有1例患者誤診為單純性畸胎瘤。核磁共振檢查正確的有12例,有5例患者被確診為病灶合并同側或對側脂肪組織,有4例被確診為卵巢甲狀腺腫合并畸胎瘤,有1例患者誤診為單純性畸胎瘤。兩種檢查方式在敏感度方面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特異度方面差異比較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相比超聲檢查,核磁共振檢查方式對病灶的敏感度比較高,可以清晰反應卵巢甲狀腺腫囊內膠樣物質的黏稠度,特別是對極低信號的“黑珍珠”樣顆粒具有較高的準確性。相關研究表明,超聲檢查與核磁共振檢查方式(MRI)兩種方式的圖像有一定的特征性,在腫瘤內存在的甲狀腺濾泡及膠樣物質是判斷卵巢甲狀腺腫主要標準之一。(1)卵巢甲狀腺腫內部實性成分呈現出不規(guī)則形態(tài),主要存在形式是結節(jié)、囊壁及分隔,具有較厚的囊壁及分隔,囊壁呈現出光滑,在超聲上主要表現為中高回聲,且腫瘤內血流豐富。在核磁共振圖像上呈現出T2稍高、T1中等信號,且增強掃描明顯強化。(2)囊性成分信號混雜或者回聲混雜,每個囊腔內的信號或者回聲也不相同,超聲上的形態(tài)呈現出“白球”形狀[6]。病灶的實性部分主要呈現為不規(guī)則分隔,結節(jié)狀呈現出中等形態(tài)或者高回聲突起,實性成分內部有豐富血流信號。核磁共振圖像上的腫瘤實性成分的形狀呈現出不規(guī)則形態(tài),存在形式大多是結節(jié)、囊壁及分隔,具有較厚的囊壁及分隔,外周囊壁呈現出光滑狀態(tài)。平掃呈現出T1等、T2稍高信號,增強掃描明顯強。(3)腫瘤常合并同側或對側卵巢囊性成熟性畸胎瘤。超聲檢查結果顯示,有4例患者被確診為腫瘤合并有同側或對側脂肪、鈣化組織,有2例被確診為卵巢甲狀腺腫合并畸胎瘤,有1例患者誤診為單純性畸胎瘤[7]。核磁共振檢查方式(MRI)結果顯示,有5例患者被確診為病灶合并同側或對側脂肪組織,有4例被確診為卵巢甲狀腺腫合并畸胎瘤,有1例患者誤診為單純性畸胎瘤。(4)患者出現合并盆腹腔積液的癥狀,卵巢甲狀腺腫合并腹水的發(fā)病率高達33.33%,腫瘤標志物出現可以對診斷卵巢甲狀腺腫起到一定輔助作用。
參考文獻
[1] 胡海霞,楊國財,張慶欣.核磁共振圖像在卵巢甲狀腺腫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實驗診斷學,2021,25(7):1039-1041.
[2] 魏偉,劉向一,何莊貞,等.卵巢甲狀腺腫的MR表現與病理對照分析[J].現代醫(yī)用影像學,2022,31(6):1040-1043.
[3] 陳鳳英,張大偉,張穎,等.卵巢甲狀腺腫的超聲和MRI影像表現與病理對照分析[J].磁共振成像,2019,10(12):913-916.
[4] 祁曉英,羅紅.卵巢甲狀腺腫的超聲特征及鑒別診斷[J].影像研究與醫(yī)學應用,2020,4(11):182-184.
[5] 王翔,郭興華.卵巢甲狀腺腫的磁共振成像多參數診斷與病理分析對照[J].實用醫(yī)技雜志,2019,26(2):155-157.
[6] 吳琛,路莉,張敏,等.卵巢甲狀腺腫的影像學表現與誤診分析[J].中國醫(y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2018,24(6):527-531.
[7] 劉佳銘,金恩浩.卵巢甲狀腺腫影像學分析1例[J].影像研究與醫(yī)學應用,2020,4(22):2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