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我在農(nóng)村出生、成長,但和很多農(nóng)村孩子不同,我父母都是鄉(xiāng)村教師。因為這一點,小時候我常被村里的孩子羨慕,也似乎更討別人喜歡。時間久了,我漸漸有了小小的優(yōu)越感。因為這種優(yōu)越感,我和鄰居家小伙伴鬧過矛盾,曾被父母數(shù)次訓斥甚至懲罰。當我委屈訴說事情的緣由,認為不怨我時,父母總是教育我:“假如是你……”“假如你是……”他們以這種方式引導我換位思考,替他人著想。這兩句話,成了父母教育我時的口頭禪,也成了我家的家訓,并由此形成了我家的家風。
長大后,我當了一名小學教師,和父母一樣的鄉(xiāng)村小學教師。我永遠不會忘記,第一天上班,母親帶我來到我們村的小學,也是我曾經(jīng)就讀的小學。她教語文,我教數(shù)學。當我懷著滿腔熱情走上講臺準備上課時,班里的孩子七嘴八舌地向我報告:“老師,小強拉褲子了!”小強被同學們說破了“秘密”,當即羞得哭了起來。第一次面對這樣的場面,我束手無策。這時,母親來了——她可能是偶爾路過,也可能是擔心我第一天上班出狀況,不放心,專門來看看。只見她從容地把小強抱到一旁,麻利地為他換了褲子并擦干凈身體,如同母親照顧自己的孩子一樣……我頓時明白了,我小時候穿過的衣服為啥母親不舍得扔,原來她都帶到了學校,專門給孩子們備著用來替換。這是多么細心的老師,又是多么細心的母親?。?/p>
事后我悄悄問母親:“你不嫌臟嗎?”母親隨口道:“假如你是這個孩子,我會嫌臟嗎?”我頓時醒悟。
母親讓我對教師這份工作少了一分埋怨,多了一分寬容;少了一分苛求,多了一分理解。
從事一年級教學并兼任班主任工作十多年來,我經(jīng)常遇到別人的疑問:“天天和小孩子在一起,干著擦鼻涕、系鞋帶之類的工作,不煩嗎?”如果說從來沒煩過,那不是真的。誰沒有過傷心失落,誰沒有過軟弱疑惑,誰沒有過迷茫徘徊?但每當這時,我腦海里就會浮現(xiàn)出母親的身影,就會問自己:“假如我是這個孩子,假如這是我的孩子,我該怎么做?”
有人說做一年級老師工作輕松,不就是整天帶著孩子讀拼音、識字、查數(shù)嘛!是啊,也許人們偶然路過教室,聽到的是孩子們的歡聲笑語,看到的是孩子們在玩耍,但實際上,為人師方知師之難。為了孩子們健康成長,為了不斷提升教學質(zhì)量,為了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我們從晨曦到夜晚,從酷暑到嚴冬,盡心盡力,無怨無悔。在學校,組織教學,批改作業(yè),照顧孩子日常生活,維修校園設施,清潔校園環(huán)境,每個老師都是多面手?;氐郊遥蠋熞彩羌彝サ捻斄褐?,要照顧孩子、孝敬父母。
去年秋,我班新來一名男同學,父母離異,母親改嫁,父親常年在外打工,他只好跟著年邁的爺爺奶奶生活。由于家庭困難及其他原因,他沒有上過幼兒園。剛入班時,他顯得格格不入,小臉臟兮兮的,頭發(fā)長長的,衣服破破爛爛的,而且不知道如何與同學相處,一著急就動手打人。那天放學后,我領著他到集市上先理了發(fā),又把我兒子小時候穿過的衣服找出來很多送給他。第二天,我買了些禮品,跟他一起到他家家訪。他的爺爺奶奶激動得熱淚盈眶,不停地說著感謝的話。
課堂上,我對這個學生格外關注,鼓勵他多發(fā)言多提問。漸漸地,他懂事了,有禮貌了,學習成績不斷進步。2020年疫情期間,我多次給他爺爺打電話,了解他的生活情況,鼓勵他在家好好學習。得知他們沒有買到開學后要用的口罩,我承諾幫他們購買。復學的前一天,我把兩包口罩送到他家,他當場說了句話:“老師,您比俺媽都好!以后我不上二年級可以嗎?我想永遠跟您上一年級。”那一刻,我哭了。我覺得我這個老師就是媽媽!
(本文獲第三屆“血脈傳承——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征文活動一等獎)
【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