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賾坤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5G”時代中大數據及海量用戶行為的產生,技術對教育的加成作用逐步被挖掘?;ヂ摼W和大數據結合的能力可讓以教師為核心的教育模式轉變?yōu)橐詫W生為核心,實現個性化、效率化、規(guī)?;慕虒W。“云課堂”教學模式是將現代化教學工具與互聯網,大數據相結合以實現高效訪問,實時互動、線上線下混合的課堂教學形式。自動識別技術是將光,電、計算機、通信和網絡融為一體,并與互聯網、移動通信等相結合的技術,是近幾年國家大力推進及支持的新興技術?!蹲詣幼R別技術》課程內容涵蓋豐富,應用廣泛,技術前沿性較強?;趯W校提出的“通專融合,五會育人”的理念,為了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故將“云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于此課程中以進行新的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的研究。
以學生為核心,以學習任務為目標,以團隊合作學習為形式,以資源共享為平臺的在線網絡“云課堂”教學模式,可實現個性化的教學工作。教師與學生利用終端設備建立與訪問教學資源,建構學習空間,記錄教與學的全部過程,使課堂變得易操作、更高效。
(一)拓展學習空間。當前教育教學多集中在教室課堂中講授與答疑,課下師生互動較少,學生無法實時回顧課堂內容,教學課件基本無法得到。《自動識別技術》課程包含多種新興技術,由于課程內容以及課程時間的限定,教室課堂上達不到對每種技術都非常詳細的講授。而云課堂教學模式可利用互聯網技術來突破學習空間的束縛,不再綁定教室,可將課堂搬到教室之外。利用互聯網技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深入地學習相關技術知識。在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下,學習資源是共享的,教師可以隨時上傳教學資料,學生可根據需要隨時下載學習資源?!霸普n堂”教學模式下的教師和學生都是參與者,他們既是組織者、引導者也是學習者,教師與學生可以自由地進行交流探討,拓展了學習的空間。
(二)促進師生互動,提高學習主動性?!蹲詣幼R別技術》課程涵蓋了多種與實際聯系最緊密的技術,如條碼識別技術,射頻識別技術、指紋識別技術等。傳統(tǒng)講授模式存在理論知識較強,課程內容以教師講授為主,普遍存在著師生互動少、上課積極性不高、教學效果不理想等問題。在“云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針對課堂中需要講授的相關知識點,在課前將相關技術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的案例學習資料上傳到云教學平臺,一方面教師根據上傳的學習資料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思考,查閱資料;另一方面學生也可在學習的過程中思考并提出問題,師生之間可針對不同的問題進行討論,回答、解答,增強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霸普n堂”教學模式不僅能及時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也可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勇于表達。同時也有效地增加了課堂的互動性,產生良好的學習氛圍。
(三)提高教學效率。傳統(tǒng)教學模式之下,教師無法在教學過程中實時了解學生掌握相關知識的情況,進而會造成教師按照自己的教學節(jié)奏授課,學生只能被動地跟著學,嚴重的后果便是學生前期內容掌握不牢,后期內容無法聽懂,最后出現不愿聽課的現象。而基于云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可以通過學習通等教學工具實時掌握學生的學習記錄,例如,在課堂上,教師每講完一個重要的知識點后,布置相應的題目,下發(fā)給學生當場練習,定時提交,教師通過移動終端可以看到學生提交的練習情況,實時掌握學生對于某些知識點的理解與吸收情況,后期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實時調整教學設計方案,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
(四)更加真實反映學習效果。傳統(tǒng)教學模式之下,教師需要通過采用考試的方式了解學生對于自動識別技術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并進行評價。簽到,卷面考試等單一的評價模式無法真實反饋教學過程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動態(tài)變化。利用“云課堂”中的現代化的教學工具——學習通,學生每次課堂上的簽到、投票、搶答、隨堂練習、在線測試、討論、課程內容視頻學習等情況,都可以實時、真實、有效地反映出來,也可為自動識別技術的后期教學設計提供重要參考依據。
(五)融合思想政治元素。從學校培養(yǎng)“會思考、會動手、會溝通、會表達、會生活”“五會育人”的本質要求出發(fā),充分發(fā)掘和運用自動識別技術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通過云課堂布置項目任務,如設計非接觸式測溫系統(tǒng)。課前要求學生了解新冠疫情中所用到的測溫設備的型號,理解工作原理,授課過程中教師結合當前中國新興技術的發(fā)展,主要成就,以及在此次新冠疫情中所用到的自動識別相關技術,教育學生堅持“四個自信”,激發(fā)學生愛國情懷。
云課堂教學模式包含三部分的內容:一是課前:課程PPT的制作、課程互動以及課程助手視頻、微課視頻的制作;利用云技術在云教學平臺上實現課程相關內容的制作與發(fā)布;二是課中:教室中,利用云技術實現與學生面對面互動教學;三是課后:教室外,學生利用云教學平臺實現在線學習,完成各項學習任務,教師分析學生的學習狀況。教學活動的具體實施方案,步驟如下。
(一)師生建群。教師和學生使用“云課堂”客戶端,進入班級。
(二)內容分享。首先制作《自動識別技術》課程PPT。之后通過移動終端設備上的“云課堂”客戶端如學習通APP登錄云教學資源平臺,創(chuàng)建《自動識別技術》課程,并把課程的教學資源(如PPT、教學大綱、教學日歷,考核標準、作業(yè)要求等)上傳到平臺。
(三)快課建課。利用快課軟件制作快課視頻;
(四)自助錄課。利用自助錄課軟件錄制微課,針對《自動識別技術》課程中重難點,以及最新的技術(教材中未編錄)進行講解和介紹,以視頻的形式進行發(fā)布,讓學生反復觀看,有效解決學生學習的難點。同時還可以將講授的知識點進行案例講解,以貼近生活。
(五)發(fā)課。利用手機學習客戶端進行發(fā)課;
(六)課堂投屏講課。教室中,教師通過移動終端或電腦超星網絡開啟課堂點名,學生通過移動終端實現快速簽到,實現課堂練習,快速搶答問題、選人回答問題、開展小組討論,問卷、在線考試等教學環(huán)節(jié),實現課堂上師生之間的互動。
(七)教室外,學生可及時查看。學生通過移動終端可實時查看簽到情況,測試排名,課堂活動等情況,同時教師可通過云教學平臺線上布置課前預習,小組討論和課堂測試、課后作業(yè)等內容。
其中為了增強課程的趣味性,課堂的互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云課堂”教學模式利用快課技術以PPT為底層工具,結合相關轉換軟件,使用手繪動畫技術EasySketch制作課程章節(jié)片頭,以講故事的形式引入每章節(jié)內容,同時該動畫視頻也可作為微課的片頭尾使用;使用文字轉語音軟件、動漫助教軟件CrazyTalk制作課程助手視頻,講解新概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利用VideoExpress錄制微課視頻,使學生可以進行反復觀看學習資源。
2015級電子信息工程專業(yè)未采用“云課堂”教學模式進行講授《自動識別技術》,2016級、2017級、2018級電子信息工程專業(yè)采用“云課堂”教學模式。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分析“云課堂”教學模式下的教學效果:
(一)綜合成績。綜合成績包含考勤,課堂活動,考試成績等:2016級、2017級、2018級學生的綜合成績逐年提高,且整體成績比2015級提高13.5%。
(二)課堂活躍度。2016級、2017級、2018級學生在課堂中發(fā)言,討論,答題等活動的積極性明顯比2015級高。
(三)學習主動性。2016級、2017級、2018級學生們根據課前教師通過超星學習通教學工具發(fā)布的課程資源,主動查閱資料,積極預習,思考問題,并大膽提出問題。課堂中與教師,同學積極討論,學習氛圍濃厚。
此外,還通過線上問卷的方式,了解學生對“云課堂”教學模式的滿意度與自我評價學習效果的調查。
1.針對云課堂教學模式滿意度的調查。調查對象為2018級電子信息專業(yè)學生40人,有效問卷40份,有92.7%的學生接受并喜歡云課堂教學模式,表示該模式有利于涵蓋新型技術的《自動識別技術》課程的學習。93.6%的學生非常滿意課前教師上傳的學習資料,他們表示不僅能夠幫助理解課程中的重難點,也可更好地將課堂上的內容理論聯系實際,更可拓展思維。90.3%的學生對課后作業(yè)難度或項目任務表示滿意,認為課后拓展任務能夠幫助自己鞏固知識,鍛煉團隊合作能力,提高綜合素質。
2.針對學生自我評價學習效果的調查。94.7%的學生表示根據課前教師上傳的學習資源能夠明確學習目標,學習上更有目的性和針對性,能夠顯著提高學習效率。96.7%的學生表示通過學習通APP可以實時了解自己每節(jié)課的學習情況,以及在全班的排名次序,可以激發(fā)他們在學習上的合作和競爭意識,能夠增強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成績。
“云課堂”教學模式是基于云技術,結合快課、微課、翻轉課堂等的一種高效、便捷、實時互動的教學課堂形式,促進了自動識別技術課程教學的改革。對于教師而言,基于“云課堂”的教學模式能夠使教師實時地、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效果,靈活設計教學方案,提高教學效率。對于學生而言,在教師的引導下學會思考,能夠拓展自己的思維;在研討的過程中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接納他人的意見,學會通過與他人協(xié)作完成學習,提高自己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讓學生得到更全面的發(fā)展。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現代化教學工具的普及與應用,此種教學模式也在逐漸地發(fā)展和完善,希望為其他專業(yè)課程的教學模式提供一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