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熙昀,劉西洋
(銀川市婦幼保健院,寧夏 銀川 750001)
當皮膚受到刀傷、燒傷、燙傷及皮膚感染等皮膚損傷,若損傷達到一定深度或皮膚張力較大時,即可引起瘢痕增生,其中以燒傷較為常見,患者多存在局部疼痛、關節(jié)障礙等癥狀,不僅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且影響患者的人際交往,導致患者產生負面情緒[1]。當前臨床對此類患者的治療多在創(chuàng)面愈合早期給予藥物治療、激素治療、激光治療、彈力套壓迫等措施。其中脈沖染料激光術為常用治療措施,此激光技術可以發(fā)射波長為585 nm的黃色光,較之傳統(tǒng)的激光技術,波長更長、穿透性更深,且僅被血紅蛋白和血管吸收,基本不會對周圍正常的組織造成破壞,安全性較高[2,3]。但對于燒傷后增生性瘢痕患者而言,恢復皮下組織血運及避免瘢痕消除后出現局部凹陷同樣重要,因此單一使用脈沖染料激光治療難以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4]。隨著當前醫(yī)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自體脂肪移植術是指在人體脂肪豐富的部位如大腿部、臀部、腰腹部等地方提取多余脂肪,經過過濾與純化處理后,再將脂肪移植填充到身體其他缺陷部位的技術,現已廣泛應用于美容整形中,因其具有易建立局部血運的應用優(yōu)勢,使其為燒傷后增生性瘢痕患者的治療也指出了新方向[5,6]?;诖?,本研究就自體脂肪移植聯合脈沖染料激光治療燒傷后增生性瘢痕的綜合療效展開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12月銀川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燒傷后增生性瘢痕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均為各種原因導致的燒傷,且創(chuàng)面經清創(chuàng)、抗炎等對癥處理后已完全愈合患者;②患者基礎情況良好,神志清楚,可配合研究;③既往病史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凹陷性瘢痕、不穩(wěn)定瘢痕及入組前半年內有重大手術史、激素注射治療史、激光治療史者;②合并感染性疾病、免疫功能障礙及凝血功能障礙、精神病史等患者;③研究期間需接受其他治療者(如放化療);④妊娠、哺乳期女性患者;⑤Ⅲ級重度燒傷患者(燒傷創(chuàng)面深度累積皮膚全層及皮下組織,部分創(chuàng)面可達肌肉層甚至骨質層)。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常規(guī)組和觀察組,各40例。其中常規(guī)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18~60歲,平均年齡(47.76±10.43)歲;瘢痕面積198~601 cm2,平均面積(402.13±86.43)cm2;瘢痕形成時間40~90 d,平均時間(61.43±15.38)d;瘢痕部位:下肢14例、上肢6例、面部2例、腰腹部7例、背部11例。觀察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18~60歲,平均年齡(48.58±10.02)歲;瘢痕面積195~602 cm2,平均面積(401.76±85.92)cm2;瘢痕形成時間40~90 d,平均時間(61.52±15.43)d;瘢痕部位:下肢15例、上肢6例、面部1例、腰腹部8例、背部10例。兩組性別、年齡、瘢痕面積、形成時間以及瘢痕部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1.2.1常規(guī)組 采取脈沖染料激光治療:即使用美國賽諾秀公司脈沖染料激光治療儀(參數設置:脈寬0.45~1.50 ms;波長595 nnm;能量密度4.0~7.0 J/cm2;光斑直徑7 mm)對患者瘢痕進行激光掃描,直至瘢痕顏色變?yōu)闇\青或者淺灰白后,終止治療。激光治療結束后,給予局部冰敷(以15 min為宜),1次/4周。
1.2.2觀察組 在常規(guī)組基礎上聯合自體脂肪移植術治療:即患者局部麻醉起效后,將注射器與脂肪抽吸針相連,于患者下腹部或者大腿處穿刺抽吸皮下脂肪,抽吸成功后,開展離心(1200 r/min,3 min)處理,去除血液等雜質后,取小顆粒脂肪粒進行脂肪注射。即對瘢痕部位局麻后,使用18 G針頭作一大小約為1.5 mm的破皮口,進行脂肪注射。使用脂肪注射專用針頭進行多點、多隧道的注射,注射方法為由深至淺,將脂肪顆粒均勻的置于瘢痕組織中,劑量為0.5 ml/cm2。注射完成后,檢查出血情況,并進行切口的封閉和包扎。1次/8周。兩組均持續(xù)治療24周。
1.3 觀察指標 ①臨床療效:顯效為瘢痕面積較治療前縮小80%及以上,高度與周圍正常皮面相平,色澤、質地均與周圍皮膚相近;有效為瘢痕面積較治療前縮小60%~79%,高度較前有明顯降低,色澤、質地較前有所減輕;無效為未達上述標準者;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②瘢痕情況:以改良溫哥華瘢痕量表(modified vancouver scar scale,mVSS)評定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瘢痕顏色(0~3分)、痛感(0~2分)、血管(0~3分)、柔軟度(0~5分)、厚度(0~3分)和瘙癢(0~2分)等情況,評分越高說明瘢痕程度越嚴重;③血流灌注情況:以英國MOOR LDI2型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儀檢測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瘢痕組織內平均血流量(Qmean);④瘢痕厚度:以德國西門子ACUSONNX2彩色超聲診斷儀檢測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瘢痕厚度;⑤健康狀態(tài):以精簡燒傷健康量表(burn specific health scale-brief,BSHS-B)評定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健康狀態(tài),量表共40個條目,總分為200分,分值越高說明患者健康狀況越好;⑥心理狀態(tài):以簡明心境問卷(profile of mood states,POMS-SF)評定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心理狀態(tài),量表共30個條目,總分為150分,分數越高說明患者負面情緒越嚴重。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瘢痕情況比較 兩組治療后瘢痕情況各項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瘢痕情況比較( ±s,分)
表2 兩組瘢痕情況比較( ±s,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n 顏色 痛感 血管常規(guī)組觀察組40 40 tP治療前2.15±0.49 2.14±0.52 0.089 0.930治療后1.27±0.31*0.89±0.17*6.798 0.000治療前1.53±0.27 1.51±0.29 0.319 0.750治療后0.93±0.15*0.42±0.07*19.486 0.000治療前2.03±0.54 2.01±0.55 0.164 0.870治療后1.51±0.23*1.01±0.14*11.744 0.000組別 柔軟度 厚度 瘙癢常規(guī)組觀察組tP治療前3.46±0.71 3.51±0.69 0.319 0.750治療后2.25±0.53*1.63±0.42*5.799 0.000治療前2.13±0.32 2.11±0.29 0.293 0.770治療后1.22±0.17*0.78±0.12*13.373 0.000治療前1.51±0.23 1.52±0.21 0.203 0.840治療后1.02±0.11*0.62±0.06*20.190 0.000
2.3 兩組瘢痕血流灌注情況、瘢痕厚度、BSHS-B以及POMS-SF評分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瘢痕血流灌注量、瘢痕厚度及POMS-SF評分均低于常規(guī)組,BSHS-B評分高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瘢痕血流灌注情況、瘢痕厚度、BSHS-B以及POMS-SF評分比較(±s )
表3 兩組瘢痕血流灌注情況、瘢痕厚度、BSHS-B以及POMS-SF評分比較(±s )
組別 n Qmean(cm/s) 瘢痕厚度(mm) BSHS-B(分) POMS-SF(分)常規(guī)組觀察組40 40 tP治療前15.18±2.43 15.16±2.39 0.037 0.970治療后12.13±1.35 10.03±1.11 7.599 0.000治療前8.96±1.26 9.02±1.17 0.221 0.826治療后5.46±1.08 4.23±0.76 5.891 0.000治療前123.43±11.05 122.98±10.89 0.183 0.855治療后156.43±7.85 173.43±5.26 11.378 0.000治療前108.43±20.94 107.51±19.85 0.202 0.841治療后62.36±14.62 43.98±10.31 6.498 0.000
燒傷后增生性瘢痕是由于皮膚的真皮或者深部的組織因燒傷受損后,新生的這些結締組織過度增生、修復,而形成的一種皮損,是機體受到創(chuàng)傷以后過度修復的一種結果,主要表現為隆起的暗紅色腫物組織,表面粗糙,質地較硬,彈性較差,患者還可出現不同程度的瘙癢、疼痛感[7,8]。
脈沖染料激光是此類患者的首選治療措施,可選擇性封閉瘢痕組織供血血管,使瘢痕組織血供減少,進而降低瘢痕組織萎縮,以此取得治療效果。但此療法可造成局部組織凹陷及臨床組織血運不足,因此,單一使用時難以取得理想療效。而自體脂肪移植術作為當前臨床常用整形美容術,可通過自體脂肪填充凹陷部位,以取得顯著的美容效果及恢復局部血運效果,將其作為燒傷后增生性瘢痕患者脈沖染料激光術治療基礎上的聯合術式,可有效彌補單一使用脈沖染料激光術治療的應用局限,達到理想療效[9,10]。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常規(guī)組(P<0.05)。其次,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治療后瘢痕血流灌量、瘢痕厚度POMS-SF評分均低于常規(guī)組(P<0.05),而BSHS-B評分高于常規(guī)組(P<0.05)。分析原因,自體脂肪移植術,其自體脂肪與機體具有完全的生物相容性,經移植后,可自然整合,移植成功后可長久存活,保障患者的填充效果,持續(xù)保障移植部位的血運通暢,遠期療效值得肯定,是一種安全、簡單、可靠的皮下填充療法[11-13]。將其用于燒傷后增生性瘢痕患者的脈沖染料激光手術治療基礎上,可在取得消除增生瘢痕的同時,通過恢復皮下血運,促進鄰近組織修復,加快瘢痕消除,刺激機體微循環(huán)和自我修復功能運行,以此改善患者的健康狀態(tài)和心理狀態(tài)[14,15]。
綜上所述,自體脂肪移植與脈沖染料激光聯合治療增生性瘢痕,可有效改善瘢痕癥狀,增加局部血運,降低瘢痕厚度,并改善健康狀態(tài)和心理狀態(tài),值得臨床應用。